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氯胺酮是一种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阻滞剂,低剂量氯胺酮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和抗抑郁作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低剂量氯胺酮对于高级认知功能的影响尚未全面阐明。工作记忆是涉及众多复杂认知活动的关键功能,有研究显示低剂量氯胺酮急性或慢性使用均会损伤工作记忆,其神经机制也开始受到关注。深入分析低剂量氯胺酮对于工作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对于指导氯胺酮的临床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低剂量氯胺酮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途径,以及工作记忆本身的神经环路机制,进而回顾了近年来关于低剂量氯胺酮对工作记忆的急性和慢性作用的相关研究,并重点分析了低剂量氯胺酮损伤工作记忆的可能的神经机制,希望对低剂量氯胺酮在临床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氯胺酮是一种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拮抗剂,常作为分离性麻醉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外科手术中,因其具有较强的致幻效应并使人产生欣快感而在众多娱乐场所中被消遣滥用。此外,氯胺酮还是一种起效迅速的抗抑郁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兼有兴奋和抑制作用,但是长期使用氯胺酮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较强的神经毒性和精神依赖性。自噬是一个溶酶体依赖性降解蛋白质和细胞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过程。在氯胺酮诱导神经毒性的过程中,自噬具有双向调控的作用,可加重或减轻机体的神经毒性,但其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该文主要从氯胺酮诱导细胞自噬的机制、氯胺酮诱导的自噬与神经毒性的关系以及药物对氯胺酮神经毒性的干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氯胺酮诱导细胞自噬的机制以及自噬在氯胺酮神经毒性中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虽然氯胺酮(Ketamine)在历史上作为麻醉剂用于人类和家畜,但由于其分解特性, 作为一种娱乐药物似乎更具知名度.以前的研究表明相对于成年人, 孩子使用氯胺酮不易显示出不利影响,但是对其发生的机理几乎没有研究.本文研究了氯胺酮对小鼠的活动程度和固有行为的作用.结果表明:使用氯胺酮可增加22、35和50日龄小鼠的运动器官的敏捷性,并证明了氯胺酮的作用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使用氯胺酮所导致的旋转与年龄的变化有关,但站立的减少与年龄无关,这种减少不依赖于小鼠的年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恩施硒茶对小鼠低氧 /复氧 (H /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氯胺酮对这种保护作用的调节。方法 :将小鼠用硒茶和氯胺酮处理后 ,建立小鼠H /R模型 ,观察血液中的活性氧 (ROS)、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 )等的变化。结果 :硒茶组和氯胺酮组ROS均减少 ,且氯胺酮的作用明显强于硒茶 ;硒茶组SOD及CAT活性增强 (P <0 .0 1 ) ,氯胺酮组SOD活性明显减弱(P <0 .0 1 ) ,氯胺酮、硒茶联合组ROS、MDA明显减少 (P <0 .0 1 )。结论 :硒茶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它能清除体内的ROS ,氯胺酮能清除ROS ,降低SOD的活力 ;二者联合能更有效地清除ROS。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氯胺酮、舒泰、速眠新Ⅱ、戊巴比妥钠等4种全身麻醉药或其组合对非人灵长类的麻醉效果,探寻能替代或者减少氯胺酮使用的个性化麻醉方案。方法 以单独使用氯胺酮麻醉的方案作为对照,另设单独使用舒泰、氯胺酮复合速眠新Ⅱ、舒泰复合速眠新Ⅱ和戊巴比妥钠复合速眠新Ⅱ等麻醉4个实验组,每组选取5只食蟹猴进行实验,记录麻醉后的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以及麻醉诱导时间和维持时间,以比较各方案的麻醉效果。结果 与单独使用氯胺酮麻醉比较,其他四种麻醉方案在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和麻醉诱导时间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方案麻醉维持时间分布在30~200min之间。在非人灵长类的全身麻醉中,舒泰可以很好地替代氯胺酮;氯胺酮复合速眠新Ⅱ麻醉可取得较长的麻醉维持时间,并减少氯胺酮的使用量;舒泰与速眠新Ⅱ联用、戊巴比妥钠与速眠新Ⅱ联用的方案也可替代氯胺酮,且麻醉维持时间较长。结论 在一定的麻醉时间内,联合用药可以降低氯胺酮的使用量,不同麻醉方案灵活运用可满足不同实验对麻醉维持时间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单一氯胺酮及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63例,手术麻醉时给予单一氯胺酮麻醉,观察组63例,给予氯胺酮联合芬太尼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氯胺酮用量、追加次数、手术时间、唤醒时间、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以及不良反应等项目。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唤醒时间、氯胺酮用量及追加次数等指标的数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氯胺酮联合芬太尼对小儿进行辅助区域麻醉,比单独应用氯胺酮临床效果更优,能够缩短患儿的唤醒时间,减少生理干扰。  相似文献   

7.
