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5.
6.
T细胞功能亚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政  龚非力 《生命科学》2010,(6):499-505
T细胞是高度异质性的细胞群,可分为不同类别。近年来,T细胞(尤其是CD4+T细胞)功能亚群的研究进展极为迅速。Th1、Th2、nTreg、Th17、Tfh、iTreg、Th9和Th22细胞等陆续被发现,极大扩展了对CD4+T细胞功能亚群的认识。同时,对CD8+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功能亚群的研究也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7.
8.
探索鼻腔NK/T细胞淋巴瘤(N-NK/T-L)中淋巴细胞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对EOMEs,ETS-1和MEF基因进行克隆、探针制备和组织芯片制备,对25例N-NK/T-L以及同部位11例B细胞淋巴瘤(BCL)、6例T细胞淋巴瘤(TCL)、3例正常脾组织和5例慢性炎性鼻黏膜组织进行了原位杂交检测。结果:EOMES、ETS-1、MEF基因在N-NL/T-L、BCL、TCL、脾和鼻粘膜中均有表达,但阳性率和表达强度不同。EOMES基因在N-NK/T-L的表达强度与BCL和TCL间有差异,MEF基因在N-NK/T-L的表达阳性率和强度与TCL间有差异,而ETS-1基因在N-NK/T-L与对照组间的表达无差异。T-bet、EOMES和MEF基因在N-NK/T-L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EOMES和MEF基因在N-NK/T-L中高表达,可能在该肿瘤发生和组织坏死中起重要作用,而ETS-1因在N-NK/T-L和对照组中普遍表达,提示其可能在淋巴造血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中起基础性的共同通路。  相似文献   

9.
10.
徐清  成柏华 《激光生物学报》1997,6(3):1105-1109
本文报道了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对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实验结果提示:在23例经650nm.5mW的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一次,五次和十次的患者中,CD^+3细胞亚群的百分比与照射前(63.66%)比较,分别提到65.86%,69.94%,75.04%。CD^+4T辅助细胞在第十次治疗后也有所增加。除此之外,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对NK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了一系列T、B淋巴细胞单抗,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人淋巴结和扁桃体内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T细胞及其亚群主要位于滤泡间的副皮质。此外在淋巴结髓质也有一定数量的T细胞亚群的分布;次级滤泡生发中心也常出现辅助T或Leu 4阳性T细胞。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多集中在初级和次级滤泡,如OKB_2和BA 1阳性细胞多集中于次级滤泡的帽状区,而IgM主要位于次级滤泡的生发中心。LN-2抗体选择性地与生发中心??和帽状区的B细胞的核膜起反应,是研究B细胞表型的一种重要试剂。  相似文献   

12.
鸡中枢淋巴器官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与形态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哺乳动物的,特别是啮齿动物和人类肥大细胞已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但关于家禽肥大细胞的研究很少.本研究旨在阐明鸡中枢淋巴器官中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与形态学特征.本研究证实Carnoy 氏液是鸡肥大细胞的优良的固定液,而中性缓冲福尔马林(NBF) 却阻断了大多数肥大细胞的着染力.甲苯胺蓝和阿尔新蓝是鸡肥大细胞的良好的染料,但阿尔新蓝能使更多的肥大细胞着染,虽然其也可使杯状细胞着染.作者的一种新的染色法, 长时间阿尔新蓝染色(LAB-S)可用于NBF固定的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染色,因为其着染的细胞数与Carnoy 氏液固定甲苯胺蓝染色的细胞数无显著差异(P<0.001).在胸腺髓质中见有大量的肥大细胞,而胸腺皮质仅可见个别肥大细胞位于血管周围及小叶间结缔组织中.腔上囊的皮质与髓质中很少见有肥大细胞.肥大细胞有血管周围分布的倾向,但一个有趣的发现是血管内偶尔也有个别肥大细胞.电镜下可见肥大细胞的胞浆颗粒内充满无定形的颗粒状基质,但其电子密度有的较高,有的较低.少数胞浆颗粒内有旋涡状及网状亚微结构.但未见有人类肥大细胞胞浆颗粒内特征性的晶格状和卷轴状的亚微结构,也未见到在绵羊肥大细胞中描述过的特殊亚微结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地高辛-碱酸酶标记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TA1在大鼠胸腺、脾脏和淋巴结等淋巴器官中的定位分布。首次证实PTA1和PTA1 mRNA散在分布于大鼠脾脏和胸腺中,但在淋巴结中未见分布。本研究结果为全面了解PTA1在体内的分布及功能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了六种单克隆抗体在14例21~38周胎儿胸腺基质细胞中的反应。结果表明,三种MHC-Ⅱ类抗原的表达有差异。HLA-DR+和HLA-DQ+细胞多,主要分布于髓质,皮质中较少。HLA-DP+细胞少,几乎只见于髓质。抗表皮角蛋白抗体阳性的上皮细胞见于部分髓质与少数皮质上皮细胞,被膜及小叶间隔下上皮细胞和胸腺小体。S-100+的交错突细胞主要分布于髓质,皮质中较少。MO+2的巨噬细胞见于整个胸腺实质,皮质深层最多。  相似文献   

