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牡荆叶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该研究首先建立了18批牡荆叶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指纹图谱,对不同来源牡荆叶药材进行聚类分析,鉴定主要酚类化合物且测定其含量,分析牡荆叶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法及铁离子还原能力法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灰度关联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研究牡荆叶的谱-效关系。结果表明:(1)牡荆叶的指纹图谱标定21个共有峰,共指认出10个峰,其含量顺序为绿原酸>异荭草苷>木犀草苷>异牡荆素>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原儿茶酸>荭草苷>异绿原酸B>新绿原酸;不同产地样品间相似性较高,相似度结果为0.816~0.983。(2)系统聚类分析显示,样品含量对分类有一定影响,不同来源样品被分为3类,其中南北方样品存在一定差异。(3)牡荆叶中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15.82~61.83 mg·g-1和27.85~157.65 mg·g-1,样品均具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茴香根皮治疗肝纤维化的化学成分,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本研究应用UPLC-Orbitrap-MS/MS技术定性鉴别茴香根皮95%乙醇提取物、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的化学成分,根据质谱裂解规律和对照品验证及文献检索推测鉴定了各组分的58个共有化合物;采用MTT法检测各组分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谱效关系筛选抗肝纤维化潜在活性化合物,结果显示茴香根皮抗肝纤维化贡献较大的成分是二氢辣椒碱、去氢骆驼蓬碱、异莨菪亭;体外实验验证单体化合物抗肝纤维化活性及机制,结果表明二氢辣椒碱、去氢骆驼蓬碱和异莨菪亭对活化的HSC-T6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P<0.01、P<0.001),均可以抑制α-SMA的表达(P<0.01、P<0.001);二氢辣椒碱和去氢骆驼蓬碱具有较强的促凋亡作用,可以下调Bax/Bcl-2和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P<0.05、P<0.01)。表明茴香根皮抗肝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可能为二氢辣椒碱、去氢骆驼蓬碱和异莨菪亭、东莨菪内酯、7-羟基香豆素等,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调节Bax/Bcl-...  相似文献   

3.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的防治疾病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药主要来源于动植物、微生物及矿物,含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多种成分,其物质基础研究具有复杂性,目前尚处于初步探索研究阶段。近年来开展的中药谱效关系研究为其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重视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中药研究有机结合,进而为中药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了近年来有关中药谱效关系相关性研究思路和方法,对中药谱效关系研究方法进展作一综述,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及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黄芪茎叶为材料、总黄酮的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醇提的最佳工艺:乙醇浓度90%、料液比1∶10、在60℃下提取15 h,黄芪茎叶总黄酮得率达382%。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黄芪茎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有较高的清除能力,并与总黄酮质量浓度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罗汉果祛痰作用与活性成分的相关性,该研究首先测定了19批罗汉果提取物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和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找出了指纹图谱共有峰,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确定各共有峰对祛痰效果贡献度,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得出了各共有峰的正负相关及贡献度。结果表明:共有峰为14个,其中关联度在0.8以上的有12个峰(正相关峰为3、11、12、13号峰,负相关峰为1、2、4-10、14号峰);11、12号峰分别为氧化罗汉果苷Ⅴ和罗汉果苷Ⅴ。因此,罗汉果祛痰作用不是单一成分起作用,而是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氧化罗汉果苷Ⅴ和罗汉果苷Ⅴ有祛痰作用,贡献率较大。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牛尾菜抗氧化作用的药效活性物质,提升牛尾菜的药材质量控制标准,该研究测定了13批牛尾菜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将共有峰与抗氧化的抑制率进行关联性分析,并进行单体化合物抗氧化试验验证。结果表明:(1)该文建立了含有14个主要共有峰的13 批牛尾菜HPLC指纹图谱。(2)13批牛尾菜样品聚为两类。(3)指纹图谱中的1、2、3、5、6、9、14号峰面积与抗氧化效果呈正相关,4、7、8、10、11、12号峰与抗氧化效果呈负相关,其中9、11、3、4、5号峰的VIP值均大于1。(4)9号峰为齐墩果酸,10号峰为熊果酸,9 号峰对ABTS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大。该研究认为牛尾菜抗氧化作用不是单一成分起作用,而是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9号峰(齐墩果酸)可能是牛尾菜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万超  张俊峰  吴迪  张忠  李文  汪雯翰  王琨  杨焱 《菌物学报》2021,40(9):2364-2375