范伟杰  杨志明 《四川动物》2006,25(1):168-170,175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猪创伤皮肤缺损修复实验的麻醉方法。方法实验分两部分,一是创伤皮肤缺损和修复动物模型制作手术中的麻醉,将14只仔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氯胺酮、安定、芬太尼复合麻醉、氯胺酮肌注加水合氯醛静滴麻醉、氯胺酮加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二是换药中的麻醉,将64次麻醉分为3组,分别采用单纯氯胺酮麻醉、单纯戊巴比妥钠腹腔、氯胺酮加戊巴比妥组肌注。观察显效时间、维持时间、呼吸频率、心跳频牢、麻醉效果。结果皮肤创伤缺损和修复动物模型制作手术中,3组麻醉比较结果显示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氯胺酮、安定、芬太尼复合麻醉显效时间快,维持时间可以控制,麻醉效果最好,安全可靠。在换药的麻醉中,氯胺酮加戊巴比显组肌注显效时间比较快,麻醉时间较短,效果好,动物容易苏醒。结论创伤皮肤缺损和修复动物模型制作手术中,采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氯胺酮、安定、芬太尼复合麻醉是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在换药的麻醉中,氯胺酮加戊巴比妥组肌注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上常用的麻醉剂氯胺酮对乳鼠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15只,随机分成3组:氯胺酮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20 mg/kg、80 mg/kg氯胺酮,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麻醉后24 h,取脑组织作HE染色,用TUNEL法检测脑细胞的凋亡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低剂量组的凋亡细胞增多但不明显(P〉0.05),神经元核固缩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氯胺酮高剂量组的凋亡细胞数、神经元核固缩及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显著性增加(P〈0.05)。神经元核固缩、凋亡细胞和Caspase-3阳性细胞均以皮层区多见。结论 80 mg/kg氯胺酮可引起乳鼠脑细胞凋亡,以皮层区为主,Caspase-3的激活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20 mg/kg氯胺酮对乳鼠脑细胞凋亡的影响较轻微,其临床等效剂量为3 mg/kg。氯胺酮小儿麻醉用量不宜过多,避免引起脑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氯胺酮(ketamine)和乌拉坦(urethane)对神经细胞活动的影响大小和机制尚存在争议。c-fos是刺激依赖表达的立早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s),其表达量可反应神经细胞活动的强弱。该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观察乌拉坦和盐酸氯胺酮急性麻醉对猫初级视皮层细胞中刺激依赖的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氯胺酮组和乌拉坦组初级视皮层各层神经元密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乌拉坦组视皮层c-fos蛋白免疫阳性细胞密度和免疫反应强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盐酸氯胺酮组视皮层细胞中c-fos蛋白免疫阳性细胞密度及免疫反应强度均显著降低。即氯胺酮对视皮层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较强,而乌拉坦的抑制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前,氯胺酮(ketamine,俗称K粉)的滥用现象日益严重,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特别流行于舞厅等娱乐场所,对社会治安和经济建设造成极大危害。滥用毒品倾向呈现年轻化、男女平均化且女性滥用者的比例上升和用药多元化的趋势,由滥用鸦片类药物发展到多种药物的滥用。调查发现,毒品滥用中K粉比例达20%以上,短期可使语言迷糊,引起幻觉,长期可使人记忆力衰退及认知能力障碍,导致心功能损害。因吸食氯胺酮或服用含有氯胺酮的摇头丸、迷奸药而中毒死亡的案件逐年上升。本文综述了对氯胺酮在体内各个部分的分布与代谢,更多、更快、更好的为氯胺酮相关案件的检材选取,分析检测及体内过程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胺酮麻醉下的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安全性和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变化。方法:入组60例需要MECT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30例)使用氯胺酮诱导麻醉的MECT治疗;异丙酚组(30例)使用异丙酚诱导麻醉的MECT治疗。入组患者在基线期及MECT治疗8次后完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及连线测验AB、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汉诺塔测试,出组时评定副反应量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认知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异丙酚组较氯胺酮组降低更明显。结论:氯胺酮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安全有效,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较异丙酚组轻,未出现严重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小鼠Ⅲ度烧伤死亡率和疤痕形成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小鼠背部用95%酒精造成Ⅲ度火焰烧伤,烧伤面积7cm2,烧伤时间30s;氯胺酮用量10~20mg/kg,分别于烧伤后或烧伤前后腹腔注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通过烧伤小鼠早期死亡率和烧伤后期瘢痕面积观察其作用。结果 BALB/c和C57BL/6小鼠烧伤后立即、4h、24h腹腔注射氯胺酮20mg/kg,小鼠死亡率分别为42.8%和100%,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C57BL/6小鼠烧伤前10min和烧伤后4h、24h注射氯胺酮10mg/kg,小鼠死亡率为100%,与对照组也无差别。