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5-10μmol/L的甲基紫精(MV)处理末吸涨或已萌动的杂交水稻种子1d后,种子发芽率与对照差异不大,但活力指数和钟长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尤其胚根的生长受抑更甚,使胚芽/胚根长度比值提高1.4-11.0倍。组织的电解质渗漏率增大,胚芽鞘不能转绿,仅含少量或几乎不含叶绿素,随后逐步死亡.MV处理三叶期叶片切段或完整幼苗根部皆引起膜渗漏,叶绿素降解,光合速率下降和呼吸速率上升。杂交稻"代杂"对MV的敏感性稍低于父本"七桂早"和母本"Lemont",与"Lemont"较接近.MV既可降解已形成的叶绿素又可抑制叶绿素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利用氧化剂甲基紫精筛选拟南芥寿限延长突变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模式动物中的研究表明,寿限延长与氧化胁迫耐受能力密切有关;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也发现晚花突变体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胁迫能力,但迄今为止未见有关拟南芥寿限延长突变体的研究报道。本文建立了用氧化剂甲基紫精筛选寿限延长突变体的方法,并对用该方法从经快中子诱变的拟南芥Columbia生态型M2代群体中筛选获得的突变体SFNA-9—4进行分析,发现该突变体的抗氧化胁迫能力和寿限均显著增加。由此说明,用该方法筛选拟南芥寿限延长突变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在模式动物中的研究表明,寿限延长与氧化胁迫耐受能力密切有关;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也发现晚花突变体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胁迫能力,但迄今为止未见有关拟南芥寿限延长突变体的研究报道。本文建立了用氧化剂甲基紫精筛选寿限延长突变体的方法,并对用该方法从经快中子诱变的拟南芥Columbia生态型M_2代群体中筛选获得的突变体SFNA-9-4进行分析,发现该突变体的抗氧化胁迫能力和寿限均显著增加。由此说明,用该方法筛选拟南芥寿限延长突变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甲基紫精(MV)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体内抗氧化防护系统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以MV为诱导剂, 以敌草隆(DCMU)为抑制剂, 考察了MV与DCMU处理后丹参悬浮培养细胞中H2O2、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防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和同工酶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 MV处理显著提高了丹参培养细胞内H2O2、丙二醛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 MV处理使CAT、POD活性增强, 谱带颜色更亮, 条带增加。DCMU处理显著抑制了MV诱导的H2O2、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增加, 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和同工酶的表达。以上结果说明, MV可诱导丹参培养细胞叶绿体产生H2O2, H2O2激活了丹参培养细胞抗氧化防护系统以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5.
我们用甲基紫精为唯一碳源、氮源的选择培养基,从长期使用百草枯的农田土样中筛选出一株可降解甲基紫精的细菌菌株XT12,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了菌株XT12的生长曲线和培养液中甲基紫精的含量。一方面,我们发现菌株XT12可以降解甲基紫精,并且其对甲基紫精的降解率随甲基紫精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甲基紫精的初始浓度分别为5μg/m L、10μg/m L、20μg/m L时,菌株XT12对甲基紫精的降解率分别为40.58%、29.00%、22.15%;另一方面,我们发现甲基紫精可以缩短菌株XT12的对数生长期,使其提前达到稳定期。通过形态学特征、理化性质、16S r RNA序列及进化树分析,我们发现菌株XT12属于高地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将其命名为Bacillus altitudinis lbh XT12。综上所述,高地芽孢杆菌XT12有望用来改善被百草枯污染的水土环境。  相似文献   