本研究对38个不同批次和菌龄的椴木栽培鲍姆桑黄孔菌Sanghuangporus baumii子实体醇提物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建立了S. baumii醇提物HPLC指纹图谱,提取得到27个共有峰信息(P1-P27);同时,对38个样品醇提取的Trolox等价抗氧化能力(TEAC)进行分析,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OPLS)回归建立了抗氧化活性预测模型,潜变量数为3,交互验证所得累积模型预测参数(Q2)为0.803,变量累积解释指标(R2X)和(R2Y)分别为0.574和0.954,相关系数平方(R2)为0.954,经验证模型可以获得良好的预测效果,可以准确反映谱峰与活性之间相关关系;利用模型变量投影重要性(VIP)指标筛选得到14个共有峰对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贡献。研究获得的鲍姆桑黄孔菌抗氧化谱效关系模型为桑黄原料活性的预测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可辅助指导鲍姆桑黄孔菌活性化合物的分离纯化,也为鲍姆桑黄孔菌栽培子实体的品质控制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北青龙衣抗肿瘤谱效关系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北青龙衣抗肿瘤谱效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乙醇冷浸提取,大孔树脂进行初步分离,所得到的各组分用MTT法进行体外细胞毒试验,测定各组分对人胃癌细胞BGC803的抑制活性,并用薄层色谱进行初步谱效关系研究。结果:大孔树脂经30%乙醇洗脱的组分显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薄层色谱显示该组分为极性大和极性小的成分的复杂组合。结论:大孔树脂经30%乙醇洗脱的组分在北青龙衣抗肿瘤活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MTT法观察太子参提取物对人胃癌MGC80-3、人结肠癌RKO和人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运用TLC法检识太子参的环肽类化合物;分析太子参有效部位HPLC指纹图谱与细胞毒活性的谱效关系。结果表明,太子参乙酸乙酯部位对MGC80-3、RKO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分离得到的组分G对三种肿瘤细胞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比较两者的TLC和HPLC图谱,可知太子参有效部位的细胞毒活性是各特征峰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可能与环肽类化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独一味总黄酮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关键成分,阐明独一味治疗RA的药效物质基础,本研究建立了独一味总黄酮的指纹图谱,13批独一味总黄酮指纹图谱共标示了8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3个共有峰。同时基于13批独一味总黄酮样品对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FLS)活力的影响,建立了独一味总黄酮抗RA的谱效关系,结果表明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为独一味总黄酮抗RA的关键成分。采用成分敲除技术探讨独一味总黄酮中木犀草苷成分抗RA的药效,并比较了等摩尔量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对照品分别对FLS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成分均能显著抑制FLS细胞活力(P<0.01),且二者抑制率无显著性差异。结合独一味总黄酮HPLC图谱中木犀草苷含量明显高于木犀草素,表明木犀草苷为独一味总黄酮抗RA的关键成分之一,可为临床运用独一味治疗RA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等功能。为研究其降糖活性成分及谱效关系,本文确定了红花降糖活性部位;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通过对照品指认其中7个主要成分后,用灰色关联度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揭示了这7个共有峰协同发挥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抑制作用,其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6号峰)和6-羟基山柰酚-3,6-二-O-葡萄糖基-7-O-葡萄糖苷(3号峰)是贡献最大的成分。含量测定显示10批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及山柰素的含量均在1.67%~1.94%和0.09%~0.12%之间,该研究为红花在糖尿病药物开发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不同产地灵芝子实体的功效性特征进行评价,为寻找灵芝中活性三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高效液相分析方法,结合样品对肿瘤细胞L1210的增殖抑制率,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11批不同品种灵芝子实体中的三萜活性成分。样品与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共标定了12个共有物质峰,其中与抗L1210肿瘤细胞活性关系密切的三萜物质有灵芝酸C2、灵芝酸G、灵芝烯酸B、灵芝烯酸A、灵芝酸K、灵芝酸A、灵芝酸F和灵芝醛A。  相似文献   

13.
