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普通小麦外源染色体易位系的诱导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辐射、细胞组织培养、调控Ph基因、杀配子染色体、着丝点断裂融合等方法,诱导小麦外源染色体易位是有效利用外源基因,开发小麦新种质的重要手段。研究发现外源染色体易位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的含量、小麦的加工品质都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为穗发芽抗性资源和小麦杂种优势恢复系的创建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P53、P16、Ki-67对三阴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P16、Ki-67在三阴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应用病例回顾性统计方法,对2000年5月-2005年5月我院初诊乳腺癌病人共586例进行筛选,共得出113例三阴乳腺癌(ER、PgR、HER2均为阴性)作为实验组(A组),同期随机选出113例非三阴乳腺癌病人作为对照组(B组),统计这两组三阴乳腺癌标本P53、P16、Ki-67的表达.调查这两组病人5年无病生存率与5年内死亡率.结果:A组相对B组中P53、P16、Ki-67均较高表达(p<0.05),A组相对B组5年的无病生存率较低(p<0.05),5年内死亡率较高(p<0.05).结论:P53、ki-67在三阴乳腺癌的高表达与其预后差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的:研究Fibulin-5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m胞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以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分化而来的三株高中低不同转移能力的子细胞系为模型,高表达和抑制Fibulin.5在其中的表达,研究其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内本底的Fibulin.5与其转移能力正相关,另外上调和抑制Fibulin-5可以改变其原有的侵袭能力。结论:Fibulin-5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Fibulin-5可以降低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4.
环状RNA是由前体RNA通过反向剪接形成的一类共价闭合环状分子。在过去,环状RNA被认为是DNA转录的"噪音",不参与生物代谢过程。然而,最近研究表明,环状RNA的异常表达可影响包括三阴性乳腺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该文综述了环状RNA在肿瘤中的分子机制及其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和药物抗性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探查galectin-1促癌作用的广泛性,并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三阴性乳腺癌中促癌转移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必要的实验工具和依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去分析多种癌症病人样本中该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病人总体生存率的关系;通过慢病毒转染去构建galectin-1过表达的4T1细胞株,并检测该基因对细胞增殖(CCK8检测法)、迁移和侵袭(Transwell检测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galectin-1在乳腺癌和淋巴癌等多种癌症中呈现高表达状态,且与乳腺癌病人的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同时,galectin-1过表达三阴性乳腺癌4T1细胞株被成功构建。Galectin-1的过表达能够显著促进4T1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这些都显示了galectin-1是一个对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具有促癌作用,并能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体外增殖和转移的因子。  相似文献   

6.
探讨EZH2和Ki67表达与三阴性型乳腺癌的关系。根据新型乳腺癌分子分型标准,将乳腺癌进行分子分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中EZH2和Ki67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EZH2和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以及三阴性型乳腺癌的关系。126例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型分别有39例、30例、21例和36例。36例三阴性型乳腺癌患者中,EZH2高表达者30例(83.33%),Ki67高表达者30例(83.33%);90例非三阴性型乳腺癌患者中,EZH2高表达者33例(36.67%),Ki67高表达者36例(40.00%);与非三阴性型乳腺癌相比,三阴性型乳腺癌中出现EZH2和Ki67高表达的概率较大。EZH2和Ki67高表达与三阴性型乳腺癌具有相关性,EZH2和Ki67可能是三阴性型乳腺癌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7.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BUBR1监视微管与着丝点的结合,是保证染色体均等分离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BUBIB变异家谱研究及其敲除模型的研究表明,BUBR1缺陷与染色体不稳定性及肿瘤的发生直接相关.近来在数种人类肿瘤,对BUBR1蛋白过度表达有所报道.但在直结肠癌,BUBR1的过度表达是否与染色体不稳定性的发生有关目前仍无定论.