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在我省大发生世代为二代。该虫历来是我省山区玉米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800万亩左右。1958年后在平原稻区频频发生为害,近年有加重为害趋势。1978年仅温江地区发生面积达60万亩,已成为威胁水稻增产的害虫之一。为摸清二代粘虫在水稻上的发生为害,于1981—1983年在崇庆县进行调查研究。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苜蓿蚜虫是为害苕草的一种重要害虫,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对苕草的生长和鲜草产量的影响很大,成为提高绿肥——苕草产量的一种主要障碍。以往每年都有发生,但为害不重,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和防治。近两年来,苜蓿蚜发生较为普遍,为害有所加重,发生面积逐渐扩大。例如在湖北广济县,受害面积一般要占苕草面积的70—90%,受害严重的则占发虫面积的50—80%。受害轻的,苕草生长矮小,受害重的,苕草成片枯死;一般减少鲜草产量30%左右,严重则达70%。因此,苜蓿蚜的发生为害,有时成为苕草生产上的威胁。苕草是长江中、下游一带各县冬种绿肥中的一种最主要的肥料,常年种植面积要占绿肥面积的70%以上,是早、中稻肥料的主耍来源。因此,研究苜蓿蚜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和消灭苜蓿蚜为害,成为增产绿肥解决肥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现就我们1962—1963年调查研究的结果,加以整理,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豌豆象(Buchus pisorum L.),在山西各地俗称豆牛、蛀虫、豌豆虫、豌豆牛等,是危害豌豆的主要害虫。 近年来,随着麦豆轮作制度的广泛推广和豌豆面积的相应扩大,豆象危害逐渐加剧。据临猗调查:危害率最低0.4%,最高32.4%,平均7.35%。因此,研究豌豆象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就成为提高豌豆产量和进一步推广麦豆轮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京郊温室白粉虱发生的初步观察和防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正> 自1976年以来,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 Westwood在京郊菜区连续发生为害,并由温室、大棚发展到露地,成为蔬菜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将我们1977—1978年的观察和防治试验结果,简介如下。 一、寄主植物及为害性 温室白粉虱的寄主范围很广,能为害多种植物。在京郊蔬菜作物上,粉虱主要为害黄瓜、西红柿、茄子、菜豆、青椒、倭瓜等,其次还为害冬瓜、豌豆、莴笋等。在调查中发现,粉虱往往在叶背有毛刺的植物上,寄生数量大,为害严  相似文献   

5.
豌豆植潜蝇为害油菜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油菜是我省重要的冬季油料作物。但近年豌豆植潜蝇为害日趋严重,成为油菜生产上的重要障碍。我们进行了两年的观察,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一、为害情况 豌豆植潜蝇Phytomyza horticola Goureau(以下简称潜蝇)以幼虫潜入油菜叶片内,啃食叶肉,受害叶片很快枯黄脱落,菜籽不饱满,出油率减少。我县大面积油菜被害严重,如1982年4月在湖区天成垸调查,甘蓝型叶片被害率  相似文献   

