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贵州省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亮叶水青冈(Fagus lucida)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实地调查,应用数量生态学的方法,对保护区内亮叶水青冈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对保护区内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监测以及对亮叶水青冈群落的保护和管理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结果表明:设置样地共11700m2,调查样地内维管束植物62科,111属,165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6属,6种,种子植物58科,105属,159种。其中以单种科和寡种科(2-5种)占优势,两者的比例之和超过总科数的85%,蔷薇科共有植物6属15种,为所有科中最多,其他属数较多的科有樟科和壳斗科。属的结构中以单种属占据绝对优势,达到70.27%,山矾属和悬钩子属种数最多,各有6种。亮叶水青冈在群落中虽占优势,但龄级结构出现双峰值的异常趋势,种群呈衰退趋势。从总体趋势上来看,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为乔木层 > 灌木层 > 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灌木层 > 乔木层 > 草本层;均匀度指数乔木层 > 草本层 > 灌木层。亮叶水青冈幼苗和幼树除在局部区域较集中分布外,其余大部分区域数量均少,且受林下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干扰较强,大径级植株比重大,年龄结构总体呈衰退型,在未来种群稳定性维持较为困难。应加强对保护区亮叶水青冈的保护,建议合理抚育管理亮叶水青冈幼苗,在森林的经营和管理上,对亮叶水青冈林可在其生长到一定阶段时适度进行人为干扰,会更有利于亮叶水青冈林的更新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四川动物》2016,(5)
2015年5—12月,基于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叶猴历史资料设定重点调查区域,采用定点观察与痕迹观察资料收集以及非诱导式访问调查等方法对保护区黑叶猴种群数量和分布进行调查,并结合保护区巡护记录,重新确定黑叶猴在保护区的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域。结果显示:保护区黑叶猴种群数量约为29群195只,比1995年增长了143.75%,比2003年增长了39.29%;主要分布区域位于保护区西南部的马蹄溪、白石溪、猪钻子沟、苏家沟、油筒溪、观音岩、底水、枇杷岩、让水坝等9个沟段中。全保护区内黑叶猴群体密度为0.11群/km~2,种群密度为0.74只/km~2,其中主要活动范围约32.50 km~2,主要活动范围内群体密度为0.89群/km~2,种群密度为6.00只/km~2。种群数量的稳定增长得益于保护区采取的一系列保护管理措施,有效制止了盗猎行为的发生,减少了附近居民活动对黑叶猴的干扰和影响。为进一步保护黑叶猴种群及其栖息地,建议保护区通过划定重点管护区域、加强科学管理、开展生境管理和调节、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和社区共管等措施建立、健全保护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为系统掌握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状况,采用公里网格布设红外相机,对宽阔水重点区域大中型兽类和地面活动鸟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褐胸噪鹛(Garrulax maesi)、蓝歌鸲(Luscinia cyane)、灰翅鸫(Turdus boulboul)、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等4种为该保护区新纪录野生动物;(2)宽阔水拍摄率高的常见种类有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1.09)、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 (0.44)、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3.16)、野猪(Sus scrofa)(0.69)、小麂(Muntiacus reevesi)(0.49)等。这些常见物种在宽阔水呈现不同的日活动节律。野猪活动频率为早午主副峰型(08:00-09:00为小高峰,11:00-13:30为大高峰),小麂为晨昏型(09:30-11:30与17:00-19:00两个高峰),红腿长吻松鼠虽在早08:00-10:00稍显活跃,但整个日间节律高低峰并不明显;灰胸竹鸡日节律呈多高峰,而红腹锦鸡为早晚双峰型(10:00-11:00与16:00-17:00);(3)宽阔水监测区域内不同生境类型和海拔对物种拍摄率无显著差异。红外相机监测结果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出宽阔水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状况,有利于区域生物多样性编目、保护管理和重要物种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喀斯特地区森林群落的演替动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华山松(Pinusarmandii)群落的物种组成、植物区系特征、种群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37科69属81种,其中乔木11种、灌木32种、草本38种;群落内植物的科、属区系成分类型多样,以温带成分为主;生活型谱主要以高位芽植物(46.91%)和地面芽植物(27.16%)为主;乔木层华山松的重要值达58%,为群落的单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左偏正态型分布,树高分布集中在12~21 m,冠幅分布呈V型;乔木层与灌木层、草本层间的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物种丰富度指数S和D_M、多样性指数H和D_S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物种均匀度指数J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因此,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华山松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6.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弄岗保护区)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组成,包括对异名的订正、新发现类群和新发表类群的添加以及广西新记录种、特有种、国家或区级重点保护物种的统计等进行整理和研究。结果表明:弄岗保护区共计有维管植物1752种,隶属于184科810属。其中蕨类植物中国特有种39种、种子植物广西特有种101种、岩溶特有植物278种、珍稀濒危植物33种、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3种、广西新记录种9种以及植物新类群17种。 相似文献
7.
