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研究首次报道了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疥疮病,从患病圆口铜鱼的肝脏中分离到优势菌株YTL1,并运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16S rRNA和6个管家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等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基于以上实验结果, YTL1被最终鉴定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subsp. salmonicida)。通过标准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治疗该暴发病的有效药物,结果显示YTL1对氟苯尼考,诺氟沙星和氨苄青霉素等13种抗生素敏感,对6种抗生素如杆菌肽,链霉素和卡那霉素有耐药性,对红霉素具有中等敏感性。因此,氟苯尼考被建议用来伴饵投喂,并取得了较好的疾病控制效果。草鱼幼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和斑马鱼(Danio rerio)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经腹腔注射7.6×10~6—7.6×10~8 CFU/mL的YTL1菌液后,感染鱼的症状与患病圆口铜鱼症状相似。研究证明基于6个管家基因的多序列位点分型是鉴定杀鲑气单胞菌至亚种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杀鲑气单胞菌是圆口铜鱼人工养殖的最大威胁之一,并发现鲤科鱼类,如草鱼和斑马鱼均是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的易感宿主。  相似文献   

2.
研究首次报道了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疥疮病, 从患病圆口铜鱼的肝脏中分离到优势菌株YTL1, 并运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16S rRNA和6个管家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等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基于以上实验结果, YTL1被最终鉴定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subsp. salmonicida)。通过标准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筛选治疗该暴发病的有效药物, 结果显示YTL1对氟苯尼考, 诺氟沙星和氨苄青霉素等13种抗生素敏感, 对6种抗生素如杆菌肽, 链霉素和卡那霉素有耐药性, 对红霉素具有中等敏感性。因此, 氟苯尼考被建议用来伴饵投喂, 并取得了较好的疾病控制效果。草鱼幼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和斑马鱼(Danio rerio)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 经腹腔注射7.6×106—7.6×108 CFU/mL的YTL1菌液后, 感染鱼的症状与患病圆口铜鱼症状相似。研究证明基于6个管家基因的多序列位点分型是鉴定杀鲑气单胞菌至亚种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 杀鲑气单胞菌是圆口铜鱼人工养殖的最大威胁之一, 并发现鲤科鱼类, 如草鱼和斑马鱼均是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的易感宿主。  相似文献   

