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探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不同地理种群发育历期及其地理变异,通过对棉铃虫不同地理种群在不同温度和光周期下幼虫和蛹发育历期的研究,本论文系统比较了来自中国的4个地理种群,广东广州(23.08°N,113.14°E)、江西永修(29.04°N,115.82°E)、山东泰安(36.15°N,116.59°E)、辽宁喀佐(41.34°N,120.27°E)在20℃、22℃、25℃和28℃恒温下的幼虫、非滞育蛹和滞育蛹发育历期及其与栖息地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随栖息地纬度的升高而缩短,在25℃下,与地理纬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其它温度下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雌雄幼虫发育历期相似,差异不显著;在20℃下,蛹历期(包括滞育蛹和非滞育蛹)与栖息地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其它温度下的蛹历期与栖息地纬度呈正相关,雄蛹历期均要略长于雌蛹历期,但差异不显著。棉铃虫幼虫和蛹发育历期随着纬度的变化呈现一种渐变的趋势,存在地理变异;北方种群的幼虫发育历期较南方种群的短;适温(22℃-28℃)范围内,北方种群的非滞育蛹发育历期比南方种群的更长些;不同地理种群间滞育蛹的历期亦存在较大的差别。这些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即使在同一种类昆虫中,不同实验条件,其各个虫态发育历期的地理变异也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越冬蛹呼吸代谢的某些特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吴坤君  龚佩瑜 《昆虫学报》1989,32(2):136-143
在25℃、不同光周期条件下饲养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幼虫,分别形成滞育的越冬蛹和发育蛹,用Gilson呼吸计研究其呼吸代谢.两组棉铃虫在蛹期的代谢速率(微升氧气/毫克鲜重/小时)都呈U-型曲线变化.越冬蛹呼吸代谢的特征是:代谢速率显著降低;U-型曲线的底线延续很长时间;几乎全部利用脂类作为代谢底物.预计滞育的棉铃虫在6龄幼虫期的代谢速率已明显降低.由于在诱导滞育的条件下蛹并不一定全部进入滞育,滞育与非滞育个体在化蛹初期又没有形态上的区别,所以它们的代谢速率差异可以用作判断蛹是否滞育的标准.根据呼吸资料估测,棉铃虫越冬蛹在长达7个月的越冬期内消耗能量约800(雌)—900(雄)焦耳,只比发育蛹(历期约两周)消耗的能量多70%左右.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种群适合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试验比较了我国各棉区棉铃虫Helicoverpa armzgcra(Hubner)种群幼虫期和蛹期发育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并模拟了长江流域种群和华北种群在北京地区的发育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20℃~30℃温区内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发育速度无明显的感温分化现象,但在自然条件下长江流域种群和华北地区种群的蛹滞育动态则有显著的区别,如湖南衡阳种群和四川简阳种群50%蛹滞育的时间较北京种群晚30d和22d。对各地理种群发育动态、北京地区气候特点和滞育蛹越冬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北京地区应为棉铃虫温带生态型生态区北界,棉铃虫亚热带生态型在华北气候环境下不能完成年生活史。  相似文献   

4.
