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GEO数据库结直肠癌相关芯片集,寻找差异基因,并在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进行验证,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寻找标志物。方法:分析GEO数据库结直肠癌相关芯片集GSE21510、GSE25071、GSE32323。分别分析差异基因,采用文恩图软件查找共同差异基因。进一步在TCGA数据库查找差异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生存曲线。最后通过GEO数据库GSE24514验证差异基因的表达。结果:GSE21510,包含104例样本,共筛选出251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46个,下调基因105个。GSE25071,包含50例样本,共筛选出669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312个,下调基因357个。GSE32323,包含10例样本,共筛选出353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15个,下调基因238个。在样本中上调基因为促癌基因,下调基因为抑癌基因。经文恩图分析,3个基因集交集共有15个基因,其中上调基因3个,下调基因12个。在TCGA数据库中查找差异基因的表达量和生存曲线,生存曲线选择结肠癌数据集,选取279个样本进行分析。根据差异基因的表达和生存曲线,最终确定促癌基因INHBA和抑癌基因CLCA4、CA4为结直肠癌的标志物。最后在GSE24514芯片集验证差异基因的表达。结论:通过GEO和TCGA数据库筛选及验证,发现在结直肠癌组织中INHBA基因明显上调,CLCA4、CA4基因明显下调。最终确定促癌基因INHBA和抑癌基因CLCA4、CA4可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为寻找与结直肠癌发展和预后相关的潜在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从美国国立信息中心NCBI的GEO数据库获得结直肠癌基因表达数据集GSE106582,通过PCA对样本进行分组,利用GEO2R进行综合分析,筛选结直肠癌与癌旁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DAVID在线工具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本体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HMGA2(high-mobility group AT-hook 2)一个染色质蛋白,被报道在多种癌症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研究染色体蛋白HMGA2对Wnt信号传递的影响,及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q 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HMGA2在结直肠癌样本中m RNA和蛋白水平。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研究HMGA2对Wnt信号通路的作用。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HMGA2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在我们检测的大部分结直肠癌样本里,HMGA2表达水平升高;HMGA2蛋白可上调Wnt信号通路荧光素酶报告基因TOPflash-luciferase的表达,并呈现剂量依赖的形式。降低HMGA2表达可抑制由Wnt3a、Dvl(Dishevelled)、Li Cl以及βcatenin(S37A)引起的TOPflash-luciferase报告基因表达上调作用。此外,SW480中过量表达HMGA2可以促进细胞增殖。结论:HMGA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HMGA2在结直肠癌中通过增强Wnt信号来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16S rRNA和非靶向代谢组测序分析的方法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和其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 新鲜粪便为实验样品,收集10个结直肠癌患者组样本和6个正常对照组样本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组成、多样性和物种差异,并对预测差异肠道菌群代谢功能;取8个结直肠癌组样本和6个正常对照组样本进行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测序,分析代谢产物变化情况并进行功能预测。结果 结直肠癌组的菌群多样性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直肠癌组的优势菌群为疣微菌门,结直肠癌组葡萄球菌、嗜冷杆菌属、毛螺菌科NK4A136、梭状芽孢杆菌vadinBB60和CAG-56相对丰度增加(P<0.05),CAG-352、瘤胃球菌属、粪球菌属和挑剔真杆菌相对丰度降低(P<0.05)。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菌群在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和新陈代谢等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测序检测出两组样本有367种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对差异代谢物进行功能预测发现与咖啡因、嘌呤、氨基糖和核苷酸糖和生物素等的代谢相关。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和代谢物与健康个体存在差异,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B2(Cyclin B2,CCNB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5对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样本,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CNB2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进一步分析CCNB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CNB2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CCNB2的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分化程度、脉管神经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均无关(P0.05)。45例结直肠癌标本中39例表达(+~+++),6例表达(-)。CCNB2蛋白主要表达于结直肠癌细胞质中,少量见于细胞核。结直肠癌组织中CCN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6.7%,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并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和肿瘤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分期、浸润程度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CCNB2在结直肠癌中呈异常高表达,且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有望作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和预后预测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和高危腺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能够大大降低其死亡率。因而,在临床普及结直肠癌筛查有助于遏制该疾病的危害。目前,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方法需要肠道准备,且具有侵入性,易造成肠道穿孔等缺点,导致患者依从性差,不利于其作为大规模筛查技术推广实施。近年来非侵入性的结直肠癌诊断方法发展迅速,这类方法主要通过检测粪便或血液样本中与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为结直肠癌的无创筛查提供了可能。但由于粪便、血液样本的成分复杂,对其中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技术仍然在不断研究和完善中。本文分别从基于粪便样本和血液样本的检测技术两方面入手,探讨了近年来结直肠癌无创筛查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中的PTEN、p-ERK蛋白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初步探讨它们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快捷法,检测40例结直肠癌组织、18例结直肠腺瘤、13例结直肠正常黏膜中PTEN蛋白、和p-ERK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PTE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与p-ERK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结直肠癌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57.5%)明显弱于腺瘤(72.2%)及正常组织(10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Dukes分期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位置无关(P>0.05)2.结直肠癌组织p-ERK蛋白表达的阳性率(72.5%)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0.00%)及腺瘤组(66.6%),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表达随结直肠癌侵润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Duke分期的进展而增高.3.PTEN蛋白表达强度与p-ERK蛋白表达强度之间呈负相关(r=-0.452,P<0.05).结论 提示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由于PTEN蛋白的低表达或失表达不能有效抑制ERK磷酸化,使细胞发生癌变,并促进癌变细胞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8.