3.
博落回杀灭鱼类指环虫和病原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常压硅胶柱层析和RP-HPLC制备并结合杀虫、抑菌活性追踪的方法,从博落回中分离获得了杀灭金鱼指环虫和抑制鱼类病原菌的活性成分,通过TLC、UV、m.p.、IR、MS、1H NMR和13C NMR鉴定其为血根碱.杀灭指环虫试验结果表明:血根碱对指环虫有较强杀灭活性,在质量浓度为0.6 mg?L-1时的杀虫率达到100%.血根碱对6株水产致病菌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活性最高,MIC和MBC分别为12.5和25μg·mL-1;对哈维弧菌、鳗弧菌、杀鲑气单胞菌史氏亚种的活性最弱,其MIC和MBC均分别为50和100μg·mL-1.血根碱杀灭鱼类指环虫活性较高,对6株水产病原菌都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邹懿  刘莉  胡昌华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2):0217-0222
采用薄膜过滤法从武当山采集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链霉菌, 命名为IMB-14。通过对其抗菌活性、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 序列的多相分类研究, 结合代谢产物的性质鉴定该菌株为杀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xanthocidicus)。该杀黄孢链霉菌的分离鉴定为新型抗菌及其抗癌活性物质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杀鲑气单胞菌在水产品致腐、致病等方面存在潜在危害,为探究其危害机制及可能的控制方法,笔者基于群体感应系统对杀鲑气单胞菌自身生长、产信号分子能力以及与水产品常见特定腐败菌共培养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腐败海鲈鱼中分离鉴定得到一株杀鲑气单胞菌CS12,与杀鲑气单胞菌B52的16S r DNA序列相似度达99%;该菌株不耐酸,p H≤5. 0不生长;能够诱导紫色杆菌CV026产紫色且紫圈扩散明显,气质检测分泌信号分子主要为C6-HSL;比较各单菌及共培养的情况发现,杀鲑气单胞菌CS12与不同腐败菌共培养时在不同生长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征;与荧光假单胞菌PF03共培养时存在群体感应抑制现象,产信号分子能力明显减弱。表明杀鲑气单胞菌CS12与荧光假单胞菌PF03共培养产生了较好的群体感应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松萎蔫病进行安全、无污染的生物防治,从青岛大学校园内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出120株菌。采用浸渍法从中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的细菌G8-1。杀线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上清液48 h后的杀线虫率为90.81%。通过16S rRNA的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Flectobacillus rhizosphaerae。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和正交实验对该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确定最佳培养条件:最适初始pH为8.0,最适培养温度为35℃,最佳接种菌龄为9 h,最佳培养时间为3 d,菌株G8-1发酵上清液的杀线虫率可达到96.31%。对菌株产生的活性物质的稳定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活性物质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并且在弱碱性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杀线虫活性稳定性。本研究为松材线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大连海域20~30 m深处生长的海绵中分离到一株有很高抗菌活性的链霉菌D164。根据培养和显微形态、生理生化数据、16S rRNA基因序列数据分析,菌株D164鉴定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对菌株D164发酵产物进行抗农业病原菌、杀虫和除草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菌株D164发酵产物具有很高的抗农业病原菌活性,同时又具有很高的杀虫和除草活性,其活性化合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根据GenBank中杀鲑气单胞菌铁载受体(ferric siderophore receptor,fst A)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经过反应体系优化后建立了检测杀鲑气单胞菌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将fst A基因克隆到p MD18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MD18T-fst A并制备标准曲线,结果显示该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扩增所得标准曲线为y=-4.255 2x+39.644,相关系数R2为0.988;熔解曲线分析显示产物为单一的特异峰。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杀鲑气单胞菌及其亚种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其他细菌不发生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为35拷贝/μL,较常规PCR的灵敏度高出约100倍。应用建立的方法对人工感染的虹鳟病样进行了检测,待检样品均呈阳性反应,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研究表明,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快速、定量的优点,可用于杀鲑气单胞菌的快速诊断及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9.
2001—2002年,分别对两起养殖的石鲽(Stone flounder,Kareius bicoloratusL.)病害进行了检验,均表现为败血症感染特征。经以20尾病(死)石鲽(每起病例各10尾)做病变组织中细菌检查、细菌分离与鉴定、人工感染试验等的病原学检验,表明两起被检病例均为同种的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感染;另在其中1起病例所检10尾石鲽的2尾中,同时检出了呈继发感染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通过对所分离后做纯培养的60株杀鲑气单胞菌6、株不动杆菌分别进行较系统的表观分类学指征(Phenotypic information)及代表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其中的杀鲑气单胞菌为一个新亚种,不动杆菌为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的一个新形态型;又择代表菌株送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进行了表观性状、DNA中C Cmol%的测定等的复核鉴定,并将其中的杀鲑气单胞菌新亚种定名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鲽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subsp.flounderacidasubsp.no...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离鉴定江苏省扬州市养殖场异育银鲫患病病原。【方法】采用常规的理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从濒死异育银鲫肝脏处分离到的菌株YZ-1进行表型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药敏试验的系统研究。【结果】该菌株16S r RNA基因(序列长度1 446 bp,Gen Bank登录号为JX164202)与其它杀鲑气单胞菌16S r RNA基因一致性在99%-100%之间,构建发育树确定该菌株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subsp.salmonicida)。人工回感可导致异育银鲫死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等23种抗生素敏感;对阿米卡星、四环素、大观霉素、头孢拉定等11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G、链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万古霉素等10种抗生素耐药。【结论】研究结果证实引起异育银鲫死亡的病原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  相似文献   

11.
一株海绵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大连潮间带繁茂膜海绵中分离到一株具有很强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活性和较强抗肿瘤活性的链霉菌。通过其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rDNA序列的测定,初步判定属于假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pseudogriseolus)。并对其活性物质的生产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和优化,确定了用天然海水配制的TSB培养基为最佳发酵培养基,3d为最适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多种生物体中都发现有抗菌活性蛋白和多肽。由于其具有生物化学多样性,抗病毒、微生物、真菌、原生动物、肿瘤,促进伤口愈合等生物学活性,而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抗菌活性蛋白和多肽在动物的先天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们直接作用于细菌,并将其杀死。鲑点石斑鱼(Epinephelusfario)是中国南方水产养殖中重要的海水鱼。近年来,由于细菌和病毒引发的病害造成鲑点石斑鱼大量死亡,但其抗菌活性蛋白及多肽目前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发现鲑点石斑鱼皮肤具有抗菌活性成分,鲑点石斑鱼皮肤匀浆物经胰蛋白酶水解后抗菌活性丧失,说明该活性是由蛋白质引起的。经离子交换层析及凝胶过滤层析,从鲑点石斑鱼皮肤中分离纯化到抗菌活性蛋白(Efap)。SDS-PAGE显示,Efap为单链蛋白,分子量约41kD。该成分能同时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滕黄微球菌、枯草牙胞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如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阴性菌中,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对Efap较敏感,MIC<20mol/L,其他3种菌敏感性较差,MIC>20mol/L。另外,Efap显示出较强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MIC为5—10mol/L。Efap的广谱抗菌性,说明其在鲑点石斑鱼免疫防御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Act0988菌株产对柑橘青霉等多种霉菌具抗菌活性的代谢产物,对菌株进行鉴定、研究培养条件与菌株生长的关系,以为后续开发菌株产抗菌物质的培养基筛选及发酵工艺技术的研究奠定基础。以菌株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三角瓶液体振荡培养研究碳氮源、温度、pH及氧与菌株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Act0988菌株为多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polychromogenes),菌株生长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发酵液生物量5.8 mg/mL;酵母膏与蛋白胨为最佳氮源,生物量5.7 mg/mL左右。菌株最适温度28℃,生物量6.0 mg/mL。最适初始pH7.0,生物量6.2 mg/mL;最适装液量60 mL/500mL,生物量6.3 mg/mL。Act0988菌株易培养,发酵液抗菌活性强,菌株产抗菌物质具有突出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用较系统的生理生化试验对国内不同地区人腹泻粪便标本中收集的28株气单胞菌进行了研究,并对气单胞菌属内不同种的细菌生化特性及鉴别试验进行了比较。28株菌属于气单咆菌四个不同的种,其中豚鼠气单胞菌16株(57.1%),亲水气单胞菌6株(21.4%),寡源气单胞菌5株(17.9%),杀鲑气单胞菌1株(3.6%)。  相似文献   

