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小麦产量和品质对灌浆期不同阶段低光照强度的响应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田间池栽条件下,分别于小麦(品种:'济南17' 和 '鲁麦21')(Triticum aestivum cv. 'Jinan17' and 'Lumai21') 灌浆的前期(开花后1~10 d), 中期(11~20 d)和后期(21~30 d)进行了遮去50%光合有效辐射的试验,研究了产量和品质的变化及其生理原因。主要结论如下:1)弱光条件下,光合物质生产均受到严重抑制,产量下降,容重降低;植株的氮素积累量减少、向子粒分配的比例低,但子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升高,其中,子粒灌浆前期遮光升高的幅度最大。2)遮光后小麦子粒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均升高,但麦谷蛋白升高的幅度大于醇溶蛋白,使麦谷蛋白与醇溶蛋白的比例升高,麦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也升高,粉质仪参数也显著提高;子粒灌浆前期或中期遮光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则较小,子粒品质的形成与灌浆后期的光照条件关系更为密切。3)灌浆期相对较弱的光照强度对改善品质有利,但以降低产量为代价,两个品种的小麦所表现出的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氮肥基追比与灌浆中期高温胁迫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基肥:追肥为1:1、1:2、1:5)和灌浆中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灌浆中期高温胁迫处理能显著降低小麦千粒重、籽粒产量以及籽粒的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例,峰值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也相应降低,而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应提高,导致淀粉品质变劣而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得以改善;在基追比例1:1的基础上增大拔节期氮素追施比例,能显著提高小麦常温和高温胁迫下籽粒产量,缓解高温胁迫对小麦千粒重和籽粒产量的不良影响,而对小麦籽粒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面粉的粘度指标影响甚微.研究表明,适当提高拔节期氮肥追施比例可有效减缓灌浆中期高温胁迫对小麦产量的负面影响,但对小麦籽粒品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刘永环  贺明荣  王晓英  张洪华 《生态学报》2009,29(11):5930-5935
选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烟农19、藁麦8901做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和籽粒灌浆中后期高温胁迫处理,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对高温胁迫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追氮比例由50%增加到70%,3个品种的千粒重、籽粒产量、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醇溶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HMW-GS含量、LMW-GS含量、HMW-GS/LMW-GS比值显著提高.济麦20和烟农19的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谷蛋白大聚合体体积加权平均粒径和表面积加权平均粒径因追氮比例提高而升高, 藁麦8901则无显著变化.济麦20和烟农19的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因追氮比例提高而延长, 藁麦8901基本不受影响.追氮比例由50%增加到70%,3个品种的籽粒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显著降低,淀粉糊化高峰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最终黏度和反弹值相应降低.总之,提高氮肥追施比例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灌浆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粒重和蛋白质质量的不利影响,但对淀粉质量产生负面效应,且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卢红芳  王晨阳  郭天财  尹云星 《生态学报》2014,34(13):3612-3619
为探讨花后逆境胁迫影响小麦籽粒氮代谢及蛋白质合成的生理机制,采用盆栽和人工气候室模拟花后高温的方式,研究了灌浆前期短暂高温和干旱胁迫对两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组分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前期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均显著提高两品种籽粒蛋白质及组分含量,但降低谷/醇比。逆境胁迫使蛋白质积累量和粒重显著下降,其中高温处理使两品种蛋白质产量分别下降20.7%和12.4%,粒重下降23.2%和24.0%;干旱胁迫使两品种蛋白质产量分别下降16.2%和11.9%,粒重下降18.0%和16.0%;复合胁迫使两品种蛋白质产量分别下降26.1%和15.8%,粒重下降29.9%和28.9%。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下两品种籽粒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升高。