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遗传物质的发现者之一——麦卡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4年,3位科学家艾弗里、麦卡锡和麦克劳德在DNA遗传本质方面的发现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这个发现打开了生物学革命的大门,从而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看法,这项研究还为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不幸的是3位科学家都未曾荣获诺贝尔奖.通过介绍麦克林·麦卡锡的科学研究,从而对这项发现的基本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宿营 《化石》2007,(1):26-27
玛丽·安宁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化石收藏与发现家,当时许多重要的古生物研究都源于她的化石发现。1799年玛丽·安宁出生于英国南部多而特海岸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就在家附近的一个叫来姆利吉的悬崖边采拾被海浪冲刷出来的贝壳化石,收集并买给当地的富人和收藏家以补贴家中的生  相似文献   

3.
猛犸象(Elephas primigenius)是最著名的动物化石之一。在欧洲,西伯利亚,中国北部以及其他区域内的许多地方,都曾发现过大批这种动物的遗体,而且它们的庞大的躯体与奇特的形状早就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此外,在亚洲及欧洲的冻土带内,曾发现过这种动物的,连皮,肉和毛都保存着的完整的尸体。古代极北地区的居民,当他们发现了这些由于海岸崩裂而从地下深处露出来的尸体后,曾企图寻求关于这些奇怪动物的外貌的解释。在耶库  相似文献   

4.
走进内蒙     
孙丹辉 《化石》2016,(1):61-65
2015年8月1日,我们每一个人收拾好行囊,整装待发,在邓涛老师带领下踏上了去往内蒙古的征程,拉开了探索灰色生命之旅的序幕. 队伍由两辆车、8人组成,我们早晨7点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出发,披着清晨的阳光,摆脱城市的拥挤,缓缓地“逃离”了北京城.直到抵达张北之后我们的车子才能像矫健的马儿一样驰骋在广袤的公路上,沿途没有了城市的喧闹,没有了交通的堵塞,伴随我们的只有那一眼望去蓝蓝的天空、随风摆动的小草,以及那迷人的风景,偶尔打开车窗,一股凉爽的清风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经过一路的颠簸,我们在傍晚时刻到达锡林浩特,当地文物保护站的同志为我们安顿好了一切.  相似文献   

5.
皮层投射到丘脑的纤维数量约为丘脑至皮层的纤维数量的10倍,因此许多研究者都认为这一庞大的反馈网络必然在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越来越多的证据也显示,来自皮层的反馈调节在修整丘脑反应方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即从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对皮层.丘脑反馈调节的相关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DNA分子中由4种碱基组成的不同的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携带着不同的遗传信息.DNA分子所储存的遗传信息,必须通过转录传递给信使RNA分子(mRNA),才能到达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核糖体.然后合成蛋白质的酶系再把mRNA所带来的信息翻译成蛋白质.  相似文献   

7.
Yu L  Tang H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1):53-56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在耳蜗基底膜的外毛细胞膜上有一种新奇的蛋白质:prestin(马达蛋白),它能感受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进而发生构象改变,引发外毛细胞的形状和表面积的改变.Prestin作为一种独特的马达蛋白,能驱动耳蜗外毛细胞的电能动性(electromotility),产生耳蜗的放大器作用,因而使哺乳动物的听觉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广阔的听觉域,敏锐的频率选择性.这种蛋白质的缺失或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听觉功能严重受损,对于prestin的深入细致的研究,也许可以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哺乳动物的听觉调谐机制,通过对这种蛋白质基因的表达的调控,是否能够防治一些与之相关的疾病?这或许将是今后听觉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孔昭宸 《化石》2007,(3):22-24
巍峨的青藏高原,雄踞于地球之巅,这片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大地,以其独特的地理景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地域文化,曾召唤着来自不同国度和年龄段的科学工作者致力于以“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主题的科学研究。他(她)们在这片惊险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雪域高原的崎岖山路上,留下了其足迹,取得的研究成果,为青藏高原综合研究的主题增添了耐人寻味的古生物学证据。翻开亚洲新生代地质历史,喜马拉雅山的上升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地质事件。由于这条东西长2400余km,南北宽200~350km的山峦重迭、群峰林立的山系隆起,不仅制约…  相似文献   