参照CTFS技术标准在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建立11.56 hm~2动态监测样地,以鹞落坪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乔木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区系组成、种群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优势种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1)样地内胸径≥1 cm的乔木共有24910株,分属于35科、57属、103种;优势科为蔷薇科、槭树科、冬青科、樟科、杜鹃花科、虎耳草科、桦木科、壳斗科;(2)样地内乔木树种分布相对均匀,主要优势树种为茅栗、鹅耳枥、白檀和四照花;乔木树种在各个高度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2—8 m之间;(3)χ~2检验结果显示,样地内15个优势种105个树种对中仅有32个树种对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群落种间关联较弱。从联结系数(AC)来看,105个树种对中呈现显著正关联的树种对占42.9%,显著负关联的树种对占24.8%,但关联强度大部分集中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表明该地区群落结构整体仍处于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8.
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采用路线法对湖南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针对4条调查路线31个样线段的植被物种丰富度、海拔高度、离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程度等影响蝴蝶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因子,开展多元回归分析比较,同时对试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3个规划区域进行蝴蝶群落多样性分析和相似度比较.共采集记录到蝴蝶147种,隶属于10科94属,其中国家保护种4种;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植被物种丰富度、海拔高度和人为干扰程度是影响蝴蝶分布最主要的3个因子,其中植被物种丰富度与蝴蝶物种丰富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海拔高度和人为干扰程度与蝴蝶物种丰富度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核心区的蝴蝶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高于缓冲区和试验区,试验区的优势度指数较高;缓冲区与核心区的相似度系数较高,达到0.526.该自然保护区蝴蝶物种多样性的保护重点在于保护植物群落多样性,保持林相之间的自然演替,适当减少人为干扰,以及加强特殊蝴蝶生境的维护. 相似文献
9.
基于野外调查、采集标本和查阅文献,对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及区系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保护区苔藓植物共有64科121属292种,其中,苔类28科38属88种,藓类36科83属204种。该保护区共有湖北新记录科2科、新记录属9属、新记录种73种。该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多样,有11个区系类型,以温带成分为主(占30.89%)、东亚成分次之(占18.92%)。相比清凉峰、大巴山、十万大山和佛坪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林子呈现出科多种少的特点,物种分化程度更高。木林子保护区与清凉峰的苔藓植物组成相似度最高,与佛坪相似度最低。该研究结果从苔藓植物多样性的角度佐证了清江流域物种分化程度较高的观点,为丰富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和湖北省苔藓植物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以新安江干流(安徽段)滩涂湿地草本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区系组成及不同江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草本被子植物48科、131属、194种(含种下分类单位);以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菊科(Compositae)和蓼科(Polygonaceae)为优势科;以蓼属(Polygonum)、莎草属(Cyperus)、大戟属(Euphorbia)和蒿属(Artemisia)等为优势属,属的组成相对较为分散,寡种属和单种属占总属数的97.7%;(2)从分布区类型看,科以世界分布占明显优势(43.8%);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最多(30.5%),其次是世界分布(26.0%),总体上热带成分略多于温带成分(57/40);表明该区草本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分布区类型多样,具有热带、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多重性质,但以亚热带性质为主;(3)各滩涂湿地植物群落的建群种、优势种及伴生种的种类等组成特征均存在一定差异,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和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等为滩涂湿地的主要优势种;江段干流不同流域滩涂湿地草本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的变化格局与丰富度指数的变化格局比较一致,总体上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表现为上游>中游>下游;与之相反,植物群落的β多样性——相异性系数和Cody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的格局.这种多样性格局的成因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杜鹃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样方调查数据,采用双向种指示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DCCA),对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杜鹃灌丛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并分析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域38个高山杜鹃样地中,共记载的维管束植物有35科68属135种,出现频度较高的种有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高山大戟(Euphorbia stracheyi)、髯花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雪层杜鹃(R.nivale)、扫帚岩须(Cassiope fastigiata)、鳞腺杜鹃(R.lepidotum)、木根香青(Anaphalis xylorhiza)、刚毛杜鹃(R.setosum)等。(2)TWINSPAN等级分类将该区域高山杜鹃灌丛38个样地划分为14个群丛类型。(3)样地DCCA二维排序图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和海拔是影响该区域高山杜鹃灌丛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4)该区域高山杜鹃灌丛群落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不断降低;而Pielou指数与海拔之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2012~2016年每年的4~8月,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到7种雀形目鸟类的巢共20个,分别为绿翅短脚鹎(Hypsipetes mcclellandii)2巢、斑胸钩嘴鹛(Pomatorhinus erythrocnemis)2巢、灰背燕尾(Enicurus schistaceus)1巢、灰眉岩鹀(Emberiza godlewskii)4巢、褐顶雀鹛(Alcippe brunnea)3巢、褐胁雀鹛(A.dubia)7巢和黑颏凤鹛(Yuhina nigrimenta)1巢。