花后8,17,23,29 d的GS活性和花后11,17 d的GPT活性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花后23,35 d的GS和花后8,17,23 d的GPT活性与蛋白质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花后8,17,23,29,35 d的GS和花后8,11,17,23 d的GPT活性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试验条件下,高温处理对籽粒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大于干旱胁迫,二者具有叠加效应,强筋小麦品种郑麦366受逆境胁迫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灌浆期高温胁迫通常导致小麦籽粒产量降低、品质变差.为了探索有效缓解高温胁迫不利影响的有效措施,在大田条件下,以济麦20为试验材料,运用后期高温棚增温的方法,研究了氮、硫肥与灌浆后期高温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小麦千粒质量、籽粒产量显著降低(19.7%~28.3%),蛋白质含量升高,蛋白质组分中不溶性谷蛋白含量下降,可溶性谷蛋白含量上升,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缩短;氮肥追施比例由50%增加到70%,非高温处理的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不溶性谷蛋白质含量和谷蛋白聚合指数(不溶性谷蛋白含量/可溶性谷蛋白含量)升高,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延长;高温处理的千粒质量和籽粒产量因氮肥追施比例提高而提高(2.07%~3.58%),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缩短;不论高温处理还是非高温处理,与追施硫肥相比,硫肥基施提高籽粒产量、谷蛋白聚合指数,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为了有效缓解灌浆后期高温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不利影响,硫肥基施、氮肥施用基追比50%:50%是较为适宜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6.
戴廷波  赵辉  荆奇  姜东  曹卫星 《生态学报》2006,26(11):3670-3676
灌浆期高温和水分逆境是影响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气候因子。以扬麦9号、徐州26和豫麦34三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灌浆期高温和水分胁迫环境,研究了花后高温及温度和水分互作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但降低了谷蛋白含量,导致麦谷蛋白/醇溶蛋白比值降低。高温显著降低了籽粒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及支/直比。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及其组分形成所需的适宜昼夜温差随小麦品质类型而异,但温度水平对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的影响较温差大。在高温和水分逆境下,温度对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较水分逆境大,且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干旱〉对照〉渍水,以高温干旱最高,适温渍水最低;淀粉含量为对照〉干旱〉渍水,以适温对照最高,而高温渍水最低。高温和水分逆境显著提高了籽粒醇溶蛋白含量而降低了谷蛋白含量及支链淀粉含量,使蛋白质谷/醇比和淀粉支/直比降低,以高温渍水对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组分的影响最为显著。不同品种之间,高蛋白小麦籽粒蛋白质和组分的形成受高温和水分逆境的影响更大,而低蛋白品种籽粒淀粉形成显著受温度和水分逆境的调节。分析表明,在高温和水分逆境下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清蛋白和醇溶蛋白显著正相关,籽粒淀粉含量与谷蛋白、支链淀粉含量及支/直比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适于加工面条的小麦品质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条是我国北方人重要的主食。亚洲的面条主要分为日本加盐白色面条(WSN)和中国加碱黄色面条(YAN)两大类。与加工面条品质有关的小麦品质性状主要有籽粒制粉品质、面粉蛋白质或面筋的量和质、淀粉特性、色素含量,α-淀粉酶活性、脂类组成等。本文对适于加工面条的小麦品质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Shi Y  Chen MX  Yu ZW  Xu ZZ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0):2504-2510
选用强筋小麦济麦20、中筋小麦泰山23和弱筋小麦宁麦9号3个小麦品种,设置了灌浆期不同阶段遮光处理:开花后不遮光(S0)、0~11 d遮光(S1)、12 ~23 d遮光(S2)、24~35 d遮光(S3),研究了其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小麦品种的籽粒清蛋白+球蛋白含量遮光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遮光均显著提高了济麦20和泰山23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谷蛋白、醇溶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其中灌浆中期遮光(S2)处理提高幅度高于其他处理;灌浆中期(S2)和后期(S3)遮光处理显著提高了宁麦9号各蛋白质组分含量.遮光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提高了籽粒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和沉降值,其中灌浆中期遮光处理更为显著,表明籽粒品质的形成与灌浆中期的光照条件更为密切.总体上灌浆期遮光对3个小麦品种籽粒产量、蛋白质组分含量及加工品质指标的调节幅度为济麦20>泰山23>宁麦9号.  相似文献   