C3和C4植物寄主对华北地区棉铃虫越冬代和第一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乐夫  付雪  戈峰 《生态学报》2011,31(2):449-454
确定华北越冬代棉铃虫虫源及其对第一代棉铃虫种群的影响是制定棉铃虫防治策略的基础。以越冬代棉铃虫蛾翅的稳定同位素δ13C为天然标记直接判定这些成虫的幼虫期寄主类型,并将雌虫接到春小麦植株上,调查其产卵、孵化、幼虫发育至化蛹、羽化等特征。结果表明,越冬代来自C3植物(主要为棉花)的成虫个体数量占全部越冬羽化种群的53.1%,所产生的下一代老熟幼虫也较C4来源的多(55.1%);雌蛾受精率都比较高;卵孵化率较高(52.9%>41.6%);幼虫发育在低龄阶段较比后者快,存活率低,但在高龄幼虫阶段相对后者慢,存活率高;与C4植物(主要玉米)的来源个体后代的幼虫发育总历期接近,总存活率也相近。显示寄主植物小麦提供的营养条件在第一代棉铃虫的幼虫发育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即小麦只在特定阶段才适合幼虫的发育;而且不论是C3还是C4寄主来源的越冬代棉铃虫已经适应了这一限制。有效地评价了玉米和棉花等寄主植物对华北地区越冬代和次年第一代棉铃虫的影响,对于分析越冬代棉铃虫的虫源性质和第一代棉铃虫的防治及Bt抗性的治理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不同地理种群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及其地理变异,推测该虫在不同地区可能发生的代数、为预测其发育发生期的差异提供依据,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该虫的综合治理。以采集自中国的4个地理种群(广东广州(23.08°N,113.14°E)、江西永修(29.04°N,115.82°E)、山东泰安(36.15°N,116.59°E)、辽宁喀佐(41.34°N,120.27°E)的幼虫在室内饲养繁育1代后为试材,采用在获得其在20℃、22℃、25℃和28℃恒温、L16∶D8的光周期条件下饲养的发育历期的基础上,比较研究这4个地理种群的幼虫、非滞育蛹和滞育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及其与栖息地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实验室人工饲料饲养的条件下,棉铃虫幼虫、非滞育蛹和滞育蛹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18℃-12.19℃、10.60℃-13.50℃、15.56℃-17.96℃,有效积温分别为254.91-300.89日度、126.21-204.43日度、181.03-363.39日度,滞育蛹的发育起点温度比非滞育蛹高3.39℃-5.50℃,其有效积温比非滞育蛹高35.56-165.89日度。这些说明棉铃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均存在明显地理变异,随栖息地纬度的升高,幼虫、非滞育蛹和滞育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栖息地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其余呈不显著负相关(P0.05),而有效积温则相反,呈现上升趋势,滞育蛹有效积温与栖息地纬度升高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余呈不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6.
江苏棉区第5代棉铃虫种群动态的模拟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澳大利亚热带害虫研究中心开发的通用制模软件Dymex为外壳,以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种群生命表为基础,构建了棉铃虫种群动态模型,以逐日历史气温统计值为驱动变量进行了第4、5代棉铃虫种群动态的模拟。结果表明,除早发高温的年份外,其它年份的绝大多数第5代棉铃虫在江苏棉区11月底前不能发育至蛹而无法安全越冬,故不能成为翌年第1代的有效虫源。根据模拟结果可预测第4代越冬蛹量及第5代卵的发生期、发生量及其越冬蛹数量并制成了简便易用的预测检索表。  相似文献   

7.
大螟发育历期的温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是我省区玉米和水稻生产上重要的害虫之一。为了有利于预测预报并指导防治,作者于1979至1981年在自然变温条件下,对大螟各虫态发育历期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历期与温度的关系,并测定了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常数。 一、观察方法 采用田间系统调查与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 1.蛹历期 从越冬的秋玉米秆,晚稻桩内以及在各代发生期间,查获高龄幼虫,分别逐头编号投入1.5×25cm指形管中,置于室外百  相似文献   

8.
用甘蓝苗连续饲养小菜蛾的技术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室内实验结果表明 :在 ( 2 5± 1 )℃、相对湿度 5 0 %~ 70 %、光周期 1 6L∶8D条件下 ,用甘蓝苗(BrassicanapusL .)饲养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 .可取得较好的饲养结果 ,连续饲养多代种群未出现退化现象 ,能够得到大量发育整齐的供试虫源。在低温 ( 4℃ )条件下 ,卵冷藏 7d ,孵化率 77 8% ,蛹冷藏 1 5d化蛹率 86 9% ,冷藏后卵和蛹的发育等与各自的对照基本一致 ,可以较好地调控小菜蛾发育进度 ,便于取得虫龄基本一致的虫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由Bt棉花和玉米构成的华北农田景观, 探讨不同寄主作物对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越冬抗寒的影响。【方法】2013年在河北廊坊科研中试基地的作物田中将棉铃虫幼虫接到Bt棉和玉米上, 比较取食不同作物后棉铃虫的化蛹率、存活率和越冬蛹羽化率;在室内控制条件下分别用棉蕾和鲜玉米粒饲喂棉铃虫幼虫。 测定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的鲜重、干重、以及脂肪、糖原和低分子物质含量等指标, 比较取食不同作物后棉铃虫的抗寒能力。