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良花  吴晓华  余风翔 《蛇志》2009,21(3):238-23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安全性、准确性、稳定性以及疗效的预测性都较好的一种屈光不正矫治术.是目前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首选的屈光手术之一。其原理是用显微板层成形系统掀开一个角膜瓣.在瓣下角膜基质层上用准分子激光根据近视、远视和散光度数进行精确切削。我院于2008年2月从德国引进世界上先进的第八代爱丽丝智能高速扫描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自4月份开展该术以来。共有212例(408只眼)患者要求手术,通过术前资料评估及术前检查.筛查确定出198例进行LASIK术。通过术前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以及术后的详细指导及定期复查随访.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Q值调整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化LASIK术后不同角膜直径下的角膜的非球面变化来分析Q值引导个性化切削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随机选取2010年至2011年来我院就诊的准分子手术患者35例68眼,分别进行标准化LASIK(S组:17例34眼)和Q值调整个体化LASIK(Q组:18例34眼)矫治。术前2组各项指标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屈光度数分别为标准组球镜平均值为-4.76±2.02D(-1.5D~-9.75D),柱镜平均值为-0.71±0.7D(0~-2.5D)和Q值个体化组球镜平均值为-4.78±2.21D(-1.5~-9.5D),柱镜平均值为-0.84±0.55D(0~-2.5D)两组,对比两组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化LASIK术后1个月不同角膜直径下的Q值及△Q。结果:两组术前Q10、Q15、Q20、Q25、Q30平均值分别为标准组:-0.12、-0.17、-0.20、-0.25、-0.30,Q值个体化组:-0.14、-0.19、-0.22、-0.27、-0.32.。术后一个月两组的△Q(△Q=Qpost-Qpre)△Q10、△Q15、△Q20、△Q25、△Q30分别为标准组:0.58、0.88、1.08、1.10、0.85,Q值个体化组,0.39、0.75、1.03、1.10、0.84。△Q10和△Q15术前术后变化在角膜直径为3.5mm之内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Q值调整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角膜非球面变化与标准组相比皆由术前的长椭圆型Q值向扁椭圆型变化,但Q值调整的个体化组在角膜中央区的扁椭圆变化小于标准组,尤其在角膜中央3.5mm。说明Q值调整的个体化LASIK组在角膜中央区比标准组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准发子激光原位角膜镶术(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后屈光回退与术前各项检查结果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35例(241只眼)近视患者按屈光度数分为A组126只眼(-6.00 D~-9.00 D)和B组115只眼(≥-9.00 D)。记录术前的屈光度数、眼压和角膜厚度,依据预期校正屈光度数计算理论残余角膜厚度,行LASIK手术后记录术后视力、屈光度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9.14个月。结果:A组中正常术眼108只眼(85.7%),回退术眼18只眼(14.3%);B组中正常术眼74只眼(64.3%),回退术眼41只眼(35.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术后平均视力A组为1.17±0.20,B组为0.99±0.28,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两组术后的平均屈光度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平均理论残余角膜厚度A组为(452.53±28.47)μm,B组为(439.61±30.11)μm,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屈光回退度数与术前近视屈光度数显著正相关(r=0.35,P<0.001),与理论残余角膜厚度显著负相关(r=0.13,P=0.04),与术前眼压及术前角膜厚度无相关性(r=-0.48,P=0.46;r=-0.39,P=0.55)。结论:LASIK手术术前屈光度数越大,术前计算的理论残余角膜厚度越小,术后越易出现回退。对于-6.0 D~-9.00 D的高度近视患者,LASIK手术的预测性和术后稳定性相对较好;对于≥-9.00 D的超高度近视患者,应结合手术技术和术前计算的理论残余角膜厚度慎重选择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客观验光和主观验光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方法对在我中心接受LASIK手术69例123眼,在术前和术后一个月进行客观验光(NIDEKARK-700)和主观验光(RODENSTOCK综合验光头),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LASIK术后,客观验光的准确性较术前下降,客观验光和主观验光测量结果的差值明显增加;术前近视度越高,术后客观验光和主观验光测量结果的差别越大。在测量散光中,术后1月,客观验光和主观验光测量散光的差值明显增加,客观验光不能准确测量散光的量和轴向。结论LASIK术前用自动验光仪进行的客观验光可靠性较高,与主观验光法测量屈光不正的结果接近;术后,客观验光的准确性较术前下降,不能有效评判屈光不正的性质和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并探讨护理干预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以我院2011年6月-2012年3月期间共收治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8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由400例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患者组成,对照组的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进行常规的护理即可,而治疗组的患者则在手术之后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的400例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患者中,显效的为341例,有效的为39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对比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者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治疗之后,对其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使其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更加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在现代的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邓昶 《激光生物学报》1998,7(4):303-305
通过对近十多年来的PRK治疗近视的中外文文献计量分析,以揭示该技术的发展过程、现状及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科学地预测PRK治疗近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一种治疗眼球屈光不正的新技术,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国发展了多种准分子激光屈光治疗机以及相应的手术器械及软件,我国从1993年引进第一台PRK机以来,已引进近百台机器,治疗屈光不正病例已超过十万。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问,对PRK、LASIK技术在中国的应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并对PRK  相似文献   

8.