抗菌肽作为一类天然小分子多肽,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及广谱杀菌性,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在农、林、牧、渔业及药物制造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本文对其特点、构效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四种十八碳脂肪酸抑藻时-效关系分析的数学模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宗祥  张庭廷 《生态学报》2011,31(23):7235-7243
脂肪酸类物质可有效抑制蓝藻水华.根据4种18C脂肪酸对产毒铜绿微囊藻抑制的试验数据,建立了:(1)不同脂肪酸单独抑藻的时-效关系分析的数学模型.根据该类时-效模型能够比较方便、快捷地得到不同时间要求下的半抑制浓度(EC50)、最小有效浓度(MIC)等指标的预测值.(2)多种脂肪酸复合抑藻的时-效关系分析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为不同类型脂肪酸抑藻进行量效关系分析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通过与试验观测值比较,这两大类时-效关系分析的数学模型是适用的、有效的、具有很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建立骨碎补生品和砂烫品提取物的UPLC指纹图谱,并研究骨碎补提取物与人骨肉瘤细胞MG63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采用UPLC法建立骨碎补生品和烫品的指纹图谱并通过UPLC-Q-TOF 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别;通过测定MG63细胞中ALP活性检测骨碎补提取物对MG63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双变量相关性分析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分析骨碎补生品和烫品的UPLC特征指纹峰与其促ALP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在标定的12个共有峰中,确定了4、5、12号峰与ALP活性呈正相关,其对应的物质依次是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儿茶素7-葡糖苷、柚皮苷,为深入研究骨碎补的促成骨分化活性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抗菌肽(antim icrobial peptides)是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短肽的总称,广泛分布于原核生物与包括人类在内的真核生物体内,是宿主免疫防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抗菌肽除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作用外,还具有抗肿瘤作用。现从抗菌肽的结构特点与抗菌机制出发,对其构效关系及表达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生物肽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并且具有安全可靠、作用多靶点等特点。大量的研究表明生物肽存在多种降压作用机制,深入研究降压机制可为中药治疗高血压提供新思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生物肽潜在的降压机制,并探索其定量构效关系,旨在为中药药效组分的研究以及相关药物设计和筛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袁小爱  田东  谷晓明 《四川动物》2012,31(2):191-196
应用核基因重组激活基因1(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RAG1)部分序列对贵州9种菊头蝠和5种蹄蝠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运用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和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研究结果表明:1.菊头蝠科和蹄蝠科形成两个平行的分支,支持它们是两个平行科的结论。2.马铁菊头蝠是菊头蝠科中第一个独立出来的亚分支,与其余8种菊头蝠的亲缘关系最远;Rhinolophus sp.与大菊头蝠聚合为一支,推测Rhinolophus sp.可能是大菊头蝠,或者是大菊头蝠的近缘种,它们是继马铁菊头蝠之后分离出来的第二亚分支;中华菊头蝠、栗黄菊头蝠、中菊头蝠聚合为第三亚分支,贵州菊头蝠、大耳菊头蝠、菲菊头蝠聚合为第四亚分支,此两分支形成姊妹群。3.在蹄蝠科的亚分支中,三叶蹄蝠、小蹄蝠、普氏蹄蝠依次分离出来,最后分出的是大蹄蝠和中蹄蝠。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观察了人参茎叶皂甙(GSLS)对雄性大鼠血浆催乳素水平、垂体催乳素细胞超微结构和下丘脑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100mg/kg的GSLS可刺激催乳素的释放,剂量加大反而无效;GSLS还可拮抗急性饥饿所致的大鼠垂体催乳素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GSLS能分别使大鼠下丘脑中多巴胺和5-羟色胺含量增高和降低。结果表明,GSLS有刺激垂体催乳素分泌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直接作用于垂体细胞和/或经下丘脑中多巴胺和5-羟色胺含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影响宿主的饮食、疾病发展、药物代谢和免疫系统调节等诸多生理方面。多糖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具有多种生理活性。肠道菌群与多糖相互作用,消化难以消化的多糖,多糖作为肠道菌群的重要能量来源,促进益生菌增殖。肠道菌群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多糖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疾病。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启动和国内外学者对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多糖与肠道菌群的关系逐渐清晰,但多糖的结构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因此,本文综述了多糖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来改善疾病,以及从多糖的分子量、糖苷键、单糖组成三方面探讨多糖与肠道菌群的构效关系,同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治疗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参照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