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原始鳞木属(Protolepidodendron)孢子囊的特征,发现该属的孢子囊是以一个短柄从生殖枝轴伸出,孢囊柄伸出处与孢子叶基部有一定距离,有的孢子囊在孢囊柄顶端分裂为左右对称的,倒挂的梨形孢子囊,大多数孢子囊不分裂,根据孢子囊具柄,着生于柄的顶端能区别孢子囊无柄,着生于孢子叶腹面的巴尔兰德属,长穗属,并描述了澧县原始鳞木(新种)(Protolepidodendron lixianense Feng et Ma sp.nov)。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原始鳞木属(Protolepidodendron)孢子囊的特征,发现该属的孢子囊是以一个短柄从生殖枝轴伸出,孢囊柄伸出处与孢子叶基部有一定距离,有的孢子囊在孢囊柄顶端分裂为左右对称的,倒挂的梨形孢子囊,大多数孢子囊不分裂,根据孢子囊具柄,着生于柄的顶端能区别孢子囊无柄,着生于孢子叶腹面的巴尔兰德属,长穗属,并描述了澧县原始鳞木(新种)(Protolepidodendron lixianense Feng et Ma sp.nov)。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木本石松植物鳞皮木属Lepidophloios Stemberg的正确名称。基于Stemberg 1825年的原始描述和相关文献以及模式标本,Lepidophloios实际上是一个晚出的拼写变体,它的原始拼写为Lepidopfloyos。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规则60.1和61.1),Lepidofloys Stemberg应该是鳞皮木属的正确名称。作者给出了鳞皮木属模式标本的图片和描述。 相似文献
4.
亚鳞木属[Sublepidodendron (Nathorst) Hirmer, 1927]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鳞木属广泛分布于世界早石炭世地层中,其模式种奇异亚鳞木不但被视为欧美植物区泥盆纪末与石炭纪初之交的标志种,而且在中国还广泛出现于晚泥盆世,因此也被作为中国晚泥盆世晚期(法门期)植物化石组合带的首要成员。然而,由于以往亚鳞木属单凭叶座等外部形态性状来定义,所以人们对它的认识仍然局限于茎器官属,这妨碍了对亚鳞木属的真正分类位置和演化谱系的认识。文章通过对亚鳞木植物研究历史的回顾,分析了与其相关的古植物学家的分类观点,并从中发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结合亚鳞木属的两个种无锝亚鳞木和松滋亚鳞木的解剖学和生殖器官的研究,作者得出以下主要认识:1)历史上的亚鳞木属缺乏明确的定义和必要的生物学属性研究;2)亚鳞木属的定义需要重新厘定;3)无锡亚鳞木和松滋亚鳞木的解剖、生殖结构以及松滋亚鳞木和模式种奇异亚鳞木的分枝构造表明,亚鳞木属与石炭纪比较进化的鳞木目(或广义水韭目)中的木本石橙檀物关系更近,而与传统所认为的泥盆纪原始鳞木目中草本石松植物的关系较远。因此,文章将亚鳞木科和亚鳞木属从原始鳞木目中分离出来,归入广义的水韭目。亚鳞木属种的广泛出现进一步证实,石炭纪比较进化的木本石松植物在晚泥盆世(距今约3.7亿年)已经演化成功,木本石松植物中假单轴分枝的组构类型在同一时期业已形成。亚鳞木属可能代表了系统发育上比较高级的木本石松植物的一个演化支系或鳞木科的祖先类群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的是采自云南武定中泥盆统地层中的一个总鳍类、骨鳞鱼目(Osteolepiformes Jarvik 1942)、骨鳞鱼科(Osteolepididae Cope 1889)的瑟索鱼属(Thursius)化石新种——武定瑟索鱼(Thursius wudingensis sp. nov.).对骨鳞鱼化石的记述在国内尚属首次.本文除了对化石新种进行描述和分类之外,还对武定瑟索鱼的生物地理意义以及它与杨氏鱼的关系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详细研究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锈水沟剖面晚泥盆世松滋亚鳞木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基于该植物大孢子叶球的连续纵切面,对孢子叶、孢子叶-孢子囊复合体进行了三维复原,并结合扫描电镜认识到以下新性状:叶球轴的后生木质部管胞梯纹加厚并具威廉姆逊纹,孢子叶柄的翅与孢子囊等宽或较窄,孢子囊通过亚孢原垫以径向狭长的连接带与叶柄近轴面的凹槽相连,囊壁由单层柱状细胞构成,每个孢子囊内至少有20个大孢子。