micro RNAs(miRNAs)在参与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miR-92b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探讨了miR-92b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及潜在机制.采用RT-qPCR方法发现,miR-92b在人结直肠癌临床样本中与癌旁组织相比显著高表达.通过结肠癌细胞株SW620稳转细胞及裸鼠皮下成瘤模型,发现过表达miR-92b可以显著促进细胞增殖及体内肿瘤生长.同时还发现miR-92b可以分泌形式存在于胞外及外周血中,提示miR-92b是一个具有分泌特性的micro RNA.在分子机理方面,c-MYC可通过调节miR-92b的启动子活性从而促进后者转录,并且c-MYC在结直肠癌组织样本中也存在高表达.进一步,通过在线预测、报告质粒活性检测及蛋白质印迹技术证实FBXW7是一个新的miR-92b靶基因.由于FBXW7已报道为c-MYC泛素降解过程中的关键泛素化连接酶之一,本研究结果提示结直肠癌中c-MYC、miR-92b及FBXW7三者间可能存在分子调节环路.综上所述,本研究为miR-92b在结直肠癌中的功能及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miR-92b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结直肠癌细胞SW480作为研究载体,分析具核梭杆菌(F.nucleatum)对Cdk5和STAT3途径相关基因及其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阐明F.nucleatum协同Cdk5促进结直肠癌形成和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以结直肠癌细胞SW480作为研究载体,运用Western Blotting、qPCR、免疫组化和细胞划痕等实验研究F.nucleatum和Cdk5对结直肠癌形成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癌组织Cdk5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8.218,P0.01)。细胞划痕实验结果表明,F.nucleatum菌液作用的结直肠癌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 h:t=5.868,P0.01; 48 h:t=6.941,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F.nucleatum协同Cdk5可能通过STAT3通路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凋亡。qPCR结果显示,F.nucleatum菌液作用的结直肠癌细胞的炎症因子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IL-6:t=5.542,P0.05; COX2:t=16.893,P0.01; TNF-α:t=16.963,P0.01; IL-8:t=3.733,P0.01)。结论 F.nucleatum协同Cdk5促进了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ICAM-1和CD44v6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结直肠癌侵袭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ICAM-1和CD44v6在40例结直肠癌和30例大肠良性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40例结、直肠癌和30例大肠良性腺瘤中,ICAM-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72.5%(29/40)、33.3%(10/30),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88.9%(27/40)、26.7%(8/30). ICAM-1和CD44v6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在C+D期者,ICAM-1和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升高.ICAM-1和CD44v6在大肠良性腺瘤中呈低表达或不表达.ICAM-1和CD44v6两者均阳性表达时,其预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升高,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结论:CD44v6和ICAM-1的阳性表达预示结直肠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io-plex200悬浮芯片系统检测33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13例为结直肠癌转移患者,20例为结直肠癌非转移组)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2、3、7、8、9、10、12、13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MP-2、MMP-7、MMP-8、MMP-9、MMP-10、MMP-13的浓度显著上调(P0.05),而MMP-1、MMP-3、MMP-12的浓度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结直肠癌非转移组患者相比,结直肠癌转移组患者血清MMP-2和MMP-7的浓度显著升高(MMP-2:P=0.029;MMP-7:P=0.002)。