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剧达人     
正金牌编剧集合啦!快来看,蜂虎和小蝙蝠这是在做什么?如果你了解内情,那就以《蜂虎遇上小蝙蝠》为题目,写一个精彩的小故事吧。不限题材,不限字数,全国的小读者都等着欣赏你的作品哦!三只小羊正在开会讨论:到底是利用身上的美丽色彩去当模特好呢,还是去人类那里扮可爱求领养好呢?济宁张辰屹三只"小羊"聚在一起讨论一个大问题——它们应该叫什么名字。胆小的绿小羊说:"我有一身绿衣裳,就叫植物吧,还能躲避天敌。"死板的橙小羊说:"我们应该叫海蛞蝓或者海兔,属于腹足类动  相似文献   

2.
《人与生物圈》2005,(4):67-67
没人能真正解释为什么蝙蝠要倒挂,确实,倒挂是蝙蝠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很特殊的特征。有人说,蝙蝠属于飞行的哺乳动物,在它们进化到能够飞行的时候,倒挂的姿势使它们能通过简单的往下掉和滑翔,  相似文献   

3.
<正>小剧场对子糖妹: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你看,人家对得多好啊!糖兄:这有何难?我也会!糖妹:那我出一个,你试试?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怎么对?糖兄顿时蒙了。猪鼻蝙蝠——最小的哺乳动物在泰国以及缅甸的一些石灰岩洞中,生活着一种可爱的小蝙蝠。它们长了个有趣的"猪鼻",因此叫猪鼻蝙蝠。猪鼻蝙蝠身长只有19~23毫米,体重约2克,个头仅和一只大黄蜂差不多,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有道是"麻雀虽小,  相似文献   

4.
蝙蝠掇趣     
蝙蝠是曾类动物唯一能真正飞翔的动物。它的前肢特别长,指间长有薄薄的飞膜,类似鸟的翅膀。由于它的前肢变为翼,因而动物学家给它取了个形象性的名字:翼手目动物。从湖盆及山洞发现的骨髂化石表明,蝙蝠至少在五千万年前的早始新世就能飞了,它们可能由树上爬行的食虫类动物演化而来。在中国,蝙蝠标志着好运气、幸福、长寿。马来西亚的澎马浪岛上的居民,为向蝙蝠表示敬意而建立了一座庙宇。泰国人认为蝙蝠肉可冶气喘病,而西方人却怕蝙蝠。除两极外,世界各地共发现蝙蝠950多种,其数目多达数百亿。最大的蝙蝠产于马来西亚和印尼,叫马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通报》2010,(4):3-3
<正>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蝙蝠是夜行性动物,食虫蝙蝠主要用回声定位来确定方位、捕捉昆虫,其眼睛退化,蝙蝠被认为是"瞎子"。然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院士及其博士生沈永义发现,旧大陆果蝠并没有回声定位能力,它们主要依赖视觉和嗅觉来寻找食物,眼睛很发达。  相似文献   

6.
从云南省蝙蝠脑组织中分离出乙型脑炎病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进一步阐明蝙蝠在保存乙脑病毒中的作用,于1997年7月,在云南省耿马县捕捉蝙蝠64只,取脑组织作病毒分离,从一只金管鼻蝠脑组织中分离出1株病毒。该毒株能引起BHK21细胞病变和乳鼠发病死亡,在pH5.75~7.4时能凝集鸽红血球,经用单克隆抗体血凝抑制和免疫荧光试验鉴定,证实为乙型脑炎病毒。进一步证明蝙蝠在乙型脑炎病毒保存和扩散中具有重要作用。从金管鼻蝠体内分离出乙型脑炎病毒属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阐明蝙蝠在保存乙脑病毒中的作用,于1997年7月,在云南省耿马县捕捉蝙蝠64只,取脑组织作病毒分离,从一只金管鼻蝠脑组织中分离出1株病毒,该毒株能引起BHK21细胞病变和乳鼠发病死亡,在pH5.75-7.4时能凝集鸽红血球,经用单克隆抗体血凝抑制和免疫荧光试验鉴定,证明为乙型脑炎病毒。进一步证明蝙蝠在乙型脑炎病毒保存和扩散中具有重要作用。从金管鼻蝠体内分离出乙型脑炎病毒属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正>"这不公平,为什么那个转学生眼镜猴上课老睡觉,考试还是第一名?"拿到考卷后,海豚忿忿不平地向蝙蝠抱怨道。作为海豚的好密友,呆萌的蝙蝠说:"可是,海豚,你上课的时候也每天都在补觉啊!""这能一样吗?我有两个脑子,一个用来睡觉,一个用来学习。睡觉只是假象!还有,眼镜猴有我的智商吗?"如果单纯按照智商来说,海豚绝对是全班最聪明的,所以它确实有资格傲视群雄。再说了,海豚和蝙蝠的好成绩背后还有个秘密武器,那就是——作弊。海豚和蝙蝠在学习上各有所长,又都擅长使用超声波,每次考试都会使点儿"非常手段",偷偷用其他人听不到的频率交流考试答案。在眼镜猴转学来之前,它们长期盘踞班里第一二名的"宝座"。可是自从眼镜猴从菲律宾转学来之后,班里的格局便发生了变化,海豚和蝙蝠只能被逼到第二三名。  相似文献   

