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鞘磷脂是哺乳动物细胞质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其代谢过程中,鞘氨醇激酶(sphingosine kinase, SPHK)是一个关键性的调节酶.鞘磷脂代谢产物鞘鞍醇经SPHK磷酸化作用产生的鞘氨醇-1-磷酸(S1P)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脂类,参与调节骨骼、神经、免疫、血液系统等多种组织细胞的生物学过程.本文阐述了SPHK/S1P信号途径相关分子,并综述了SPHK/S1P通过调节骨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增殖、迁移、分化形成及凋亡等功能,进而调节骨重建平衡过程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2.
鞘氨醇-1磷酸盐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鞘氨醇-1磷酸盐(SPP)是神经鞘磷脂代谢产生的一种有生物活性的脂类,在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细胞的增殖、存活、细胞骨架改变、迁移、血管发生、创伤愈合和胚胎发育等。本文综述了SPP在细胞生物功能调节和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可通过脂筏诱导细胞表面受体聚簇并激活NF-κB信号通路.本研究拟探讨脂筏干扰剂非律平菌素(filipin)对MNNG作用的影响.利用脂类组学方法分别研究了MNNG、filipin 单独处理及先用filipin再用MNNG处理情况下对人羊膜FL细胞鞘脂代谢的影响,用MALDI-TOF质谱法分析细胞鞘脂组成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NF-κB通路的活化,RT-PCR法检测鞘脂代谢通路中关键酶的表达.结果表明,MNNG和filipin都可影响FL细胞鞘脂类代谢,但MNNG作用更显著.Filipin预处理可部分抑制MNNG对细胞鞘脂类代谢的影响,且能够抑制MNNG对NF-κB的活化;但filipin、MNNG单独或联合处理都不影响鞘脂代谢关键酶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酸性鞘磷脂酶和鞘磷脂合成酶在mRNA水平的表达.以上结果说明,filipin预处理会导致甲基硝基亚硝基胍引起FL细胞鞘脂代谢以及NF-κB活性的改变.而可能的机制在于,filipin破坏脂筏结构从而引起一系列信号途径的改变,而非通过改变脂类代谢关键酶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鞘磷脂合成酶2缺乏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雄性的野生型小鼠(WT)和神经鞘磷脂酶合成酶2缺乏小鼠(KO),每组10只,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7 d的定位航行试验检测,之后进行空间探索试验,以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定位航行试验检测结果显示,两组小鼠找到平台的潜伏期、游泳距离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空间探索试验检测结果显示,两组小鼠的目标象限滞留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和小鼠穿越平台区的次数也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但野生型小鼠的搜索策略优于神经鞘磷脂合成酶2缺乏小鼠(P < 0.05)。结论:神经鞘磷脂合成酶2缺乏影响小鼠的搜索策略,但不影响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5.
鞘磷脂特别是鞘脂是髓鞘的主要成分,高度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在生理和病理生理条件下,具有生物活性的鞘磷脂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信号传导过程的重要性正在逐步被人们所认识。鞘脂代谢产物鞘氨醇及其前体物质神经酰胺与细胞生长停滞和凋亡有关,而1-磷酸鞘氨醇与增强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生存以及调节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有关,具有细胞外第一信使和细胞内第二信使的双重功能。这三者之间的相互转换、鞘脂代谢物的相对水平以及细胞的命运,受到鞘氨醇激酶的活性的强烈影响。鞘氨醇激酶可催化磷酸鞘氨醇产生1-磷酸鞘氨醇。1-磷酸鞘氨醇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结合对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本文对鞘磷脂代谢过程中的鞘氨醇激酶、1-磷酸鞘氨醇及其受体与脑缺血之间的关系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
正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的脱髓鞘紊乱,其所具有的特点是通过免疫细胞的浸润作用穿过脑血管入脑,至今为止这一个过程还没有完全被人们所理解。同时,作者在之前的研究发现鞘脂代谢被改变,在多发性硬化症(MS)病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作者提出了一种酸性鞘磷脂酶(ASM),这种酶是在脂质神经酰胺生产生物活性时起着关键作  相似文献   

7.