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MP-2和MMP-7可能成为结直肠癌发生和转移的预测和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基化Sept9基因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经陕西省人民医院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87例(结直肠癌组)、结直肠息肉患者79例(结直肠息肉组)、健康体检者93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其外周血血浆Sept9基因甲基化情况,比较三组甲基化Sept9基因阳性表达率,分析甲基化Sept9基因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血浆甲基化Sept9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结直肠息肉组、健康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26%(62/87)、5.06%(4/79)、3.23%(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甲基化Sept9基因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分型、血管侵犯、神经侵犯无关(P0.05),与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浆甲基化Sept9基因阳性表达率为71.26%(62/87),高于血清CEA的54.02%(47/87)、CA199的35.63%(31/87)、CA724的33.33%(29/87)、CA125的21.84%(19/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血浆甲基化Sept9基因呈高表达状态,早期检测甲基化Sept9基因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 chemokine ligand 8,CXCL8)在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促进肿瘤恶性进展。研究发现,结直肠癌微环境中有大量M2型巨噬细胞浸润,但CXCL8是否影响M2型巨噬细胞的浸润及其潜在机制尚未可知。本文旨在探讨CXCL8对结直肠癌中M2型巨噬细胞浸润及趋化作用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分析了TCGA数据库结直肠癌样本中CXCL8表达水平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并在临床组织中进行验证。随后Western 印迹及qRT-PCR检测5种结直肠癌细胞株CXCL8的表达情况。佛波酯(PMA)及IL-4诱导THP-1至M2型巨噬细胞后,与HCT116、SW480细胞及过表达CXCL8的HCT116(CXCL8/HCT116)、SW480(CXCL8/SW480)共培养,检测M2型巨噬细胞趋化情况。白细胞介素1β(IL-1β)处理HCT116、SW480细胞,检测CXCL8表达情况,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分析趋化结果。结果显示,患者癌组织CXCL8表达高于癌旁组织,CXCL8高表达癌组织中存在更多M2型巨噬细胞浸润;IL-1β作用于HCT116或SW480后,CXCL8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P<0.05)。Transwell实验证实,CXCL8趋化M2型巨噬细胞(P<0.05)。综上所述,结直肠癌细胞中CXCL8可由IL-1β诱导产生,CXCL8表达增加能够促进M2型巨噬细胞的趋化,结直肠癌微环境中M2型巨噬细胞大量浸润可能与CXCL8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中氨肽酶N(APN)的表达,并通过分析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关系,探讨APN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直肠组织中APN、VEGF和bFGF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40例结肠癌组织中APN的阳性率达52.5%(21/40),15例转移淋巴组织中达66.67%(10/15),在结直肠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直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N、VEGF与bFGF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期和有无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APN与VEGF、bFGF的表达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AP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VEGF、bFGF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共同参与调节结直肠癌的发展,对于评估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测患者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直肠癌(CRC)在全球范围内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是我国最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作为表观调控的一种,基因组印记丢失(LOI)被证明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中胰岛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组印迹丢失,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及其发展的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PCR-RFLP)法筛选出47名结直肠癌患者的杂合子携带者,采用RT-PCR及PCR-RFLP法检测杂合子患者中IGF2 LOI.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患者体内肿瘤组织中IGF2的表达情况.结果:在31例的杂合子中,发现有11例肿瘤组织发生LOI.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等级以及病理分期的比较结果显示,IGF2 LOI的患者与IGF2基因印记正常的患者中未发现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F2 LOI的患者相比较,IGF2印记正常的患者更易出现肿瘤的转移(P<0.05).IGF2 LOI患者的IGF2表达量明显高于IGF2印记正常的患者(P<0.05).结论:本次实验表明IGF2 LOI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结直肠癌伴转移的患者常常表现出IGF2 LOI这一现象.IGF2 LOI可以作为一个新的表现遗传学标志,用于临床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以及肿瘤转移的评估和预防.  相似文献   

16.