【结果】取食玉米的棉铃虫滞育蛹干重(117.5 mg)、脂肪含量(457.2 μg/mg DW)以及海藻糖浓度(86.45 μg/g)均显著高于取食Bt棉的棉铃虫滞育蛹干重(56.6 mg)、脂肪含量(239.6 μg/mg DW)以及海藻糖浓度(13.87 μg/g);取食玉米的棉铃虫冰点(-10.2℃)显著低于取食Bt棉的棉铃虫冰点(-6.5℃)。【结论】结果表明取食玉米更加有利于棉铃虫越冬。 据历史数据, 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这将提高棉铃虫成功越冬比率, 对棉铃虫种群扩张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注重玉米上棉铃虫的防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湿度对三角新小卷蛾实验种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对湿度(RH)为55%、65%、75%、85%和95%条件下,观察湿度对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utes leucaspis Meyrick各虫态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组建三角新小卷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RH为55%-95%条件下,三角新小卷蛾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历期在RH为85%时最短,发育历期分别为1.67、12.46、7.67和25.42 d。高湿条件下卵、幼虫和蛹的存活率较高。三角新小卷蛾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与相对湿度呈抛物线关系。在RH为55%-95%条件下该虫内禀增长力(rm)均大于0,种群趋势指数(I)均大于1,该虫种群呈增长趋势。三角新小卷蛾发育适宜的RH为75%。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地区大猿叶虫发育历期与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哈尔滨对白菜上的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的生活史和生物学习性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大猿叶虫在哈尔滨地区绝大多数个体1年发生1代,少部分个体1年发生2代。主要以成虫入土在2~27cm土层中滞育越冬。越冬成虫翌年4月下旬开始出土活动。第1代发生在5上旬至7月上旬,第2代发生于6月中旬至7月中旬。所有成虫在7月下旬以后均滞育越冬。在25℃条件下,雌虫产卵期为6~55d,平均为30.95d,单雌平均产卵量为454.9粒。在25℃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为:卵(4.46±0.33)d,幼虫(8.22±0.26)d,蛹(4.17±0.22)d。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卵为10.80℃,幼虫为10.95℃,蛹为9.79℃;有效积温卵为64.82日.度,幼虫为117.37日.度,蛹为64.36日.度。  相似文献   

12.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uiferus是茶园重要害虫之一,为明确黑刺粉虱在北方茶园的越冬分布型及越冬虫态,通过对茶园黑刺粉虱越冬代虫源进行调查,分冠层统计不同越冬时期各虫态的发生量,利用聚集度指标分析、m*-m回归方程分析和Taylor幂法则回归方程分析其空间分布型。结果显示黑刺粉虱越冬代田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种群聚集均数λ>2,聚集原因为种群自身产卵习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各虫态在茶树冠层间的分布存在差异,卵和1龄若虫主要分布于树冠中、上部,3龄、4龄若虫和伪蛹主要分布于树冠中、下部;随着越冬时间推移,卵和低龄若虫占比逐渐减少,至越冬结束黑刺粉虱4龄若虫和伪蛹占种群总量的80%。本研究明确了黑刺粉虱在北方茶园以各龄若虫和伪蛹越冬,越冬期间可缓慢发育至4龄若虫和伪蛹,越冬代田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研究结果可为黑刺粉虱精准预测预报和合理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光周期与温度的联合作用对棉铃虫种群滞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bner是一种多化性并且具有兼性滞育的昆虫,在北京郊区每年发生四代。目前国内对棉铃虫种群滞育问题研究不多,为了明确北京郊区棉铃虫种群的光周期反应的一般特点,以及光周期与温度的联合作用对该虫种群滞育的影响,为分析该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提供一些科学依据,我们以北京郊区昌平县中越人民公社史各庄村大队的棉铃虫种群为材料,进行了初步研究。 材料和方法 1977年10月,自北京郊区昌平县中越人民公社史各庄村大队棉田采回的第四代棉铃虫老龄幼虫,于室内饲养至化蛹。滞育的蛹在5℃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泰安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为例,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和温度条件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历期、蛹重及蛹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周期对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非滞育蛹历期均存在一定的影响,短光照(滞育诱导的光周期)下的发育历期要长于长光照(诱导发育的光周期)的发育历期;温度对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非滞育蛹历期的影响十分明显,随着温度上升,发育历期明显缩短;棉铃虫蛹的重量形成受到幼虫期的光周期和温度的联合作用,在较高温度(28℃)下,光照时数与蛹重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2=0.9257),在短光照(如11h光)下,蛹重与温度呈现正相关性(R2=0.8564),而在长光照下如15h,蛹重与温度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R2=0.523);此外,同一光温下,雌雄蛹重量差异不显著,而滞育蛹要重于非滞育蛹,幼虫发育历期越长形成的蛹一般越重.  相似文献   

15.
