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描述了产于湖北神农架的川鄂獐耳细辛1个新变型―――重瓣川鄂獐耳细辛( Hepatica henryi Steward f. pleniflora X.D.Li et J.Q. Li),与原变型的主要区别为花冠重瓣。  相似文献   

2.
白山原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獐春夏生境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生境与动物个体密切相关,生境中元素的不同影响着动物个体对不同生境的选择。2018年5-7月和2019年3-4月在吉林省白山原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獐(Hydropotes inermis)的春夏季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利用样方104个(春季53个,夏季51个),对照样方85个(春季46个,夏季39个)。利用卡方检验对植被类型、优势植物、坡位、坡向4种非数值型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獐对这4种环境因子的选择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偏好选择以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为优势植物,位于中坡位,坡向为阳坡的草地生境活动。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海拔、人为干扰距离、水源距离、草本覆盖度、优势草本高度、隐蔽级、坡度7种数值型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獐均偏好选择隐蔽级较高(春季30.189±14.609,夏季62.745±29.737)、优势草本高度较高(春季87.359±16.190,84.510±29.618)、坡度较缓的生境(春季14.245±3.721,13.333±5.260)活动。此外,资源选择函数模型对獐的春季和夏季的生境选择预测正确率均大于90%,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獐的生境选择。白山原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獐种群数量较小,适宜性栖息地面积较少,应加强对其种群及适宜性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裴俊峰  冯慧 《动物学杂志》2024,59(1):103-114
2011年4和8月及2014年4月在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分别采集到2只、1只和1只共4只蝙蝠个体,标本保存于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标本馆(标本编号为TB0001、TB0002、TB0017和TB0042)。其主要形态特征为:体型小,头体长34.59 ~ 43.86 mm(n = 4);耳较小,黑色;耳前缘近凸圆,耳后缘在基部有一浅的缺刻;耳屏细长,约为耳长的一半;后足不及胫长的一半;背部毛基黑色,毛尖为赤褐色;腹部毛基为黑色,毛尖为灰褐色;翼膜起始于后足外趾的基部。以上特征均与喜山鼠耳蝠moupinensis亚种(Myotis muricola moupinensis)相符。结合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构建其系统发生关系,与基因库中宽吻蝠属未定种(Submyotodon sp.)序列聚为较高支持度的一支。综合形态与系统发育证据,参考目前最新的中国兽类物种分类和分布信息,将采集到的标本初步鉴定为喜山鼠耳蝠moupinensis亚种,此次发现是陕西省境内该物种的首次记录,拓展了对其在我国分布范围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该文报道了耧斗菜属植物长果耧斗菜(Aquilegia yangii Y. LuoL. Li)的新分布区——陕西省凤县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将该种的分布区向东扩展到了陕西省的秦岭地区,丰富了陕西省新增植物分布记录,为秦岭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耳草属中具有茎四棱和头状花序特征的植物常常被鉴定为长节耳草(Hedyotis uncinella),并且这一名称还包括了基于不同模式的3个分类学异名。由于这一类植物在叶片形态、叶柄长短、花序着生式样以及花梗长度等形态特征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因此将这一类植物笼统地鉴定为长节耳草并不合理。为清晰区分这类植物,通过模式比对、居群形态特征变异式样的野外观察以及分子系统学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前被鉴定为“长节耳草”的植物实际上包括了6个分类实体,即被归并的丰花耳草(H. borrerioides)、垦丁耳草(H. kuraruensis)和新组合种——团花耳草(H. cephalophora)均应独立成种,而长节耳草本种、被忽略的线叶耳草(H. linearifolia)和我国新记录种——球花耳草(H. multiglomerulata)各自也应得到承认。同时,为了便于进行分类鉴定,也提供了这些种类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四川细辛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祯禄   《广西植物》1988,(1):83-88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中药细辛原植物为辽细辛(Asarum heteropoidesvar.mandshuricum)和华细辛(A.sieboldii)。但上述一种植物的分布和产量均有限,致使细辛药村供应紧缺。据调查,四川细辛属植物在各产地均供药用,为了开发药源,并对该属植物深入研究,以便引种栽培。本文报告细辛属植物在四川的地理分布情况及其规律特点,以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兰科羊耳蒜属一新记录种——秀雅羊耳蒜(Liparis elegans Lindl.),并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照片。本种与近缘种细茎羊耳蒜(L. condylobulbon Rchb. f.)和L. parviflora (Blume) Lindley的区别是:卵状假鳞茎较短,花序直立,花不倒置,花梗和子房较短等。  相似文献   

