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棘蝠蚤(Ischnopsyllus comans)的畸形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敦清 《昆虫学报》1960,(1):111-113
1955年6月间作者在福州市郊的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休上及窝内采到一批印度蝠蚤(Ischnopsyllus indicus)和长棘蝠蚤(Ischnopsyllus comans)。1957年我们将这批标本进行重新整理时发现其中有一只雄蚤和其他上述2种雄蚤不同。经过详细鉴定分析之后,确定其系长棘蝠蚤的一个畸形标本。关于蚤类的畸形问题。Smit 氏已有多篇的  相似文献   

2.
西藏蚤类二例生殖器官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报道西藏蚤类二例生殖器官畸形:(1)斯氏新蚤Neop sylla stettensi Rothsschild,1915雄性阉割畸形.(2)人蚤Pulex irritans Linnaeus,1758雌性受精囊畸形。  相似文献   

3.
新疆蚤类畸形二十六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新疆蚤类的研究中,发现一些畸形标本,共计26例。按畸形的性质及部位可分为五类:(1)头凹,(2)头凸,(3)雄性阉割,(4)雄性第9腹板畸形,(5)雌性肛节畸形。现分述如下: (一)头凹 共5例(图1) (1)近代新蚤Neopsylla pleskei 1♀图1a),为作者饲养繁殖的子_2代蚤。1980年7月检得,原宿主为乌鲁木齐室内的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 后头部具一大而深的凹陷,其后上缘生有一个细长的杆状突起,末端具一细鬃。头  相似文献   

4.
蚤类畸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跳蚤分类的人,在观察大量标本时,往往遇到一些在形态结构上不正常或发育有缺陷的畸形个体。蚤类畸形问题早为学者们所注意,Иофф和Тифлоф(1940)、Holland(1943),Smit(1947,1949,1952,1955),Stark(1951,1953),Hopkins & Rothschild(1956),Sharma & Joshi(1961),和Rothschild(1961)都曾报告过一些例子。其中Smit提出的例子较丰富。但是总的说来,蚤类畸形的研究意义和方法尚待进一步阐明;对畸形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王身荣  刘晓倩 《昆虫学报》1993,36(2):225-230
在所收藏的蚤类标本中,查出新蚤属6种、亚种2,例雄性阉割畸形,其中阿巴盖新蚤Neopsylla abagaitui 3例,二卤新蚤N,btdentatiformis 9例,类新蚤N.Compar 1例,近代新蚤东方亚种N.Pleskei orientalis 4例,鞍新蚤N.Sellaris 7例,特新蚤指名亚种N.S,specialis 1例。 这些标本获自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甘肃、河北和云南。本文对畸形蚤形态进行了描述。分析关于单齿新蚤 Neopsylla monodcntattformis Huang ct Xic,1987的原始描述和形态特征图,认为其鼓名模式可能系二齿新蚤畸形标本,那么其种名将成为国际动物命名法规拒绝的名称。  相似文献   

6.
青海西藏吉林内蒙古四省区蚤类畸形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登  马立名 《昆虫学报》1989,32(1):105-109
在青海、西藏、吉林、内蒙古四省区,共收集畸形蚤10种22只。分析这些标本和我国过去的报道(李贵真、王敦清,1973;叶瑞玉等,1983),将有助于蚤类的形态学研究和正确分类鉴定等工作。 文内测量单位为微米。括号内数字为10个正常标本测量均值。 1.头部畸形: 五侧纤蚤(Rhadinopsylla dahurica)♀:图1。额部深凹,凹底达到触角沟前缘。凹陷使眼鬃列2支鬃距离延长,额鬃列仅剩后边1支鬃,另在凹陷下方有数支小鬃。青海省共和县,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rica),1975。  相似文献   

7.
1960年自湖北西部巴东县神农架以及1979—1980年自四川北部南坪县和黑水县林区所采得的蚤类标本中,发现有多毛蚤科(Hystrichopsllidae)纤蚤属(Rhadinopsylla)角头纤蚤亚属(Actenophthalmus)一新种,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谢氏山蚤Oropsylla silantiewi(Wagner)是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Hodgson)的主要寄生蚤之一,是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媒介昆虫。该蚤在獭体和窝巢数量之多,仅次于斧形盖蚤Callopsylla dolabris(Jordan &Rothschild)占第二位。对此蚤的野外调查已有较多的报告,但室内人工养殖未见有成功的报  相似文献   