9.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花后不同时期弱光和高温胁迫对小麦旗叶荧光特性及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处理3 d后,旗叶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合速率(Pn)显著降低,但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NPQ)与对照相比差异较小;高温处理3 d后,Fv/Fm、Pn、ΦPSⅡ和qP均极显著降低, NPQ升高幅度较小.胁迫解除后,灌浆前期(花后8~10 d)弱光和高温处理后的旗叶荧光参数和光合速率略有恢复,但灌浆中期(花后15~17 d)处理后的各参数始终呈下降趋势, 说明前期处理效应是可逆的,而中期处理加速其衰老进程.用Logistic方程对各处理的籽粒灌浆过程模拟明,弱光和高温处理后籽粒粒重的降低主要是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和渐增期灌浆速率显著降低所致.灌浆持续期、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缓增持续期和缓增期灌浆速率受弱光和高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灌水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小麦生育期间降水47.9 mm的条件下,以3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灌水和施肥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子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施氮量300 kg/hm2和225 kg/hm2的处理子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150kg/hm2的处理。在中产条件下氮肥底施和追施比例以7∶3时产量最高。春季灌4水产量显著高于灌2水的处理,但与灌3水差异不显著,子粒蛋白质含量以灌2水时最高。供试品种中以京冬8号的产量、千粒重、容重最高,CA0206和核优1的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京冬8号。CA0206的沉降值显著高于另两个品种。以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春季灌3水、施氮量225 kg/hm2、底施和追施比例为7∶3的处理为宜,与超高产条件下氮素底施和追施比例5∶5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两种冠温型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组分积累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1~2003年对河南省主要推广的3个冬小麦 (Triticum aestivum)品种冠温特征、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组分积累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豫麦50’在灌浆后期冠层温度明显降低,表现为冷尾型,而‘豫麦34’、‘豫麦70’冠层温度有上升的趋势,表现为暖尾型 ,在灌浆末期冷尾型与暖尾型小麦冠层温度相差超过2.5 ℃。不同冠温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组分积累动态表现出差异:暖尾型小麦清蛋白、球蛋白积累量在灌浆后期显著高于冷尾型品种,最终醇溶蛋白积累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麦谷蛋白积累量在花后15 d以前差异不显著,但开花 20 d后暖尾型小麦麦谷蛋白积累量增大,与冷尾型小麦差异达到1%显著水平,最终麦谷蛋白与总蛋白质含量比例亦表现出同样的趋势,麦谷蛋白含量与灌浆中、后期冠层温度和整个灌浆期平均冠层温度均达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81、0.865、0.968 7;不同冠温型 小麦淀粉组分积累量与直/支差异不大,但淀粉糊化特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除稀懈值外, 暖尾型小麦与冷尾型小麦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糊化时间、糊化温度和反弹值差异分别达到1%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幼苗对渗透胁迫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幼苗在渗透胁迫下叶片相对透性、Pro 含量和在总游离氨基酸中的Pro 比例均增加,但品种间变化幅度有明显差别.在严重胁迫下,抗旱性弱的品种济南13.烟农15和鲁麦5号的叶片相对透性增加大于抗旱性强的品种昌乐5号、秦麦3号和山农587;而Pro 含量和在总游离氨基酸中Pro 比例的增加小于抗旱性强的品种.