9.
1954年的中字动物学课本上说蝙蝠不能直接从地面飞起,必须从高处趁下落时起飞。当时大家都对此说有所怀疑。从那时起,我和学生们一起进行了试验,屡次试验的结果证明,它能从地面直接起飞,今简述于下。 1.从地面起飞的试验:1954年夏晚雨后,捕得蝙蝠一只,趁灯光放置地面,稍停,即腾身飞起。 1955年元旦前夕,从纸糊的顶棚上捕得蝙蝠一只,放它在地上爬行,作准备活动后即从地面飞起。 1955-1960年期间,又在不同季节作过几次试验,均能从地面飞起。 1960年冬,落雪后捕得一只冬眠状态的蝙蝠,不愿行动,使它甦醒后,也就能够起飞了。 1961年5月15日晚,捕得飞入室内的大蝙蝠一只(两翼展开长近30厘米),作了起飞试验。起飞数次以后,放在盒内饥饿三日仍可正常飞行。 1961年又在严冬扑到一只蝙蝠,甦醒后试验的结果,也能够从地面直接起飞。  相似文献   

10.
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对太行山南段的洞栖蝙蝠及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共调查洞穴38个,其中28个洞穴为首次调查,共观察到蝙蝠约17000只,隶属2科4属9种,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是马铁菊头蝠。测量洞穴的总水平长度、最大宽度和最大高度,并以洞穴内蝙蝠的种群数量(Ai)与根据物种生存状态赋值的权重(Mi)乘积之和评估洞穴重要性。在调查的洞穴中,最重要的洞穴是黄楝树水渠,有8种约2500只蝙蝠在此繁殖和冬眠;其次是涧河洞,有5种约2100只蝙蝠在此繁殖和冬眠。基于洞栖蝙蝠种类和洞穴测量数据的聚类及主成分分析,探讨了太行山南段东西两侧洞栖蝙蝠的分布状况、不同类型栖息地之间的差异以及洞栖蝙蝠对栖息地的选择。太行山南段东西两侧洞栖蝙蝠的种类和种群数量差异不显著。冬眠洞穴的总水平长度、最大宽度、最大高度、郁闭度均显著大于非冬眠洞穴。影响蝙蝠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有地形因子、隐蔽因子和干扰因子,这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5.96%。目前,这些洞穴的保护现状均不理想,一些洞穴已经或正在被开发成旅游景点,这使该地区洞栖蝙蝠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本研究结果以期能为决策者在制定开发旅游策略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1月21日于青海省西宁市红十字医院外科大楼三楼内捕获蝙蝠一只,经鉴定为东方蝙蝠Vespertilio sinensis Peters, 1880,是青海省的新纪录,现报道如下.东方蝙蝠又称东亚蝙蝠,英文名Asian particolored bat,翼手目Chiroptera,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蝙蝠属Vespertilio.我们采集到的标本为雄性,体重7.88 g,体长60.02 mm,尾长38.56 mm,耳长10.80mm,后足长10.03 mm,胫骨长17.02 mm,前臂长43.08 mm.  相似文献   