6.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 IF1家族基因具有一定的抗逆调节能力。前期研究表明柽柳The IF1A基因能提高转基因植物的抗旱耐盐胁迫能力。本研究旨在对该基因的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探讨The IF1A基因是否具有抗氧化能力。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甲基紫精胁迫下转The IF1A基因烟草叶片、保卫细胞、根尖积累的活性氧明显少于野生型烟草(WT),H2O2含量测定结果也表明转基因株系的H_2O_2含量显著低于非转基因株系。此外,甲基紫精胁迫下转The IF1A基因烟草的CAT活性、POD活性显著高于WT株系,表明过表达The IF1A可能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来调节体内活性氧清除能力进而改善植株活性氧积累,提高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甲基紫精对水稻不同耐冷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甲基紫精(MV)对水稻幼苗进行浸根处理,对不同耐冷品种常温和低温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发现,常温下,低浓度短时间的MV处理引起水稻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较对照增加,高浓度、长时间的MV处理则使各参数下降并低于对照,耐冷品种可以维持较高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低温下只有5 μmol/L甲基紫精(简称MV5)短时间处理时两品种的Fv/Fm增加,各处理引起ΦPSⅡ和qP下降,低浓度、短时间MV处理时NPQ增加.这说明轻度氧化胁迫可以刺激水稻的光合能力增加,但氧化胁迫会加剧水稻的低温伤害,耐冷品种也可以通过维持较高的线性电子传递速率和热耗散来避免这种过氧化伤害,表现出强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8.
大紫丹参的多酚类化合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云南丽江产大紫丹参(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 的根部分离得到11 个多酚类化合物, 其中8 个鉴定为已知的原儿茶醛, 原儿茶酸, 咖啡酸, R- ( + ) - β- D- (3 , 4 - 二羟基苯基) - 乳酸, 迷迭香酸, 迷迭香酸甲酯, 紫草酸和紫草酸B。另外3 个为紫草酸B的甲酯化衍生物, 即紫草酸B二甲酯, 9″- 紫草酸B 单甲酯和9- 紫草酸B 甲单酯。它们的结构通过波谱方法得到鉴定。研究结果表明, 大紫丹参含有与正品丹参相似的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10μmool/L甲基紫精(MV)预处理水稻幼苗可明显提高其抗冷力,但这种功效可被钙的螯合剂EGTA(10 mmol/L)和钙调素(CaM)的抑制剂氯丙嗪(CPZ,0.5 mmol/L)所抑制.MV预处理提高了幼苗质膜、液泡膜Ca2+-ATP酶活性,同时也有提高质膜Fe(CN)3-6还原速率和这些活性的冷适应性,但这些效果均可被EGTA和CPZ所抑制.离体条件下,膜微囊的Ca2+-ATP酶活性对H2O2、O-2、-OH敏感.结果显示,MV预处理提高幼苗的抗冷力可能是通过钙信使介导起作用的,钙信使或CaM可能刺激了质膜、液泡膜Ca2+-ATP酶活性;而该预处理有增加质膜、液泡膜Ca2+-ATP酶的冷稳定性则可能与该处理有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稳定冷胁迫下细胞膜系统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0.
10μmol/L甲基紫精(MV)预处理水稻幼苗可明显提高其抗冷力,但这种功效可被钙的螯合剂EGTA(10 mmol/L)和钙调素(CaM)的抑制剂氯丙嗪(CPZ,0.5mmol/L)所抑制。MV预处理提高了幼苗质膜、液泡膜Ca^2 -ATP酶活性,同时也有提高质膜Fe(CN)6^3-还原速率和这些活性的冷适应性,但这些效果均可被EGTA和CPZ所抑制。离体条件下,膜微囊的Ca^2 -ATP酶活性对H2O2、O2^-、-0H敏感。结果显示,MV预处理提高幼苗的抗冷力可能是通过钙信使介导起作用的,钙信使或CaM可能刺激了质膜、液泡膜Ca^2 -ATP酶活性;而该预处理有增加质膜、液泡膜Ca^2 -ATP酶的冷稳定性则可能与该处理有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稳定冷胁迫下细胞膜系统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1.
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天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部位结构合成了含苯并咪唑的5种配体及其32种分别含Cu(Ⅱ)、Fe(Ⅲ)、Mn(Ⅱ)、Co(Ⅱ)的模拟化合物.经光谱、电化学测试证明这些化合物具有拟S3D活性,其50%抑制率浓度(IC50)为10-6~10-8mol·L-1,催化超氧离子自由基(O-·2)歧化的反应速率常数kq为106~108mol-1·L·s-1.同时观察到几种模拟化合物有抗肿瘤活性或增强水稻抗寒性.  相似文献   

12.
硝酸还原酶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R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1)在NR纯化的基础上对其结构和特性已积累了大量资料;(2)根据用新的生物学技术的研究结果,提出酶的诱导可能是酶的从头合成或者酶前体的活化;(3)从NR的合成与降解、活化与钝化等方面,对体内NR活力的调节作了进一步阐述;(4)利用植物NR突变体,开展了NR基因的结构和表达的研究,并取得—定进展。  相似文献   

