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核基质与瘤基因,抑瘤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基质与瘤基因、抑瘤基因钟叔平(汕头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汕头515031)核基质是真核细胞经高盐和DNaseⅠ处理后的一种残留的核网络结构,基因组中DNA与核基质结合区为MAR(matrixatachregion).核基质的功能十分复杂,它与D...  相似文献   

2.
雄激素受体与雄激素应答元件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将雄激素受体(AR)的cDNA1119bp片段(1105-2224)(其中包含其DNA结合结构域到部分激素结合结构域)克隆于表达南粒pGEX中,通过IPTG诱地,在E.coli中表达GST-AR融合蛋白,经谷胱甘肽-Sepharose-4B亲和层析得以部分纯化。利用一个有雄激素应答元件(ARE)活性的C3(1)DNA片段为阳性探针,通过凝胶阻滞分析和DNase1足迹法证明此表达产物具有牧民的DNA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0例成年Wistar大鼠海马,应用过氧化物酶二氨基联苯胺(DAB)法、碱性磷酸酶(AIP)、镁离子激活的三磷酸腺苷酶(Mg(2+)-ATPase)、钙离子激活的三磷酸腺昔酶(Ca(2+)-ATPase)和5’-核苷酸酶(5’-Nase)等酶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其微血管,并应用体视学方法测算,比较上述方法显示微血管的效果,结果表明:DAB法显示微血管的效果最好,AIP法次之,Mg(2+)-AT-Pase法再次之。大鼠海马微血管Ca(2+)-ATPase呈弱阳性,5‘-Nase呈阴性。DAB法和Mg(2+)-ATPase法分别适宜作微血管长度密度和血管直径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水分胁迫下,荔枝叶片蛋白酶活性和Pro 含量增加,PDH 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抗旱性强的品种蛋白酶活性增加的幅度和蛋白质含量下降的幅度小于抗旱性弱的品种, 而PDH 活性下降的幅度和Pro 含量上升的幅度均大于抗旱性弱的品种。水分胁迫引起荔枝叶片核酸、DNA 和RNA 含量下降,DNA 含量下降的幅度小于RNA 含量下降的幅度;DNase 和RNase 活性上升,DNase 活性上升的幅度小于RNase 活性上升的幅度。抗旱性强的品种核酸、DNA 和RNA 含量下降的幅度以及DNase 和RNase 活性上升的幅度均小于抗旱性弱的品种。  相似文献   

5.
阿霉素铁(Ⅲ)配合物与DNA结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吸收光谱法研究了阿霉素铁(Ⅲ)[ADM·Fe(Ⅲ)]与DN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ADM·Fe(Ⅲ)作为一个整体嵌入DNA碱基之间形成ADM·Fe(Ⅲ)·DNA三元复合物。应用荧光淬灭法得到了不同Na+浓度下ADM及ADM·Fe(Ⅲ)与DNA结合作用的结合常数(K)、结合位点距离(n)及标准自由能(ΔG),并根据多聚电解质理论将ΔG分解为电荷作用部分(ΔGpe)及非电荷作用部分(ΔGt)。结果表明ADM·Fe(Ⅲ)中铁离子直接参与了与DNA的作用,ADM·Fe(Ⅲ)较ADM更易与DNA结合,且结合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6.
从感染致病的中国对虾(Penaeuschinesis)中分离到一种球状病毒,其育径约为20±4nm。进行人工感染实验,对虾死亡率为66%;用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核糖核酸酶(RNase)及二苯胺染色法对病毒核酸进行处理,证明该病毒核酸为脱氧核糖核酸,用Sl核酸酶(Slnucleasc)对该核酸进一步消化处理,进一步证实该病毒含单链DNA。SDS-PAGE结果显示,该病毒含4条结构多肽,其分子量分别为86kD,79kD,70kD及25.5kD。根据上述特性分析,该病毒可能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故暂定名为中国对虾细小病毒(PenaeuschinesisParvovirus简称PcPV)。  相似文献   

7.
水分胁迫下,荔枝叶片蛋白酶活性和Pro含量增加,PDH活性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抗旱性强的品种蛋白酶活性增加的幅度蛋白质含量下降的幅度小于抗旱性弱的品种,而PDH活性下降的幅度和Pro含量上升的幅度均大于抗旱性弱的品种。水分胁迫引起荔枝叶片核酸,DNA和RNA含量下降,DNA含量下降的幅度小于RNA含量下降的幅度;DNase和RNase活性上升,DNase活性上升的幅度小于RNase活性上升的幅  相似文献   

8.
刘洋 《生命的化学》1998,18(5):30-32
平行双螺旋DNA刘洋(吉林大学酶工程实验室,长春130061)关键词平行双螺旋DNA自1953年Watson-Crick发现DNA的反平行B型双螺旋结构以来,相继发现了单链螺旋、简单自组装螺旋、A型双螺旋、C型双螺旋、D型双螺旋以及左手系的Z型双螺旋...  相似文献   