15.
未经治疗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检测未经治疗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36例 HIV阴性未经治疗的二期及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 NK淋巴细胞 ,并与 30例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相对照。结果 :患者 CD3、CD4 及 NK淋巴细胞与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 ,而患者 CD8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0 1) ,CD4 / CD8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0 1) ;RPR滴度为 1∶ 2~ 1∶ 8的梅毒患者 CD3淋巴细胞的比例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二期与隐性梅毒患者之间以及不同 RPR滴度梅毒患者之间 T淋巴细胞亚群及 NK淋巴细胞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不平衡 ,CD8明显升高可能降低机体抵抗和清除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人NK细胞对猪/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差异粘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1Cr标记法和^3H-TdR摄入法研究了人外周血NK细胞(PBNK)和人NK细胞系--NK92对猪主动脉内皮细胞(PAEC)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粘附作用。结果表明,NK92和PBNK对PAEC的粘附率显著高于对HUVEC的粘附率;rhTNF-α预刺激PAEC/HUVEC后,PBNK的粘附率呈现TNF-α剂量依赖性的增高;rhIFN-γ预刺激NK92/PBNK后,两者对PAEC粘附率的增幅均高于对HUVEC的增幅;CD11a(LFA-1)单抗可以以不同程度地抑制PBNK对静息和TNF-α激活的PAEC的粘附作用。这些结果显示,NK细胞在细胞介导的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胸腺内交错突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儿期,儿童以及成人胸腺内交错突细胞的分布和HLADR抗原的表达.结果表明:S-100抗体能够清楚显示胸腺内交错突细胞,这些细胞主要分布在皮,髓质交界处和髓质内,在皮质内的交错突细胞大都单个存在,偶而看到交错突细胞成团存在.交错突细胞的周围,常见有淋巴细胞形成玫瑰花结.出生后随年龄的增长,交错突细胞逐渐减少。HLA-DR抗体能与胸腺内多种细胞反应,如皮,髓质内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但它们染色强度不等.交错突细胞HLA-DR抗体的阳性反应位于质膜和突起部,染色强阳性,巨噬细胞反应不尽一致一般多为阳性,胞质内未见有吞噬淋巴细胞碎片.上皮细胞染色一般由弱阳性到阳性,核阴性,仅有质膜呈阳性反应,有关HLA-DR抗原表达的可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免疫酶组织化学与地高辛标记的单链cD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抗凋亡基因bcl-2在人胎儿胸腺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结果bcl-2mRNA及其蛋白均优势定位于髓质区。提示胸腺中bcl-2基因表达调控发生在转录水平;bcl-2基因介导的细胞凋亡状态可能参与T淋巴细胞的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19.
关于法氏囊内T细胞及腔淋巴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表明,法氏囊内存在一个T淋巴细胞弥散渗透区(DIA),在初生雏鸡中开始形成,一月半发育完善,同样在ISE(滤泡间上皮)上皮层内亦存在少量的弥散T淋巴细胞,上述淋巴细胞与腔淋巴细胞,形态结构极为相似。酯酶活性反应均显示T细胞型。 另外初生雏鸡切除胸腺,不仅影响DIA的发育而且影响滤泡的发育。  相似文献   

20.
人血树突状细胞培养后的形态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新鲜分离和经体外培养36小时的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和DC36的形态学及其对淋巴因子与植物血凝素激活的杀伤细胞(LPAK细胞)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促进作用。形成学观察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抗肿瘤实验分为三大组:(1)L组(BEL┐7402+LPAK),(2)LD36组(BEL┐7402+LPAK+DC36),(3)LD0组(BEL┐7402+LPAK+DC0)。各组均采用LPAK与BEL┐7402为5∶1和10∶1两种效靶比。培养48小时后用中性红摄入比色法检测LPA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显示,DC36的形态以具有细长突起者为多,与DC0主要为园形或具有短而钝突起的形态有明显差别。各组的细胞毒活性依次为:LD36组>LD0组>L组(P<0.01),并随效靶比增高而相应增强。这表明新鲜分离的人外周血DC在体外经36h培养后,不仅在形态上成熟,而且抗肿瘤活性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