13.
以往关于捕食者-猎者功能反应的数学模型大多是用微分方程和概率极限定理的方法来推导的.本文采用回归分析,系数显著性检验的方法,直接从实际统计数据出发,得出捕食者-猎物功能反应的统计模型,它是一种拟合得很好的不同以往的模型,为捕食者一猎物功能反应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同样的提取方法,分别从小麦叶片、曼陀罗愈伤组织中提取的硝酸还原酶(NR)钝化蛋白均可明显钝化小麦、水稻、玉米等叶片的NR,而从水稻、豌豆叶片中提取的NR钝化蛋白也均可明显钝化小麦叶片NR的事实显示出植物体内NR钝化蛋白存在的普遍性及不同植物种间这种钝化蛋白作用的共同性。水稻叶片及曼陀罗愈伤组织NR钝化蛋白只能钝化NR,而不能钝化与NR同为植物氮素同化关键酶的亚硝酸还原酶(NiR),小麦叶片NR钝化蛋白只能钝化NR而不能钝化与NR同为诱导酶的α-淀粉酶又表明NR钝化蛋白对NR的钝化作用具有一定的专一性。在小麦叶片NR钝化蛋白(部分Ⅰ)与NR一起保温时,同时加入作为水解酶抑制剂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物或丝氨酸酶抑制物PMSF,均可部分解除钝化蛋白的钝化效力,可作为此种钝化蛋白是个水解酶的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15.
水稻叶片NR在Blue Dextran-Sepharose 4 B亲和层析法的纯化过程中,继100μMNADH洗脱出现一个酶活峰后,再用0.25MKNO_3洗脱又出现一个更高的酶活峰。酶与BlueDextran-Sepharose 4B有两个结合位点,它们可能就是酶与底物NADH和NO_3的结合位点。NADH能和Blue Dextran竞争与酶结合而把NR从亲和柱上洗脱下来。硝酸盐除了具一般盐类的离子强度外,还有明显的底物效应。如果将KNO_3-洗脱的NR再反复进行亲和层析,又可得到NADH-洗脱和KNO_3-洗脱的两部分NR。这两部分NR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都呈现一条相同的蛋白带。 水稻NR的全酶分子量约330Kd,亚基分子量约57Kd,故全酶可能由6个相同亚基组成,酶活的pH范围为6.5~8.5,最适pH为7.5;酶对底物NO_3-和NADH的K_m值分别为3.3×10~(-4)M和2.9×10~(-5)M。  相似文献   

16.
甾体化合物RSA的11β-羟基化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生质体在甾体中的应用起始于Dlugonski在 1984年采用Cunninghamellaelegans转化可的松龙 ( 17α ,2 1 二羟基孕甾 4 烯 3 ,2 0 二酮 )和Hyphodermaroseum转化 6α 氟 可的松龙 16,17 醋酸酯 ( 6α Flu 17α ,2 1 二羟基孕甾 4 烯 3 ,2 0 二酮 16,17 醋酸酯 ) ,发现原生质体具有甾体转化能力[1 ,2 ] 。Sedlaczek进一步采用等重的原生质体和菌丝体进行比较 ,原生质体的羟基化能力较后者提高了 3倍 ,表现出很高的转化能力[3] ,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随后展开了有关原生质…  相似文献   

17.
18.
不同浓度的NADH(0.5~4mM)与硝酸还原酶(NR)在不同温度下(0~20℃)一起预保温,均可看到NADH对NR的钝化作用。KCN也抑制NR活性。NADH和KCN同时存在能强烈地协同钝化NR。连二亚硫酸钠也能与KCN协同钝化NR。这种协同钝化作用可被铁氰化钾逆转。在亲合层析纯化的NR上可看到同样的可逆钝化现象,表明NR的氧化还原状态调节NR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额叶-基底神经节模型构成运动控制网络,其网络主要由额下回、辅助运动区、初级运动皮层、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及基底神经节亚区组成,是调节反应抑制能力的主要网络。目前,评测反应抑制能力的范式主要包括Go/No-Go与Stop-signal范式。多项研究发现,这两种实验范式在进行抑制任务时额叶及基底神经节亚区存在不同的激活,提示其抑制机制可能有所不同。其中,Go/No-Go任务是否由超直接通路调控抑制过程还有待探讨,Stop-signal任务则可能需要间接通路、超直接通路实现对抑制过程的调控。运动控制网络与感觉运动网络、默认模式网络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在治疗反应抑制缺陷与其他脑功能疾病中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酶促反应的“诱导契合-锁钥”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酶学理论中,阐释酶识别底物专一性的代表性学说有"锁钥"和"诱导契合"模型等.作者此前研究了蚯蚓蛋白酶Ⅰ(Eisenia fetida proteaseⅠ,EfP-Ⅰ)的底物专一性,提出了"诱导契合-锁钥"反应模式.然而,采用EfP-Ⅰ建立的模式是否具有普遍的酶学意义需要进一步论证.以蚯蚓蛋白酶Ⅱ(Eisenia fetida proteaseⅡ,EfP-Ⅱ)、枯草杆菌蛋白酶(subtilisin,Sub)以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为材料,分别研究了底物反应后酶与其他底物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经过凝血酶底物chromozym TH(CTH)反应后,蚯蚓蛋白酶Ⅱ和枯草杆菌蛋白酶与尿激酶底物(chromozym U,CU)的反应活性显著降低(P<0.05),表现出符合"诱导契合-锁钥"反应的模式.蚯蚓蛋白酶Ⅱ和枯草杆菌蛋白酶先与CU反应后,却仍能与CTH反应,但后续不能与CU发生反应,仍然表现为"诱导契合-锁钥"模式.另外,丙酮酸反应后的LDH,对乳酸的反应活力显著降低(P<0.05),而乳酸反应后的LDH对丙酮酸的活性却无显著变化.这可能是丙酮酸诱导的LDH构象具有相对的刚性,而乳酸诱导的酶构象具有相对柔性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