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七株侵袭性大肠杆菌O143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从痢疾样病人分离的7株O抗原与鲍氏志贺氏菌8型相同的侵袭性大肠杆菌O143的鉴定结果,并对无动力、不产气和赖氨酸阴性的大肠杆菌与志贺氏嚣的生化鉴别试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用国内分离的侵袭性大肠杆菌0124:H-菌株成功地复制了豚鼠角膜炎。观察到大肠杆菌能侵入豚鼠角膜上皮细胞,细胞浆是它主要繁殖场所。其病程类似痢疾角膜炎。痊愈后具有病后免疫。重复感染发病率由80%下降到1.1%,排菌期缩短。免疫力可保持3个月以上,在此期间血清内抗体降低到不能被一般方法所检出时,痊愈眼毋能抗大剂量细菌的攻击。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局部组织免疫,并具有种、属的特异性。它并不能抵御史密斯志贺氏菌的感染因而发病,但症状稍轻,因此在建立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加强了局部非特异免疫作用。在局部组织免疫中,除白细咆因素外,发现了一种合体融合细胞,我们将其称为“菊花细胞”,并认为这是局部组织免疫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细咆学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从一急性腹泻患儿的脓血便中分离的具有侵袭性的大肠杆菌。该菌株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发酵乳糖,β-半乳糖苷酶试验阳性,在醋酸钠培养基上生长,赖氨酸脱羧酶阴性,无动力,能引起豚鼠角膜结膜炎,侵入上皮细胞,具有140Md的质粒带,经血清学试验证实其血清型为O121:H-,是国内外首次报道的新的侵袭性大肠杆菌血清型。  相似文献   

5.
高清清  夏乐  刘娟华  高崧  刘秀梵 《微生物学报》2016,56(10):1571-1582
【目的】探究荚膜对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负责荚膜多糖转运的基因kpsE和kpsD,利用λRed重组系统构建APEC E058和UPEC U17荚膜缺失株E058ΔkpsED和U17ΔkpsED,并通过一系列的体内及体外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双基因缺失株的生长速度较野生株没有明显差异,但缺失株抗血清补体杀菌能力和抗鸡巨噬细胞HD-11细胞吞噬能力显著下降。1日龄雏鸡LD50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缺失株E058ΔkpsED和U17ΔkpsED对鸡失去致病力,而回复株毒力恢复至野生株水平;35日龄SPF鸡体内动态分布和竞争试验显示ΔkpsED缺失株在鸡体内定殖能力和竞争性生长能力显著下降,表明kpsED双基因的缺失能显著降低APEC E058和UPEC U17的致病力。【结论】荚膜与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性相关,是其重要的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究脂多糖对O1、O78血清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致病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负责脂质A生物合成相关基因lpx L和lpx M,利用λ噬菌体的Red同源重组系统分别构建APECE516(O1血清型)和APECE522(O78血清型)缺失株E516Δlpx L、E516Δlpx M、E516Δlpx LΔlpx M、E522Δlpx L、E522Δlpx M和E522Δlpx LΔlpx M,并通过体内外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各菌株生长速度基本一致。E516Δlpx L、E516Δlpx LΔlpx M、E522Δlpx M和E522Δlpx LΔlpx M的抗血清补体杀菌能力和抗鸡巨噬细胞HD-11吞噬能力较野生株显著下降,而缺失株E516Δlpx M、E522Δlpx L与野生株相比无明显差异;半数致死剂量测定结果显示,除E516Δlpx M、E522Δlpx L外,各缺失株毒力降低1000倍左右;SPF鸡体内动态分布试验结果显示,各缺失株在鸡体内定殖能力较野生株显著下降,但回补株的毒力未能恢复至野生株水平。【结论】lpx L和lpx M基因与O1血清型APECE516株和O78血清型APECE522株的毒力有关,但是lpx L和lpx M基因对E516和E522菌株毒力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自急性腹泻病人分离鉴定腐败假单胞菌及其病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1982—1985年,我们对1792例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10多种肠道致病菌的检查,其中检出腐败假单胞菌98株,检出率为5.47%,对分离的菌株除做生物化学鉴定外,还进行了致病性检查,结果表明:腐败假单胞菌能使实验小白鼠在短时间内发病与死亡,对豚鼠眼角膜有较强的侵袭性,部分菌株(6/14)还能产生LT肠毒素。此外,对8例患者的双份血清进行了抗体测定,证实病人恢复期血清中有较高的抗腐败假单胞菌的相应抗体。因此,可认为本菌是致人类腹泻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8.