在人类结直肠癌的遗传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染色体不稳定性及微卫星不稳定性,它们提示了两条独立的肿瘤发生路径.一般认为不存在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表型的肿瘤通过染色体不稳定途径癌变.P53蛋白通过多种机制对维护遗传稳定性起到重要的作用,TP53基因突变经常与染色体不稳定现象并存.DNA倍体情况也是染色体不稳定研究不可缺少的指标.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一组93例进展期散发结直肠癌BUBR1蛋白的表达情况,直接测序法检测TP53变异.高分辨率荧光标记微卫星不稳定检测技术检测微卫星状态,固相激光扫描细胞仪技术检测DNA倍体情况.我们分析了BUBR1表达与三种反映遗传背景的因子的关系.BUBR1蛋白过度表达在人结直肠癌较为常见.在非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的结直肠癌,BUBR1蛋白过度表达率明显为高(P<0.01),在TP53基因突变的病例其过度表达率亦较高(P<0.05).BUBR1蛋白的过度表达与DNA异倍体无统计学相关,但DNA异倍体病例的BuBRl过度表达有偏高倾向.BuBRl表达情况与常用的临床病理学指标无统计学相关.BuBRl过度表达同微卫星状态及TP53突变的关系明确的提示,在人类散发结直肠癌,BUBR1蛋白过度表达与染色体不稳定状态有关.BUBR1过度表达作为一种常见的分子异常,对于肿瘤的早诊预防提供新的标志物.并可能成为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的p53免疫组织化学和PCR-SSCP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p53突变与乳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研究了50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中p5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临床指标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病人年龄的关系,并探讨p5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PCR-SSCP检测结果的关系及意义.发现p5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阳性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1例p5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阳性病例PCR-SSCP检测为杂合突变,1例p5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阴性病例为PCR-SSCP检测p53纯合缺失.我们的结果提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阳性并不一定有p53突变,而阴性则可能有p53基因缺失,临床上结合两种检测可提供更准确的p53状况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玉米瘤黑粉病能造成玉米严重减产,抗性系的选育对于减少病害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在拔节期采用注射法接种瘤黑粉孢子,对第三染色体的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进行抗性研究.结果表明,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被代换的供体片段位点不同.抗瘤黑粉病表型有4种变异.其中,chr3-7系发病率、病级和病情指数均为0,表现高抗.与其他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3受体亲本及HB522供体亲本相比,ehr3-7系产量高,接种瘤黑粉孢子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chr3-7系对于抗瘤黑粉病遗传研究和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探讨miR-449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83例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miR-449a的相对表达量,发现miR-449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并与肿瘤组织学级别、大小、雌激素受体状态和孕激素受体状态有关(P<0.05)。miR-449a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管腔型。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在三阴性乳腺癌中miR-449a低表达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高表达组,而在管腔B型乳腺癌中miR-449a高表达组总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利用ENCORI数据库预测得到靶基因186个,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发现其功能涉及间充质细胞分化、细胞迁移、内分泌抵抗、粘附连接、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以及NOTCH、TGF-β、Wnt、PI3K-Akt等介导的信号通路。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并使用Cytoscape软件筛选出由NOTCH1、JAG1和cyclin D1等蛋白构成的关键子网络。应用ENCORI数据库分析miR-449a与NOTCH途径靶基因的相关性,发现miR-449a与NOTC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miR-449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可通过影响多种信号通路参与肿瘤发展过程,调控NOTCH信号通路可能是其在乳腺癌中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普通小麦99-2439中的白粉病抗性遗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普通冬小麦品系99-2439在郑州连续4年对田间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sp.tritici)表现高抗,但其抗性基因来源不清.通过染色体C-分带和IRS染色体特异性SCAR标记鉴定,表明它是一个小麦-黑麦(Triticum aestivum-Secale cereale)lBL/1RS异易位系.通过对中国春×99-2439杂交F2代分离群体抗性鉴定和1RS染色体臂检测结果分析,证明该抗病基因不在1RS染色体臂上.用单孢小麦白粉菌分离株对其抗性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99-2439的白粉病抗性由一对小种专化、隐性抗病基因控制.由于携带Pm5a的Hope/8Cc对中国的21个小麦白粉菌分离菌株均高度感病,而99-2439高抗混和白粉菌和5个单孢分离菌株,所以,99-2439所携带的抗白粉病基因不同于Pm5a.  相似文献   

