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氏原羚的历史分布与现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蒋志刚  蔡平 《兽类学报》1995,15(4):241-245
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曾分布于内蒙古和青海,现仅生存于青海湖北东北部及西部的鸟岛、察拉滩和小北湖一带,数量不足300只,由于人类稠密地区的阻隔,位于青海湖西的种群与湖东北种群已无可能进行基因交流。由于种群小、易被偷猎、生境破碎和无采食场所等原因。它们已是我国,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之一,必须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否则,普氏原羚有可能在近期内灭绝。  相似文献   

2.
2000年和2001年初夏,在高海拔、低人口密度的阿鲁盆地内对同域分布的藏羚与藏原羚的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以海拔高度、坡度、离山岗距离、坡向以及植被类型作为资源参数,利用Resource Selection Function对藏羚与藏原羚的潜在生态位分化进行检验.研究表明:藏羚和藏原羚对低海拔、相对平地、针茅-非禾本科群落以及北坡的资源选择具有相似性,但对低海拔苔草平地具有强烈的避开;藏原羚对山岗或斜坡生境的利用比藏羚大.以针茅-非禾本科群落为例研究,结果显示斑块植物群落可能是决定生境选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消失的黄羊     
您知道内蒙古草原上的"一片白云"指的是什么吗?那是美丽的野生黄羊。由于它臀部呈白色,当成百上千只黄羊聚集在一起时,远远望去就像天边的一片白云。黄羊虽然叫羊,但它不是狭义上的羊科动物,而是广义上的羊类动物。它属于羚羊亚科原羚属,中文名蒙古原羚,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黄羊的体形纤瘦,跳跃的高度可达2.5米;它也善于奔跑,最高时速可达90千米,所谓"黄羊窜一窜,马跑一身汗",用来形容它奔跑时的速度再恰当不过了。  相似文献   

4.
2005年6—7月和9月,运用样线法研究了青海省天峻县布哈河上游同域分布的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和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的集群行为。该地区的普氏原羚和藏原羚集群类型分为雌性群、雄性群、混合群及母子群。四种集群类型中,雄性群出现的频次均为最高(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为4l%和50%);其次为雌性群(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为34%和30%);再次为母子群和混合群。比较集群规模发现,除藏原羚母子群显著大于普氏原羚(P=0.015)外,两个种其余集群类型规模差异不显著。集群规模出现频次:单只出现的频次最高(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为21.9%和18.7%);2—8只,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为62.6%和67.6%;大于9只,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仅占15.5%和13.7%。另外,普氏原羚和藏原羚产羔后平均集群规模显著减小(普氏原羚,P=0.014;藏原羚,P=0.008);在雄性群、混合群规模均较产羔前略有增大的情况下,雌性群的规模却显著减小(普氏原羚,P〈0.001;藏原羚,P=0.002),成为普氏原羚和藏原羚产羔后集群规模变小的主要原因。布哈河上游同域分布的普氏原羚和藏原羚草青期的集群类型、集群规模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5.
王江  方盛国 《兽类学报》2005,25(2):105-114
原羚属物种在羚羊亚科中的分类地位尚存在很多争议。本文测定了原羚属的黄羊和藏原羚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1140bp),并与牛科其它属31个种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对其碱基组成变异情况及核苷酸序列差异进行了分析。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用简约法(MP)、邻接法(NJ)和似然法(ML)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黄羊和藏原羚的序列差异为3.78%,颠换数目近乎为0,其突变远未饱和;原羚属内黄羊和藏原羚为不同种,单系发生;原羚属与赛加羚羊属、犬羚属及跳羚属等并系发生,原羚属隶属于羚羊亚科,应为独立属;羚羊亚科组成属间多为并系起源。根据序列差异值2%/百万年的细胞色素6分子钟,推测黄羊和藏原羚分歧时间大约为1~2百万年;原羚属与羚羊亚科其它属分歧时间大约在5.7~8百万年。  相似文献   

