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柑桔地粉蚧(Geococcus cirinus Kuwana)是一种典型的土栖粉蚧.生活在土壤中为害柑桔根部.在福州郊区一年发生3代,主要以若虫和少数成虫越冬.各代若虫盛发期为6月、8月和10-11月.药剂试验结果,以40%速扑杀2000倍液杀虫.杀卵效果均比较理想.各世代低龄若虫期是药剂防治的适期.抓紧第一代若虫盛发期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3.
赖传碧 《昆虫知识》1993,30(6):337-338
角蜡蚧近年来在桂北茶区茶园发生为害严重。年发生1代,以未形成完整蜡壳的一龄幼蚧在茶树枝干上越冬。8月中旬产卵,9月上旬至10月20日前后为卵的孵化期。秋茶停采修剪后,结合冬防用奎硫磷或辛硫磷或甲胺磷等农药进行一次性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
我们是北京市园林局绿化工程处第一保养站的青年工人。所接触的工作中以草鞋蚧最难防治,多年来差不多大都是用人工刷除治理的,由于人手减少,虫子普遍蔓延起来了,使树木的生长发育遭到严重妨碍,已造成早期落叶的现象。我们收到居民区的人民来信,反映说:“树木长了好多树蚤子,你们怎么不管”。作为一个树木保养者来讲,当我们读了这样的信件之后,内心又该当作何感想?真是难以表达了。  相似文献   

5.
<正> 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的蜡被是影响该虫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该虫蜡被的形成有星芒状硬质蜡被和龟甲状软质蜡被两个阶段。若虫孵化后6小时左右开始泌出  相似文献   

6.
角蜡蚧和日本龟蜡蚧蜡泌物的超微结构及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映平  薛皎亮 《昆虫学报》2005,48(6):837-848
采用扫描电镜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角蜡Ceroplastes ceriferus (Fabricius) 和日本龟蜡蚧C. japonicus Green蜡泌物的超微结构及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这2种蜡蚧分泌蜡质和形成蜡壳的过程基本相似。在1、2龄期分泌的蜡质为“干蜡”,蜡壳为星芒状,虫体周缘的蜡芒均为2大节,与其2个龄期发育相对应,每一个大节又分为若干小节。同时,虫体背面中央蜡质堆积成帽状,也分为均匀的多层。由此说明泌蜡过程具有节律性。虫体周缘与蜡芒对应的突起区上分布着密集的刻点状腺孔,每一个腺孔分泌1根蜡丝,这在以往玻片标本中是观察不到的。雌性第3龄幼虫和成虫期,虫体分泌“湿蜡”,形成龟背状蜡壳,泌蜡腺孔主要为三格腺和四格腺。在肛突区发现了密集的泌蜡腺孔,排列为纵条纹状。从角蜡蚧蜡泌物甲酯化处理样品中检测到14个组分,从直接测试 (未经甲酯化处理) 样品中检测到14个组分;而从日本龟蜡蚧则分别检测到10个组分和25个组分。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一系列高级的长链饱和与不饱和的烃、脂肪酸、脂肪醇、酯类、醛类以及杂环、多环或大环状化合物。对它们可能的生物生态学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了蜡蚧一新种:贵州克里蜡蚧Kilifia guizhouensis sp.n.。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农学院植保系。该种是克里蜡蚧属在中国记录的第二种。它与本属的其它种可由下面检索表区分。 克里蜡蚧属分种检索表1.背孔(dorsalpore)在背面中央形成一纵带,在背侧面正对后足基节的上方各形成一横带………K.diversipes(Cockerell) 背孔在背面既不形成纵带、也不形成横带。…………………………………………………………………………………………… 22(1)肛板(anal plate)前侧边与后侧边之比为2.2—2.7………………………………………………K.americana Ben—Dov. 肛板前侧边与后侧边之比为1.4-2.1……………………………………………………………………………………………………33(2)至少4%的缘毛(marginal setae)顶端不分枝…………………………………………………………………………………4 除2—3根位于肛裂边(each side of anal cleft)的缘毛处.所有缘毛顶端均分枝………………………………………54(3)至少80%的缘毛顶端分枝.其分枝长……………………………………………………贵州克里蜡蚧K.guizhouensi sp.nov. 最多50%的缘毛顶端分枝、其分枝短…………………………………………………………………………  相似文献   

8.
贵州蜡蚧—新种(同翅目:蜡蚧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我国柑桔新害虫——柑桔地粉蚧记述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从未报道过的一种地粉蚧——柑桔地粉蚧 Geococcus citrinus Kuwana 1960—1965 年在福建初次发现。它属于同翅目,蚧总科,粉蚧科。当年我们在资料交流时把它暂名为柑桔根粉蚧,果区群众称之为“小白虫”。这种国内柑桔上的新害虫在福建的一些果区严重发生为害,是引致柑桔树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群众迫切要求防治。根据生产上的需要,我们时柑桔地粉蚧的发生和为害情况进行过初步的考查,同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本文除了介绍这两方面的工作结果外,并就分布、奇主和形态特征作简要的记述。  相似文献   

