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苏联近年来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大量利用野生有用植物,导致对野生有用植物的大量开发,从而使一些植物原料的蕴藏量大量减少,有些已濒临绝灭,而被收入苏联红皮书,做为保护种类。为了更合理利用和保护野生有用植物、以保证苏联各个经济部门对植物原料的不断需求和保存野生植物不致绝灭,并能永续利用。1988年由苏联科学院《合理利用和保护植  相似文献   

2.
喻梅  高琼 《植物生态学报》1999,23(4):327-335
植物化学成分与植物类群和所处生境关系密切。应用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采用主因子法和因子斜交旋转)等多元统计方法对锡林河流域122种植物的化学成分与植物类群和所处生境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说明上述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揭示数据中的如下规律:锡林河流域草原植物化学成分一方面与植物类群有关,受自身历史演化的决定,另一方面更受到所处生境条件的极大影响和制约。其中,禾本科、豆科植物分别具有其明显的化学成分特征;撂荒地群落与自然群落中植物、沙质与非沙质生境中植物化学成分差异较显著。因子分析中认为存在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两个公共因子,分别代表着植物中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含量状况。豆科与禾本科相比,豆科植物因其具固氮能力,所含大量元素水平较高,而禾本科植物因细胞壁硅质化,含微量元素稍高;沙质生境因其养分贫瘠,植物的大量与微量元素均较非沙质生境中的低;特别是本区地带性土壤-栗钙土与特异性生境沙带中的疏林沙土相比,疏林沙土上植物大量与微量元素含量较栗钙土区植物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3.
植物细胞大量培养的工艺学(Technology)是研究植物细胞在生物反应器内生长和次级代谢物的合成规律,包括氧的吸收和传递、流变学特性、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放大、生长和产物合成动力学等,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技术。本文就植物细胞大量培养过程的工艺学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研究的飞跃发展,引起多种学科工作者的兴趣和重视,对生产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七十年代初,Carlson、Cocking、Widholm等人提出用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微生物学研究方法,利用植物细胞作为实验系统,来分析和改良植物的性状。利用单倍体、二倍体,甚至多倍体植物细胞,在较小的控制环境条件中处理大量有机体,可以象对微生物那样设计各种实验程序,大量地筛选所需要的突变体。由于植物细胞  相似文献   

5.
植物钾营养性状的遗传潜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 ,是与氮、磷并列的植物营养的“三大要素”之一。不同植物种类或同种类植物的不同品种之间钾营养效率的差异非常显著 ,这为植物钾营养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是与氮、磷并列的植物营养的“三大要素”之一。不同植物种类或同种类植物的不同品种之间钾营养效率的差异非常显著,这为植物钾营养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高效、低毒、价廉的植物生长助长剂,国内外已作大量工作,武汉市精细化工厂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于1987年从城乡废弃物中发现,石油副产物含有很好的植物生长调节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8.
植物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物质,各种农副产品——秸秆、秕壳、枝叶中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由于大量纤维素的存在不仅降低饲料的饲用价值,而且也降低了粮食中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串。这就限制了在农村中大量存在的纤维素含量高的农副产品的利用。如何将这类饲料化粗  相似文献   

9.
城市中的花粉致敏植物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致敏花粉飘散于空气中会引发花粉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由于不当的城市绿地建设使得花粉致敏植物在城市中大量聚集,加之城市热岛效应和交通污染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城市中花粉症患者数量激增。综述了花粉致敏植物的种类、物候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花粉致敏植物的建议;总结了目前花粉致敏植物研究中应进一步关注的问题,旨在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建设合理绿化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对植物结构和功能的认识,都是建立在对大量物种的研究,特别是对那些与农业相关物种的深入研究上。尽管已获得了大量信息,但对植物的开花、根的生长、激素运动以及植物对环境信号的反应等方面的认识仍很有限。为此,人们在深入研究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时,曾经将玉米、番茄、豌豆、水稻、大麦、矮牵牛和金鱼草等植物作为模式模式基因系统来研究,但其结果都不尽人意。直至人们找到了拟南芥这种模式植物以后,才在广大的生物学家中达成共识。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是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5…  相似文献   

11.
植物细胞的大量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体系、通过现代生物工程手段,进行工业规模生产,以获得各种产品的一门新兴的跨学科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高效、低毒、价廉的植物生长助长剂,国内外已作大量工作,武汉市精细化工厂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于1987年从城乡废弃物中发现,石油副产物含有很好的植物生长调节  相似文献   