对其巢、卵或雏鸟以及巢址等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多样性, 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 作者在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选取5条长2,000 m的固定样线进行了每年6次、累计18次的蝶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到蝴蝶6,946只, 隶属5科106属189种, 其中东洋界种类是优势类群(183种, 占总种数的96.8%)。蛱蝶科的种类最多(81种, 占42.9%), 其物种丰富度指数(R = 8.42)、多样性指数(H′= 3.21)和优势度指数(D = 0.60)较高, 属于优势类群。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个体数从4月开始逐渐增加, 到6-7月基本稳定并维持到10月;物种数在4-10月基本稳定, 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保护区内不同生境观测样线的蝴蝶种类和数目有较大的差异: 针阔混交林的桐江样线蝴蝶种类(126种, 占66.7%)及数目(1,945只, 占28.2%)最多, 其物种丰富度指数(R = 16.51)最高; 常绿阔叶林的上十八垒样线蝴蝶数目相对较少(905只, 占13.0%), 但是蝴蝶种类相对较多(103种, 占54.5%), 所以多样性指数(H′= 3.93)和优势度指数(D = 0.85)较高; 农田和果园生境的三角潭样线由于生境简单且人为干扰强度较大, 蝴蝶物种数相对较少(97种, 占51.3%)。研究表明: 江西省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蝴蝶区系组成以东洋区为绝对主导的分布类型, 蝴蝶群落多样性与生境类型有明显的相关性, 季节性的农耕活动、除草剂农药的大量使用、寄主植物的大量砍伐等人类活动威胁到蝴蝶的多样性及蝶类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大青沟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地面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样方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大青沟国家自然保护区5种不同植被类型地面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1)共发现苔藓植物12科27属55种,以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和真藓科(Bryaceae)等为优势科,青藓属(Brachythecium)、真藓属(Bryum)和小石藓属(Weissia)等为优势属,优势种有双色真藓(Bryum bicolor)、西伯利亚瘤冠苔(Mannia sibirica)、密叶绢藓短柄变种(Entodon compressus var.zikaiwiensis)、绒叶青藓(Brachythecium velutinum)和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等;(2) Alpha多样性指数中,Patrick丰富度指数6~2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1.439 2~2.608 0,变化规律均为:水曲柳林(Fraxinus mandschuria forest) > 蒙古栎林(Quercus mongolica forest) > 大果榆林(Ulmus macrocarpa forest) > 西伯利亚杏灌丛(Armeniaca sibirica shrub) > 羊草草地(Leymus chinensis community);Simpson优势度指数0.131 6~0.295 5,与上述两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0.663 0~0.803 3,与以上指数相关性不强;(3)影响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有空气湿度、土壤水分、乔木盖度和灌木盖度;(4) Bata多样性指数0~0.652 2,大果榆林与蒙古栎林之间相似度最大,羊草草地与水曲柳林之间无相似性;水曲柳林和蒙古栎林是研究区地面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标本整理以及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进行研究,为探讨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起源以及该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资料。结果表明:(1)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193种,隶属于31科59属,其中优势科为鳞毛蕨科(51种)、水龙骨科(41种)、蹄盖蕨科(22种)、铁角蕨科(10种),优势属为耳蕨属(27种)、鳞毛蕨属(20种)、瓦韦属(17种)。(2)科的分布区类型有8种,以泛热带分布型(55.56%)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4种,以泛热带分布型(23.81%)、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型(19.05%)为主;蕨类植物以土生(55.88%)为主,石生(24.35%)和附生(21.76%)也占有一定比例,缺乏水生蕨类。(3)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成分与南迦巴瓦峰地区联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横断山地区和尼泊尔,与九塞沟自然保护区、秦岭地区有一定的联系,与西双版纳地区的关系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16.
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连罗霄山脉,东、北、西三面与武夷山脉、大别山脉、武陵山脉隔水相望。笔者于2020年9至12月间,对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及标本采集,共采集标本562号,对保护区苔藓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及统计,分析研究区苔藓植物区系地理特征,并与江西7个地区苔藓植物的相似性和热带性质/温带性质(R/T)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58科100属179种(变种、亚种和变型),其中藓类植物34科64属113种,苔类植物23科34属64种,角苔类植物1科2属2种。(2)九岭山苔藓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区系成分以东亚分布最高;温带成分略高于热带成分,该区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3)九岭山苔藓植物与大部分地区科、属的相似性都较高;九岭山与阳际峰种的相似性最高,而与鄱阳湖湿地种的相似性最低。(4)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R/T值最高为1.32,鄱阳湖湿地R/T值最低为0.50;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铜钹山自然保护区的R/T值最接近,且都是温带性质略高于热带性质,具有明显过渡性。总体来看,江西从南到北热带成分逐步减少,温带成分不断增加,中部呈现出明显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17.
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63科583属1295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7属10种,被子植物158科576属1285种。本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163科可分为9个分布类型及10个分布变型,其中热带分布科89科,占总科数的66 %;583属可分为13个分布类型及16个分布变型,热带性质属285属、温带性质属235属,两者基本达到平衡。本区系具有古老、孑遗和原始性;少种科、属数量多;特有现象明显,东亚特有科4科,中国特有科1科,中国特有属23属。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亚热带性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