腹泻性大肠杆菌是在全世界引起人类和动物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也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根据致病机理的不同,可将腹泻性大肠杆菌分为6种: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凝集性大肠杆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扩散黏附性大肠杆菌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不同致病型大肠杆菌侵入宿主的方式及引起的炎症反应有所不同。文章综合分析了致病机制不同的大肠杆菌在调控宿主细胞信号通路方式上的不同,从炎症级联反应方面阐述了不同致病类型大肠杆菌的感染特征,并探讨了炎症信号通路与病原感染、预防和治疗的关系,以期为腹泻性大肠杆菌致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双精氨酸运输系统(Tat)与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EIEC的tatABC基因缺失菌株以及互补菌株,并探索其对细菌形态、底物转运功能以及对HeLa细胞和豚鼠角膜侵袭力的影响.[结果]TatABC基因缺失株细菌形态变化明显,底物转运功能丧失,细菌侵袭力也显著减弱(缺失株侵入HeLa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致豚鼠角膜病变能力明显减弱),而互补菌株在上述方面较接近野生株.[结论]EIEC的Tat蛋白运输系统与EIEC的生物学特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是引起人和动物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中黏附素和肠毒素是其感染引起腹泻的主要毒力因子。首先,黏附素介导ETEC与宿主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和定殖。随后,定殖的细菌产生肠毒素,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最终引起水样腹泻。传统的观点认为ETEC属于非侵袭性大肠杆菌,并不会引起肠上皮细胞凋亡和破坏肠道的屏障结构。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在体外和体内ETEC感染均可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破坏宿主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促进疾病发展。本文将就ETEC不同毒力因子诱导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细胞凋亡与疾病发展的相关性以及在临床如何利用抗凋亡治疗预防ETEC感染等方面进行综述,旨为进一步深入阐明ETEC的分子致病机制提供参考,为防治ETEC引起的腹泻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占总发病率的50%以上,目前,大肠杆菌病已成为影响肉仔鸡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控制大肠杆菌病,肉仔鸡的养殖就成功了一半。本课题组以黑龙江农垦实业有限公司饲养的罗斯308肉用仔鸡作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空气因子分组交叉式饲养试验,最后得出诱发致病的空气因子的重要级排序为有害气体浓度、空气温度剧变、空气湿度。  相似文献   

12.
重组大肠杆菌生产谷胱甘肽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重组E.Coli产GSH的发酵条件,重点考察了添加酵母膏、前体氨基酸和ATP的影响。结果发现,前体氨基酸和ATP均能促进胞内GSH的积累,若在发酵0h和12h分别加入20g/LATP和9mmol/L前体氨基酸,则细胞干重和胞内GSH含量可分别比对照提高24%和14倍。应用正交试验得出的针对细胞干重和GSH总量的最佳组合,最大细胞干重和GSH总量比原试验中的最好结果分别提高了10%和26%。在分析了该菌对葡萄糖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对该菌进行了指数流加培养,25h细胞干重与发酵液内GSH总量分别达到80g/L和880mg/L,比摇瓶最好结果分别提高了83和46倍。  相似文献   

13.
大肠杆菌β-D-半乳糖苷酶的纯化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肠杆菌β-D-半乳糖苷酶的两种纯化方法:DEAE A50和sepharose 6B两次层析法、与底物类似物的亲和层析法均可获高纯度酶,后者方法简便,适于大量制备。酶在PAGE上显示六条区带;主区带与其余三条活性带迁移率分别为13.5,7.5,6.3和4.6mm。酶主区带分子量130000。酶与其相应抗体的免疫电泳呈两条沉淀线。酶米氏常数为4.348×10~(-4)M。其SH基含量18.5个/克分子蛋白。酶悬液于4℃保存稳定性较好。活力500u/mg蛋白。可达美国Sigma Ⅵ型规格。该酶可用于抗原、抗体。如某些激素药物半抗原物质的酶免疫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重组大肠杆菌在诱导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的过程促使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一部分重组菌丧失了分裂能力,但仍保持着一定的代谢活力,分离成为存活但不能培养的细菌,根据大肠杆菌在表达外源蛋白过程中细胞生理状态的不同将细菌分为三类,提出一个描述诱导表达过程中重组大肠杆菌分离、生长的动力学模型.