9.
马立名 《昆虫学报》1994,37(1):44-50
本文对二齿新蚤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侵袭与离开宿主的习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1)蚤攻击宿主距离平均在2cm以内,最大攻击距离不超过10cm。在有效侵袭范围内,蚤与宿主距离近时较距离远时吸血蚤数增多。(2)蚤对宿主的侵袭程度雌蚤大于雄蚤,繁殖蚤大于新羽化蚤,二齿新蚤大于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对小白鼠大于对达乌尔黄鼠。(3)宿主死后一定时间内,仍有部份蚤侵袭其尸体。 死亡时间越长侵袭蚤数越少,呈logY=a-blogX型曲线。(4)蚤离开宿主时间呈偏态分布,温度越高偏态分布越明显。蚤离开死鼠和离开活鼠所需时间很接近。 二齿新蚤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离开宿主时间几乎相同。二种蚤离开宿主平均时间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且呈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若干蚤类幼虫形态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蚤类幼虫的研究开始于Laboulbene(1872)对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幼虫的描述。王敦清(1956)对国内常见的人蚤(Pulex irritans)、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猫栉首蚤、适存病蚤(Nosopsyllus nicanus)、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印度蝠蚤(Ischnopsyllus indicus)等7种蚤幼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柳支英(1957)描述了幼稚狭蚤(Stenoponia sidimi)(现核正为上海狭蚤S.shanghaiensis)幼虫形态;虞以新(1957)报道了麻雀脊蚤(即禽角叶蚤欧亚亚种的同物异名)(Ceratophyllus gallinae tribulis)幼虫;孙昌秀(1965)描述了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a-  相似文献   

11.
李仲来  张耀星 《昆虫学报》1998,41(4):396-400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乌宁巴图苏木1981~1993年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密度和洞干蚤指数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共检洞干蚤9种,其中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mongolicus (66.0%)为优势蚤种,光亮额蚤Frontopsylla lu-culenta(23.6%)为次优势蚤种,阿巴盖新蚤Neopsylla abagaitui和二齿新蚤N。Bidentatifor-mis为常见种,余为少见种。鼠密度与洞干蚤指数关系显著(PPP<0.05),关系为洞干蚤指数=0.2709+0.0504体蚤指数。洞干蚤和巢蚤指数的关系是显著的(P<0.07),关系为洞干蚤指数=0.27652+0.00348巢蚤指数。三种蚤指数之间有如下近似 关系:巢蚤指数:体蚤指数:洞干蚤指数:100:10:1。  相似文献   

12.
1.本文描述了在云南弥渡、大理、昆明发现的新种潜蚤,订名为后潜蚤Tunga cal-lida sp.nov.并且还获有雄性标本1个。 2.本种和我国已有的盲潜蚤(T.caecigena)不同之处即在: (1)后头鬃只有3—5个,少于盲潜蚤的8—10个。 (2)下颚内叶长于下颚鬃,为其1.5倍,盲潜蚤的二者约同长。 (3)雄性柄状突为可动指长之倍。盲潜蚤的二者同长。 (4)雌性后胸后侧板鬃一般为1个,盲潜蚤者为2个。 (5)妊娠雌性外形为正圆形,背面突出较腹面为多,腹部第5节从后成钮扣状;盲潜蚤的外形为卵圆形,前端大,后端渐小,第5节以后呈长宽相等的锥形。 (6)寄生部位以宿主的身体后端为主,尤以肛门周围为最多;盲潜蚤则以耳翼边缘为主。 3.后潜蚤的主要宿主是沟鼠(Rattus norvegicus),黄胸鼠(R.flavipectus)和斯氏家鼠(R.sladeni),另外也寄生于长尾鼷鼠(Mus bactrianus),薛氏姬鼠(Apodemus agrariuschevrieri)和绒鼠(Eothenomys sp.)。 4.后潜蚤在每一宿主上可能多至45个,但以1—10个者为最常见(100例中有81例)。 5.我们采集的时间是1951年11月至1952年3月,因此可能它和盲潜蚤有相同的季节性。 6.四川五通桥市寄来潜蚤标本经鉴定为盲潜蚤,因此盲潜蚤的分布范围有进一步了解的必要。 7.1956年2—3月自贵阳的黄胸鼠和沟鼠体上获得后潜蚤,由于各仅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贡山县蚤类调查简志(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云南省贡山县蚤类调查简志》(上)中报导了无突栉眼蚤(Ctenophthalmusaprojectus)、狭凹茸足蚤(Geusibia stenosinuata)和宽倍蚤(Amphalius manosus)等三个新种。现在(下)中将报导新蚤属(Neopsylla)的四个新种并附四个已知种的新分布。 一、多毛蚤科Hystrichopsyllidae新蚤亚科Neopsyllinae新蚤属NeopsyllaWagner,1903。  相似文献   