用胆固醇合成抑制剂Lovastatin(洛伐他汀,暂译名)和神经鞘脂类合成抑制剂FumonisinB1(抑鞘脂素B1,暂译名)处理能表达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叶酸受体(GPIFR)的基因转染细胞(FRα·TRVB-1)3d,发现前者可使细胞的胆固醇含量减少约35%,而后者可使神经鞘脂类减少44%以上;同时发现,处理组细胞结合叶酸的能力减少约40%,其对5-甲基四氢叶酸的摄入率减少逾80%.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质膜中胆固醇和神经鞘脂类含量减少,从而导致膜内GPIFR结合叶酸功能降低及GPIFR摄入叶酸的内化过程障碍所致.其详细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采用反复解聚-聚合的方法从对虾腹神经索中分离纯化了微管蛋白。用阴离子去垢剂 SDS处理,将对虾神经纤维中的微管蛋白解聚为分子量相似的二条链。它们的分子量都在55,000左右。这与许多其他作者从各种不同组织中提取的微管蛋白的相同。以纯化的小鸡脑微管蛋白作抗原,制备了兔抗小鸡脑微管蛋白的抗体作第一抗体,以 FITC 羊抗兔抗体作第二抗体,研究了微管蛋白在对虾腹神经索中的神经纤维内的分布。令人意外的是除了对虾神经纤维特有的微管鞘与轴浆外,对虾神经纤维的髓鞘部位也呈现明显的荧光反应。这一结果提示,对虾神经纤维髓鞘中也应含有相当量的微管蛋白,但用同样方法在其它种动物(如大鼠)的有髓纤维的髓鞘中却未见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分别应用显示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生长抑素(SOM)的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扬子鳄小肠神经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AChE阳性神经纤维广泛分布于肠壁神经丛内;粘膜下丛和肌间丛可见到许多AChE阳性神经元,胞体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生长抑素免疫反应(SOM-IR)纤维主要分布在肌间神经丛,SOM-IR纤维大体呈两种类型:即较多的膨体状神经纤维和少量的细长神经纤维。粘膜下丛和肌间丛可见SOM-IR阳性神经元,有时尚可见突起与周围神经纤维联系。提示低等脊柱动物两栖爬行类一扬子鳄内脏已存在比较完善的神经调节。  相似文献   

10.
Deng TX  Wang ZX  Gao XQ  Shi YY  Ma ZY  Jin HX  Deng JB 《生理学报》2011,63(6):479-490
本文旨在探讨神经酰胺(ceramide,Cer)在酒精诱导神经细胞增殖及新生神经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因为Cer主要的代谢途径是经神经鞘磷脂合成酶(sphingomyelin synthase,SMS)作用转化成神经鞘磷脂(sphingomyelin,SM),所以我们用SMS2基因敲除(sphingomyelin ...  相似文献   

11.
研究采用ABC免疫组化方法及电镜观察发现;豚鼠胆囊含有SP免疫反应的神经元,神经纤维及肥大细胞,这些神经纤维束是被神经膜细胞完全或不完全包裹的无髓神经纤维。其神经纤维内含有的突触小泡形态大小不一。电镜下分可为3种类型;(1)以小型无芯小泡为主以及少量大型有芯小泡。(2)以小型有芯小泡为主以及少量无芯小泡和大型有芯小泡。(3)以大型有芯小泡为主以及少量小型无芯小泡。用SP免疫电镜组化方法观察。豚鼠胆囊的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内散在分布的突触小泡多为第3种。但在血管,淋巴管周围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内的突触小泡多为小型有芯小泡,胆囊除了受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外,尚受SP等肽能神经的支配。本研究对豚鼠胆囊SP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分布特点及神经纤维内突触小泡的超微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神经酸是大脑神经细胞和组织中的一种核心天然成分,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 对人体健康尤其是脑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述神经酸的生物功能和作用机制、神经酸的制备(包括从元宝枫油中提取分离、化学合成及转基因生物合成)以及神经酸在预防和治疗脑病(包括多发性硬化症、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Zellweger 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IP) 能神经和P物质(SP) 能神经在人十二指肠壁内的分布。结果显示: VIP能和SP能神经纤维和神经元均呈棕褐色; VIP能神经纤维遍布肠壁各层,SP能神经纤维主要分布于肌层和神经丛; VIP能和SP能神经元见于肌间和粘膜下神经, 尤以后者为多, 但形态特点不同; 在肌间神经丛, SP能神经元比VIP能神经元多。粘膜内可见VIP能和SP能神经元, 多单个分布在粘膜肌层内。结果表明: 1VIP能和SP能神经在人十二指肠壁内分布有差异。