9.
王大锐 《化石》2007,(4):23-25
现代的人们迄今还没有弄明白,远古人类为什么要在许多岩石上留下各种各样的岩画或者人类自己的手印,而且,随着这些印记不断增加的发现,人们对它们的好奇心也就越重。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中,最早是在公元5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著录黄河自宁夏流入内蒙古途中的岩画:“河水又东北。历石岩山西,尽着虎马之状,粲然成群,类似图马。故亦谓之画石山也”,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岩画的著作。人类童年的遗物人类自从出现在地球上以来,已经走过了几十万年的发展史,目前正处在一个人生的“青壮年”时期。岩画是刻绘、凿刻在岩崖或石块上的…  相似文献   

10.
c-Cbl介导了hSef的泛素化和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f(similar expression to fgf genes)作为FGF信号通路中可诱导的拮抗分子相继在斑马鱼,小鼠,和人类中被鉴定出来,并进行了相应的功能研究.目前对于Sef蛋白本身稳定性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对c-Cbl对Sef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免疫荧光实验表明Sef能够和c-Cbl蛋白在细胞中发生共定位,随后的免疫共沉淀实验证明Sef能够和c-Cbl发生相互作用.体内泛素化实验表明c-Cbl能够使Sef发生明显的泛素化作用.这种泛素化最终导致了Sef本身的剂量依赖性的降解.针对c-Cbl的siRNA表达也使Sef稳定细胞系的表达水平得到恢复.结果表明,c-Cbl对Sef的泛素化及降解可能作为一种调控拮抗因子的蛋白质水平从而最终调节信号通路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國的蔬菜     
由於我國有着悠久的栽培蔬菜的歷史,因而蔬菜的種類繁多,栽培的技術亦極複雜。更因所需要的部分不同:有的吃它肥大的地下根或莖,有的吃它柔嫩的葉子,有的吃它地上的嫩莖,有的吃它的果實和種籽,更有的吃它的花莖或花蕾;如果要這些部分都能發育得良好,以符合我們的需要,就必須巧妙地利用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以及人爲的辦法,來滿足各種蔬菜生長和發育的要求。中國蔬菜的現狀,是在中國地理環境的影響下及蔬菜本身的發育過程中,經過長期栽培的結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对客观记录的脑电图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正确理解人脑的不同局部以及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相关性提供基础实验依据和理论根据,为脑电图研究的其它分析做基础分析.方法:分别对10导联电极和21导联电极的两组脑电图数据做互相关和自相关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在不同条件、事件下脑的各导联电极的自相关分析结果和左右对称导联电极的互相关分析结果,最后得出相关性值随实验条件和事件的具体变化.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设计的脑电图分析工具箱和相关性分析程序.结果:脑电图数据经过相关性分析后得到的相关图具有和脑电波相似的波形,具有周期性,时间滞后对应的标准化的相关图显示出相关性值的第一个主峰是最大的,主峰频率一般在8到13Hz的脑电波频段内;最后得到的相关性值随事件的变化而改变的结果说明实验事件对相关性的影响.结论:自相关和互相关都是随着时间滞后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波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图在从零延迟开始时间滞后所出现的第一个波峰是主峰,反应出相对较强的相关性;从大量数据的分析最后得到的相关性与事件的关系表明相关性是受事件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李超荣 《化石》2016,(1):23-25
当你走进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中国古动物馆的树华古人类馆,你注意到展柜里那些圆形的石头标本了吗?这就是10多万年前古人类狩猎与防身的武器——石球.与现在的手枪、步枪和机关枪的子弹和大炮的炮弹等异曲同工的是,这些远古社会古人类使用的石球是一种远距离杀伤武器.  相似文献   

14.
高黎贡山北段东西坡种子植物区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黎贡山北段的东西坡由于在降雨量和热量分配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致使东西坡在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区系特征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东坡记载野生种子植物152科,580属,1475种及192变种(亚种),西坡记载野生种子植物162科,659属,1804种及186变种(亚种).东西坡种子植物科、属、种的对比分析表明:1)东西坡现代种子植物区系具有相同的历史渊源,但其区系联系减弱了,东西坡区系相似性程度,依科、属、种的顺序依次递减;2)西坡现代种子植物区系比东坡具有更为深刻的热带起源烙印.就科、属、种三个水平来说,东坡的热带成分低于西坡,温带成分高于西坡.许多典型的泛热带大科在西坡比东坡有着更为丰富的种类,其中有些泛热带科分子在东坡缺乏分布,而在西坡找到了合适的驻留之地;3)西坡现代种子植物区系与东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联系比东坡紧密,而东坡与高黎贡山以东的区系联系比西坡密切,由于高黎贡山山脉的阻隔,近代植物物种的东西坡交流发生了障碍;4)西坡生态地理环境比东坡更有利于物种的生存、繁衍和分化,它既是古老成分的避难所,又是孕育新生成分的摇篮.  相似文献   