人工饲养棉铃虫环境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我们就人工饲养棉铃虫过程中,温度、湿度和光照等三大要素对棉铃虫各虫态的影响进行过一些研究,现将资料整理报告于后。 材料与方法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bner虫源是从大田采回的越冬老熟幼虫,室内化蛹羽化的成虫繁殖的后代。 饲养室温度、湿度用电热蒸气和喷水控制在25—30℃之间,相对湿度70—85%,光照以30瓦或40瓦日光灯为光源,距0.5—2.0米,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明确不同幼虫密度和不同温度条件对水芹叶象甲Hypera sp.未成熟阶段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室内条件下对不同幼虫饲养密度和不同温度条件饲养的水芹叶象甲未成熟阶段(卵、幼虫、预蛹和蛹)的存活和生长发育进行研究.[结果]幼虫密度对水芹叶象甲幼虫、预蛹和蛹的存活和生长发育均具有显著影响.水芹叶象甲幼虫、预蛹和蛹在50头/盒的密度条件下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密度条件,且发育历期显著短于其它密度条件.此外,各密度条件下的雌蛹重均显著重于雄蛹重,但性比(♀/♂)不受密度条件的影响.温度条件对水芹叶象甲卵、幼虫、预蛹和蛹的存活和生长发育亦均具有显著影响.27℃条件下的幼虫和蛹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其它温度条件,1龄幼虫在30℃条件下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它温度条件,而3龄幼虫在27℃条件下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它温度条件,但温度条件对2龄幼虫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水芹叶象甲各龄期幼虫及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缩短.[结论]幼虫饲养密度和温度是影响水芹叶象甲种群变化的重要因子,这将为分析水芹叶象甲种群动态变化规律,以 及提高该虫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在我国非棉花寄主作物上的发生危害呈明显加重趋势。本文依据棉铃虫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棉花棉铃虫调查技术标准,概述了棉铃虫成虫、卵、幼虫、蛹等不同虫态的种群监测方法,介绍了小麦、玉米、花生等不同作物田种群系统调查和普查技术。同时,建议深入研究种植业结构调整下棉铃虫区域性发生规律、研发应用自动化和智能化种群监测方法、制定推广不同作物棉铃虫测报技术规范,旨在促进非棉花寄主作物上棉铃虫的有效监测、准确预报和科学防控及其种群区域性治理。  相似文献   

18.
棉田塔六点蓟马的生物学及捕食功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适宜条件下,塔六点蓟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棉田叶螨种群的发展。1986~1987年,笔者系统观察了该蓟马的生活习性和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在变温条件下估算了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在活动季节雌性比高达70%左右,可孤雌生殖。以蛹和越冬螨一起越冬。该蓟马对叶螨的捕食功能反应可用Holling Ⅱ方程拟合,并研究了种内干扰及捕食选择效应。研究结果可作为综合防治棉花叶螨及进一步研究该蓟马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一个对甲氧虫酰肼具有18.5倍抗性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种群(R)和其同源对照种群(S)为对象,研究了甲氧虫酰肼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亚致死剂量(LC25)处理R和S种群的3龄初幼虫,对S种群幼虫的生长抑制率(37.30%)显著大于R种群(21.20%)。与空白对照处理相比,致死剂量处理R和S种群后,均表现出生长发育延缓,蛹期延长,化蛹率、羽化率、卵孵化率降低,且对S种群的影响更明显。研究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的甲氧虫酰肼对棉铃虫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对甲氧虫酰肼具有一定抗性的棉铃虫种群能够减轻这种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第一题阅读下文A、B,回答1—5问(20分) A 将柞蚕幼虫饲养在25℃条件下,由于给予的光照条件不同,有的发育成非滞育蛹(不经滞育而发育为成虫的蛹),有的发育成滞育蛹(发育中途停止,越冬的蛹)。问1 在各种日照长度条件下,滞育蛹的出现率如下图所示。从图l所示结果,可以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