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丝猴是我国特产的珍贵稀有动物。有关金丝猴的研究,一般多侧重于生态生物学方面,对器官系统的研究较少。金丝猴生殖系统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2只雌性成体金丝猴的生殖器官进行了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对两例死于胃肠道疾病(1号标本)和肺部疾患(Ⅱ号标本)的雌性成体金丝猴以10%福马林液作桡动脉灌注,腹腔补注,整体浸泡于10%福马林液中,解剖观察内生殖器的形态、位置、毗邻关系及血管分布,进行描述。取出生殖器官进行测量、摄影。然后分别切取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务器官组织小块,其大小约为1.0×0.4厘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双峰驼舌的形态结构和舌粘膜的组织学结构.方法 肉眼观察舌的形态结构,用直尺和游标卡尺测量各个参数;光镜下,观察舌粘膜的组织学结构.结果 双峰驼的舌由舌尖、舌体和舌根3部分组成;舌背粘膜厚而粗糙,舌腹粘膜薄而光滑;舌乳头包括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锥状乳头和豆状乳头.舌表面角质化程度高,舌尖有明显的正中沟和横向的皱褶.菌状乳头味蕾不很发达,丝状乳头粗而长;舌根宽而厚,锥状和豆状等机械乳头相当发达,轮廓乳头较大;舌肌的横纹肌发达,味腺只见于舌根部.结论 双峰驼舌的形态学特点和组织学结构与其生长的荒漠、半荒漠环境及摄食多刺而粗糙植物的习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发情期间大熊猫阴道组织切片和涂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us)的病理及生理解剖学与组织学的研究较多,如戴维斯(Davis)的大熊猫解剖学、北京动物园等的大熊猫解剖学以及冯文和等所做的雌性大熊猫生殖器官的大体解剖和组织学研究等等。但是对在发情期间大熊猫生殖道,特别是阴道复层扁平上皮的变化情况,组织学和形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5只亚成体大熊猫肠道真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基于ITS基因的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方法,对肠道真菌总DNA进行ITS-RFLP分析,构建ITS克隆文库,然后用HhaI、HaeIII进行酶切指纹图谱分析,测序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研究表明,5只亚成体大熊猫肠道真菌主要由Ascomycota(平均占46.24%)、Basidiomycota(平均占15.79%)2个门和一些未分类(平均占29.14%)、未培养(平均占8.83%)的真菌。其中,Ascomycota主要以Saccharomycetes(平均占63.74%)和Dothideomycetes(平均占35.91%)2个纲为主;Basidiomycota主要以Tremellomycetes(平均占65.80%)和Microbotryomycetes(平均占33.15%)2个纲为主。而这4个纲分别则主要以Candida、Debaryomyces;Pleosporales、Myriangium;Cystofilobasidium、Trichosporon;Leucosporidium、Leucosporidiella八个菌属为主,各样品中所占比例不等。【结论】亚成体大熊猫肠道内存在一定比例的真菌菌群,且ITS-RFLP技术能够很好地对其多样性进行分析。真菌的发现扩大了我们对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结构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真菌能否帮助大熊猫消化高纤维素食物。  相似文献   

5.
白暨豚的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生存的四类淡水豚中,恒河豚(Platanista gangetica)和拉河豚(Pontoporia blain-villei)的舌已有详文报道(Arvy和Pilleri,1970;Yamasaki等,1976a)。亚河豚(Iniageoffrend)的舌也在Yamasaki的文章中作为和上述二种淡水豚舌的比较而述及。白暨豚(Liptes vexillifer)的舌除陈宜瑜等(1975)曾提及外,迄今未有其他报道。鉴此,作者对白暨豚的舌作了解剖学和组织学的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白暨豚舌的标本取自幼体、亚成体、成体和老年个体等七头个体。为了比较,还收集了亚河豚、其它海豚类和陆生哺乳类的舌。用10%甲醛固定保存,各项量度根据固定标本测量。白暨豚舌的外形描述以NNC 7909号标本为主,以其它个体的观察为辅。其组  相似文献   

