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对铜陵市凤凰山铜尾矿复垦地禾本科(矛叶荩草AL、白茅IC)和豆科(野豌豆GS)等3类典型植物群丛及外围对照禾本科(毛马唐)植物群丛下的土壤线虫群落进行调查.共分离得到1277 条土壤线虫,隶属于51属,平均密度590条·100 g-1干土.采用多样性指数和土壤食物网结构指数等分析铜尾矿复垦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铜尾矿复垦地3类植物群丛下土壤线虫群落的类群总数和Shannon〖KG-*4〗多样性指数明显小于毛马唐对照组.对比铜尾矿复垦地和邻近自然栖息地不同植物群丛下的土壤线虫群落生态指数,发现野豌豆群丛下土壤食物网结构较成熟,土壤有机质分解以细菌分解通道为主;生态系统较不稳定,低度干扰;表明该豆科植物群丛下的土壤食物网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从而提高铜尾矿复垦地的生态稳定性.白茅与矛叶荩草群丛下土壤食物网处于结构化状态,土壤有机质分解以真菌分解通道为主;生态系统较稳定,无干扰;表明禾本科植物群丛下的土壤食物网处于较低层次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2.
食物是人类赖依生存的基本条件,蛋白食物尤为重要,但是蛋白食物的缺乏已是威胁人类的四大危机之一。生物学家在寻找食物时,从藻类世界发现螺旋藻可作为食品。七十年代以来,科学家对螺旋藻的繁殖、特性、毒理、化学成分及食物制品等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作了大量工作,认为它作为人类蛋白食品和营养食品是极有希望的一颗新星。  相似文献   

3.
《生物加工过程》2008,6(3):61-61
新加坡研究人员针对人类的食物复杂多样,找出了13种“特强微生物”,可分别针对食物含有的不同成分进行分解使食物废料变为有机肥料。该系统由搅碎器、脱水机和微生物混合器组成,“消化”食品废料的过程只需5~8h,处理8000kg的食物废料可造出来300kg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2012年4-5月长江宜宾江段铜鱼和圆口铜鱼的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铜鱼和圆口铜鱼种间食物关系,包括饵料相似性指数、重叠系数及2种鱼的摄食器官形态差异对食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铜鱼的δ13C和δ15N变化范围分别为-21.15‰~-20.31‰和9.67‰~ 10.21‰,为偏动物性的杂食性鱼类;圆口铜鱼的δ13C和δ15N分别为-23.30‰~-21.18‰和7.40‰~ 9.21‰,相对铜鱼为偏植物性的杂食性鱼类,铜鱼和圆口铜鱼均与传统肠含物分析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2)两种鱼的食物相似性指数和食物重叠系数分别为78.7%和55.6%;3)主成分分析(PCA)表明,铜鱼和圆口铜鱼摄食器官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长江宜宾江段铜鱼和圆口铜鱼种间竞争不激烈,作为向家坝蓄水前最后一次对长江宜宾江段铜鱼和圆口铜鱼食性及种间食物关系的调查,研究结果可为分析向家坝蓄水对宜宾江段鱼类营养结构的影响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铜对大鳞泥鳅幼鱼的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流水和换水式试验,在水硬度为115mg/L(以CaCO_3计)条件下研究了铜对大鳞泥鳅幼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试验从刚孵出的幼鱼开始,流水式试验持续30d,换水式试验历时16d。结果表明,在流水条件下铜对泥鳅幼鱼存活有明显影响的可观察效应浓度最低是41.2μg/L,而无可观察效应浓度则为25.2μg/L。根据对现存量的影响,用换水式试验测得铜的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为38μg/L,无可观察效应浓度是19μg/L。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疲劳状态下SD大鼠肝、肾、骨骼肌、血清中铜、锌这两种微量元素的分布变化,并分析其变化与大鼠机体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变化规律.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4只,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7只,运动组采用10d递增负荷的游泳运动方式建立SD大鼠运动疲劳模型,对照组不给予运动,取实验大鼠肝、肾、骨骼肌和血清,经常规消化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铜、锌含量,同时检测相应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最后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疲劳大鼠肝组织和血清铜含量增加(P<0.05),肝组织锌含量增加(P<0.05),血清锌含量以及骨骼肌铜、锌含量减少(P<0.05).肾脏组织铜、锌变化不明显(P>0.05);疲劳组大鼠肝、肾、骨骼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P<0.05),丙二醛含量除骨骼肌中变化不明显外,肝、肾、血清中增加(P<0.05);相关性研究发现大鼠肝、血清、骨骼肌的抗氧化能力与其相应组织的铜、锌含量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疲劳状态下,大鼠肝、血清、骨骼肌中微量元素铜、锌代谢发生紊乱,影响相应组织抗氧化能力,可能参与了疲劳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复合疲劳大鼠血液、肌肉、肝脏和脑中矿物元素代谢变化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食物限制组和复合疲劳组。