6.
油菜与紫云英间混作系统的生理生态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7种耕种方式研究油菜与紫云英间混作系统中油菜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其效益.结果表明,育苗移栽油菜的株高、叶片大小、根颈粗、开盘度以及产量指标均明显优于免耕直播油菜;与紫云英混作的免耕直播油菜,各形态指标均优于免耕直播间作和单作油菜.耕翻后与紫云英混作的育苗移栽油菜产量比免耕直播单作油菜增产11.9%;与紫云英混作的免耕育苗移栽油菜产量与免耕直播单作相近.耕翻后与紫云英混作的育苗移栽油菜产值和效益最大,免耕直播油菜单作其次.结合产投比和土地当量比,耕翻后与紫云英混作育苗移栽油菜和与紫云英混作免耕育苗移栽油菜两种方式综合效益最高,增产增收,增加有机肥源,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7.
蛴螬为主要农作物苗期害虫之一,在华北地区发生极广,为害严重,在全国范围内发生亦相当普遍。华北各省如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及内蒙古自治区,一般大都发生于灌溉地或较潮湿的地区。如据山东 1953年 45县不完全统针,因被害严重而改种的就有一万余亩,诸城县有一万余亩花生,因受害而严重减产。菏泽1951年在18个村调查被害面积,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L.)的发生为害进行了调查。该害虫在阿勒泰地区1年发生2代,以卵在杨树、柳树等树干和枝条表皮内越冬。成虫5月上旬羽化后一直到9月下旬在林间草地为害,8月下旬或9月上旬雌成虫在产卵过程严重危害树皮,尤其对人工幼林、新造林和苗圃危害非常严重。目前大青叶蝉在当地每年发生面积达1万hm2。为尽快控制其为害,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
用马尔可夫链法预报黑绒金龟发生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绒金龟Maladeraorientalis(Motschulsky)在宁南山区1年1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4月中下旬出土,5月中旬为发生为害盛期,主要为害豌豆、亚麻、瓜类等作物幼苗。一般年份造成豌豆缺苗20%~30%,严重田块高达6O%以上或拆翻改种。为掌握该虫的发生动态,本文在研究了该虫生物学、生态学及防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黑绒金龟的长期预报,以期为该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l材料与方法1.1发生情况:宁南山区1刃8~1四4年黑绒金龟每年发生程度见表1。1.2马尔可夭链概率转移法:在黑绒金龟年度间发生状态序列中,把它的发生程度分为若干有…  相似文献   

10.
麦田玉米螟产卵与幼虫为害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麦套棉田面积增加,一代玉米螟已成为棉花苗期的一种重要钻蛀性害虫。我所于1987~1988年对玉米螟在麦株上的产卵和幼虫为害习性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发生为害情况 玉米螟一年发生3代,麦套棉田主要以一  相似文献   

11.
谢成君 《昆虫知识》1992,29(1):21-22
该虫在当地1年1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4月中下旬出土,5月中旬为发生为害盛期,主要为害豌豆、亚麻、瓜类等作物幼苗。成虫的发生消长除和一定温度有关外,更大程度和降水量、湿度关系更为密切,降水多时,发生较轻。据该虫习性,利用溴氰菊酯、敌马粉等药剂和初发叶的杨、榆、柳树枝药液浸后诱杀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混作优势带型配置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赵亚丽  康杰  刘天学  李潮海 《生态学报》2013,33(12):3855-3864
为了确定不同基因型玉米间混作的优势带型配置,采用高矮秆玉米豫单610 ||郑单958(YD610 || ZD958)间混作和株高相近玉米登海662 ||浚单20( DH662 || XD20)间混作,研究不同间混作带型配置模式对两个玉米间混作群体的产量、抗逆性、光合性能及田间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YD610 || ZD958和DH662 || XD20间混作群体均比单作有显著的增产效果.高矮秆玉米YD610 || ZD958间混作以行比2∶4(I2∶4)的土地当量比(LER)最高,I2∶4的LER分别比行比1∶1(I1∶1)、行比2∶2(I2∶2)和混作(M)高8.1%、2.1%和1.2%.株高相近玉米DH662 || XD20间混作以行比2∶2的LER最高,I2∶2的LER分别比I1∶1、I2∶4和M高6.2%、4.0%和9.3%.间混作群体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增强了群体的抗病和抗倒伏能力,改善了群体的通风、透光状况,使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光合速率提高.因此,当高矮秆玉米品种搭配间混作时,宜采用行比2∶4间作带型模式(2行高秆品种,4行低秆品种);而株高相近玉米品种搭配间混作时,宜采用行比2∶2间作带型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一、枇杷黄毛虫的为害情况 峰江乡有枇杷300亩,主要分布第三、四高级社。今年枇杷总产量15万斤以上,比往年稍有增产,为了争取明年枇杷丰收,除了施足肥料以外,是大力防治黄毛虫。此虫在1925年曾经发生为害,极大部分枇杷树死亡。1956年又猖獗为害,在第三社调查一园有128株枇杷,被害后未能开花的占71%,现花蕾又被吃光的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对稻蓟马Thrips oryzac Williams的发生与为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取得了一些结果。 一、稻蓟马在稻田及植株上的分布 1.分布与品种布局的关系 一般说,不同品种混栽区较同一品种成片区,稻蓟马发生量大、为害重。混载区因品种不同而生育期参差不齐,往往在秧田和分蘖期稻田内,稻蓟马集中发  相似文献   

