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现行测报办法在三化螟特定化蛹率发生期的确定方法上存在二个问题:一是与化蛹进度近似正态分布的事实相矛盾;二是由于相当一部分4龄幼虫不经5龄阶段而直接化蛹,使规定方法不好使用。针对这一缺点,本文提出以平均化蛹速率外推法和化蛹进度对化蛹日期的回归法确定特定化蛹率的发生期,经检验实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石吉朝 《昆虫知识》1993,30(3):132-134
<正>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is(Walker)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县一年发生3~4代,第三代部分幼虫滞育越冬,形成局部的下一世代。目前对三化螟成虫发生期的中短期预测多采用分龄分级推算法,即根据田间调查幼虫、蛹发育进度(分龄、分级),统计各龄、级虫数占调查总虫数的百分率,然后从最高发育期(蛹壳)向下依次逐级(龄)累加百分率,以调查日期加上累加百分率达16%、50%、84%的蛹级(或虫龄)的相应历期(不足部分从下级蛹或虫龄取出补足),推算出成虫羽化始盛、高峰和盛末期。这种预测方法,是以当代幼虫全部能转化为蛹并羽化为依据的。在本地,用此法预测越冬代及  相似文献   

3.
芦笋木蠹蛾Isoceras sibirica(Alpheraky)是危害芦笋的重要害虫。该虫在山西省运城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薄茧越冬。翌年3~4月老熟幼虫由深土层上移至地表土壤结茧化蛹。4月中下旬为化蛹高峰。5月上中旬为蛹羽化高峰期。6月上旬为卵孵化高峰期。幼虫为害期为5月下旬至10月下旬。对该虫的形态、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作了描述和报道。  相似文献   

4.
经调查研究表明:在青海省的油菜种植区,茴香薄翅野螟Evergestis extimalis Scopoli越冬幼虫从6月初开始化蛹,6月中旬化蛹率达为80%,到6月下旬化蛹率达到100%;成虫于7月上旬开始羽化,7月15~20日为成虫羽化高峰;田间卵始见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达到产卵高峰期;越冬幼虫平均死亡率为96.63%。  相似文献   

5.
<正> 重庆市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每年发生四代,以第三代的发生量最大,危害最严重。 1976年我们在对第二代三化螟发育进度进行调查中,发现第三代三化螟的主要虫源田——中稻在收割完毕时(8月18日),田间幼虫化蛹率才27.3%,而此时诱蛾已有367头,占当年灯下第三代总蛾量378头的97.1%。当时晚稻田治螟工作已结束,可见这两代螟虫发育进度出现了极尖锐的矛眉,因此,我们对第二代三化螟发生滞育提出了怀疑。 1979年我市一些测报站重复作了这一工作,所得结果列表1。  相似文献   

6.
孔祥贞  陈复华 《昆虫知识》1994,31(4):226-227
大袋峨Cryptotheleavariegata(Snellen)是目前我国主要的森林害虫之一,近年在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省的泡桐基地泛滥成灾,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长。现将其变温下的有效积温的研究结果整理如下。(一)经观察测定,大袋蛾的卵期、幼虫期、蛹期及其历期温度列于表l~羊(雄蛹数据略)。(二)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自然变温条件下为:幼虫蛹蛹恒温条件下为:蛹(三)发生期检验在林间,1990年大袋蛾产卵高峰期为5月25日,1991年雄幼虫化蛹高峰期为5月1日,产卵高峰期为6月7日。我们利用获得的大经峨冬虫态的C、K值,根据1990…  相似文献   

7.
<正> 虫源基数是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群体量变的主要正变因素。较大的降雨频率则不利于三化螟的飞翔、交配活动,产卵量较少,反有利于三化螟的卵寄生蜂、幼虫的菌寄生和线虫寄生,而且可能不利于蜕皮激素的产生,影响正常的化蛹。所以降雨频率作为三化螟群体量变的反变因素使用于预测式较为适宜。不利于三化螟的人为因素明显地也属于它的反变因素。  相似文献   

8.
胡麻短纹卷蛾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寿民  岳德成 《昆虫知识》1998,35(3):160-160
胡麻短纹卷蛾见”euncaria切S。切已见。’h幼虫俗称胡麻漏油虫,是胡麻重要害虫。在北方胡麻产区的甘肃、宁夏、内蒙、山西等省均有发生,特别是六盘山西麓静宁、庄浪发生猖撅。1990~1992年,笔者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回生活史胡麻短纹卷蛾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胡麻地土壤中作茧越冬,越冬期长达10.5个月。5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出土化蛹,6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7月下旬为化蛹末期。蛹期8~13天,平均10.6天。6月上旬田间最早发现成虫,中旬成虫大量出现,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6月底至7月初往往出…  相似文献   