12.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即雌激素受体阴性(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阴性(progesterone receptor, PR)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是一个具有特殊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特征的乳腺癌亚型,已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最近的研究表明,肥胖对包括三阴性乳腺癌在内的所有乳腺癌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研究旨在阐述肥胖与三阴性乳腺癌的关系,以及从临床特点、生物学机制、靶向治疗及预后4个方面对最新研究结果做一综述,希望人们更多地关注这种难治性疾病的体重管理、初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三阴性乳腺癌属于免疫原性较强的乳腺癌亚型,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仍属于难以治疗的乳腺癌类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通过干预宿主或微生物的色氨酸代谢,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从而影响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疗效。中药在以往的研究中已被证实可以有效调节肠道稳态,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等。然而,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三阴性乳腺癌之间的中医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文在中医辨证乳腺癌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回顾以往的文献,从肠道菌群和色氨酸代谢的角度出发,梳理中药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质的干预作用,探索其抗肿瘤的机制,以期能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法氏囊活性五肽Bursopentin(BP5)是一种多功能生物学活性因子,不仅具有免疫调节和抗氧化功能,还具有抗肿瘤活性。目前,BP5发挥抗肿瘤生物功能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晰。【方法】本研究利用T7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鸡DT40细胞T7噬菌体c DNA文库,以BP5-BSA为靶分子对文库进行亲和淘选,通过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BP5的结合蛋白。通过分析BP5诱导的鸡DT40细胞mRNA基因表达谱和检测BP5对HCT116细胞中p53 Luciferase活性和p53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来探讨BP5抗肿瘤的作用机制。【结果】构建的鸡DT40细胞T7噬菌体c DNA文库原始滴度为1.2×104pfu/m L,重组率为91.7%,扩增后滴度为1.9×109pfu/m L;通过生物淘选获得3条与BP5结合的鸡源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细胞周期蛋白E1(cyclin E1)和运输蛋白颗粒复合体2(trafficking protein particle complex 2)。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BP5参与调节多条与抗肿瘤功能有关的通路,其中包括p53信号通路,且p53信号通路涉及的5个差异表达基因均与细胞周期调控或抗肿瘤相关,其中SIAH1、TP53(p53)、CIP1(p21)基因被上调,CHEK2、CCNE1基因被下调。RT-PCR方法检测10个表达水平有明显变化的差异基因,其结果与基因芯片分析结果相符;BP5对p53 Luciferase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BP5在0.2-20μg/m L浓度下能够明显提高HCT116细胞中p53相对Luciferase活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BP5能显著促进p53、p21蛋白的表达水平,而CCNE1和CHEK2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BP5通过p53信号通路途径发挥其抗肿瘤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研究BP5抗肿瘤具体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应用Red重组体内直接克隆染色体上大于10 kb的DNA序列非常困难.利用一种抗性拆分-融合策略成功地从供体菌染色体上直接克隆了约50 kb的DNA序列,并将其移植到受体菌的染色体上.首先将抗性基因(如cat)的互补片段cmb定向整合到染色体上拟克隆区域的一侧,然后将含有抗性基因另一互补片段cma的线性质粒载体电转到细胞内进行定向捕获,通过抗性筛选获得克隆.使用该方法,成功地将供体菌DH1-Z基因组上约48kb的大片段DNA捕获至质粒载体上,捕获阳性率达80%.然后,将该质粒转化到受体菌DH36,利用双链断裂促进同源重组策略,替换受体菌染色体上对应区域,一次敲除基因组上4个非必需区,获得重组菌DH40.