15.
时链霉菌H03发酵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对链霉菌H03发酵产物离心,采用减压蒸馏,乙醇沉淀,沉淀组分用Sevage法、盐析法去蛋白,用透析法除去小分子物质以及用Sephadex-100柱层析等技术进行纯化,纯化物质仍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利用化学方法、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气质联用等方法分析该抗菌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从链霉菌的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具有抗菌活性物质是多糖,这种多糖是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3种单糖组成的,其组成比例约为2:1:1.  相似文献   

16.
Act0988菌株产对柑橘青霉等多种霉菌具抗菌活性的代谢产物,对菌株进行鉴定、研究培养条件与菌株生长的关系,以为后续开发菌株产抗菌物质的培养基筛选及发酵工艺技术的研究奠定基础。以菌株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三角瓶液体振荡培养研究碳氮源、温度、pH及氧与菌株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Act0988菌株为多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polychromogenes),菌株生长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发酵液生物量5.8 mg/mL;酵母膏与蛋白胨为最佳氮源,生物量5.7 mg/mL左右。菌株最适温度28℃,生物量6.0 mg/mL。最适初始pH7.0,生物量6.2 mg/mL;最适装液量60 mL/500mL,生物量6.3 mg/mL。Act0988菌株易培养,发酵液抗菌活性强,菌株产抗菌物质具有突出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首次从临床症状表现为溃疡、腐烂的患病江豚表皮分离到一株杀鲑气单胞菌XJ-JT株。通过细菌理化性质鉴定、遗传进化分析、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XJ-JT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两端钝圆,无芽孢;细菌分离鉴定的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杀鲑气单胞菌;系统进化分析揭示其基因序列与银鲫源性杀鲑气单胞菌分离株高度同源;2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等8种药物敏感,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卡那霉素中介,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等9种药物耐药;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鲫鱼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首次从临床症状表现为溃疡、腐烂的患病江豚表皮分离到一株杀鲑气单胞菌XJ-JT株。通过细菌理化性质鉴定、遗传进化分析、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XJ-JT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两端钝圆,无芽孢;细菌分离鉴定的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杀鲑气单胞菌;系统进化分析揭示其基因序列与银鲫源性杀鲑气单胞菌分离株高度同源;2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等8种药物敏感,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卡那霉素中介,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等9种药物耐药;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鲫鱼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首次从临床症状表现为溃疡、腐烂的患病江豚表皮分离到一株杀鲑气单胞菌XJ-JT株。通过细菌理化性质鉴定、遗传进化分析、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XJ-JT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两端钝圆,无芽孢;细菌分离鉴定的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杀鲑气单胞菌;系统进化分析揭示其基因序列与银鲫源性杀鲑气单胞菌分离株高度同源;2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等8种药物敏感,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卡那霉素中介,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等9种药物耐药;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鲫鱼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首次从临床症状表现为溃疡、腐烂的患病江豚表皮分离到一株杀鲑气单胞菌XJ-JT株。通过细菌理化性质鉴定、遗传进化分析、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XJ-JT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两端钝圆,无芽孢;细菌分离鉴定的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杀鲑气单胞菌;系统进化分析揭示其基因序列与银鲫源性杀鲑气单胞菌分离株高度同源;2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等8种药物敏感,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卡那霉素中介,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等9种药物耐药;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鲫鱼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