9.
胡麻短纹卷蛾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寿民  岳德成 《昆虫知识》1998,35(5):285-286
胡麻短纹卷蛾FalseuncariakaszabiRazowski属鳞翅目,细卷蛾科,异名亚麻细卷蛾,幼虫俗称胡麻漏油虫,是胡麻重要害虫。在北方胡麻产区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陕西等省均有发生,严重影响胡麻的产量和品质。1990~1992年,笔者对该虫的防治进行了研究,现整理如下。1防治适期胡麻短纹卷蛾为典型的钻蛀性害虫,防治难度大,技术性强。观察证明,胡麻短纹卷蛾发蛾高峰期至卵孵化高峰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而胡麻短纹卷蛾发蛾高峰期往往与胡麻盛花期相吻合。一般当20%的胡麻开花时,即为该成虫的激发期,发蛾量将急剧上升,此时正是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新入侵我国的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葡萄花翅小卷蛾在吐鲁番市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周年发生规律,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以性引诱剂定点监测、野外网室笼罩饲养以及室内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观察葡萄花翅小卷蛾生活习性及其种群发生规律。【结果】该虫在我国新疆吐鲁番市1 a发生5代,以蛹在葡萄藤皮下越冬。越冬蛹翌年3月底—4月初(葡萄开墩)开始羽化,4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清明节前后),中旬为羽化末期。越冬代成虫将卵产于花芽上,4月中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化;第1代成虫于5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羽化结束;第2代成虫于6月下旬开始出现,7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第3代成虫于7月底开始羽化,8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第4代成虫于8月底开始羽化,9月上旬为羽化高峰期;越冬代幼虫10月上旬开始化蛹越冬,大部分幼虫更趋向于在老树的藤皮下化蛹。成虫的飞行、取食、交配、产卵等行为多发生在黄昏。越冬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花序萼片以及花蕾上;第1~3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果实表面,第4代成虫将卵产于葡萄二次开的花絮上,卵单产,单雌产卵量为20~40粒左右。第1代幼虫取食葡萄花絮,第2~4代幼虫危害葡萄果实,并有自相残杀的习性,糖醋液(红糖:醋:酒:水=6:3:1:10)对成虫有一定的诱杀效果。【结论】该虫在吐鲁番1 a发生5代,各世代划分明显,越冬代发生数量最大,无世代重叠现象,随温度升高各世代和虫态的发育历期缩短,幼虫在葡萄整个生长季节均造成危害,第3、4代幼虫危害成熟果实,引起果实大量腐烂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正> 资料记载,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县以北地区,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均以老熟幼虫在稻根内越冬,稻草内的幼虫在第二年3月间干死而不能化蛹。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泉州地区三化螟幼虫可在稻根内越冬,  相似文献   

12.
用性信息素预测棉铃虫发生期的可靠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棉铃虫(Helicoveripa amigera)性信息素诱蛾,预测下一代棉铃虫的卵高峰,幼虫孵化高峰,通过田间调查印证是准确的,它比黑光诱蛾以及田间调查方法简便,省工省时,指导化学农药防治时间准确,经济效益明显。可为棉铃虫发生期预测预报增添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1.三化螟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和发育零点都系实测结果。卵的孵化零点为16℃,胚胎发育零点为15℃,幼虫发育零点为12℃,幼虫的化蛹零点和蛹的羽化零点都为15℃。 2.三化螟各虫态的有效积温,卵平均为81.1日度,幼虫为507.2日度,蛹为103.7日度,共计为692.0日度。卵和蛹的有效积温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而幼虫的则恰为相反。 3.发育零点的测定方法有实测,计算和图测三种。后面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都与实测的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黄翅绢野螟Diaphania caesalis是热带木本粮食作物菠萝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的重要钻蛀性害虫,对热区快速发展的菠萝蜜产业威胁巨大。本研究旨在明确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田间发生规律,为准确预测和高效治理该虫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室内温度26±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14L∶10D条件下,以菠萝蜜叶片为食料,观察黄翅绢野螟各龄期形态特征、发育历期及繁殖能力,并在田间网室中观察该虫年生活史;通过室内选择和非选择试验,研究该虫的寄主多样性;2018年1-12月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分析该虫在海南省琼中县的种群动态规律。【结果】黄翅绢野螟卵、幼虫、预蛹、蛹和成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58±0.50, 21.00±1.36, 2.50±0.51, 10.20±0.53和12.31±3.16 d,平均世代历期为50.50±3.54 d。各龄期主要形态特征为:卵椭圆形,表面具网纹;幼虫体黄褐色,化蛹前变白色,蜕裂线呈倒"Y"形;蛹红褐色,足和翅芽长至第5腹节;成虫体麦黄色,前翅有瓜子状和塔状黄斑。雌蛾可多次产卵,单雌产卵量为147.25±84.24粒。幼虫偏好取食菠萝蜜、榴莲蜜Artocarpus champeden和面包果Artocarpus altilis 3种植物。室内和网室观察结果表明,黄翅绢野螟在海南一年发生8代。2018年1-12月田间调查结果表明,从3月开始种群数量明显增加,至7月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7月中下旬至9月为种群高峰期;10月后种群开始回落,至次年2月种群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结论】黄翅绢野螟能以菠萝蜜叶片为食料完成继代繁殖,属寡食性;7-9月是该虫在海南的种群高峰期(第5代),因此精准防控的关键时期为上代(第4代)成虫期,即7-8月。  相似文献   