6.
大能描是世界上的大型珍稀兽类之一,是我国的稀有动物。有关大熊猫雌性生殖器官的解剖研究,Davis,D D(1964)曾进行过极为简单的描述,冯文和等(1984)对1例雌性大熊猫生殖器官的解剖和组织学,特别对发情期的卵巢结构作了较详细的观察,本文对几年来因营养不良、胃粘膜大出血等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皮肤受损后不同时间点伤口液和皮肤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含量变化,同时验证SDF-1受体CXCR4在表皮组织内的分布.方法:分别在伤后即刻、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60小时、72小时、96小时留取Ⅱ°烧伤患者的大疱液,用ELISA法检测伤口液中SDF-1的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伤后1天、3天、7天创缘表皮内SDF-1的表达水平和其受体CXCR4在表皮组织上的分布.结果:用ELLSA法检测发现在受伤后几小时内大疱液中SDF-1的含量开始升高,1天后达到最高水平,伤后的3天SDF-1分泌量逐渐下降,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创缘表皮层和真皮层上有散在的SDF-1分泌,且分泌量随创面愈合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表皮细胞表达有CXCR4,且越靠近表皮基底层细胞膜的阳性越强.结论:SDF-1在皮肤损伤后表达量的增多可能对皮肤组织创伤修复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成都动物园大熊猫曾出现类似出血性肠炎的疾病,并有死亡。为搞清病原,作者于1988年11月,对9只大熊猫的粪便作了初步检查。结果如下。材料和方法标本共9份,系采自成都动物园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的粪便。分别划线接种于S—S平板和伊红美蓝琼脂平板培养基,置37℃孵箱24小时后,观察结果并挑选各种类型的菌落,分别涂片作革兰氏染色,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结果从9份标本中共分离出肠道杆菌31株,其中大肠杆菌20株占65%;变形杆菌4株占13%;枸椽酸杆菌1株占3%;肠杆菌2株占6%;克雷伯氏菌2株占6%;革兰氏阴性杆菌(未鉴定出的)2株占6%…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方法,研究了成体大凉疣螈肝脏的基本组织形态和胶原纤维分布情况。解剖观察见成体大凉疣螈的肝脏发达,体积较大,分两叶,外观呈虎斑状;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其肝内结缔组织少,肝小叶分界不清晰;肝索排列呈放射状,肝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细胞核位于中央或被胞质内丰富的糖原和脂滴挤到一侧,表明肝脏是其重要的贮能器官。肝实质内大量的黑色素颗粒聚缩形成黑色素团,分析认为这与已报道的蝾螈科种类相似,是低氧环境下保护性适应的结果。染色结果表明,成体大凉疣螈肝脏表面覆盖有浆膜,肝小叶内分布有较为丰富的胶原纤维。  相似文献   

10.
牙齿是肉食性鱼类重要的摄食器官.为探究鳜(Siniperca chuatsi)牙齿形态结构,采用解剖镜观察了鳜牙齿分布、形态与数量.并比较其与大眼鳜(S.kneri)、斑鳜(S.scherzeri)及中国少鳞鳜(Coreoperca whiteheadi)牙齿差异.采用茜素红染色、组织切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及红外光...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胃肠道神经肽Y和长型瘦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神经肽Y(NPY)和瘦素长型受体(OB-Rb)在大熊猫胃肠道的表达分布,并探讨其功能。本实验选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濒危动物繁殖与保护遗传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提供的3例大熊猫胃肠组织样品,采用HE和免疫组化SABC法进行组织学、NPY及OB-Rb蛋白的表达研究。HE染色结果显示3例大熊猫胃肠道组织学结构完整,主要表现在单细胞和多细胞黏液腺丰富、小肠绒毛较长,肠道黏膜肌层与肌肉层较厚等。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到NPY和OB-Rb阳性产物广泛分布于大熊猫的胃肠道中。NPY阳性神经纤维呈串珠状或点状排列,主要位于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内,前者阳性神经纤维数量较多。NPY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层和肠腺,多呈椭圆形、多边形等。OB-Rb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黏膜层,且在固有层内有大量阳性细胞分布。表明NPY和OB-Rb在大熊猫肠道中的广泛表达,为研究NPY和OB-Rb影响肠道的生长发育、消化吸收、免疫等多种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透明骨骼双色法对挂榜山小鲵(Hynobius guabangshanensis)成体和亚成体舌器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详细描述。结果表明,在成体中,下舌软骨中部交叉;角舌软骨末端被第一下鳃骨和第一角鳃骨的愈合体遮盖;具有基鳃软骨角状突;第二角鳃骨骨化;尾舌骨骨化,呈"一"字形。在亚成体中,下舌软骨中部未交叉;第一下鳃骨和第一角鳃骨单独存在;无基鳃软骨角状突;第二角鳃骨未骨化;具有第三、第四对角鳃骨,且均为软骨;尾舌骨未骨化,成"1"字形。这些形态特征的改变可能由舌器在成体和亚成体阶段的功能所引起。  相似文献   