另外,依据全锥形的颈锥体,将大孢子归入刺毛瓶形大孢属Lagenicula。这些新特征支持松滋亚鳞木为广义水韭目成员、系统发育位置位于双孢子叶球亚目基部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详细研究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锈水沟剖面晚泥盆世松滋亚鳞木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基于该植物大孢子叶球的连续纵切面,对孢子叶、孢子叶-孢子囊复合体进行了三维复原,并结合扫描电镜认识到以下新性状:叶球轴的后生木质部管胞梯纹加厚并具威廉姆逊纹,孢子叶柄的翅与孢子囊等宽或较窄,孢子囊通过亚孢原垫以径向狭长的连接带与叶柄近轴面的凹槽相连,囊壁由单层柱状细胞构成,每个孢子囊内至少有20个大孢子。另外,依据全锥形的颈锥体,将大孢子归入刺毛瓶形大孢属Lagenicula。这些新特征支持松滋亚鳞木为广义水韭目成员、系统发育位置位于双孢子叶球亚目基部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辽宁早白垩世化石木的一个新属—原始金松型木 (Protosciadopityoxylongen .nov .)。该属化石以辽宁原始金松型木 (Protosciadopityoxylonliaoningensegen .etsp .nov .)为代表。文中对新属新种进行了描述 ;讨论了新属与现存金松属 (Sciadopitys)及化石金松型木属 (Sciadopityoxylon)的关系 ;并与其相似的原始叶枝杉型木属 (Protophyl locladoxylon)、原始圆孔木属 (Protocircoporoxylon)及异木属 (Xenoxylon)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产于中国二叠纪煤核中的3种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叶,它们都具双木质部束,与似封印叶属(Sig-illariopsis Scott)特征一致,与该属已有种进行了对比,确定它们为3个新种:产于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上部7号煤层(早二叠世早期)煤核中的山西似封印叶(Sigillariopsis shanxiensis sp.nov.)和太原似封印叶(S.taiyuanensis sp.nov.)以及产于贵州水城矿区汪家寨组1号煤层(晚二叠世晚期)煤核中的贵州似封印叶(Sigillariopsis gruizhouensis sp.nov.)。根据煤核中共生的鳞木类植物其他器官以及欧美植物区鳞木类植物的研究资料推断,它们可能属于封印木属(Sigillaria Brongniart)的叶,在国外(主要是欧美植物区),封印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石炭纪,见于二叠纪的封印木很少,华夏植物区的封印木属过去很少发现,其叶和生殖器官均未报道过,本是首次报道华夏植物区具解剖构造的封印木属的叶,它们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华夏植物区封印木属植物的内容,而且对于研究封印木属的演化以及华夏植物区与欧美植物区鳞木类植物之间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筇竹属和筇竹名称及命名模式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筇竹属(Qiongzhuea Hsueh et Yi)建立于1980年,模式种基于(Q. tumidinoda Hsueh et Yi)。由于竹子是多年生植物,不是年年都开花结实,且一生只开一次花。我们当时考虑到竹子开花生物学的这种特点,以及为更方便准确鉴定该属及属以下种群,分别选用了王芳瑜、熊执权和杨开泰11563号有花、果枝标本和易同培73001号营养体标本作为(Q. tumidinoda Hsueh et Yi)的共同模式。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相关条款规定,在命名一个新种或种以下新分类群时只能是一份标本。但当时法规(Leningrad Code, Art. 7. 5. 1975; St. Louis Code, 2000 and Vienna Code, Art. 37.3. 2006)明确规定有这种情况出现时,可以从它们之中选取后选模式(Art.7.5.)。有鉴于此,我们从发表时的两号标本之中选取王芳瑜、熊执权和杨开泰11563号有花、果枝标本作为筇竹的后选模式,使筇竹和筇竹属得到合格发表。 相似文献
11.
