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被发现于1935年,命名为艰难芽孢杆菌(Bacillus difficilis)。1938年由Prevot根据其厌氧性质,将其划入梭菌属,改为现名。发现该菌时就发现它能产生毒素,引起实验动物死亡,但长期未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尹业师  王欣 《生物磁学》2013,(26):5154-5158,5040
艰难梭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其感染占抗菌素相关腹泻的10.25%,占抗菌素相关肠炎的50.75%,占抗菌素相关伪膜炎的90.100%。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艰难梭菌的感染与其它疾病,如活性关节炎、婴儿突发性死亡、溶血性尿毒症、坏死性肠炎、希施斯普龙病等有关。更糟糕的是艰难梭菌存在着复发性感染,15—20%的病人在成功治愈后会复发。近年来,随着强毒株的出现,艰难梭菌的感染率和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情也越来越严重,由艰难梭菌感染引起的死亡率也成倍增加。到目前为止,艰难梭菌发病率升高的原因及其致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艰难梭菌是一种孢子产生菌,对大部分抗菌素都有抗性,目前用于艰难梭菌防治的主要抗菌素甲硝唑和万古霉素的治疗效果也在不断下降,所以正确认识艰难梭菌的感染与流行,进一步了解其致病机制,寻找新的替代疗法已是迫在眉睫。本文对艰难梭菌感染和流行的病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对其致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并探讨了艰难梭菌防治的最新策略和方法,将有利于更好的认识和研究艰难梭菌,为艰难梭菌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艰难拟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是一种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专性厌氧杆菌,是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艰难拟梭菌产生的毒素A和毒素B在其致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毒素发挥毒性作用依赖其4个功能结构域:葡萄糖基转移酶结合域、半胱氨酸蛋白酶结合域、易位域和受体结合域。毒素的受体结合域识别并结合细胞表面受体,介导毒素内吞并形成内体。经过自体催化切割,毒素将真正的毒性片段——葡萄糖基转移酶结合域释放到胞浆中,葡萄糖基转移酶能够失活宿主肠上皮细胞内的GTP酶导致细胞骨架解聚和坏死,进而引起腹泻和伪膜性结肠炎等临床症状。艰难拟梭菌毒素产生受致病基因座内及基因座外许多调控因子的调节。tcdR和tcdC基因位于致病基因座内,对毒素基因的表达分别起促进和抑制作用,而基因座外如spo0A、codY等基因则通过抑制tcdR的表达从而间接影响毒素蛋白产生。本文将重点介绍艰难拟梭菌毒素的致病过程和影响毒素基因表达的分子调控机制,以期为开发针对毒素的治疗手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赵敏  欧阳紫柔  赵建宏 《微生物学报》1963,(收录汇总):2935-2947
艰难拟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是一种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专性厌氧杆菌,是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艰难拟梭菌产生的毒素A和毒素B在其致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毒素发挥毒性作用依赖其4个功能结构域:葡萄糖基转移酶结合域、半胱氨酸蛋白酶结合域、易位域和受体结合域。毒素的受体结合域识别并结合细胞表面受体,介导毒素内吞并形成内体。经过自体催化切割,毒素将真正的毒性片段——葡萄糖基转移酶结合域释放到胞浆中,葡萄糖基转移酶能够失活宿主肠上皮细胞内的GTP酶导致细胞骨架解聚和坏死,进而引起腹泻和伪膜性结肠炎等临床症状。艰难拟梭菌毒素产生受致病基因座内及基因座外许多调控因子的调节。tcdR和tcdC基因位于致病基因座内,对毒素基因的表达分别起促进和抑制作用,而基因座外如spo0A、codY等基因则通过抑制tcdR的表达从而间接影响毒素蛋白产生。本文将重点介绍艰难拟梭菌毒素的致病过程和影响毒素基因表达的分子调控机制,以期为开发针对毒素的治疗手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提取细菌荚膜多糖的三种方法,提取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的荚膜多糖,经鉴定证实,该菌荚膜是由多糖和蛋白质两种成份组成。这不仅证明该菌存在荚膜,而且为进一步研究该菌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用酪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和婴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单独或联合艰难菌(Clostridium difficile)进行试管内的生物拮抗作用,将酪酸梭菌、婴儿双歧杆菌单独或酪酸梭菌和婴儿双歧杆菌联合分别与艰难梭菌以一定的比例等量混合后,接种于GAM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厌氧培养。证明酪酸梭菌和婴儿双歧杆菌能明显抑制艰难梭菌的生长,并且两菌联合比各自单独培养时显示出更强的生物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艰难梭菌Clostridioesdifficile是一种革兰氏阳性、产芽孢、专性厌氧细菌,是医院相关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近年来,随着强毒株的出现(如核糖体027型),其流行性与致死率逐年上升,因此对艰难梭菌生理、生化特征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艰难梭菌生理、生化特征及致病机制研究又以建立其稳定、高效的基因编辑方法为必要前提。借助基因编辑工具,研究者可以扰动艰难梭菌核心生物学过程,在分子水平研究其分子致病机制。如Clos Tron技术在艰难梭菌毒素A (Toxin A)和毒素B (Toxin B)与其致病力关系的研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文中以时间为主线综述了艰难梭菌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并对艰难梭菌基因编辑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是产芽胞革兰阳性厌氧菌,产毒素艰难梭菌可导致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产毒素艰难梭菌已被公认是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也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导致住院患者腹泻感染的原因之一。高毒力菌株导致全世界范围内CD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如何快速而准确地检测CD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多推荐两步法和三步法进行检测。艰难梭菌治疗的一线用药是甲硝唑、万古霉素以及非达霉素,应用粪便微生物移植(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也可作为治疗轻度或严重复发CDI(recurrence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rCDI)的可选方法。艰难梭菌的芽胞能抵抗不良环境,但抗菌药物的使用,医院环境的复杂性和医务工作者的手等因素会导致艰难梭菌易于传播,因此医疗机构应加强艰难梭菌的预防。本文主要对艰难梭菌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检测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艰难梭菌菌体特异性鸡卵黄抗体,探讨其对艰难梭菌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艰难梭菌相关腹泻(CDAD)小鼠模型,将30只CDAD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以11.86mg/mL、1.186mg/mL、0.1186mg/mL艰难梭菌菌体特异性IgY灌胃,设立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1d/次,0.5mL/只,连续3d。末次治疗24h后处死小鼠,取盲肠组织中段制作病理切片;其余盲肠组织进行DAO、D-乳酸和TNF-α含量测定;测定回肠组织含水率。结果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盲肠黏膜脱落伴大量炎细胞浸润;高IgY组小鼠盲肠黏膜完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中IgY组小鼠盲肠黏膜少量炎细胞浸润;低IgY组小鼠盲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少量炎细胞浸润。高IgY组小鼠盲肠DAO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中IgY组小鼠DAO含量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中、高IgY组小鼠TNF-α含量均低于低IgY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艰难梭菌菌体特异性IgY对艰难梭菌感染小鼠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酪酸梭菌对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对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用艰难梭菌产毒株人工感染BALB/C小鼠,感染前后分别用酪酸梭菌进行预防与治疗,并检测盲肠内容物细胞毒性和进行肠黏膜病理观察.结果:酪酸梭菌不能预防艰难梭菌的感染,但在艰难梭菌感染后则能明显降低艰难梭菌的产毒力和盲肠黏膜的病理损伤.结论:酪酸梭菌对小鼠艰难梭菌感染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两株艰难梭菌(CdA318和CdCDC279)荚膜多糖进一步分析,结果证实纯化的艰难梭菌荚膜多糖为单一均匀的物质;经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其单糖组分主要由D-葡萄糖、D-甘露糖和D-半乳糖组成,不同菌株的荚膜多糖可能有微小差异。  相似文献   

