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株银杏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银杏树皮内侧分离纯化获得6种类27株内生真菌。使用TLC、HPLC、HPLC/ESI-MSn方法对上述真菌胞内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最终发现1株真菌菌株G3B经发酵后产生银杏内酯B等成分。经形态学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镰孢菌属(Fusarium)真菌。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内生真菌的发酵提取物进行TLC和HPLC-UV分析,进行菌株筛选;对该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产孢量、银杏内酯类物质产量的测定,确定最佳培养基;并用HPLC-ELSD测定了不同时间段的发酵液中银杏内酯类物质含量。结果,筛选出一株产量较高的烟曲霉原变种(Aspergillus fumigatusvar.fumigatus)FG052;对其培养条件的研究表明,PDA培养基、查氏培养基分别为其最佳传代和发酵培养基,菌丝最大生物量在发酵168 h,产银杏内酯类物质高峰在发酵144 h,此时总内酯产量可达0.13 mg/mL,pH值为4.86。本实验筛选的菌株稳定性较好,筛选的培养基价格低廉,碳氮比明确,且总内酯的产量高,可作为规模生产银杏内酯类物质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γ-癸内酯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γ-癸内酯高产菌株,以毕赤酵母TT009(Pichia guilliermondiiTT009)为出发菌株进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确定原生质体形成和诱变的最佳条件为菌龄16 h,酶解浓度1%,酶解时间50 min,酶解温度28℃,15 W紫外灯于30 cm处照射25 min。经初筛和复筛,得到γ-癸内酯高产菌株M6,利用该菌株进行摇瓶发酵,γ-癸内酯产量达到1.25 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8.8%。  相似文献   

4.
日本工业技术院化学技术研究所最近发现一种比以往产生油脂能力高7倍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是一种霉菌,称被孢霉属,已从发酵研究所的保藏株中找到。发现了5种霉类,产生的油脂成分因菌株而异,从近似可可油的油脂直到像棉籽油样的油脂等各种与植物油脂等  相似文献   

5.
以假丝酵母菌GXU08产脂肪酶催化合成麝香类香料—环十五内酯目前已备受关注,在一定条件下,环十五内酯的转化率与脂肪酶的水解酶活有直接关系,酶活越高其催化合成环十五内酯的能力越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假丝酵母菌GXU08产脂肪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0.5%,淀粉0.5%,蛋白胨1.5%,K_2HPO_40.05%,MgSO_40.15%,(NH_4)_2SO_41%,茶油1.5%,菜籽油1.5%,pH=8,此培养基在28℃,180 r/min的条件下发酵培养48h,脂肪酶水解活力达到27.53 U/mL,是初始发酵培养基条件下所得脂肪酶酶活的3.74倍;其环十五内酯的转化率为16.6%,是优化前的4倍。  相似文献   

6.
脂肪酶产生菌地霉7203菌株的分离和诱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76个土样中分离获得271株脂肪酶产生菌,其中7203菌株产酶活性最高,从其形态特征确定属地霉属。对该菌株脂肪酶合成受油脂、脂肪酸及某些结构类似物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发现琥珀酸钠对该菌株生长及产酶有明显的负控制作用。经诱变筛选药物耐性变异株,使产酶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对改良株的发酵条件及特征作了初步试验,并对有关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长孢被孢霉(Mortierella elongate)的发酵过程,并采用摇瓶分批补料发酵模式考察了起始补料时间及补料基质对长孢被孢霉合成微生物油脂的影响。结果发现该菌株合成油脂主要在发酵48~96 h进行,且N源对菌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采用限氮补料发酵可大幅度提高微生物油脂的产量。最适培养条件:可溶性淀粉20 g/L,玉米浆3 g/L,补料起始时间为发酵48 h,单次补加可溶性淀粉4 g。在此条件下,油脂产量较不补料时增加了521.74 mg,增长率为237.1%。  相似文献   

8.
油菜素内酯在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新的甾体植物激素。因为最早是从油菜花粉中分离得到的,又有一个七元内酯环,所以叫做油菜素内酯。在了解了它的化学结构后,便用化学合成方法来合成,并在农业上进行应用,取得了明显进展,深受使用者欢迎。油菜素内酯主要功能和作用为以下五个方面:(1)促进作物生长和增加作物产量;(2)提高作物的耐冷性;(3)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4)减轻除草剂的药害;(5)提高作物的抗盐力,增加作物的抗逆境能力。油菜素内酯无毒,由于使用浓度低,生理活性高,使用方法简便,深受农民欢迎。农业部已将它列入“中国丰收计划…  相似文献   