经过5天的实验干预后,提取动物的血液、腓肠肌、肝脏和脑,并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量各组织中的钾(K)、钙(Ca)、镁(Mg)、铁(Fe)、锌(Zn)和铜(Cu)。结果:相对正常对照组和食物限制组,复合疲劳大鼠的肌肉、肝脏和脑中的K(P<0.01)和肝脏中的Fe(P<005)明显升高,血液中的Cu(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食物限制组比较P<0.05)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疲劳大鼠的血液中的K明显升高(P<0.05),血液中的Mg和Zn(P<0.05),肌肉中的Ca、Mg和Zn(PCa<0.05,PMg<0.05,PZn<0.01),肝脏中的Ca和Zn(PCa<0.01,PZn<0.05),以及脑中的Fe、Mg和Zn(PFe<0.05,PMg<0.05,PZn<0.01)明显降低。结论:在复合疲劳状态下,大鼠血液、肌肉、肝脏和脑中的K、Ca、Mg、Fe、Zn和Cu代谢发生变化,可能在疲劳的发生与缓解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围产期食物限制导致子代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等的神经生物学变化,但其机制并不清楚。将成年Wistar雌性大鼠与雄性大鼠同笼,受孕后随机分为对照组 (n=9) 和食物限制组 (n=8) 。对照组母鼠在妊娠期和哺乳期自由进食和饮水,食物限制组母鼠从妊娠的第7天到子代大鼠出生后21天进行食物限制,食物限制量为对照组大鼠的50%。子代雄性大鼠成年后,通过Morris 水迷宫测试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之后,在海马CA1区在体记录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 阳性细胞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围产期食物限制降低了子代大鼠出生后第1、7、10、14和21天的体重,并减弱了成年子代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海马CA1区fEPSP的斜率和nNOS阳性细胞的密度也明显降低。结果提示,围产期食物限制可能通过抑制NO的产生降低了海马突触可塑性,从而影响了子代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就“首乌降脂汤”对大鼠食物性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能呈现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TC、TG、LDL-C的升高及HDL-C的降低并同时降低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基于拉萨市3次餐饮食物消费调研数据(2011年、2013年和2015年),以拉萨市餐饮食物浪费特征为主线,对比分析了政策出台前后拉萨市餐饮食物浪费特征变化,揭示了政策因素对减少拉萨餐饮业食物浪费的干预效果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政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餐饮食物浪费,干预效果明显。与政策出台前相比(2011年),除蛋类浪费以外,2013年和2015年拉萨市餐饮食物浪费总量、动物食品浪费总量以及植物食品浪费总量均显著下降,其中,拉萨市餐饮浪费在2015年较2013年基础之上食物浪费总量和植物食品浪费总量表现出显著差异,动物食品浪费总量为表现出显著差异,但是仍呈现出进一步降低。不同规模餐饮业食物浪费结果显示,政策对餐饮食物浪费的干预效果主要表现在大、中型餐馆;尤其是大型餐馆,食物浪费总量、动物食品浪费总量以及植物食品浪费总量均显著下降。小型餐馆干预效果不明显,食物浪费数量与政策出台以前相比甚至有所增加,这可能受到除政策以外其它因素的影响。可见,大、中型餐馆减少食物浪费潜力较大,未来应该加强大中型餐馆食物浪费研究,探索影响食物浪费的因素,引导我国城镇餐饮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食物中含10%和20%蛋白质条件下,测定了单宁酸对根田鼠幼体在断乳后20d内的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物中含蛋白质为10%的条件下,摄食含3%和6%单宁酸食物的试验个体生长速率分别为-0.135g/d和-0.25g/d,食物利用效率均显低于对照组,断乳后20d内平均存活天数较对照组分别下降26.23%和49.36%。在食物蛋白质为20%的条件下,摄食含3%和6%单宁酸食物的试验个体生长速率分别为0.134g/d和-0.116g/d,摄食6%单宁酸食物的试验个体食物利用效率显低于摄食3%单宁酸食物的试验个体和对照组个体,断乳后20d内的平均存活天数较对照组下降39.41%,摄食3%单宁酸食物的试验个体较对照组略有下降,但不显。上述结果验证了单宁酸能显影响植食性小哺乳动物生长和存活的假设。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铜胁迫下节节草对铜的耐性机制。结果表明节节草具有较强的解毒功能,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植物对铜的耐受性。钝化根系土壤中Cu2+的生物有效性,降低土壤中交换态铜含量,阻止过量Cu2+进入体内;细胞壁及残渣、含核糖蛋白体的细胞溶质部分是结合铜的主要部位,进一步降低了进入体内的铜含量;进入体内的Cu2+以沉淀或螯合蛋白的形式存在,显著降低铜离子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SOD和POD在铜处理下节节草细胞活性氧防御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杀菌包括灭菌及消毒。