Liu Shifan 《古脊椎动物学报》1994,(1)
TheDevonianfishfossilsandstratigraphyofWudinghavebeenstudiedbymanypalaeontologistssince1942.Prof.H.C.WangforthefirsttimereportedBothriolepisfossilsfromWuding.In1965,ZhangGuoruidescribedWudinolepisweni,DianolepiIliuiandBothriolcpistungscni.Thehorizoflsofthefish-bearingstratawereconsideredasMiddleDevonian.In1973,LiuYuhaiandWangJunqingin"SomeproblemsontheDevonianstratigraphyofeasternYunnan"discussedthedivisionofDevonianSystemofWudingasshowninthetable1.ZhaoXiukun's"TheDevonianSystemof… 相似文献
12.
在广西象州中泥盆统东岗岭组壳相含泥质石灰岩中发现一个海星口面化石 ,定名为Devonasterguangxiensissp .nov .。该种中盘较大 ,腕长且直 ,下缘板发育 ,口角板肥大 ,略尖 ,与美国标本Devonastereucharis(Hall)相比 ,有一定的区别。海星化石与东岗岭组常见化石Actinopteria(双壳类 )和Atrypa(腕足类 ) 相似文献
13.
关于晚古生代圆印木属(石松纲)的命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晚古生代木本石松植物圆印木属Cyclostigma命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4个方面:1)圆印木属的合格发表和作者引证;2)圆印木属的异名、同名和替代名;3)圆印木属的保留;4)圆印木属的模式。基于相关原始文献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文中澄清了这些命名问题。Hecr在1871年最早合格发表了,圆印木属.故该属应被引证为Cyclostigma Haughton ex Hcer.1871.(或Cyclostigma Hcer,1871).而不是文献中通常引证的Cyclostigma Haughton.1860(或1859)。圆印木属不宜归入具叶舌的窝木属Botkrodendron Lindlcy et Hutton.1833.二者相关的生殖器官特征差别也较大。圆印木属的3个同名Cyclostigma Hochst.ex EndL.1842(夹竹桃科Apocynaccac).Cyclostigma Klotzsch ex Sccm,.1853(大戟科Euphorbiaceae)和Cyclostigma Phil.,1870(茄科Solanaceae)住现代被子植物中已不再使用.Cyclostigma Hochst.ex Endl.被提议废弃,后两者为非法名称.这3者分别是更早合格发表的属名Voacang Thouars.1806.Croton L,.1753和Leptoglossi,Benth.,1844的分类学异名。Cyclostigma Haughton ex Heer因住化石石松植物中广为使用已被提议为保留名,它的模式种为基尔托克圆印木C kiltorkense Haughton ex Heer.为晚泥盆世法门期植物群的重要组分或标志化石.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地层学意义。比较而言,圆印木属的替代名Jurinodendron Doweld.2001日后被普遍接受的可能性极小。保留广泛使用的圆印木属Cyclostigma有利于命名的稳定性.而且避免了不必要的重新命名。由于圆印木属模式种的原始标本下落不明.