8.
龙华  黄衡宇 《植物研究》2008,28(3):347-352
对温度、光照、植物激素(GA3、NAA)条件对獐牙菜(Swertia bimaculata)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獐牙菜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0℃,低温贮藏可促进其萌发,而有无光照对獐牙菜种子萌发没有明显影响,GA3处理可提高其萌发势和萌发率,而NAA处理仅提高其萌发势。研究认为:獐牙菜种子具有休眠现象;激素及低温贮藏对打破种子的休眠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1个陕西省植物分布新记录属桑科(Moraceae)——水蛇麻属(Fatoua Gaudichaud-Beaupré)和3个新记录种——水蛇麻[Fatoua villosa (Thunberg) Nakai]、假鬃尾草(Leonurus chaituroides C.Y.Wu & H.W.Li)、羊乳[Codonopsis lanceolata (Siebold & Zuccarini) Trautvetter]。这3种植物的发现,对于补充完善陕西省植物资源,丰富陕西植物区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体现了金丝大峡谷植物类型在秦岭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查阅馆藏植物标本,有3种茜草科植物:丹草(Hedyotis herbacea)、小耳草(H.pumila)和蕴璋耳草(Scleromitrion koanum)为香港新记录。这些资料为香港的生物多样性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描述了四川延龄草科重楼属一新变种——短瓣凌云重楼[Paris cronquistii (Takht.)H.Li var.brevipetalata H.X.Yin et H.Zhang].新变种——短瓣凌云重楼与凌云重楼[P.cronquistii (Takht.)H.Li]相似,区别在于花瓣线形、长1.2~3.1 cm、远短于萼片、下垂,雄蕊较少、8~12枚,仅2轮,叶上表面深绿色,沿中脉具淡绿色斑纹.  相似文献   

12.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6,36(Z1):171-173
头序赤车的特征在于其具花序托和总苞的雌头状花序,根据此一特征即可将它与赤车属的其它所有种区别开。因此,在2002年被错误归并为异名的此赤车属进化种,以及根据其建立的单种进化组头序赤车组在该文中予以恢复。  相似文献   

13.
郭林 《菌物学报》1988,7(Z1):211-240
黑粉菌属是Roussel 1806年建立的,全世界记载有三百余种,主要寄生于禾本科,是经济作物及牧草的重要致病菌·长期以来,对黑粉菌的邢子使用过各种名称,如厚垣孢子,冬孢子及黑粉孢子等.本文采用黑粉孢子以区别锈菌的冬孢子. 芳’(1979)在《中国真菌总汇》中列出黑粉菌属五十种及一个变型.作者经过显微结构和超显微结构的研究,承认其中二十九种为正确名称,八种及一变型为异名,顶黑粉菌(Ustilago acrearus Berk.)由于错拼而被废弃.埃地黑粉菌(Ustilago emodensis Berk.)被转移至利罗粉菌属(Liroa).另有十一种黑粉菌因缺少标本留待今后订正.自1979年以后,杨信东(1983)增加黑粉菌属二种我国新纪录,K.范基和郭林(1986)描述一新种,四种新纪录.在本文中,作者描述一新种:鸢尾蒜黑粉(Ustilago ixiolirii Guo L) ,孢子堆生在蒴果内,不开裂,黑色,粉末状.黑粉孢子球形,近球形,稀椭圆形, 12.5-21×10-21μm,黑褐色,壁厚1-1.Sμm,纹饰脑状.是迄今生在石蒜科植物上唯一黑粉菌的种,其它几种黑粉菌均属条黑粉菌属.本文增加七种我国新纪录.共计四十九种,寄生于六科四十四属植物,主要是禾本科和蓼科.这仅是黑粉菌属研究的初步报告,在全国范围内大量采集黑粉菌标本后,作者相信会有更多新种和我国新纪录被发现.利罗黑粉菌属(Liroa)是从黑粉菌属(Ustaligo)分出的,此属为单种属.  相似文献   

14.
李新华 《广西植物》2017,37(10):1339-1341
Léveillé在1911年发表了小檗科滇小檗(Berberis bodinieri Lévl.)(新拟),但在原始文献中未说明其模式标本收藏处,并且在之后的一个世纪里,世界小檗属主要分类学文献都未收载该种。2014年,作者在英国皇家爱丁堡植物园标本馆(E)找到了滇小檗模式标本。之后,通过比较滇小檗和古宗金花小檗的模式标本及其原始文献,发现在枝条具棱,叶片为匙形或倒卵状匙形,花序为总状花序或近伞形花序,果实近球形或扁球形、红色、顶端具明显宿存花柱等主要分类学特征上,滇小檗与古宗金花小檗基本一致。因此,将滇小檗归并入古宗金花小檗。  相似文献   

