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是亮氨酸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本病是危及新生儿生命的一种疾病,呈现有机酸尿,代谢性酸中毒,重者可发生昏迷和窒息。有显著的低血糖。而其特征为不发生酮症。本病很易误认为是Reye综合症。有异常的有机酸尿,其中包括大量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酸,3-甲基戊烯二酸,3-甲基戊二酸和3-羟基异戊酸。本病的基本缺陷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CoA裂解酶的缺乏。  相似文献   

2.
<正> 本病为支链氨基酸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新的疾患,主要表现为患者尿中出现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和3—羟基异戊酸,而且是和3—甲基巴豆酰CoA羧化酶(丁稀酰CoA羧化酶)缺陷相一致,这种素乱主要发生在亮氨酸分解代谢过程中。最近发现,这些患者尿中还排出甲基柠檬酸和羟丙酸,并存在着CoA羧化酶和3—甲基巴豆酰CoA羧化酶活性缺陷。因而这种疾患现在已被称为“多种羧化酶缺陷”。根据临床观察发现,多种羧化酶缺陷的患者对药理剂量的生物素反应相一致,这可能是基本缺陷与生物素的代谢、运输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力复霉素前体甲基丙二酰CoA合成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力复霉素合成的碳前体之一(2R)—甲基丙二酰CoA至少可以有三条酶学合成途径。三条途径中的关键酶分别为甲基丙二酰CoA转羧基酶、丙二酰CoA羧化酶、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和甲基丙二酰CoA消旋酶。通过比较各个酶活性的时间进程和力复霉素合成时间的相关性,以及各个酶的底物亲合力,对它们在地中海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mediterranei)甲基丙二酰CoA合成中的贡献作了排序,发现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途径是主要负责酶系。但是各个途径的贡献排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能受到环境因素的调控,丙酸盐的加入将抑制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活力,而使得甲基丙二酰CoA转羧基酶成为主要酶系。甲基丙二酰CoA合成途径的多样性有助于细胞对环境变化的灵活反应。此外,对各个酶的调控特性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 1977年由Tanako第1次报导了本症,患者系一名4岁的女孩,她出现低血糖和高氨血以及由此导致的发作性昏迷。尿中发现代谢物,如2-乙基丙二酸,己二酸和N-己酰甘氨酸,本症主要是由于多种酰基CoA脱氢酶的活性缺陷,并已在丁酰CoA脱氢酶和异戊酰CoA脱氢酶得到证实,因此本症像戊二酸Ⅱ型一样,可以认为是多种酰基CoA脱氢酶的缺陷所致,但其分子缺陷至今仍然是不清楚的。  相似文献   

5.
苹果中α-法尼烯的代谢途径及其分子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苹果中α-法尼烯在虎皮病诱导和昆虫诱导中的作用、代谢途径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尤其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对其合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它是胆固醇代谢的最重要的酶之一。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降脂药,它不但可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还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7.
<正> 本症是1967年由oberholzer等和stokke等人所发现。患者的血和尿中甲基丙二酸有显著增加。这是由于甲基丙二酸单酰CoA变位酶活性缺乏从而导致甲基丙二酸单酰CoA的积累所致。该酶的缺陷可能是由于酶蛋白本身的缺陷或者其辅因子脱氧腺苷钴胺素缺乏所致的异常(见图l)。本症的临床症状是生后不久的新生儿期开始便出现酸中毒、呕吐、发育障碍、意识障碍,以感染等为诱因复发出现酸中毒。患儿常见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和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8.
<正> 本症也是一种罕见的氨基酸先天性代谢缺陷症。在一例3个月死亡的多种畸型婴儿尿中发现两种独特的含硫氨基酸。它们是S-(2-羧丙酰)-半胱氨酸和S-(2-羧丙酰)-半酰胺。前者是异丁烯酰CoA和半胱氨  相似文献   

9.
廖喻  吴洁 《蛇志》2014,(1):80-81
<正>阿托伐他汀是一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1978年在美国诞生后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脂类疾病的治疗,可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影响机体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过程,在调节抗动脉粥样硬化、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硬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药代动力学阿托伐他汀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  相似文献   

10.
《生物磁学》2014,(25):I0003-I0003
《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报道。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化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科研人员首次发现了与遗传代谢性疾病戊二酸尿症相关的体内蛋白修饰新型通路——赖氨酸戊二酰化,并发现了治疗此疾病的潜在新药物靶标。  相似文献   