14.
1981—1982年在石渠县对寄生于鼠的蚤类进行了调查,共获蚤1324只,经鉴定隶属5科9属17种,报告如下:1.同鬃蚤Chaetopsylla(Chaetopsylla)homoea宿主主要是藏狐(Vulpus ferrilate),其次有犬(Canis familiais)、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2.阿巴盖新蚤Neopsylla abagaitui宿主主要是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其次为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3.副规新蚤N.paranoma宿主藏狐。4.腹窦纤蚤深广亚种Rhadinopsylla(Ralipsylla)liventricosa宿主高原鼠兔、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香鼬(Mustela altaica)5.五侧纤蚤邻…  相似文献   

15.
古蚤属(Palaeopsylla Wagner,1903)在我国迄今只有偏远古蚤(P.remota Jordan,1929)一种,报告自重庆(Jordan,1929)和台湾(Smit,1960)。著者今整理了自云南和成都采到的本属跳蚤,共计有3种,除偏远古蚤外,另有奇异古蚤(P.miranda Smit,1960)和内曲古蚤(P.incurva Jordan,1932),均系我国新记录。今将3种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角叶蚤科(Ceratophyllidae)中的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1929)是东洋区树栖松鼠类的典型寄生蚤,迄今已知有十六个种和亚种,分布于中国南部、越南、缅甸、锡金、印度、锡兰、马来亚和婆罗洲。其中我国现有三种,即无值大锥蚤(M.euteles J.& R.,1911)、三宗大锥蚤(M.trispinosus(Liu),1939)和李氏大锥蚤(M.liae Wang,1957)。晚近,浙江温州崔秀亭同志曾从浙江庆元采得另一种大锥蚤,经过比较研究,其形态与国内外已知各种均有区别,鉴定为一新种,为了纪念其采集者起见,特命名为崔氏大锥蚤。  相似文献   

17.
报道蚤雌雄同体畸形一例。  相似文献   

18.
长爪沙鼠体蚤和巢蚤数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1996年对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体蚤和巢蚤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获体蚤15种,同型客蚤指名亚种Xenopsylla conformis conformls (50.8%) 和秃病蚤蒙冀亚种Nosopsyllus laveiceps kuzenkovi (40.6%)为优势种。获巢蚤15种,秃病蚤蒙冀亚种(74.3%)为优势种;盔状新蚤Neopsylla galea (11.9%)和叶状切唇蚤突高亚种Coptopsyllus lamelliferardua (8.1%)为常见种。年巢蚤指数的均值是年体蚤指数的6.92倍。体蚤指数与巢蚤指数不相关(P>0,05),体染蚤率与巢染蚤率不相关(P>0.05)。不同年份 的体蚤和巢蚤多样性比较稳定。连续两年春季或秋季秃病蚤巢蚤指数大于10只后,可能流行动物鼠疫。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青海省蚤目研究的第三报,记述细蚤科(Leptopsyllidae)双蚤亚科(Amphipsyllinae)双蚤属(Amphipsylla)的二个新种和中蚤属(Mesopsylla)的一个新种。现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20.
黄鼠巢和宿主密度的年间动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乌宁巴图苏木1981~1993年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密度和巢蚤指数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共检巢蚤10种,其中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mongolicus(45.4%)为优势蚤种,光亮额蚤Frontopsylla lucu lenta(25.0%)和阿巴盖新蚤Neopsylla abagaitui(21.3%)为次优势蚤种。二齿新蚤N.Bidentatiformis和角尖眼蚤Ophthalmopsylla praefecta为常见种,余为少见种。鼠密度与巢蚤指数 的关系不显著(p>0.10)、与巢染蚤率关系显著(p<0.05),不同年份的蚤类多样性和均匀性比较稳定。巢蚤和体蚤指数的关系是显著的(PP<0.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