15.
<正> 中纹大蚊Tipula sp,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水稻地下害虫,为害逐年加重,为害面积逐年扩大,被害田一般减产84.1%,重者达90%以上,个别田块颗粒无收,已成为当前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1983年在我省蛟河市南岗子乡马安山村首次发现中纹大蚊,据调查临近乡镇如前进乡、黄松甸镇、漂河镇都有发生。1988年调查,在东岗、南岗子、马安山、新安等13个村发生面积共1252.5  相似文献   

16.
油料作物的增产,是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但过去对向日葵等油料作物害虫的调查研究工作,是很缺乏的。作者在农村工作当中,曾发见桃蛀螟为害向日葵很严重。在河南的许昌、叶县、方城、南阳、郑州和山西的芮城等地都有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杏核蜂属膜翅目、小蜂总科、肩广小峰科,种名Eurytomus sp.。因杏果受害而脱落,且幼虫白色似蛆,京郊果农称为落果蛆或杏果蛆。据文献记载,此蜂分布甚广,在国内产杏地区几乎都有发生;日本亦有发生。我们在京郊调查,此蜂除为害杏外,尚未发现为害其他果实,但文献有为害桃的记载。 为害状况 在京郊观察,杏树落果一般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落花后十几日(约5月初)此时多因果实太多或营养不够而自然脱落,故称为风化落果。自5  相似文献   

18.
自1956年至1985年,我国应用花生根瘤菌剂面积累计已达3000余万亩,根据1256次试验统计,接种根瘤菌比不接根瘤菌平均每亩增产28.6公斤,增产率达13%。近几年来,豇豆属根瘤菌除在花生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外,在绿豆、豌豆、豇豆、红小豆等作物上也逐步扩大应用,并获得了10%以上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祥庆 《昆虫学报》1977,(2):237-238
稻绿刺蛾(Parasa sp.),俗称禾辣蛆或辣椒蛆,在容县山区的石头、松山、灵山等公社,桂平县的罗秀、沙坡等公社是为害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每年发生两次为害,一次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为害早稻,发生面大,为害重;另一次在9月上旬至10月中旬为害晚稻,发生面小,为害较轻。禾蔸被害后严重时叶片被全部吃光,只剩下光秃的穗株,严重影响光合作用,降低千粒重,造成减产。发生面积,一般年约占公社面积5—10%,严重年约占20—30%。但是过去未见有该虫为害水稻的报道,遵照毛主席关于“灭虫保苗”的教导,  相似文献   

20.
二齿茎长蠹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君  程惠珍 《昆虫知识》1997,34(1):20-21
二齿茎长蠹SinoxylonjaponicumLesne属鞘翅目、长合科(Bostrichidae),是近年来各地普遍发生的一种蛀干害虫。尤其是北方地区连年干旱,导致此虫日趋严重,为害面积扩大。在北京、天津蓟县及河北遵化,二齿茎长合严重为害柿树苗,树苗被蛀率可达90%,造成大量苗木死亡;在陕西秦岭以南,此虫为害五倍子寄主植物青肤杨、盐肤木,造成部分枝条枯死,影响五倍子产量。为此,1988~1992年作者在北京地区对该虫的发生及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防治试验,现报道如下。1分布与寄主据报道,国外分布日本[1];国内分布云南[2]、河北[3]。据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