10.
赵养昌 《昆虫学报》1976,(3):339-341
白蜡是我国重要昆虫资源之一,但是产生白蜡的蜡蚧[Ericerus pela (Chavannes)]遭受几种昆虫天敌的为害,严重影响了白蜡的生产。其中隶属长角象科蚧象属(Anthribus Forster)的一种天敌,在幼虫期捕食蜡蚧的雌虫和卵。据西南农学院调查,80—100%的  相似文献   

11.
栗链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链蚧科。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省。近年来,已成为我省板栗树Castanea mollissimaBlume上的一种主要害虫。它以若虫和成虫群集附着在栗树上进行危害。枝干被害处表皮下陷,凹凸不平;当年的新枝条被害后,表皮皱缩开裂,干枯而死;叶片被害呈淡黄色斑点。被害树生长不良,树势衰弱,产量显著下降,为害严重的能造成枝条或全株枯死。有关该虫生物学和防治方法,国内过去尚无专门报道。鉴于以上情况,从1974年开始对栗链蚧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柑桔白轮蚧Aulacaspis citri Chen是白轮蚧属中的一个大型种,体形与珠兰白轮蚧 A·crawii(Cockerell)很近似,因而美国加州大学C·L·Scott氏1952年在《Microcntomology》17(2):33—60发表的《东亚白轮蚧属》一文中,误将柑桔白轮蚧归入珠兰白轮蚧属,1977年国内也有人同样将它列为后一种的异名。经我们再重复比较观察各30头以上的结果,确认为这两种蚧是完全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我们的珠兰白轮蚧标本,  相似文献   

13.
水木坚蚧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木坚蚧Parthnolecanium orientalis Borchscnius,又名扁平球蚧。据在郑州地区初步调查,主要为害洋槐、糖槭、法桐、桃、杏、葡萄、苹果、梨等林木及果树。 1963年春,当若虫开始活动、树叶尚未萌发前,在室内药剂拭验,以5°石硫合剂杀伤效果是好,死亡率达98.4%;其次为1605的2000倍液,死亡率88.4%;蒽油乳剂及1059效果较差,分别为55.4%及40.2%。  相似文献   

14.
枣葵粉蚧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枣葵粉蚧Trionymus sp.俗名树虱子,是为害枣树的一种害虫。在河北省枣产区均有分布。 1959年和1975年我们先后在阜平县对该虫进行了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 发生规律及习性 生活史 枣葵粉蚧在阜平县一年发生三代,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4月上旬出蛰活动,5月初蜕变为成虫,始卵期5月上旬,产卵盛期在5月中旬至下旬。卵期7—15天。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介绍了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spp.的致病性、致病机理、与其他农药的相容性及菌株基因工程改良等内容。蜡蚧轮枝菌的寄主范围极其广泛,寄主至少包括43种昆虫、3种螨类、2种线虫和5种植物病原真菌。蜡蚧轮枝菌一般通过穿透寄主体壁侵入寄主,但长孢蜡蚧菌L. longisporum通过体表寄生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和柑橘粉蚧Planococcus citri而致其死亡;蜡蚧轮枝菌分泌的降解酶和毒素也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在田间先后施用蜡蚧轮枝菌制剂和农药以及充分利用蜡蚧轮枝菌对植物的内寄生作用可能为蜡蚧轮枝菌与农药的协调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原生质体融合、诱变以及转基因是菌株基因工程改良的主要手段;最后,指出了蜡蚧轮枝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记述采自海南的克里蜡蚧属Kilifia 2新记录种:Kilifia deltoides De Lotto, 1965和K. americana Ben-Dov, 1979。对雌成虫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绘图,提供了克里蜡蚧属中国已知种的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18.
垫囊绿绵蜡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济才  胡加武 《昆虫知识》1991,28(4):224-227
<正> 垫囊绿绵蜡蚧Chloropulvinaria psidii(Maskell)属同翅目蜡蚧科,是为害茶树和多种果树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湖南省石门、洞口、衡山等县茶园发生严重,如国营东山峰农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采自中国惠州的1新记录属鬃软蚧属Trijuba De Lotto,该属目前只有1种,区别于蜡蚧科其他属的特征是雌成虫背面具有3列长刚毛。新记录种三列鬃软蚧Trijuba oculata(Brain)寄生于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的枝干和叶柄上。  相似文献   

20.
Zhang FP  Niu LM  Xu YC  Han DY  Zhang JB  Fu YG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8):2166-217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该蜂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但各温度间功能反应的参数存在差异,以瞬时攻击率/捕食处理时间(a/Th)为评价指标,在30℃捕食效能最强,a/Th 为23.4211.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的寄生功能反应有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寄生数量逐渐减少,在温度21℃~33℃范围内,Hassell(1969)模型E=QP-m均能较好地反映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的寻找效应与其自身密度之间的关系;在21℃~27℃,随着温度的上升干扰作用增强,27℃时干扰系数最大(0.6626),温度上升至30℃、33℃时干扰作用略有下降,分别为0.6161、0.5916.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对产卵前期的橡副珠蜡蚧成虫控制效果好,寄生后能完全控制,有少量幼虫爬出的橡副珠蜡蚧被寄生后,控制效果下降至8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