13.
一例豹猫脾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bengalensis)脾的组织结构,进一步研究豹猫的生物学特性并为其保护提供基础资料。作者用Nikon80研究显微镜观察了豹猫脾的形态结构,并对其进行常规组织学H.E染色、观察。结果发现,豹猫有副脾,两个脾形态上大致相同,其解剖位置、颜色、硬度及弹性均正常。豹猫脾呈扁椭圆形,被膜较厚,小梁发达。动脉周围淋巴鞘发达;脾小结发达并形成生发中心。脾窦不甚发达,腔隙小,形状不规则;含有大量网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半薄切片在视神经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寻找一种视神经形态学研究和疾病诊断的有效方法。方法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视神经分别行树脂包埋制成半薄切片与石蜡包埋制成石蜡切片,分别采用HE、甲苯胺蓝染色及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半薄切片与石蜡切片染色结果的差异。结果石蜡切片HE和甲苯胺蓝染色均显示视神经髓鞘不着色,MB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MBP阳性着色较重,着色较紊乱,髓鞘着色不清晰。半薄切片HE及甲苯胺蓝染色均显示髓鞘呈环形,着色清晰,颜色对比鲜明;MB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见髓鞘呈环形,非特异性染色不明显,阳性对比显著,可清晰显示髓鞘结构。结论半薄切片在视神经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优于石蜡切片,可用于视神经疾病的诊断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江豚气管和肺的解剖学与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鲸类气管和肺的解剖学研究,早在17世纪末就开始进行。近年来,我国的珍稀动物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已分别由陈宜瑜等(1975)进行了形态解剖,刘仁俊等(1980)进行了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组织学研究。有关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的呼吸系统仅秉志(1926)作过极简短的大体结构描述,有关其组织学的观察,目前尚无报道。本文对江豚气管、肺的解剖和组织学进行了详细的观察。  相似文献   

16.
白鱀豚的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白暨豚Lipotes vexillifer的消化道,我们已作过胃的形态学研究并指出它与其它淡水豚的胃的区别(周开亚等,1979),另有两文简略提及肠的外形(姚闻卿等,1974、陈宜瑜等,1975),肠的构造尚未见报道,在解剖和组织学观察中,我们发现白暨豚的肠也有值得注意的特征。 白暨豚的肠取自在长江下游采到的四个个体。肠的长度和管径用福尔马林固定标本测量。组织学材料用Susa液或10%福尔马林固定,苏木精和曙红及Van Gieson法染色。嗜银细胞用改良龙桂开嗜银细胞银浸法显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10—2020年15只母兽带仔野化培训的大熊猫幼仔为研究对象,基于红外视频监控系统观察和音频颈圈解译获得的行为资料、GPS颈圈跟踪定位采集的粪样数据,分析了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行为发育进程和食性转换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生长发育,与觅食和警戒相关的行为得到充分发育,且具有较强的时间关联性,包括食乳、爬行、走动、玩耍物品、爬树、咬玩竹子、饮水和采食竹子等。8~10月龄的大熊猫幼仔开始取食竹子,其发育性食性转换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食乳期(1~7月龄)、食母乳—食竹子转换期(8~28月龄)和食竹期(29~39月龄),其中转换期细分为关键期(8~18月龄)和过渡期(19~28月龄)。从统计检验来看,不同食性阶段间差异显著;过渡期的大熊猫幼仔可离开母兽独立生活,此阶段大熊猫幼仔食物组分比例与食竹期相比无显著差异。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的季节性食性转换规律与带仔母兽和野生大熊猫具有相似的格局,即春季主要取食竹笋,夏、秋季则以嫩竹茎和竹叶为食,冬季采食竹叶与竹茎。  相似文献   

18.
γ射线对松毛虫的不育效应及其防治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本文通过三年(1961—1963)来的试验,探索了γ射线对马尾松毛虫的不育效应及其对有关生活活动的影响。在不育机制上,对雌雄性的生殖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受精过程作了解剖观察。在获得初步不育效果的基础上,在林间进行了小规模释放试验,兹报导如下。 二、材料与方法 γ射线源为钴~(60)。1961年用Co-400-1型钴疗机照射,剂量率为48.08伦琴/分钟,1962—1963年用400克镭当量的实验用柱状钴源,剂量率为43.43伦琴/分钟(都是计算剂量)。 试验对象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der),室内饲养或林间采集。不育效应用不同剂量(0.5万、1万、2万、2.5万、3万、3.5万、4万伦琴)照射不同发育期的雄蛹,分别饲养于养虫笼中,配对交配,与对照比较,观察主要生活习性及其子代卵的孵化率;对孵化幼虫进行饲养,观察死亡率和下代生殖能力。对照射蛹羽化的成虫,分别不同处理组合,在Clarke昆虫生理盐水中解剖观察;组织切片将处理成虫用4%甲醛液分别固定,解剖水洗,用Hansan苏木精伊红染色,不同浓度酒精脱水,石腊包埋,分别纵横连续切片,切片厚度为8—12微米,用二甲苯脱蜡透明,加拿大树胶封藏。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大熊猫眼睛的胚后发育状况,对64小时龄和35天龄大熊猫视网膜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胚后64小时龄大熊猫视网膜的分化程度很低,色素层已形成,但视泡腔明显;神经层由外面数层长梭形,内面数层圆形细胞核及无核的纤维层构成。  相似文献   

20.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珍贵稀有动物,为了保护和利用这类动物,在对其生态生物学方面的观察研究已有较为详细的报道(胡锦矗)等,而对其生长发育方面的研究则甚少,似乎也不够广泛,刊斯特(Lyster)对大熊猫的乳腺作过解剖生理学方面的研究报道。甲状腺解剖至今未见报道。 甲状腺是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内分泌腺,其组织结构决定着它的功能,甲状腺的功能活动则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对甲状腺的形态结构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理功能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