一份保存在爱尔兰部柏林三一学院地质博物馆的标本TCD.6012(采自模式产地)被选为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胴甲鱼类(Antiarchi)小肢鱼(Microbrachius)的一新种——中华小肢鱼(M.sinensis sp.nov.),发现于云南沾益中泥盆世曲靖组上部,这是小肢鱼化石在中国及亚洲_的初次发现,具有重要的生物地层和生物地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我国云南中泥盆世晚期西冲组的一种细小植物Psilophyton striatum sp.nov.,它具有二歧分叉光滑轴和生殖枝,生殖枝由三次等二歧分叉枝系和族生孢子囊组成,枝系末端对生两对直立孢子囊,根据对已有材料的分析,宜将华南中泥盆世晚期植物组合改名为Lepidodendropsis arborescense-Minarodendron cathaysiense Eocladoxylon minutum(LME)组合,它以石松类植物为主,共生有“真蕨植物”和三枝蕨类,分为小形树状植物和地面植物两个生态系统,同时,与世界上同期植物群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贵州独山的猴儿山组龙洞水段是一套浅海相碳酸盐沉积,盛产底栖牛物化石.通过对该段地层中所含四射珊瑚、床板珊瑚和腕足类等化石属种的详尽分析,再次证实龙洞水段的地质时代仍应属中泥盆世早期(Eifelian).而不是像某些根据痕迹化石或层序地层学的研究那样将它置于下泥盆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光学、扫描电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对云南禄劝中泥盆世晚期角质残植煤层中的植物角质层进行再研究。禄劝的植物角质层定为Orestoviacf.devonica Ergolskaya,1936,具有两种类型:类型Ⅰ,角质层具有规则分布的孔状结构,分布密度为40—45个/mm2,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多边形或长条形;类型Ⅱ,角质层规则分布似气孔结构,分布密度为50—60个/mm2,表皮细胞呈长方形。根据大植物化石研究,结合生物地层资料,云南禄劝的植物角质残植煤层的成煤时代为中泥盆世晚期(late Givetian)。基于对当时古地理和古气候分析,云南禄劝角质残植煤层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当时区域古地理环境及其局部古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8.
Ductina vietnamila Maximova产于广西南丹罗富中泥盆统下部塘丁组上部,三叶虫化石多为原地埋葬,其中有一些为蜕壳标本。蜕壳构造的特征是:头胸分开,头前移并沿轴向错开、翻转180°;胸节基本按序排列,有时后两三个胸节前倾;胸与尾多分离,沿轴向微错开,有时尾向后翻转180°。 相似文献
19.
描述泡沫轴珊瑚属一新种———Aphraxoniawuqiaensissp .nov .,标本产于沿新疆南天山地区乌恰县托帕 吐乐尕特山口公路边的中泥盆统托格买提组。泡沫珊瑚属过去仅在土耳其Anatolia地区和我国湖南株州地区发现 ,目前在新疆中泥盆统的发现 ,不仅丰富了该属的化石种资料 ,同时也表明在中晚泥盆世南天山地区可能与土耳其Anatolia地区和华南地区存在密切的生物地理区联系。通过与该属已知 2个种特征和产出时代的对比 ,看出从中泥盆世Givetian期到晚泥盆世 ,可能存在从A .zhuzhouensis→A .wuqiaensissp .nov→A .taurensis的演化谱系和由华南→新疆南天山→土耳其的迁移路线。其演化趋势体现为 :1 )一级隔壁数目逐渐减少 ;2 )隔壁由中部加厚→边缘加厚 ;3)主、对隔壁分离 ,对隔壁伸过中心形成轴端微膨胀板状中轴→轴端膨胀明显的板状中轴→主、对隔壁在中心交汇形成轴端膨胀中轴 ;4 )一级隔壁不达中轴→与中轴相交。 相似文献
20.
湖南泥盆纪棋子桥期层状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湖南泥盆纪棋子桥期的生物层状礁分布很广,类型也很复杂。根据它们不同的古生态特征,可分为6种类型。不同类型分布在不同的古地理位置上,分别形成不同的沉积环境。某些类型的层状礁与其后形成的过缘礁关系密切,对寻找边缘具有重要的批示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