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生物学报》1953,(4):242-242
本书选了两篇论文,一篇是达维大希维里的“苏维埃古生物学的现况及其发展的展望”,另一篇是奥尔洛夫的“论苏维埃古生物学”。在苏联科学院院报生物学丛刊1952年第2期上,刊载了达维大希维里的一篇讨论“苏维埃古生物学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展望”的文章。同时,该刊的编辑号召苏联全国的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生物学家、及其他古生物学研究有关的科学部门的工作者,对达维大希维里所提出的问题及苏联古生物学工作的过去、现在及今后工作的方向与任务展开讨论。达维大希维里是苏联格鲁吉亚共和国科学院院士,是苏联著名生物学家,曾著有后达尔文到今天的进化论的古生物学史(1948),“古生物学教程”(1949),和许多关于苏联高加索产石油地层的软体动物化石研究及古生物学与达尔文主义问题的重要论著。  相似文献   

2.
前言最近几年以来,苏联古生物学界在研究苏联的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古生物学的研究大大地帮助了地层分层方案的编制和论证,因而对地质测量和找矿勘探工作有了很多的帮助。在苏联古生物学研究工作的实用意义不断地扩  相似文献   

3.
古藻类的研究在古生物学中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一般是保存在前寒武纪和早古生代地层中的藻类化石。“苏联古藻类”这部著作共包括两大部分:(1)震旦纪藻类;(2)寒武纪与奥陶纪藻类。作者是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是研究古杯类和古藻类方面的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4.
勐腊近狭叶肢介群与罗佛寨群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广东南雄盆地位于大庾岭南侧,呈北东一南西向狭长分布,珠江上游支系浈水流贯其间。这里发育有良好的中、新生代红色地层,早在上世纪末,就有人来此做过调查,但地层研究进展一直很慢。近十余年来,大量古生物材料的发现,尤其是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陆续报道,引起了中外地质古生物学者极大的注意。1976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南雄联合召开“华南红层现场会议”,在此期间,笔者依  相似文献   

5.
苏联杂志《知识就是力量》报道,苏联医学科学院全苏心脏病治疗中心的学者们在哺乳动物(包括人)的大脑里发现了一种专门“负责”愈合伤口的生理系统。他们指出,感受体的疼痛信号传输给大脑特别组织后,大脑组织很快就在有机体内产生一种能止痛和加快愈合伤口的物质。据验证,是大脑里的一种叫“激活”的物质对促使皮肤伤口愈合所起的作用。该治疗中心的学者在白鼠身上做试验,他们把电极埋藏于白鼠的灰体中心部位,一周后,在每只白鼠的背部作  相似文献   

6.
张永红 《化石》2000,(3):4-6
列奥纳德·拉定斯基是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著名的古脊椎动物学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早期奇蹄类的分类和进化、新生代哺乳动物大脑的进化以及哺乳动物功能头骨学的定量研究方面。他一生主要在芝加哥大学从事研究 ,在与病魔进行了长期和勇敢的斗争后 ,拉定斯基不幸于1985年在48岁上英年早逝。拉定斯基1937年出生于纽约一个俄罗斯—波兰移民家庭。他贯穿一生对化石的兴趣开始于他的孩提时代 ,在他13岁时 ,他自己编写了一本带有图解的小“书” ,名叫“史前动物”。他在康耐尔大学实现了对古生物学的执着追求 ,于1958年在此取得地…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生物学会的领导下,“尹赞勋地层古生物学奖”的评奖工作已进行了4次,表彰了一批在古生物学、地层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教学和野外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近年来,我国的古生物学、地层学工作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有些成果在国际古生物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涌现了一大批在古生物学、地层学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科技工作者。为此,中国古生物学会将于2005年4月在第9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期间进行第5届“尹赞勋地层古生物学奖”的评选和表彰活动。  相似文献   

8.
自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2005年4月在常州召开以来,我国广大古生物学工作者瞄准国际学术前沿积极创新进取,在基础研究、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科普教育、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以及学术出版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果和新进展,并于2006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赢得了国内外古生物学界的广泛赞誉。为了总结和交流近年来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回顾与展望中国古生物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苏联科学院B.Л.科马罗夫植物研究所编辑、苏联“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植物学研究方法指南——《野外地植物学》共有5卷,现已全部出版。其中,第1卷已由陈昌笃先生等翻译,科学出版社出版。第4卷出版于1972年,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植物群落的季节动态”,第二部分为“植物群落波动(多年变化)的研究”。这里所要介绍的是第三部分“测量学比例尺植被制图”,即大、中比例尺植被制图。作者为C.A.格里包娃和伊萨钦科。  相似文献   

10.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地层穷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奇  吴秀杰 《人类学学报》2012,31(2):151-163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一处重要的考古遗址, 出土的化石"许家窑人"属于早期智人。按照现行地层古生物学常规判断, 其地层应该属于上更新统。目前, 许家窑组是泥河湾盆地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上更新统包含古人类及其旧石器文化遗物和古哺乳动物化石相当丰富的一个地层剖面, 但断代存在理念误区。  相似文献   