叶片Pro 累积与RWC 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小麦进化材料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和产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二倍体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boeoticum)、栽培一粒小麦(T. monococcum)、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和黑麦(Secale cereale)、四倍体野生二粒小麦(T. dicoccoides)、栽培二粒小麦(T. dicoccum)、硬粒小麦(T. durum)、六倍体普通小麦(T. aestivum)‘扬麦9号’和‘扬麦158’及八倍体小黑麦(Triticale)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小麦进化材料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的演变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六倍体普通小麦和八倍体小黑麦相比,二倍体和四倍体材料在开花前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开花以后,二倍体和四倍体材料受非气孔因素的影响,光合能力下降较快;除黑麦外,旗叶光合速率在开花10 d后都低于普通小麦和小黑麦,胞间CO2浓度(Ci)迅速增加,Fv/FmΦPSⅡ和叶绿素含量快速下降。二倍体和四倍体材料开花前单株总叶面积和旗叶叶面积较大,花后下降迅速,功能期短;单株穗数也较多,但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和收获指数却显著低于普通小麦。因此,小麦长期进化过程中,普通小麦花后较高的光合能力及较长的光合持续期是提高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水分胁迫下小麦地上和地下部的反应及其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四个小麦品种水分胁迫下地上、地下部的形态、生理和信息传递物质的变化及其抗旱性,为高等植物的抗旱机理研究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为抗旱育种和育农栽培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开花后不同水分处理研究了两个不同筋型冬小麦品种(‘豫麦34’和‘洛阳8716’)(Triticum aestivum cv. `Yumai 34' and `Luoyang 8716')的品质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时间推迟,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和拉伸面积有提高的趋势,但是千粒重和产量下降;随着开花后灌水量的增加,上述品质数值又有减少,产量及千粒重增加;多次灌水处理与开花后灌1次水处理、开花后不灌水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开花后21 d和28 d灌水处理的多项品质指标都大于不灌水处理。两品种面团稳定时间(45%和15%)、沉降值(20%和12%)在不同水分处理下变异系数较大,吸水率、湿面筋、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10%和 <5%)较小。  相似文献   

16.
热胁迫下不结球白菜和甘蓝叶片组织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显微及扫描电镜方法,研究不结球白菜及甘蓝的耐热品种和感热品种种在高温(38-39℃)胁迫下,叶片表皮和组织结构的差异。结果如下:耐热品种叶片下表皮比感热品种气孔频度高,气孔体积小且开张度小。耐热品种部分气孔呈关闭状态,而感热品种气孔基本上呈开放状态。显微结构观察到耐热品种叶肉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叶脉的维管束发达,特别是木质部的导管数量多且孔径大。而感热品种相比于耐热品种叶肉细胞排列疏松,维管束相  相似文献   

17.
选用千粒重大小不同的小麦品种,研究了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对两类品种(大粒品种和小粒品种)穗部性状、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单穗平均增重速率、植株光合速率及14C同化物运输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后,两类品种的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单穗平均增重速率(分别表征籽粒库容活性和穗粒库容活性)相应提高,穗粒重表现为补偿性增长。两类品种比较,小粒品种的增长幅度大于大粒品种。穗粒库容活性增强使得小粒品种灌浆中后期的植株光合速率提高,使两类品种分配到籽粒中的14C同化物比例增加。从而表明,无论是植株光合速率还是同化物的运转分配皆受库容活性的调控,调控方式和幅度因品种类型而不同。  相似文献   

18.
农田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对臭氧动态暴露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评估臭氧(O3)污染对农田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是污染生态学和生理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研究运用开顶式气室(OTC),对冬小麦‘ 嘉403’(Triticum aestivum cv. Jia 403)进行了O3动态暴露的田间原位试验。实验设置过滤空气组(CF)、自然大气组(NF)和两个不同浓度的 O3动态暴露组(DO100和DO150)。结果表明:1) O3浓度增加,一方面可以改变灌浆期冬小麦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规律;另一方面引起表观 光量子产额、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等光响应参数的显著降低。这表明灌浆期叶片光合能力的下降是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 O3暴露可以改变小麦形态特征,如植株变矮、叶片衰老加速、 叶面积变小,并最终导致产量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