9.
培养条件对产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高产油菌株, 首先采用细胞形态学方法与细胞化学方法(苏丹III染色法)对4株高产油脂菌株进行初筛, 并通过索氏提取法对初筛菌株油脂含量进行分析, 确定M2菌株为实验菌株, 其油脂含量达53.09%。为了增加产油微生物油脂产量, 本试验考察了不同发酵条件对其细胞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优化工艺参数为: 10° Bx玉米皮渣水解液为培养基质, 0.2% NaNO3为氮源, pH 6.0、28oC下发酵培养6 d, 微生物油脂含量75.21%, 菌体生物量30.40 g/L, 油脂产量22.86 g/L。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该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与植物油相似, 主要含有16碳和18碳系脂肪酸, 可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8%, 可应用于医药化工领域。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组织块法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根、茎和叶片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初步筛选出产油脂菌株且对其油脂含量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产油脂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显示:从马尾松植株中共获得21株内生真菌菌株,其中分离自根、茎和叶片的菌株分别为4株、6株和11株。有14株菌株的菌丝中有油滴;其中,分离自叶片的菌株ZP-1、分离自根的菌株ZP-2和分离自茎的菌株ZP-3的菌丝内油滴较多且油脂含量较高,平均油脂含量分别达到29.12%、25.03%和30.56%,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菌株的菌落颜色、菌丝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明显不同,菌株ZP-1、ZP-2和ZP-3的形态分别与拟青霉属(Paecilomyces Bainier)、生赤壳菌属(Bionectria Speg.)和镰刀菌属(Fusarium Link)菌种的形态相似。与GenBank中相关真菌ITS序列的比对以及NJ系统树分析结果显示:菌株ZP-1与拟青霉属、菌株ZP-2与生赤壳菌属、菌株ZP-3与镰刀菌属间的ITS片段序列相似性均达到99%,在各自的NJ系统树上它们也分别聚在一起。初步确定菌株ZP-1、ZP-2和ZP-3分别属于拟青霉属、生赤壳菌属和镰刀菌属。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产多不饱和脂肪酸新资源,从葡萄园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真菌,通过对菌株进行菌落特征、显微特征和18S r 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镰刀菌一个新种(Fusarium sp.JM)。为研究菌株油脂生产能力,通过两阶段变温发酵,分析发酵条件对菌体油脂和脂肪酸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镰刀菌油脂中脂肪酸组成丰富,其中C16脂肪酸和C18脂肪酸的含量约占总脂肪酸的90%,采用25℃,4 d/18℃,3 d二阶段发酵条件,菌体生物量为9.8 g/L,油脂产量1.42 g/L,油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6%以上。推测利用镰刀菌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深黄被孢霉利用不同碳源产油脂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主要探讨深黄被孢霉M2菌株对生物质全糖的利用,考察其碳源同化能力、不同碳源下产脂情况以及对玉米皮渣的利用能力。研究结果表明,M2菌株能够利用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和甘露糖进行生长和油脂积累。M2菌株以6%糖浓度的玉米皮渣水解液为底物发酵培养,油脂微生物生物量达18.2g/L,干菌体油脂含量45.7%,单位体积发酵液油脂产量为8.3g/L。  相似文献   

13.
产油真菌在甘薯淀粉废水中发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甘薯淀粉废水发酵低成本获取微生物油脂。方法:以甘薯淀粉废水为发酵基质,进行菌株筛选、发酵工艺优化及油脂成分的气相色谱分析。结果:筛选出一株刺孢小克银汉霉F7,生物量为19.375g/L,含油量为45.1%。菌株F7发酵第11天生物量达到18.140g/L,含油量达到51.2%,COD去除率87%。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NaAc和KH2PO4对生长、产油以及出水COD去除有显著促进作用,NaAc2g/L时生物量提高了25.4%,含油量提高了4.4%,COD下降了52.0%,KH2PO4的作用稍次之。结论:资源化利用甘薯淀粉废水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同时降低废水COD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可以为生物柴油提供廉价油源。  相似文献   

14.
从合肥肉联厂附近的土壤和污水中分离得到19株产弹性蛋白酶菌株,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经过发酵复筛有三株产酶能力超过15u/mL.实验对菌株最佳产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2%干酪素、0.5%葡萄糖、0.4%酵母膏、0.2% K2HPO4、0.01% MgSO4·7H2O;起始pH值7.0;最适发酵温度为30℃;装液量为25mL/250mL;该菌株在28h左右产弹性蛋白酶的量达18u/mL.  相似文献   

15.
筛选到一株产D 泛解酸内酯水解酶的菌株 ,经鉴定为串珠镶孢霉菌 (Fusariummonili forme)SW 90 2。产酶条件研究表明 ,用甘油作碳源 ,蛋白胨作氮源 ,初始pH8 0 ,温度 2 6℃ ,摇瓶培养 3d ,产酶量最高。在 6 0L发酵罐中通风发酵 45h ,产菌丝体生物量 7 1 8g干菌体 L ,D 泛解酸内酯水解酶酶活力达到 0 92IU g干菌体  相似文献   