15.
周圻 《昆虫学报》1962,(3):309-312
近几年来,我们在大面积药剂治螟工作中,深感现行的三化螟虫预测预报办法有提高的必要。当预测预报站向我们预报某日三化螟蛾即将开始盛发时,何日出现发蛾高峰我们不知道。当测报站向我们预报某日即将出现发蛾高峰时,以后会不会还有高峰出现,何日出现,那一个高峰发蛾数量最多,危害最大,我们都不知道。由于不能一次摸清螟虫的  相似文献   

16.
<正>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是我国最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在广东历年表现为间歇大发生,近年粤西及粤北地区仍遭受严重为害。因而继续进行三化螟药剂防治的毒理以及生理、生态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其综合防治的技术水平。 三化螟以老熟幼虫在禾头内越冬,于次年春暖(16℃以上)即行化蛹及羽化。但由于秋后犁冬晒白、春雨加速禾头的腐烂及田间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感染,尤其是惊蛰前后浸水沤田  相似文献   

17.
以野外观察、实验地饲养等方法, 详细记述了中华麝凤蝶 Byasa confusa (Rothschild)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和习性等生物学特性。在南京地区该蝶1 年发生2 代, 幼虫5 龄, 以绵毛马兜铃Aristolochia mollissima 为食, 卵期8-10 d, 幼虫期23-29 d。老熟幼虫在枝条上化蛹。该蝶以蛹滞育越冬。第一代成虫发生高峰期为4 月中旬至5月中旬; 第二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在7 月下旬到9 月上旬, 存在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严林  杜艳丽  郭蕊  郝金娥  刘长仲 《昆虫知识》2011,48(6):1744-1750
灰钝额斑螟Bazaria turensis Ragonot是柴达木盆地白刺(Nitraria sp.)灌丛的主要害虫,为了有效控制该害虫对白刺的危害,采用室内饲养和田间定点观察,对灰钝额斑螟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灰钝额斑螟在柴达木盆地1年发生1代,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种虫态,通过头壳宽确定了幼虫为5个虫龄,以滞育蛹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为羽化高峰期,6月中旬孵化,6月下旬为孵化盛期,8月上旬开始结茧化蛹,8月中旬结茧化蛹高峰期,随后蛹进入滞育越冬。6月下旬初龄幼虫发生盛期是该害虫防治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转蜘蛛杀虫肽与Bt毒蛋白C肽融合蛋白基因小黑杨对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的抗性,采用苗木套笼饲喂法和石蜡切片法,对取食转基因小黑杨的杨扇舟蛾幼虫的发育、死亡情况和中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扇舟蛾幼虫分别取食TT3(转基因无性系3)、TT1(转基因无性系1)和CK(非转基因对照)小黑杨后 总历期依次为35.63天、30.39天和28.74天,幼虫化蛹率依次为12.1%、29.3%和44.3%,平均蛹重依次为0.1077 g、0.1714 g和0.1893 g。转基因小黑杨能明显延长杨扇舟蛾幼虫的发育历期,降低化蛹率和蛹重。同时,转基因小黑杨有抑制幼虫蜕皮、增加其死亡率和致蛹畸形的作用,且能破坏幼虫中肠,使中肠细胞排列松散、肠腔食物减少、中肠变形,其破坏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加剧。一般来讲,TT3对杨扇舟蛾的各种影响作用均大于TT1。  相似文献   

20.
二化螟越冬代与发生代雌蛾在形态上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是人们熟悉的小稻重要害虫之一。以往,人们常用前翅翅面斑纹来鉴别雌雄重要依据之一,即雄蛾前翅翅面散布褐色小点,中室顶端有紫黑色斑点一个,其下方有斜行的同色斑点二个,而雌蛾前翅翅面小褐点很少,无紫黑色斑点。但根据近几年灯下诱蛾和通过田间采集老熟幼虫、蛹在室内化蛹、羽化成蛾子后观察,发现以上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