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要杀灭病源菌、条件致病菌,要求既杀灭微生物,又不影响食品营养及风味,更不能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国外研究了一些新的杀菌方法。现简介如下:1、高压低温杀菌。日本研究发现,在60℃使用6000个大气压对食品杀菌foe15ndn,可使食品中霉菌炮手及细菌芽胞减少到原来的十万分之一;在25℃6000个大气压处理食品2(y-5汕。可杀死食品中全部芽胞。经试验表明,该技术对食品营养成分和风味没有影响。2‘高压电场杀菌。该法是利用强电场脉冲的介电阻断原理对微生物起抑制作用,其原理是:当食物送入…  相似文献   

14.
土壤铜污染对环境生态的破坏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在制订土壤铜的环境卫生标准时,常涉及土壤有效态铜的参数问题.一般估计土壤有效态铜的方法是通过盆栽试验程序、检测萃取剂从土壤中萃取的铜与植物铜的相关性,但是其结果却因各个研究的试验条件及土样理化性质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自然条件下,萃取铜是否能有效地反映作物可食部分的铜含量,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近年Mathur等根据土壤基本特性对土壤铜有效性的影响,提出了以土壤总铜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比值为土壤铜参数,在反映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也越来越重视。现今很多食物中掺杂了防腐剂,防止食物的腐败。也正因为如此,广大群众对食物也越来越不放心,担心食物安全。多种方法被使用于食品的防腐剂山梨酸和苯甲酸检测中。本文从不同方面比较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基于西方营养学的营养素度量方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及国外的营养素指标要求,建立了一套包括42种营养素在内的食物营养评价指标体系,为各种食品原料、预包装食品和加工食品等各类食物的综合营养价值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食品微生物不但影响着食物的质量、口感,还关系着食品安全。一般情况下包括食品的微生物发酵(如蒸馒头)和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如菌落种数、治病微生物检验等)。对于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是不容忽视,必须有一种严谨、认真、细心的检验心态,微生物学检验实验亦应如此。做好微生物微观领域的研究,为人类提供更营养、更安全的食品。这就是食品微生物研究的目的,也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重点。本文通过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的若干实验的总结,阐述了如何做好食品微生物的检验试验。  相似文献   

18.
漆酶工业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在有氧的条件下,漆酶能催化底物氧化,把氧还原成水。此氧化反应能够催化影响食品和环境质量的多酚类化合物降解,从而达到提高食品的品质,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因而在食品和环保等工业中应用广泛,主要包括饮料加工、食品成分测定,食品组分功能改进,生物整治和生物漂白和脱色等。  相似文献   

19.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指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服用的一类具有特殊食物用途的食品。通过比较研究日本、德国的先进监管经验,为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安全监管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菊芋吸收铜的影响机理,以耐铜性差异较大的徐州菊芋(Helianthus tubeuosus)和潍坊菊芋作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探究外源SA对铜胁迫下菊芋的光合作用、叶片抗氧化系统及必需矿质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并对其耐铜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300mg/kg铜胁迫抑制了两地菊芋光合电子传递效率和PSⅡ活性,对抗氧化系统产生损伤并造成膜脂过氧化,显著增加了根、茎、叶中铜含量,同时削弱了菊芋对钾、钙、镁和锌的吸收能力。喷施1 mmol/L外源SA可通过调控根系中各官能团的比例,加强其对Cu^(2+)的固定作用,促进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及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提高菊芋抗氧化和光合作用能力,有效缓解铜对菊芋生长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初步揭示了SA对铜胁迫下菊芋的生理调控,可为种植菊芋修复土壤铜污染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