15.
鸡的瞬膜     
瞬膜(nictitating membrane),又称第三眼睑,是一种保护眼球、防止灰尘的结构.鸟类的瞬膜位于眼眶的前眼角,为半透明的膜,其内缘具有一种羽毛上皮,借以刷洗角膜上的灰尘.在飞行时能遮覆眼球,以避免干燥气流和灰尘对眼球的伤害.由于瞬膜在鸟类睁眼的一瞬间迅速缩回前眼角,很难拍摄到.最近费了好大的周折,终于拍到了理想的鸡瞬膜照片,现予以发表供生物学界的同行共享(友情提示:如引用请注明原作者).  相似文献   

16.
根据GenBank发表的犬瘟热病毒(CDV)的F基因序列,经过分析在F片段的保守区域内设计引物,建立了SYBR GreenⅠ荧光RT-PCR检测CDV的方法,并通过对厦门市宠物医院收集的临床发病和疑似发病的犬病料(包括眼分泌物、鼻拭子、唾液、血液、尿液等)的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快速检测CDV的SYBR GreenⅠ荧光RT-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叶绿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为植物细胞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光合作用的器官,叶绿体在生物进化的漫长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生物技术的深入发展,人们发现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序列的信息在揭示物种起源、进化演变及其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与此同时,比核转化具有明显优势的叶绿体转化技术在遗传改良、生物制剂的生产等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而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序列分析则是叶绿体转化的基石.基于叶绿体的这些重要作用,收集整理了有关的资料,从几个方面归纳了本领域最近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使读者对迅速发展的叶绿体基因组研究有更全面的了解,以及对叶绿体基因组在物种的进化、遗传、系统发育关系等方面的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希望对叶绿体转化技术的研究和广泛应用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超荣 《化石》2016,(2):23-27
正友情笔者从事史前考古学已40余年,让我最难忘的是与江西安义县文物爱好者胡贤钢的友情,这种友情还需从1988年讲起。当年,胡贤钢20岁,是安义县食品厂的一名工人。他勤奋好学,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从中学历史书中掌握的一些史前学知识,来了解远古人类使用过的生产和生活工具。在休假的时候,他常常在自己家乡的丘陵和台地采集古人类使用过的工具来收藏。当时他的家庭人口多,经济拮据,但是他喜欢读书,他的父母支持他的爱好,舍得花钱给他买一些书。1988年在县的新华书店曾花一角钱,  相似文献   

19.
昆虫孤雌生殖中中心体的组装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心体是动物细胞主要的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 MTOC), 负责组织纺锤体.近年来, 关于昆虫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后中心体形成的深入研究对阐明昆虫孤雌生殖的过程和机制以及了解孤雌生殖的进化和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第一次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中心体的装配以及中心体对于昆虫孤雌生殖的意义, 表明昆虫孤雌生殖的普遍模式就是在没有精子提供中心粒的情况下, 卵子通过新形成的中心体进行有丝分裂, 中心体自我组装限制的解除可能是进行孤雌生殖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20.
马东东  裴树文 《化石》2016,(2):11-17
正在人类漫长的演化历史中,工具无疑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工具的使用不但能弥补人类一些生理机能上的不足,还能在不断地被利用和改进中促进人类智力的发展。远古时代的工具可能纷繁多样,保留到今天的主要是不易腐烂的石质工具(通常所说的"石制品","石器")。石质工具是人类有意识制作的产品,通过石质工具,古人类能加工木质工具,能肢解动物尸体并敲骨吸髓,这是我们祖先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成功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石质工具是古人类学家研究早期人类演化和生存行为的重要材料,因此探求最早的石质工具制造者是学术界长期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