11.
郑珩  吴梧桐 《菌物学报》2002,21(3):383-387
应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测定脱落酸产生菌Botrytis cinerea 3-羟-3-甲基戊二酰CoA(HMG-CoA)还原酶mRNA含量,结果表明经诱变筛选得到的脱落酸高产菌HMG-CoA还原酶含量显著高于野生菌,提示HMG-CoA还原酶可能为真菌ABA生物合成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2.
郑珩  吴梧桐 《菌物系统》2002,21(3):383-387
应用逆转录PCR(PT-PCR)技术测定脱落酸产生菌Botrytis cinerea 3-羟-3-甲基戊二酰CoA (HMG-CoA)还原酶mRNA含量,结果表明经诱变筛选得到的脱落酸高产菌HMG-CoA还原酶含量显著高于野生菌,提示HMG-CoA还原酶可能为真菌ABA生物合成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3.
利福霉素SV脂肪链桥部分的合成是以乙酸单位(由丙二酰CoA提供)和丙酸单位(由甲基丙二酰CoA提供)为延伸单元经过缩合、环化和后修饰而形成的,一些短链碳前体对二碳或三碳延伸单位的合成具有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添加一定量的甘油对利福霉素SV的生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最适添加量为3%,添加时间以72h为宜,并且分批补加效果更好,最高提高效价21%以上。有机酸分析结果显示,甘油的加入导致乙酸和琥珀酸在胞外积累的增加,促进了EMP和TCA代谢途径,有利于利福霉素SV合成前体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甘油对利福霉素SV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福霉素SV脂肪链桥部分的合成是以乙酸单位(由丙二酰CoA提供)和丙酸单位(由甲基丙二酰CoA提供)为延伸单元经过缩合、环化和后修饰而形成的,一些短链碳前体对二碳或三碳延伸单位的合成具有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添加一定量的甘油对利福霉素SV的生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最适添加量为3%,添加时间以72h为宜,并且分批补加效果更好,最高提高效价21%以上。有机酸分析结果显示,甘油的加入导致乙酸和琥珀酸在胞外积累的增加,促进了EMP和TCA代谢途径,有利于利福霉素SV合成前体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罗健东  管锦霞 《生命科学》1999,11(5):212-214
甲羟戊酸(MVA)通路对细胞生长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MVA及其衍生物通过对蛋白质异戊烯化和N糖基化修饰而影响Ras蛋白、生长因子及受体的功能、细胞内信号转导和细胞的生长。MVA通路参与血管活性物质生成的调节是其调节细胞生长的另一机制。MVA生成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则受MVA通路衍生物的反馈抑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MVA及其衍生物的生成而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相似文献   

16.
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叶绿素、萜类等类异戊二烯物质,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代谢产物,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萜类化合物作为药物的合成前体或有效的药用成分在工农业及医药生产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类异戊二烯物质主要通过甲羟戊酸代谢途径中的一系列酶催化合成,其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 HMGR)是该代谢途径中的第一个关键限速酶,能够将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转化成中间代谢产物甲羟戊酸。对植物HMGR基因的克隆、酶结构和功能分析、基因组织表达及调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其在重要农作物的遗传改良、代谢产物工程植物创制以及植物亲缘关系分析中的应用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迄今为止的研究报道表明,对氯苯胺的生物降解只能以邻位途径或修饰邻位途径进行。采用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Diaphorobacter PCA039菌株降解对氯苯胺的中间代谢产物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对氯苯胺经PCA039菌株的降解形成了氯代邻苯二酚,5-氯-4草酰巴豆酸,5-氯-2-氧戊烯酸,5-氯-2-氧-4-羟戊酸,氯代乙酸等中间代谢产物,这些都是典型的间位代谢途径(meta-pathway)的中间物质,说明Diaphorobacter PCA039菌株以间位裂解途径对对氯苯胺进行降解。这对于对氯代胺的生物降解代谢研究、代谢机理及其遗传表达调控研究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1976年Przyrembel 等报告了第一例有严重低血糖和深度代谢性酸中毒而无酮症的戊二酸尿Ⅱ型的患儿。本症的主要特征为新生儿期突发的严重疾患和患者均要死亡。其有机酸分析发现有广泛的各种有机酸的积累,其中包括乳酸,乙基丙二酸以及戊二酸。尿中出现大量的羧酸和羟酸而且血液中短链酸水平升高,有多种酰基辅酶A 脱氢酶  相似文献   

19.
过氧物酶体多功能酶 (包括Ⅰ型、Ⅱ型 ,简称MFE1、MFE2 )在哺乳类动物的脂类代谢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MFE1具有 2 烯酰CoA水合酶 1和 (3S) 羟脂酰CoA脱氢酶的活性 ,而MFE2具有 2 烯酰CoA水合酶 2和 (3R) 羟脂酰CoA脱氢酶的活性 ,两者均催化烯酰CoA在过氧物酶体β 氧化途径中的第 2步和第 3步反应 .MFE1与MFE2的氨基酸序列不具有任何同源性 ,并且它们的底物特异性也不相同 .比较哺乳类MFE1及酵母MFE2发现 ,哺乳类MFE2羧基末端带有由 12 5个残基组成的固醇载体蛋白 2 (简称SCP2 )结构域 ,其功能是未知的 .为了研究SCP2结构域在MFE2中的功能 ,将人MFE2、MFE2ΔSCP2 (删除MFE2中的SCP2 )、脱氢酶结构域、水合酶结构域以及SCP2结构域分别在E .coli中表达 ,并经纯化得到相应的重组蛋白 .通过测定 2 烯酰CoA水合酶 2和 (3R) 羟脂酰CoA脱氢酶对烯酰CoA的催化活性发现 ,带有SCP2结构域的重组蛋白的酶活力及催化效率高于删除SCP2的突变体蛋白 .实验结果表明 ,SCP2结构域可能通过增强MFE2与脂酰CoA的结合力 ,使得MFE2发挥最有效的催化活力  相似文献   

20.
从臭味假单胞菌中提纯97倍的AcAcCoA硫解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是均一的一带。该酶分子量为170,000,每分子含有4个亚基,亚基分子量为42,000。该酶的等电点为pI6.7。它的N-末端为丙氨酸,N-末端是单一的。该酶催化反应的Km值为10.2μmol/L,最大反应速度为16.7μmol/min·mg。 臭味假单胞菌细胞粗提液透析后,经DEAE-纤维素(DE-52)柱色谱,从洗脱液中可同时得到四个酶的活力峰:乙酰乙酸琥珀酰辅酶A转移酶,AcAcCoA硫解酶,β-酮已二酸琥珀酰辅酶A转移酶和β-酮己二酸单酰辅酶A硫解酶。一般认为在细菌的芳径代谢中存在β-酮己二酸代谢途径,上述四个酶的活力峰同时存在说明除β-酮已二酸代谢途径外,还同时存在乙酰乙酸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