该方法也可用于微生物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异源表达、基因组组装和大片段DNA的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亚型,其治疗仍以化疗为主,但容易出现耐药,且患者预后较差。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和诊治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样,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在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靶向治疗和耐药机制研究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目前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基于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发展机制和诊治研究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杨宝军  窦全文  刘文轩  周波  陈佩度 《遗传学报》2002,29(4):350-354,T001
利用根尖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Giemsa C-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从普通小麦-大赖草Lr.2、Ir.7异附加系辐射后代中选育出2个纯合易位系:(1)易位系NAU618(MS142-3),2n=44,易位染色体由大赖草Lr.7染色体的大部分(约5/6,包括着丝粒)及小麦染色体1A短臂的一部分(近端1/3)组成,外源染色体片段的长度约占易位染色体总长度的4/5;(2)易位系MAU601(MS101-4),2n=42,易位染色体由小麦染色体4B的整个短臂和4B长臂近着丝粒部分(1/3)及大赖草Lr.2短臂的绝大部分组成,外源染色体片段占易位染色体长臂的1/2。对易位系进行的双端二体侧交分析证交易位所涉及的小麦染色体分别为1A和4B。连续3年单花滴注法进行的田间赤霉病抗性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大赖草异源异位系MAU618(MS142-3)对赤霉病的抗性与抗病对照品种苏麦3号相仿,易位系MAU601(MS101-4)对赤霉病抗性低于苏麦3号,但明显高于感病亲本中国春。  相似文献   

18.
辐射诱导小鼠淋巴瘤细胞凋亡涉及NADPH氧化酶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0Coγ射线对小鼠淋巴瘤细胞3SB(p53 / )和1B1C4(p53-/-)进行照射处理。观察了辐射后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发现,3SB对γ射线诱导的凋亡非常敏感,而1B1C4细胞对辐射具有抗性。DNA片断化试验和藻红B染色试验的结果也证实这一点。进一步分析了凋亡信号途径上的caspase-3和p53。在3SB细胞中,检测到激活的caspase-3并发现p53的表达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高。比较了两种细胞中caspase-3mRNA的表达,但未见差异。对两种细胞中的NADPH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凋亡的3SB细胞中的NADPH氧化酶活性增高。因此,在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NADPH氧化酶参与了上游信号的转导。  相似文献   

19.
小麦抗穗发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种子自身休眠特性、α-淀粉酶活性、α-淀粉酶抑制剂、迟熟α-淀粉酶活性、种皮颜色、颖壳抑制物以及穗部形态等,均是影响小麦穗发芽的重要因素,其中对子粒休眠特性和α-淀粉酶活性的研究较为深入。位于第3染色体组上的R基因、休眠基因以及4AL上的Phs基因均与小麦穗发芽密切相关。已开发出一些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其中位于第3部分同源群的三重R基因和位于3B染色体的STS标记Vp1B3,以及位于3A染色体的主效QTL位点QPhs.ccsu-3A.1均可直接用于穗发芽抗性的筛选。本文对以上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就今后如何提高小麦穗发芽抗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 proteinase 9,MMP9)和P53的表达及其与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3月至2011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诊治且临床资料完整的TNBC标本147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其MMP9、P53的表达。结合临床随访数据,分析MMP9、P53的表达与TNBC预后的关系。结果:TNBC占同期本院收治的乳腺癌13.3%(147/1103)。MMP9、P53在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和66.0%。MMP9与TNB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显著相关(P=0.003)。MMP9表达阳性的TNBC与MMP9表达阴性TNBC患者60个月的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分别为62%和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率分别为66%和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P53表达阳性的TNBC和P53表达阴性的TNBC患者60个月的DFS分别为65%和87%(P=0.010);OS分别为60%和85%(P=0.005)。MMP9和P53的HR分别为3.353(95%CI:1.614-6.966,P=0.001)和2.979(95%CI:1.239-7.165,P=0.015)。结论:MMP9和P53在TNBC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且MMP9为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