12.
艰难梭菌荚膜多糖的提纯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改进的丙酮法制备了艰难梭菌荚膜多糖。制备的荚膜多糖纯品含荚膜多糖达72%,在Sepharope-4B凝胶层析中,该英膜多糖的分配系数(Kd)为0.77。经对流免疫电泳法鉴定,纯化后的荚膜多糖仍保持着原性,用制备的艰难梭菌荚膜多糖免疫小白鼠,经间接法ELISA检测,未见抗荚膜多糖抗体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两种规格的Sepharose4B凝胶层析柱,测定了艰难梭菌荚膜多糖的分子量,并建立了一种较为简便、敏感的测定方法,对进一步研究英膜多糖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云芝多糖及其注射剂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云芝多糖和云芝多糖注射剂进行了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室温留样考察,结果表明,二者具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扫描、负染、超薄切片等电镜技术对三株国外引进的艰难梭菌参考菌株作了超微结构的观察。在电镜下,艰难梭菌表现为长短不.的粗大杆菌,表面平整,未见鞭毛和菌毛。菌细胞壁两侧平行,有两个电子致密层和中间透明区结构,与细胞膜之间呈典型的双层单位膜。胞质中充满核糖体和散在的核区,并可见到与细胞膜相连的侧中膜小体。此外还观察到典型的芽胞以及存在于细胞壁外的荚膜结构。本实险结果为深入研究艰难梭菌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红石耳多糖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石耳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精制得UMH多糖,经SephadexG─150柱层析证明为─组均一性多糖。气相色谱检测由葡萄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组成,克分子比为45:1:9,是一组酸性杂多糖。  相似文献   

17.
给小鼠灌胃口服紫沙参多糖 400 mg· kg-1、800 mg· kg-1,观察其连续给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5d后能显著地增加小鼠耳肿胀度,提示紫沙参多糖能够增强二硝基氯苯诱导的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DTH);在7 d后能显著地增加碳粒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能显著地增加免疫器官胸腺、脾脏重量,增强机体免疫作用。试验采用国家中药二类新药云芝多糖 1000 mg· kg-1作为阳性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金刷巴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刷巴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精制得LEC多糖,经Sephadex G-150柱层析均为一性多糖。气相气谱检测含有葡萄糖,甘露糖,克分子比为Glc:Man=27:1,平均分子量为11X10^5,糖含量为82.45%。经红外光谱分析,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LEC多糖主要是β(1→3)甙键聚合成而的多支链多糖。  相似文献   

19.
猴头多糖HEP-2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 (Bull.) Pers.)的菌丝体培养物经水溶、乙醇沉淀、除蛋白等步骤得到猴头多糖(HEP),利用柱层析从HEP中分离得到两个组分HEP-1和HEP-2。用高效液相凝胶法(HPGPC)鉴定了HEP-2的纯度及分子量,通过有机元素分析、IR、ICP等多种分析方法确定HEP-2为一种硫酸化复合多糖,首次确定了猴头多糖的基本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