11.
邓涛 《化石》2002,(3):25-27
塔奔布鲁克是一个蒙古语地名 ,“塔奔”是数字五 ,“布鲁克”是泉 ,所以汉语的意思是“五个泉子” ,它的位置在甘肃省西部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接壤的地区。塔奔布鲁克只是祁连山北坡一个很小的地名 ,没有常住的居民 ,只有偶然经过的牧民。但是 ,塔奔布鲁克在古生物学 ,特别是新生代的古哺乳动物学和生物地层学上大有名气 ,因为它是晚渐新世塔奔布鲁克动物群的命名地点。1931年7月 ,中国—瑞典西部联合考察团的瑞典古生物学家布林(BirgerBohlin)第一次发现了塔奔布鲁克化石地点。1932年8月他再…  相似文献   

12.
宋磊 《化石》2001,10(1):27-28
山东莱阳是世界发现恐龙化石最早而又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早在1923年,著名地质学家谭锡畴就曾在莱阳的将军顶一带发现比较完整的谭氏龙,以后王恒升、周明镇、杨钟健等在这里采集过化石,其研究结果已在著名刊物上发表。尤其是195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在莱阳市吕格庄镇金岗口村西北沟挖掘出举世闻名的“青岛棘鼻恐龙”化石以后,对莱阳恐龙的研究达到了高峰,丰富多彩的化石,使专家学者兴奋不已,被誉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之父”的杨钟健先生在仅仅对莱阳蛋化石进行研究之后,便向世人宣称“莱阳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是全世界蛋化石最丰富的一个区域(古生物学报1954年12月第三卷第四期)。  相似文献   

13.
在春天到来的时候,三百多位古生物学界的代表在园林城市苏州聚会,举行各种活动,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建立五十周年。古生物学会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学术团体之一,她对团结古生物学界,促进古生物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古生物学家之家”。五十年来,这个“家”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热闹和兴旺过。在反映古生物学会五十年变迁的书刊展览室里,出现了一个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中的古生物学廖卉当《侏罗纪公园》以最现代的手段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一个恐龙世界并大发其财的时候,专门研究古代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古生物学却在世界范围内陷入了“门前冷落”、“后继乏人”的境地。不仅国内的古生物学研究经费拮据,人员流失,即使老牌地质...  相似文献   

15.
国际会讯     
欧亚大陆早第三纪哺乳动物群讨论会于1976年9月在法国蒙彼利埃举行。会议由法国地质学会主持。会议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生物地层学;古生物地理与早第三纪哺乳动物的起源与辐射。欧亚各主要产哺乳动物化石的国家均有代表参加。会议期间提出的报告主要有: 1.苏联哈萨克斯坦中部的发现。 2.北极附近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和有关古生物  相似文献   

16.
孔昭宸 《化石》2016,(1):26-37
如果说“将今论古”、“温故知新”作为古生物学和考古学的基本思路的话,那么“过去是了解现在及未来的钥匙”则成为古生物学研究者们的努力方向.孢粉学工作者则依据这样的思路,探讨北京地区植被的过去、现在及其未来.  相似文献   

17.
当你在一个地方发现一枚牙化石时,也许觉得不起眼,不以为然;可是它到了古生物学工作者手里,却往在如获至宝,有时简直象吟诵一首美妙的诗,会高兴得欢叫起来。原来,古生物学家、古人类学家有时就凭对这么一枚牙化石的研究,可以作出极为重要的科学论断呢。你知道吗,闻名世界的北京猿人,便是从两枚牙化石的研究开始的。通常人们对牙化石认识不足,以为不如大骨头来劲。事实恰恰相反,尤其是哺乳动物,可以从牙化石看出许多道理来。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不妨介绍介绍读者感到生疏但又不无趣味的,有关识辨古哺乳动物牙齿化石的一些初步知识。  相似文献   

18.
郭建崴 《化石》2020,(2):59-63
正文接上回,我们继续将曾经发表于《化石》里的涉及"鼠辈"的古生物学知识汇编于下。"鼠辈"对生物地层学的贡献上文已经与大家"见面"的李茜,在发表于2012第4期的《二连的百年与十年》一文中谈道:"(以往)在有关二连盆地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和报道中绝大多数都是大型的哺乳动物化石,而涉及到小型哺乳动物如啮齿类、兔形类和食虫类的报道和研究相比之下就显得很少,难道,当时是大型动物的天下吗?其实不然。近10年的工  相似文献   

19.
关于茂名龟和有关地层问题的补充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在3卷4期的“古生物学报”上发表了笔者和刘嘉龙同志的关于茂名龟(Ano-steira maomingensis)的报告以后,又在同一地点登现了不少新的材料,其中包括几个完整的龟甲。这些发现使我们对茂名龟和有关的地层问题得到一些新的认识。我们对煤炭工业部地质局将新发现的珍贵标本赠送古脊椎动物研究室研究,并提供有关的地层资料,表示深切的谢意。笔者又承波兰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爬行动物部主任密纲尔兹基教授来信对Anosteira 类龟的系统分类位置提出商讨意见,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20.
“春暖观鱼跃,秋高听鹿鸣。”时值仲秋,学术界却春意盎然。中国古生物学会恢复活动后的首次盛会,最近在出土过1700多万年前的古鹿化石的山东山旺召开。山旺,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居民点,地图上是看不到的。但在地质古生物学界,它却久负盛名;提起“万卷书”或“山旺组”,可以说无人不知。那是1935年,中国古生物学会创办人之一杨钟健教授,曾在山东益都、临朐一带考察,首先发现了临朐县解家河——小山旺一带的新第三纪中新世硅藻土沉积和不少古生物化石,并将其命名为“山旺系”。从此,山旺这一名称便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共知。如今,山东省博物馆、临朐县文化馆都开辟了专馆陈列山旺化石,琳瑯满目,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