2粘膜内存在VIP能和SP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硬脊膜内外多发性的神经鞘膜瘤的手术治疗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我院2001-2011年间脊柱病区收治的椎管内肿瘤患者中,共发现7例硬脊膜内外多发性的神经鞘膜瘤.肿瘤发生部位:胸段3例,腰段2例,2例为胸段肿瘤位于硬膜内,腰段肿瘤位于硬膜外呈哑铃型向椎管外生长.临床表现为隐袭性、进行性双下肢麻木、无力、僵硬和不灵活,行走不稳等症状.治疗方法:全部手术肿瘤摘除,5例一期行硬膜内外同时摘除肿瘤,2例不同节段的肿瘤采取分期手术.结果:全部病例经1-9年随访,肿瘤未见复发.病理报告:均为神经鞘膜瘤.结论:临床上硬脊膜内外多发性的神经鞘膜瘤较少见,容易漏诊漏治.术前应注意详细查体,仔细阅片,术中注意切除硬膜外的肿瘤后,观察硬膜有无异常表现,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I型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累及皮肤和神经系统。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以”咖啡牛奶斑”、皮肤神经纤维瘤、虹膜Lisch结节、腋窝和腹股沟斑点为特征,I型神经纤维瘤病由NF1基因突变所致,神经纤维瘤蛋白是NFI基因编码蛋白,是一种肿瘤抑制蛋白,可抑制细胞的过度生长。NF1基因突变不仅可导致细胞过度生长,还可增加良性及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基因突变分析,确定中国东北地区一个伴有先天性白内障的I型神经纤维瘤家系NF1基因的突变位点。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NF1基因直接测序分析对家系中的3名患者及2名健康成员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以确定其突变位点。结果:此家系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通过基因序列分析发现NF1基因第1140密码子第二个碱基呈杂合子点突变C—G,导致一个无义突变S1140X,家系中健康成员和正常对照未检测到此突变存在。结论:通过NF1基因测序分析,我们发现NF1基因的S1140X突变是引起该家系NF1疾病的致病原因,该突变导致NF1基因终止密码提前,神经纤维瘤素蛋白截短。本研究丰富了我国关于I型神经纤维瘤病在眼科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6.
用逆行溃变(Kohnstamm,1902;Yagita,et al.,1909;Torvik,1957)局部电刺激中枢(Chatfield,1942;Magoun et al.,1942;Wang,1943)等方法进行唾液中枢的定位,所得到结果很不一致。近年Satomi(1979)等用辣根过氧化酶(HRP)浸泡猫中间一面神经或鼓索神经,观察了脑干中逆行标记细胞的分布。但用HRP直接浸泡支配猫颌下腺的神经分支尚未见报道。此外,只见到关于鼓索神经纤维类别和数量的分析的光学显微镜研究(Foley,1945),用光镜和电镜相结合分析颌下腺神经支中的纤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垂体前叶腺细胞没有直接神经支配,前叶内只有自主神经纤维支配垂体前叶的血管。本文在大鼠垂体的相邻切片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前叶中的儿茶酚胺的特征性酶——酪氨酸羟化酶(TH)和乙酰胆碱的特征性酶——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进行显色。结果显示,大鼠垂体前叶中存在着TH-和ChAT-免疫阳性神经终末,两者可同时分布于垂体前叶的同一区域,且有较多终末分布于腺细胞周围。本文提示:儿茶酚胺和胆碱能神经纤维有可能直接调节腺细胞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夏趁意  袁崇刚 《生物学杂志》2007,24(5):32-34,15
实验从新生大鼠嗅球中分离出嗅成鞘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甘丙肽对体外培养的嗅成鞘细胞中三种神经营养因子(LIF、CNTF和GDNF)mRNA表达的影响。实验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3PDH)作为内参照。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嗅成鞘细胞表达此三种神经营养因子的mRNA;当甘丙肽作用于细胞3d后,嗅成鞘细胞中LIF和GDNF表达量明显降低,而CNTF的表达量则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第二信使神经酰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第二信使神经酰胺丁振华(第一军医大学基础部,广州510515)关键词第二信使神经酰胺鞘磷脂酶1995年,Boucher及其同事发现,在原代培养的小鼠脾T淋巴细胞中,CD28的信号传导能够通过鞘磷脂(sphingomylin)通路而活化核因子NF-κB...  相似文献   

20.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了大鼠胃,胰CGRP的分布。结果显示;(1)在大鼠胃内有大量的CGRP阳性神经纤维存在。未见CGRP阳性神经元。(2)大鼠胃窦部可见到少量CGRP阳性细胞:(3)在大鼠胰岛内有两种CGRP阳性内分泌细胞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