应用遗传算法对不同底物浓度的细胞生长、分离和产物合成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有效地估计,避免了传统算法可能陷于局部最优的问题,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分离模型在初始糖浓为5-20g/L的范围内可以较好地描述发酵过程中细胞生长、分离和目标产物表达的过程并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大肠杆菌M增强子样序列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以β-半乳精苷酶基因为报告基因,适用于原核增强序列研究的pAC载体.应用该载体进行的转录增强实验证明,一段已克隆的具有增强基因表达功能的大肠杆菌染色体M序列,对被调控基因的增强作用是发生在转录水平,其能使β-半乳糖苦酶基因特异性的mRNA转录增加6.5倍,与应用该载体测得的表达增强活性一致.通过构建一系列正、反向M序列缺失突变体并对其进行的研究表明,在靠近M序列5’端的340bp区域内存在3个相互作用、与增强活性密切相关的部位,分别位于M序列3’端上游770,610和470bp处.应用PCR技术对大肠杆菌染色体对应于M序列5’端上游207bp进行了克隆,研究显示M序列具有功能上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在摇瓶培养和发酵罐培养条件下,研究了E.coli/BL21(DE3)/pET30a(+)-hGH工程菌的不同发酵工艺条件。确立了该工程菌的最优化工艺参数:M9-2培养基,37℃、pH值为6.8-7.4、诱导起始菌体密度为OD600达3.0-4.0,IPTG浓度为1mmol/L,诱导时溶氧控制为50%以上,补料为10%甘油、5%Yeast extract和5%Tryptone。该工艺条件经过连续三批发酵,证实稳定可行,目的蛋白在胞间质呈可溶性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重组大肠杆菌YJM23为试材菌株,进行培养基优化提高异戊二烯产量。方法: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中Placke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供试菌株生产异戊二烯的8个因素进行了筛选;用最陡爬坡实验及基于中心组合设计的响应面分析法对三因素最佳水平及交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确定了牛肉膏(P,0.0313)、微量元素混合液(P,0.0360)和K2HPO4.3H2O(P,0.0340)为影响摇瓶生产异戊二烯的主要因素;并确定这三种成分的最佳使用浓度:牛肉膏7.7 g/L,微量元素混合液0.1 ml/L,K2HPO4.3H2O 10.09 g/L,该三种成分的两两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优化条件下异戊二烯产量从140.16 mg/L提升至935.02 mg/L,提高6.67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液体培养基包括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强化营养肉汤培养基对大肠杆菌K88进行发酵培养,采用不同摇瓶培养时间和不同pH值的培养基观察发酵结果,研究菌体和菌毛生产量的相关性,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UV751于600nm处测量菌体OD值以对菌种发酵情况进行检测.热激分离菌体和菌毛蛋白,(NH4)2SO4盐析分离纯化K88菌毛蛋白并用分光光度计于280nm处测定其OD值.透析后经SDSP-AGE检测菌毛蛋白纯度.根据实验结果优化发酵培养条件,确定菌种的最佳发酵工艺,以收获最多的K88菌毛蛋白.经过实验研究,最终确定了大肠杆菌K88在pH值为6.5、转速为250r/min的条件下发酵18个h,菌体和菌毛生产量均达到高峰,同时得出菌毛蛋白和菌体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一株产RGD-TRAIL的重组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在10L发酵罐中考查了诱导温度、pH值、溶氧、流加葡萄糖对重组大肠杆菌生长和RGD-TRAIL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温度25℃,pH值控制7.0,溶氧控制30%,以5g·L~(-1)·h~(-1)流速流加葡萄糖最有利于菌体生长和蛋白表达,菌体收率和RGD-TRAIL产量分别达到45.99g·L~(-1)和160.2mg·L~(-1)。  相似文献   

20.
腹泻是全球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幼童死亡的第二大病因,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引起腹泻的最常见病原菌,其产生的细菌定植因子(CFs)和肠毒素是关键的毒力因子。CFs介导细菌黏附宿主小肠上皮细胞并完成定植,产生热敏肠毒素(LT)和热稳定肠毒素(ST)破坏宿主上皮细胞内的体液平衡,使体液和电介质过量分泌从而导致腹泻。预防ETEC腹泻的首选方法是使用能激发宿主产生抗黏附素免疫力和抗肠毒素免疫力的疫苗,阻断ETEC黏附和定植并中和肠毒素。目前一种名为Dukoral~的霍乱疫苗因能刺激机体产生抗热敏毒素免疫,已经被一些国家批准用于短期保护和预防旅行者腹泻。新型试验性ETEC候选疫苗正在研发中,旨在提供保护期长、反应谱广的抗ETEC感染免疫保护力。本文针对疫苗研发的关键问题和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