16.
【背景】海洋微生物是药理活性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源泉,而化学诱导是深入挖掘其次生代谢潜力的一种便捷手段。【目的】以一株海洋来源土曲霉C23-3为出发菌株,筛选出可促进其产生更丰富代谢产物(包括丁内酯类化合物)的发酵条件,进一步开发菌株在抗阿尔茨海默症方面的潜力。【方法】分别选用海水马铃薯培养基、麦芽浸膏培养基、大米培养基和大豆培养基4种基础培养基,利用丁酸钠、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uberoylanilidehydroxamicacid,SAHA)、5-氮杂胞嘧啶核苷(5-azacytidine,5-azaC)、盐酸普鲁卡因(Procaine hydrochloride)、ZnCl_2和CuCl_2共6种化学诱导剂对土曲霉C23-3进行微量的诱导培养。观察该菌菌丝体形态变化,并根据薄层层析(Thin-layerchromatography,TLC)指纹图谱、化学显色及生物活性自显影结果初筛出代谢产物丰富且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与抗氧化活性产物丰富的诱导条件,并进行进一步常量发酵。采用上述手段及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or,HPLC-DAD)分析常量发酵代谢产物的总体多样性及丁内酯类化合物的多样性。【结果】发现CuCl_2、ZnCl_2、SAHA和5-azaC可引起土曲霉C23-3菌丝体生长形态显著变化,海水马铃薯培养基+100μmol/L丁酸钠等6种诱导条件在微量培养初筛及常量发酵复筛中均可使该菌株产生多样化的活性代谢产物,其丁内酯类代谢产物也具有一定差异性。【结论】化学诱导手段可促使土曲霉C23-3产生丰富且新颖的活性代谢产物,为多样化的抗阿尔茨海默症天然产物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鉴定凡纳滨对虾源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p.M1)分泌的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类型,探究细菌生长阶段及环境因素对其分泌信号分子的影响。【方法】报告菌株平板法检测M1的AHLs的活性;采用报告平板与薄层层析(TLC)相结合法对M1分泌的AHLs类型进行鉴定。【结果】菌株M1分泌N-3-氧代-己酰基-高丝氨酸内酯和N-3-氧代-辛酰基-高丝氨酸内酯两种信号分子。在适宜条件下AHLs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在对数末期(30 h)达到最大。弱酸和弱碱环境能够降低M1分泌AHLs的能力,p H 7.0是M1分泌AHLs的最适p H。较高浓度的Na Cl促进了个体M1分泌AHLs的能力,但是Na Cl浓度对M1总体分泌AHLs没有显著的影响。菌株M1分泌AHLs的最佳温度为30°C,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分泌。【结论】菌株M1主要产生N-3-氧代-己酰基-高丝氨酸内酯和N-3-氧代-辛酰基-高丝氨酸内酯两种类型信号分子。M1的QS系统受菌体密度和环境因素的双重调控。  相似文献   

18.
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筛选到一株产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的菌株,经鉴定为串珠镶孢霉菌(Fusarium monili-forme)SW-902。产酶条件研究表明,用甘油作碳源,蛋白胨作氮源,初始pH8.0,温度26℃,摇瓶培养3d,产酶量最高,在60L发酵罐中通风发酵45h,产菌丝体生物量7.18g干菌体/L,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酶活力达到0.92IU/g干菌体。  相似文献   

19.
缺氧胁迫法选育高产银杏内酯悬浮细胞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银杏优良品种的种子萌发的幼苗诱导愈伤组织,考察了不同培养基地对愈伤组织生长和银杏内酯产生的影响。采用缺氧胁迫小细胞团法从愈伤组织中共选育出7个高产悬浮细胞系,其合成银杏内酯的能力比选前的愈伤组织有了显著提高,其中细胞系MH-3培养周期18d,细胞生物量增加3.71倍,银杏内酯含量达到细胞干重的0.048%,比选育前提高了182.4%,为国内领先水平。并对MH-3在遥瓶培养时其生产银杏内酯能力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全国各地采集到的400多份土壤和谷物样品中分离到501株黑曲霉菌株,经筛选后得一株葡萄糖氧化酶活力较高的黑曲霉Y19菌株,以该菌株为出发菌株,经UV、γ-射线及硫酸二乙酯(DES)等诱变筛选后,获得一株酶活较出发菌株高15倍多的黑曲霉UCD 69菌株。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几个影响菌体生长和产葡萄糖氧化酶的主要因素水平,并选出了该菌的最适培养条件。用上述条件培养出的菌丝来直接发酵葡萄糖生产葡萄糖酸-δ-内酯。产品收率可达所用葡萄糖重量的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