9.
对经过修饰的烟草Ⅰ类几丁质酶(Ⅰchitinase,ⅠChi)和β1,3葡聚糖酶(Ⅰglucanase,ⅠGlu)cDNA分别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法证明表达产物ⅠChi和ⅠGlu的分子量分别约为30kDa和31kDa,在菌内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包涵体的收集、洗涤、裂解和复性,两种表达产物在体外均表现出较强的抑病原真菌活性,且ⅠChi的抑菌活力大于ⅠGlu,二者具有很强的体外抑菌协同性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不同生态型芦苇核酸代谢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的4 种生态型芦苇(Phragm itescom m unisTrin.)的核酸代谢季节变化有差异。盐化草甸芦苇RNA 含量持续增加,DNA 含量相对稳定,其它3 种生态型芦苇的RNA 和DNA 含量以5月份为最高。过渡带芦苇的RNA 含量、沼泽芦苇及沙丘芦苇的DNA含量9 月份略有增高。盐化草甸芦苇与过渡带芦苇的DNase和RNase的活性7 月份最高,沼泽芦苇与沙丘芦苇的DNase和RNase活性5—9 月份呈增高趋势。盐化草甸芦苇的DNA 和RNA 合成活性不断升高,过渡带芦苇和沼泽芦苇的DNA 和RNA 合成活性及沙丘芦苇的RNA 合成活性5—9月份均降低,仅沙丘芦苇的DNA合成活性增强。RNA 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4 种生态型芦苇均含有25S、23S、18S、16S大分子量rRNA 和小分子量5.8S、5S、4.5SrRNA 及4StRNA。大分子量RNA 的含量高于小分子量RNA 含量。不同生态型及同一生态型芦苇的不同发育时期,相同的RNA 组分含量各不相同。且发育过程中23S、18S、16SrRNA 在不同月份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由此,我们认为,核酸代谢的差异性是4 种生态型由生长转入衰  相似文献   

11.
RAPD应用于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学研究中的问题   总被引:230,自引:0,他引:230  
在研究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的遗传多样性时,对RAPD 产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索,结果表明:逐级纯化的DNA 模板的RAPD结果一致, 因而模板制备过程中的很多纯化步骤是不必要的; RNA 对扩增产物无影响; 模板浓度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不影响扩增结果; 从干叶和鲜叶中提取的DNA 可获得一致的扩增产物; 从而证明RAPD 产物具有很好的重复性。进而讨论了RAPD产物分析及数据分析中的一些问题。通过对升麻属(Cim icifuga) 5 种、类叶升麻(Actaea asiatica)及松潘乌头(Aconitum sungpanense)的RAPD 结果分析,认为RAPD 方法可用于种间乃至近缘属间的系统学研究, 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用PCR扩增和克隆马立克氏病病毒糖蛋白D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CR技术,从GA株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感染的成纤维细胞(GEF)基因组DNA中扩增出MDV糖蛋白D(gD)抗原基因片段的约1300bp编码序列,将该pcR扩增的产物于EcoRI和Kpnl位点克隆到pUC18质粒载体中,在以digoxigenin(dig)标记的gDPCR产物作为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初步筛选到阳性重组质粒克隆,再根据酶切分析筛选到含MDVgD基因的重组质粒p18MgD。将p18MgD质粒DNA用dig标记后,在Southernblot中,该探针能识别MDV基因组DNA的BamHI-A克隆中的A片段DNA。酶切位点分析表明,该gD克隆也和已发表的MDV的RBIB株gD一样,不含有EcoRⅠ、HindⅢ、PstⅠ、SmaⅠ、pvuⅡ等酶切位点。证明该重组质粒是MDVgD克隆。  相似文献   

13.
大鼠肝细胞核膜脂质过氧化对核DNA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大鼠肝脏细胞核为材料,研究了核膜脂质过氧化对核DNA的影响。证实核膜脂质过氧化可以引起DNA损伤,表现为DNA的增色效应、熔解温度、从DNA向EB的能量转移效率降低,圆二色谱发生显著变化。另外受损DNA对DNaseⅠ产生明显抗性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提示核膜脂质过氧化引起的DNA损伤可能以交联为主,同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直接观察到了交联DNA的生成。各种自由基清除剂对DNA损伤保护的差异说明脂类自由基可能在活性氧自由基引起的DNA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观察了亚硒酸钠(Na2SeO3)在体外作用于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ells)而造成的DNA单链断裂(singlestrandbreaks,SSB),并对其DNA损伤、修复动力学做了初步研究.发现SSB严重程度与亚硒酸钠的浓度呈线性相关,其SSB重接修复约在30~60min内完成.还作了有关非程序DNA合成(UDS)的检测,发现与SSB相比,UDS发生迟且持续时间更长,提示Na2SeO3可能在体外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除造成SSB以外,还可能造成其它种类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   