烧伤时间减为20s,于烧伤烧伤后立即和24h注射氯胺酮20mg/kg,35d后测定瘢痕面积,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胺酮无明显降低小鼠烧伤早期死亡率的效果,但有减少烧伤瘢痕面积的作用,可能与氯胺酮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山羊单纯麻醉与复合麻醉的效果,探讨一种安全高效便捷的山羊麻醉方法。方法选取山羊30只,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单纯戊巴比妥钠麻醉,B组给予单纯氯胺酮麻醉,C组给予地西泮、戊巴比妥钠和氯胺酮复合麻醉,记录三种麻醉方法的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及麻醉死亡率。结果地西泮、戊巴比妥钠和氯胺酮复合麻醉,起效快、麻醉维持时间长、动物死亡率低、麻醉效果好。结论安定、戊巴比妥钠和氯胺酮复合麻醉优于单纯麻醉,是一种高效、便捷、安全山羊全身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韦惠  韦雪 《蛇志》2010,22(4):363-364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用于新生儿肛门成形术的效果。方法对56例先天性肛门闭锁(ASAⅡ~Ⅲ级)新生儿在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下施行肛门成形术。结果所有病例麻醉效果满意,术中RR、HR、SpO2维持平稳,术毕苏醒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用于新生儿肛门成形术是一种镇痛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氯胺酮、地西泮和丙泊酚复合麻醉在外科教学中对犬的麻醉效果。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42条,诱导麻醉相同,均肌注氯胺酮(10 mg/kg)和氟哌利多(0.5 mg/kg)混合液。静脉维持采用不用的方法,分为三组,分别是静脉滴注氯胺酮地西泮混合液(n=12)、静脉推注氯胺酮地西泮混合液(n=12)和静脉滴注丙泊酚利多卡因混合液(n=18)。结果三组麻醉效果显示,静脉滴注丙泊酚利多卡因混合液效果最好,优83.3%,良16.7%,死亡率0%。结论在外科教学中,对犬采用丙泊酚复合麻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黑猩猩应用氯胺酮进行麻醉,可平稳地进入麻醉状态。黑猩猩于肌肉注射6.2—11.9mg/kg氯胺酮后,3—7min进入麻醉状态,可持续15—20min,麻醉追加量为首次剂量的1/2。麻醉诱导快,黑猩猩无兴奋及挣扎现象,清醒快,无呕吐及躁动等现象,麻醉期,黑猩猩心率增快,呼吸次数变化不明显、睁眼、唾液分泌量多。氯胺酮应用于黑猩猩的麻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时辰电针对氯胺酮滥用成瘾戒毒治疗的形态学基础.方法 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10ml/kg)组、氯胺酮(100mg/kg)组、氧胺酮加电针组(分23:00予时、05:00卯时、11:00午时、17:00西时电针组).接上述设定剂量,经腹腔注射给药,每天一次,连续7天,氯胺酮加电针组于给药一周后分别在四个时辰给予低频(2Hz)电针交替刺激“足三里”与“三阴交”穴,持续30min/次/日,连续一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腹侧苍白球酪氨酸羟化酶、c-fos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较,氯胺酮组腹侧苍白球酪氨酸羟化酶、c-fos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氯胺酮组相比较,午时、酉时电针组可使酪氨酸羟化酶、C-fos表达明显减弱(P<0.01),而子时、卯时电针组无明显变化(P>0.0S).结论 氯胺酮滥用可以增强酪氨酸羟化酶、c-fos在腹侧苍白球的表达,午时、酉时电针具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本仁  王杰 《动物学报》1992,38(2):230-232
本文用氯胺酮和氯胺酮合用安定、二甲苯噻嗪或芬太尼四种配方进行38例次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麻醉,并通过比较显示合用后优点。麻醉期间监察心率,呼吸率和体温以及观察大熊猫麻醉体征,进一步探明氯胺酮麻醉大熊猫引起呕吐等不良反应。 材料和方法 大熊猫15头(4 11),均为动物园中健康观赏动物,年龄5—16岁。性平均体重 115kg(109—141);性平均体重88.6kg(79—105)。药物有四种:(1)氯胺酮是一种环己酮衍生物,起分离麻醉作用;(2)芬太尼是一种短效强麻醉性镇痛剂;(3)安定是苯二氮(十卓)类衍生物,具有镇  相似文献   

19.
喜马拉雅旱獭制动性麻醉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将盐酸氯胺酮用于喜马拉雅旱獭的麻醉,探讨不同剂量麻醉效果,为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将30只喜马拉雅旱獭随机分为3组,按15、45、90mg/kg体重给予盐酸氯胺酮,行后肢肌肉注射麻醉,观察临床表现和诱导时间及麻醉时间。结果给予盐酸氯胺酮后喜马拉雅旱獭分别在402.0±60.7s、372.0±72.0s、222.0±66.0s进入麻醉状态,维持时间分别为558.0±96.0s、1344.0±264.0s、3366.0±696.0s。随剂量的增加,麻醉时间相应增加。结论盐酸氯胺酮对喜马拉雅旱獭进行肌肉注射麻醉是有效和安全的,在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选择3种剂量进行麻醉,为喜马拉雅旱獭得到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证明电针是否对氯胺酮滥用大鼠岛叶皮质(insular cortex,IC)和尾壳核(caudate putamen,CP)c-Fos表达产生影响。方法将32只清洁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氯胺酮腹腔注射)和电针组(氯胺酮+电针一侧"三阴交"和"足三里"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C和CP内c-Fos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生理盐水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鼠尾僵直上翘、扭体等兴奋症状;IC和CP内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兴奋症状明显减少;IC和CP内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电针对氯胺酮滥用所致的IC和CP内c-Fos表达增强具有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