13.
土壤有机污染植物修复的机理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综述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壤有机污染植物修复的机理,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在植物吸收转运、植物根际降解和植物修复模型的研究进展。同时,从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植物种类、土壤性质、共存有机物和气象条件5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土壤有机污染植物修复的主要因素,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深化植物修复机理,完善植物修复模型。加强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的机理研究和技术应用,利用表面活性剂提高植物修复效率,加强复合有机污染植物修复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比中国南方两个热带喀斯特森林、一个热带红树林和来自文献的一个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叶片元素含量和计量特点。结果表明,受碳酸盐岩的影响,西双版纳和弄岗喀斯特森林植物叶片普遍富含Ca、Mg元素,因岩性差异,含有一定白云岩的弄岗地区的植物富集更多的Mg。西双版纳喀斯特森林存在K、Fe、Na、Zn元素的缺乏状况;由于白云岩矿物成分的特殊性和缓慢的风化速度,弄岗喀斯特植物有更高的叶片K、Zn、S含量。红树林植物富集P、Ca、Mg、Na、S元素,海水环境中大量的离子进入土壤被植物吸收利用,提高了红树的养分含量,并且在高盐环境下Na在叶片中大量富集。但是,红树植物表现缺乏Fe、Si、Zn。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受酸性土影响大,Mn元素大量富集,P与Na的含量缺乏,并且相比其他生境,常绿阔叶林的N、P、Ca、Mg含量较低。西双版纳和弄岗的喀斯特森林植物叶片N/P比分别为14.27和18.26,说明前者受到N、P的共同限制,后者主要为P限制;红树植物N/P比为13.12,受N限制;常绿阔叶林植物本身严重缺P,N/P比为26.27,表现出明显的P限制。所研究的不同基质上的植物,叶片N与P元素之间均呈显著正相...  相似文献   

15.
作为对传统的植物转化载体的补充,植物RNA病毒载体具有受体植物广泛,且转化需要的时间短,特别适宜于大量表达外源基因.虽然外源基因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大量的事例说明,作为一种新型的外源基因在植物中表达的载体,它具有其独到的特点.本文就最新利用RNA病毒转化植物的报道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植物有氧代谢的副产物,同时环境胁迫也会使植物细胞中积累大量的活性氧。低浓度的活性氧可以作为信号分子存在,诱导防御基因的表达和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反应。当逆境胁迫迫使植物细胞中产生大量活性氧时,就会导致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及其他组分受损,阻碍植物的正常代谢和生长,甚至死亡。植物体内存在活性氧清除机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维持活性氧的平衡。研究表明,利用植物体内自身的活性氧清除机制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对当前植物活性氧的研究动态进行概述,同时对植物活性氧清除机制在提高植物抗逆性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植物铵态氮同化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晓鹏  傅向东  廖红 《植物学报》2016,51(2):152-166
氮是维持植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矿质营养元素之一, 在植物整个生命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植物体内, 氮同化既是植物利用氮素的一个中心环节, 也是导致植物氮利用效率不高的因素之一。氮同化主要分为硝态氮(NO3–)和铵态氮(NH4+)同化, 其中铵态氮同化是氮同化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按照不同来源, 植物体内铵态氮同化又可分为一次同化和二次同化, 但两者都是通过谷氨酰胺/谷氨酸合成酶(GS/GOGAT)途径进行。植物铵态氮同化不仅需要大量的能量, 而且需要大量的碳源, 所以其在转录、转录后以及翻译后等各个水平上都受到严格调控。该文综述了目前关于植物铵态氮同化及其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以下简称"植物园")以收集保存我国北方温带及其生态环境相似地区野生植物资源为主,重点进行珍稀濒危植物、特有植物、经济植物、观赏植物和环境修复植物等的引种收集和发掘利用研究。建园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植物园对内对外交流日益广泛,收集了大量国外植物,如王莲、花旗松、北美乔松等,尤其是种植了多种珍贵的"国礼"植物。  相似文献   

19.
蛋白质赖氨酸乙酰化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重要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及其调控机制。目前,随着定量乙酰化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大量非组蛋白赖氨酸乙酰化修饰被发现,其在植物中存在的普遍性及其生理功能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非组蛋白赖氨酸乙酰化修饰在植物不同组织、器官和细胞器中大量存在,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代谢过程的调控,并在植物应答和适应逆境胁迫中发挥作用。综述了近年来植物非组蛋白赖氨酸乙酰化修饰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阐明乙酰化修饰在植物不同组织和亚细胞中的分布特征以及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中的作用,并阐述乙酰化修饰与其他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交互作用,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庆祝《植物生理学报》创刊30周年《植物生理学报》三十年倪晋山(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200032)1963年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在北京成立,大会建议出版《植物生理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在筹备过程中罗士韦、崔做了大量工作。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