15.
点状产气单胞菌脯氨酰内肽酶基因克隆与序列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Aeromonas puncata subsp.punctata)具有脯氨酰内肽酶(prolyl endopeptidase PEP)活性。将其染色体DNA有Eco RⅠ部分酶切后回收8-16kb的DNA片段,与EcoRⅠ消化载体pUC18连接后转化E.coil DH5α,用该酶的专一性底物Benzyloxycarbonyl-Gly-β-naphthylamide从质粒库中  相似文献   

16.
促进紫草色素合成的米曲霉诱导子的纯化和活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诱导子来源于该真菌的菌丝体部分。诱导子粗提物通过DEAE-Cellu-lose、Sepharose-4B、Bio-Gelp-4、732 柱层析,得到既不吸附于阴离子交换纤维素又不吸附于阳离子交换树脂、分子量约为1200~2200 D、糖含量为粗提物6.7% 的组分FⅠb2-H,与粗提物相比它的诱导子相对活性提高了120 倍。诱导子粗提物中还含有低浓度不影响滇紫草(Onosm a paniculatum )细胞合成紫草色素、而高浓度抑制紫草色素合成的核酸类组分FⅡ,核苷酸、氨基酸类组分FⅠb2-Na 及强烈抑制紫草色素合成的多糖类组分FⅠa。FⅠa可诱导细胞合成对照中没有的一种黄色素,是另一类代谢产物的诱导子  相似文献   

17.
端粒缩短见于星形细胞瘤发展过程中,但其长度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相对稳定,提示胶质瘤细胞内存在端粒修复机制的可能性.为证实此点,利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技术(TRAP),对8株人/大鼠多形胶质母细胞系的蛋白提取液中端粒酶活性加以测定.结果显示:8例胶质瘤样本的反应液均可见端粒PCR扩增片段;用无DNase的RNase事先处理蛋白提取液,可明显降低或消除PCR产物的出现,说明TRAP反应中的PCR扩增是在端粒酶的介导下进行而非DNA污染或其它端粒修复因子所致.从而不但建立起检测人癌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可靠方法,也为针对端粒酶的胶质母细胞瘤生物/药物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麦根质膜H^+—ATPase的部分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TriticumaestivumL.)根为材料,采用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高纯度质膜微囊。质膜经TritonX100和KCl处理后,再用Zwitergent314增溶H+ATPase,最后用硫酸铵沉淀得到部分纯化的质膜H+ATPase。SDSPAGE结果表明,经过上述步骤纯化,分子量为94kD的膜蛋白组分得到富集;与质膜相比,其含量提高15.7倍。部分纯化的质膜H+ATPase可以水解ATP,受K+刺激,并被N,N′dicyclohexylcarbodimide(DCCD)抑制;ATP水解活力被Na3VO4抑制95%,但不被NaN3、NaNO3和Na2MoO4抑制。  相似文献   

19.
维甲酸对鼻咽癌细胞生长、表型和瘤基因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维甲酸(RA)对鼻咽癌细胞生长、表型和癌基因表达的作用.用RA诱导鼻咽癌细胞,绘制诱导前后的细胞曲线,观察细胞形态,并用Northern杂交和DNaseⅠ超敏感区分析法检测基因表达和调控.结果表明,RA能显著抑制鼻咽癌细胞的生长,前5d下降约50%.RA处理后的细胞从典型的多边形形态变成扁平、细长,类似纤维细胞状的形态.RA诱导前c-myc基因和c-Ha-ras基因HNE2细胞中高表达,而诱导后c-myc基因表达水平急剧下降,c-Ha-ras基因无明显改变.在实验中还发现RA诱导前后的c-myc基因和c-Ha-ras基因中一些重要的超敏感位点和它们的功能.由实验结果可得到如下结论:RA能促进鼻咽癌细胞分化,通过对染色体上调控位点的作用来抑制c-myc基因的表达,DNaseⅠ超敏感位点与细胞的分化程度、细胞的组织特异性和基因表达状态有关,c-myc基因可通过不同的调控方式而失活.  相似文献   

20.
利用PCR技术分别以亲本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Hooibrenk)和杉木×柳杉杂种的总DNA为模板,扩增了叶绿体trnLtrnF和线粒体CoxⅢ基因片段,比较了这些扩增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AluⅠ,DdeⅠ,HinfⅠ,MseⅠ和RsaⅠ的酶切片段多态性,结果表明:F1代的叶绿体DNA为母系遗传,而线粒体DNA为父系遗传。杉木线粒体DNA父系遗传方式与杉科其他植物一致,而叶绿体DNA母系遗传则为在松柏类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