12.
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蝙蝠演化出了能飞行和高度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声纳系统和行为.蝙蝠属于哺乳动物纲的翼手目(Chiroptera),是唯一能真正飞行的哺乳动物,其种类超过1000种,位列哺乳类动物的第二大目.根据其体型大小和形态特征将其分成大蝙蝠亚目(Megachiroptera)和小蝙蝠亚目(Microchiroptera).对蝙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如在听感觉方面与人类共享听觉的某些基本原理,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人类听觉.它们发出的回声定位信号规整,便于模拟后用于研究听觉系统对声信号加工的机制,尤其是在听中枢对复杂声信号处理方面,认识其细胞和分子机制才刚开始,它们是极好的模型动物.另外,在仿生学方面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回声定位蝙蝠的生物声纳系统具有极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是极具诱惑力的研究课题.有关恒频-调频蝙蝠听觉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已有相当的时日,获得了不少新的认识,窥探到敏锐的听觉与回声定位行为之间的某些适应性的机制,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3.
翼手目动物(蝙蝠)的食性多样性丰富,其食物包括昆虫、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植物果实、花、花粉、花蜜、叶片和血液等。其中,大约70%的蝙蝠主要以昆虫为食,而以血液为食的吸血蝙蝠只有3种,它们是哺乳动物中唯一的仅以血液为食的动物类群。因此,吸血蝙蝠是研究动物食性演化的重要模式动物。本文综述了吸血蝙蝠在形态学、生理学、行为学、感觉系统和肠道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指出了吸血蝙蝠食性特化的适应性特征。随着普通吸血蝠高质量基因组的公布,我们将有机会探究食性相关基因在吸血蝙蝠中的功能改变,阐明动物食性转变的分子机理。本文将为吸血蝙蝠和其它动物食性转变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蝙蝠在维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蝙蝠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种群数量最多、进化最成功的哺乳动物类群之一,它们在维护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蝙蝠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了独特的生存空间;蝙蝠是许多农、林及卫生害虫的天敌;蝙蝠是种子的传播者和花粉的传授者;在一定生态系统中蝙蝠可能起到关键种的作用;食虫蝙蝠粪便和酮体均是我国传统中药中的主要药材之一。研究和保护蝙蝠在维护生态环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全  张燕均  杨平  杨奇森  吴毅 《四川动物》2012,31(2):287-289
1984年9月24日在广东连州采集到2只蝙蝠(1♀,1♂),体型大,头体长分别为92.0mm,85.0mm,前臂长73.2mm,73.0mm,颅全长24.68mm,23.97mm;尾端有少量长毛;脑颅比较狭窄。经与国内已采集的黑髯墓蝠Taphozous melanopogon标本及已报道的同类蝙蝠特征相比较,鉴定该蝙蝠标本为鞘尾蝠科的大墓蝠Taphozous theobaldi Dobson,1872,为广东省蝙蝠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6.
翼龙和蝙幅──两种特殊的飞行脊椎动物吕君昌翼龙和蝙蝠都是不属于鸟类的飞行脊推动物,它们的飞行不象鸟类那样靠翅膀上的羽毛,而是依靠它们的翼膜来飞行,但它们翼的结构及翼膜构造并不相同,各具特色,下面除了简单介绍一下翼龙和蝙蝠的一般特征外,主要介绍它们司飞...  相似文献   

17.
食虫蝙蝠与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进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虫蝙蝠与昆虫之间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夜行性昆虫是食虫蝙蝠主要的食物来源。在漫长的协同进化中,蝙蝠施加的捕食压力导致夜行性昆虫一系列特征的进化,其中一部分昆虫进化出能听到蝙蝠的超声波信号并采取逃跑行为或者能通过其它方式躲避蝙蝠,同时昆虫的适应性特征同样影响着蝙蝠的回声定位和捕食策略。本文从蝙蝠捕食昆虫的种类、昆虫对蝙蝠捕食的反应和食虫性蝙蝠对昆虫防卫的适应对策等三个方面对食虫蝙蝠与昆虫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2014年7月—2015年5月,对贵州省江口县51个洞穴中蝙蝠的种类、数量及分布进行调查,发现46个洞穴中有蝙蝠栖息痕迹,其中可以确定具体栖息物种的洞穴26个。本次野外调查共观察到蝙蝠2 100余只,经鉴定隶属3科11种;综合文献记录,截至此次调查结束,江口县洞穴型蝙蝠的有效记录为4科15种,其中有7种属本次调查首次发现。该地区许多蝙蝠栖息的洞穴都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人为干扰已严重威胁蝙蝠的生存。建议对翼手目动物栖息的洞穴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并加强大众对蝙蝠保护意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吉林省通化市采集到长尾鼠耳蝠(Myotis frater)样本9只,为吉林省蝙蝠科新纪录,鉴定为长尾亚种M.f.longicaudatus.本文给出了该蝙蝠的特征描述和相关测量数据,并与文献记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翼手类新记录——马氏菊头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 年9 月8 日, 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白龙洞(24°12′N , 103°21′E) 获得一号蝙蝠标本, 雄性(共捕捉和测量了7 个此种蝙蝠的个体, 但鉴于数量稀少, 故仅保留一只个体用来制作标本, 其余测量后放飞) , 经鉴定为马氏菊头蝠, 为中国新记录。本文给出了这种蝙蝠的特征描述和相关测量数据, 并对这种蝙蝠的分布进行了分析。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