microRNAs(miRNAs)在参与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miR-92b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探讨了miR-92b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及潜在机制.采用RT-qPCR方法发现,miR-92b在人结直肠癌临床样本中与癌旁组织相比显著高表达.通过结肠癌细胞株SW620稳转细胞及裸鼠皮下成瘤模型,发现过表达miR-92b可以显著促进细胞增殖及体内肿瘤生长.同时还发现miR-92b可以分泌形式存在于胞外及外周血中,提示miR-92b是一个具有分泌特性的microRNA. 在分子机理方面,c-MYC可通过调节miR-92b的启动子活性从而促进后者转录,并且c-MYC在结直肠癌组织样本中也存在高表达.进一步,通过在线预测、报告质粒活性检测及蛋白质印迹技术证实FBXW7是一个新的miR-92b靶基因.由于FBXW7已报道为c-MYC泛素降解过程中的关键泛素化连接酶之一,本研究结果提示结直肠癌中c-MYC、miR-92b及FBXW7三者间可能存在分子调节环路.综上所述,本研究为miR-92b在结直肠癌中的功能及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miR-92b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甘油二酯激酶α(DGK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蛋白激酶C(PK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GKα、PKC和TNFα在48例结直肠癌、癌旁正常组织和9例腺瘤性息肉中的表达。结果 DGKα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有表达,结直肠癌组织中DGKα阳性表达率(79.2%)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阴性)和癌旁正常组织(33.3%,P0.05);PKC主要分布在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结直肠癌组织中PKC阳性表达率(35.4%)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阴性),与癌旁正常组织(20.8%)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TNFα在三种组织中均表达阳性,结直肠癌组织中TNFα阳性表达率(95.8%)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55.6%,P0.05),与癌旁正常组织(87.5%)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DGKα与PKC的表达呈负相关(r=-0.437,P0.05),与TNFα的表达没有相关性(r=0.185,P0.05)。结论DGK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腺瘤性息肉,DGKα可能抑制了PKC的活性,但对TNFα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临床病理鉴别诊断中有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rs755662,rs11548059,rs1049829,rs1803976)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共计192例结直肠癌患者(CRC)和256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样本,以聚合酶链反应和Taqman探针分析方法,检测MI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以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不同基因型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rs755662基因型的出现频率在CRC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而在rs11548059、rs1049829和rs1803976位点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P=0.700和P=0.959)。此外,rs755662还分别与早期发病(年龄≤50岁,P=0.026)、分期(Ⅳ期,P=0.038)以及分化(P=0.040)有关。与正常对照组比,rs755662与Ⅲ期和Ⅳ期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34和0.003)。结论 MIF基因5′-UTR区域rs755662(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易感性、患者发病年龄和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复杂且死亡率较高。结直肠癌的发展和转移涉及多个因素和机制。Hedgehog(Hh)信号在胚胎发生和体细胞发育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证明,Hh通路的异常激活与几种类型的人类肿瘤有关。然而,Hh信号传导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仍然是有争议的。在此综述中,我们将介绍近些年关于Hh信号及其在结直肠癌中的相关研究,讨论靶向Hh信号通路在治疗,预后和预防结直肠癌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余莉  李红  王思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4):404-409, 414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机体免疫、炎症、营养指标的相关性,为结直肠癌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30例和同期健康查体的老年人群30例,收集粪便标本,采用FloraCheck~(TM)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中所有细菌的16S rRNA V3-V4区进行DNA测序,序列通过MiSeq 16S宏基因组APP及QIIME软件,分析两组人群间属水平上显著差异性菌群。比较两组人群炎性指标(TNF-α、IL-6、IL-1、IL-12)、营养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免疫指标(CD3~+、CD4~+、CD8~+、NK)的差异。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营养、炎症、免疫的内在联系。结果老年结直肠癌组和老年健康组人群免疫指标CD3~+、CD4~+、CD8~+、NK和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炎性指标老年结直肠癌组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3.769,P=0.001),两组人群IL-1、IL-6、IL-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指标老年结直肠癌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t=-4.107,P=0.001;t=-4.366,P=0.001),两组人群总蛋白、转铁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结直肠癌组肠道差异性菌属变化,包括Eubacterium、Ruminococcaceae_UCG-002、Peptostreptococcus、Porphyromonas和部分炎症指标、营养指标、免疫指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患者机体免疫损伤、炎症反应、营养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有针对性地对肠道菌群结构进行优化,改善肠道菌群对宿主的影响,是一种帮助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促进健康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