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高度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手术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观察高度近视患者LASIK手术矫治前后视功能的变化,评价LASIK矫治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对90例(162眼)屈光度在-6.00 D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散瞳眼底检查,并就患者高度近视程度、眼底病变程度与患者手术后视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162只眼)都接受了LASIK手术治疗.①手术后超高度近视组的矫正视力低于普通高度近视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手术前及手术后较严重眼底病变组的矫正视力均低于普通眼底病变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ASIK手术矫治高度近视眼是安全有效的,但其高度近视程度和眼底病变程度会影响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的数学模型与切削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人眼角膜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够用于进行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手术的数学模型,并就准分子激光的切削原理和“飞点扫描”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准分子激光眼科治疗机,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视是最常见的眼病之一,近年来,由于近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世界性医学问题,近视眼的治疗也成为研究重点。药物研究和手术治疗是近视的治疗目前的研究热点,并已经取得一定得成果。药物方面,阿托品,托品酰胺,哌仑西平,消旋山莨菪碱对近视的控制作用都有被证实,但由于应用上还有一定的副作用,远期效果也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手术方面,近视眼手术主要分为角膜屈光手术和眼内屈光手术。LASIK手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角膜屈光手术方法,SBK手术,飞秒激光手术等技术也日趋成熟。但是,角膜手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应用范围也较为局限,需要进一步研究。眼内屈光手术主要为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术(PIOL)和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矫正的范围更加大,但是眼内手术并发症较多,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11.
随着屈光手术的发展,过去人们所追求的单纯裸眼视力的提高逐渐被追求视觉质量的提高所代替。LASIK术后患者低阶像差减小,高阶像差进一步增加,虽然裸眼视力提高,但是对比敏感度下降,尤其是暗环境下和有眩光时视觉质量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因为高阶像差是影响视网膜成像的重要因素,对比敏感度是评价视网膜成像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探讨不同成分高阶像差以及它们之间适当组合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和LASIK术后各频段对比敏感度的变化,研究各项高阶像差与对比敏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为临床外科屈光医生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进而解决LASIK术后的眩光、星形放射、暗视力差等问题。本文通过概括LASIK术后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的变化,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角膜胶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角膜履行着双重功能:包裹和保护眼内容物;以最优化的形式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而这一切都是借助于胶原纤维在结缔组织中独一无二的排列来实现的。本文就其角膜胶原的详细结构、转化、创伤愈合等方面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微核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核试验作为检测染色体损伤最常用而有效的细胞遗传学检测方法之一,经济、简便、快速,在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面,与经典的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基本相当。主要综述国内外微核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尤其是微核的自动化检测技术。其中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和激光扫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以及微核试验高内涵筛选方法由于其特有的优势,应用和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基因间长链非编码RNA(large intergenic non-coding RNA,linc RNA)是指基因间不编码蛋白质的长度大于200nt的RNA。最初,linc RNA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的"噪声",不具备任何生物学功能。然而,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其所产生的大量数据,越来越多的linc RNA被识别,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至今,已有超过12000的linc RNAs被收录在人类基因组中。随着研究的深入,linc RNA的生物机制和潜在的一些功能越来越明朗。本篇综述总结了近年来linc RNA的研究历程,序列特征,疾病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相关数据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Purpos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freezing and thawing on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x-vivo porcine ocular tissue.MethodsThirty-six porcine eyes (18 pairs) were obtained fresh from a local abattoir and split into two groups of nine pair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torage at −20 °C and −80 °C. A randomly-selected eye from each pair (Control Group, CG) was tested fresh while the fellow eyes were frozen for 14 days, either at −20 °C and −80 °C (Frozen Group, FG) before thawing and testing. Seventy-two strips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corneas and scleras of eye globes and subjected to uniaxial tension tests under loads up to 1.0 N. Following five preconditioning cycles, the load and elongation data obtained experimentally were analysed to derive the tissue’s stress-strain and tangent modulus-strain behaviour.ResultsCorneal tissue subjected to freezing at −20 °C exhibit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angent modulus (mechanical stiffness) by 13 ± 17% (p = 0.003) at 1% strain and 14 ± 12% (p < 0.001) at 2% strain. In contrast, the increases in corneal stiffness at −80 °C were insignificant (6 ± 14%, p = 0.099 at 1% strain, 6 ± 15%, p = 0.091 at 2% strain). The corresponding increases in tangent modulus in the sclera were all insignificant (for −20 °C: 4 ± 14%, p = 0.265 at 1% strain, 3 ± 9%, p = 0.186 at 2% strain; for −80 °C: 3 ± 18%, p = 0.537 at 1% strain and 3 ± 18%, p = 0.491 at 2% strain).ConclusionsThe study provided evidence that freezing and thawing led to insignificant changes in ocular tissue stiffness except in corneal tissue that was frozen at −20 °C.  相似文献   

16.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与传统线性RNA不同,它是由反向剪接形成的、没有5'端帽子和3'端多聚腺苷酸尾巴的环状闭合结构。起初人们认为circRNA是错误剪接或者低丰度mRNA转录过程中的副产物,但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circRNA已被发现和鉴定。circRNA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具有内生、丰富、保守、稳定、组织特异性、时空特异性等特点,且亚细胞定位存在差异。大量研究发现它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动物生长发育调控,疾病等的发生和发展。综述了circRNA的发现与形成、特征、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及与疾病相关的研究进展,以期为circRNA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由于传统研究方法成本和速度的限制,远远满足不了对微生物群落大规模的研究,以454测序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凭借低成本、高通量、流动自动化的优势为研究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组成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本文就近年来454测序技术在研究人体肠道微生物与疾病关系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microRNAs(miRNAs)是真核生物体内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参与疾病发生和发展、细胞增殖和分化等多种病理及生理过程的调控。miR-138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已在肿瘤发生与治疗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同时在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成骨分化、脂肪生成及卵巢功能维持等生命过程中具有调控作用。在总结分析miR-138相关功能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miR-138的潜在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讨论和展望,旨在为进一步深入探明miR-138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