15.
16.
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P450)是参与植物代谢的最大酶家族,其中CYP734A亚家族成员广泛参与植物激素油菜素类固醇(BRs)的失活。该研究以青稞农家品种‘肚里黄’幼苗为实验材料,通过人工合成激素24 表油菜素内酯(24 eBL)和BRs合成抑制剂油菜素唑(BRZ)处理,分析BRs对青藏高原特色作物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 Hook. f.)的影响;采用RT PCR技术从青稞中克隆HvBAS1基因,并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其表达特征,为深入分析HvBAS1基因的功能奠定研究基础。结果显示:(1)24 eBL能够显著促进青稞幼苗的生长,而BRZ处理后幼苗长势明显减缓。(2)从青稞中成功克隆到2个与拟南芥BRs失活基因BAS1高度同源的CYP734A亚家族基因,即HvBAS1 1和HvBAS1 2;HvBAS1 1开放阅读框全长1 629 bp,编码542个氨基酸;HvBAS1 2长1 689 bp,编码562个氨基酸,二者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76.42%;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二者均存在于内质网。(3)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青稞HvBAS1 1与HvBAS1 2的表达模式完全不同,其中HvBAS1 1在青稞根中的表达量高于叶中,而HvBAS1 2在叶中的表达量高于根,且随着苗龄的增大,HvBAS1 1在根中的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HvBAS1 2在叶片中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BRZ处理青稞幼苗后,其HvBAS1 1与HvBAS1 2基因的表达较对照均显著下调,且HvBAS1 2下调更为明显。研究表明,HvBAS1 1和HvBAS1 2很可能都参与了青稞内源BRs的失活,但二者的功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不同升温时间对乌天麻(Gastrodia elata f.glauca)、红天麻(Gastrodia elata f.elata)箭麻生长习性、花期同步及杂交种子发育影响,为早期获得高质量天麻杂交种子材料,促进天麻杂交种高效育苗提供科学依据。对乌天麻和红天麻箭麻不同时间定植升温(22℃)下花茎出苗时间、始花时间、花茎高度、杂交种子质量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升温时间是影响箭麻出苗时间、始花时间的主要因素,乌天麻集中于2月中下旬出苗,红天麻升温10~15 d后陆续出苗;生态变型是影响箭麻生育期长短、花期花朵数的主要因素,乌天麻比红天麻生育期长21.47 d,对花期及蒴果采收期无较大影响,红天麻比乌天麻更易完成抽薹;不同升温时间条件下,乌天麻挂果率为87.76%,红天麻挂果率为94.53%;母本决定杂交种子质量,以红天麻为母本、乌天麻为父本所得杂交种子活性为94.32%,优于以乌天麻为母本、红天麻为父本所得杂交种子活性。因此,生产中应于1月中旬对乌天麻开始升温,待乌天麻出苗后(15 d左右)开始对红天麻升温催芽,使得乌天麻与红天麻于3月中上旬花期同步,4月初可获得优良杂交天麻种子。  相似文献   

18.
菜心组织培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var.utilis)的快繁技术体系,以花药和子叶-子叶柄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花药培养以选取未开放的花蕾为宜,且花柱略高于花瓣,此时小孢子多数处于单核靠边期。菜心花粉的萌发率不高,且秋冬季的花粉比夏季的萌发率高。菜心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 L–1 KT+1.0 mg L–1 2,4-D+3%糖+6 g L–1琼脂+8%椰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 L–1 6-BA+0.5 mg L–1 NAA+1.0 g L–1活性炭+2%糖+6 g L–1琼脂或MS+2.0 mg L–1 ZT+0.5 mg L–1 IAA+0.5 g L–1 AgNO3+1.0 g L–1活性炭+2%糖+6 g L–1琼脂。花药培养的不定芽诱导率为36.7%,不定芽培养出现褐化现象,不能形成再生植株;而以子叶-子叶柄为外植体培养获得的植株再生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19.
郭英兰  刘锡琎 《菌物学报》1992,11(Z1):99-108
本文报道中国假尾孢属的16个种,其中有3个新种:藤山柳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clematoclethrae),仙茅假尾孢(P. curculiginis,),豆付柴假尾孢(P. premnicola), 8个新组合:金粟兰假尾孢(P. chloranthe), 榅桲假尾孢(P. cydoniae),福岗假尾孢(P. fukuokaensis),土连翘假尾孢(P. hymenodictyonis),南五味子假尾孢(P. kadsurae), 野岛假尾孢(P. nojimae).绣线菊假尾孢(P. spiraeicola),球形假尾孢(P. sphaeriiformis)和3个中国新纪录。文中对新种进行了描述并绘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20.
Seven bean rhizobial strains EBRI 2, 3, 21, 24, 26, 27 and 29 identified as Rhizobium etli, and EBRI 32 identified as Rhizobium gallicum, isolated from Egyptian soils and which nodulated Phaseolus vulgaris efficiently, were subjected to hybridization with a nifH probe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copy number of this gene. Seven strains (EBRI 2, 3, 21, 24, 26, 27 and 29) which were only able to nodulate Phaseolus vulgaris, contained three copies of the nifH gene, consistent with their identification as Rhizobium etli bv. phaseoli. Only one strain (EBRI 32) which nodulated both Phaseolus vulgaris and Leucaena leucocephala, had one copy of nifH gene. This confirmed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is strain as Rhizobium gallicum bv. gallic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