6.
2005年6—7月和9月,运用样线法研究了青海省天峻县布哈河上游同域分布的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和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 的集群行为。该地区的普氏原羚和藏原羚集群类型分为雌性群、雄性群、混合群及母子群。四种集群类型中,雄性群出现的频次均为最高(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为41%和50%);其次为雌性群(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为34%和30%);再次为母子群和混合群。比较集群规模发现,除藏原羚母子群显著大于普氏原羚(P=0.015)外,两个种其余集群类型规模差异不显著。集群规模出现频次:单只出现的频次最高(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为21.9%和18.7%);2—8只,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为62.6%和67.6%;大于9只,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仅占15.5%和13.7%。另外,普氏原羚和藏原羚产羔后平均集群规模显著减小(普氏原羚,P=0.014;藏原羚,P=0.008);在雄性群、混合群规模均较产羔前略有增大的情况下,雌性群的规模却显著减小(普氏原羚,P<0.001;藏原羚,P=0.002),成为普氏原羚和藏原羚产羔后集群规模变小的主要原因。布哈河上游同域分布的普氏原羚和藏原羚草青期的集群类型、集群规模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7.
B 《动物学报》2005,51(4):586-597
1999年,2000年和2002年,在西藏西北部的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分别沿三条横跨该自然保护区的长度为750-860km的东西向样线估计了藏羚(Pantholopshodgsoni)、藏野驴(Equuskiang)和藏原羚(Procaprapicticaudata)密度(每平方公里个体数)和遇见率(每平方公里遇见个体数)。在低海拔(4500-4700m)地区,藏羚、藏野驴和藏原羚数量很少,在那些人类活动强度高或中等的地区,藏羚、藏野驴和藏原羚的数量也极少,以致无法估计密度或遇见率。在高海拔(4700-5200m)地区,藏羚和藏野驴数量在那些人类和家畜活动强度低的地区,数量总比那些中等人类活动强度的地区高,尽管藏羚的数量差别比藏野驴小。藏原羚的情形不一样,在人类活动强度低或中等的地区的遇见率相仿。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差别可能与这些动物的生境偏好有关。看起来,藏原羚、其次是藏野驴比藏羚更能耐受人类和家畜的活动。注意到这三种动物在人类和家畜活动低的地区的结果方差都大,表明三种动物在有人类和家畜活动低的地区与在那些中等人类和家畜活动地区的分布相反的成群分布。三年中有蹄类动物遇见率的模式都相似,在调查期间有蹄类动物种群没有波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原羚属分类地位研究兼论中国羚羊的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羚羊类动物在世界羚羊类动物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其中普氏原羚、藏原羚和藏羚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普氏原羚是极度濒危动物.开展中国羚羊类动物的分类和进化研究是当务之急.本研究利用形态特征、头骨测量及线粒体DNA的12S rRNA(440 bp)和16S rRNA(590 bp)对原羚属的分类地位及中国其他几种羚羊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发现对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数据的聚类分析的结果差异大,而且质量性状的聚类结果比较符合传统的分类系统.分子分类也得到相似结果,但在属下的分析存在较大差异.7种牛科动物的12S rRNA和16S rRNA序列差异分别为0.2%~7.1%和0.3%~8.4%.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原羚属3种羚羊形成单系群,且蒙古瞪羚与普氏原羚的关系较藏原羚与普氏原羚的关系近.赛加羚应归宿于羚羊亚科,而不是与羊亚科的藏羚形成独立的赛加羚亚科.原羚属的进化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隆起有关.  相似文献   

9.
三种珍稀有蹄类动物的警戒行为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秋 《生物多样性》2016,24(12):1335-267
警戒行为是野生动物重要的反捕食策略之一, 警戒行为的研究已经成为行为生态学中继动物的采食行为、繁殖行为之外的另一热点研究领域。然而, 尽管研究人员至今已经在数百种鸟类、兽类中开展了各种类型的警戒行为学研究, 但相关研究的原始数据却鲜有共享。本文公开了利用焦点取样法采集的我国3种珍稀有蹄类动物警戒行为数据样本716个, 其中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 175个、藏原羚(P. picticaudata) 180个、麋鹿(Elaphurus davidiamus) 361个, 并同时公布了采集该行为学数据时的相关变量, 包括性别、群体类型、群体大小、捕食风险、人类干扰等。结果显示在上述3种有蹄类动物中, 均存在明显的集群效应, 且此效应与性别及捕食风险存在交互作用。本文尝试建立标准的行为学数据规范, 以期为未来的行为学研究数据的共享及深度挖掘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0.
我初次见到普氏原羚是在20年前,那是在1994年圣诞节前后,我再次登上了青藏高原,第一次翻过日月山到达青海湖畔寻找普氏原羚。到达时正赶上青海湖地区降下一场大雪,高原洁净如洗,碧空下,阳光耀目、银装素裹。那时青海湖还没有环湖公路,湖周边也没有加油站。为了保证考察途中的汽油供应,司机带上了灌满汽油的油桶。大概是为了防止天气太冷导致汽油凝固,晚上司机将车上的汽油桶搬到我们住的房间里,房间里生着火炉,门窗紧闭,整个房间弥漫着汽油味、煤烟味和烟草味。那个年代人们的安全意识没有像今天这  相似文献   

11.
逗亚科似逗属鱼类的物种界定保持争议, 系统发育关系尚待解决。研究取样似逗属鱼类所有种, 使用核基因多位点序列重建似逗属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 运用分子的物种界定方法并结合形态特征分析厘定我国似逗属鱼类的分类。贝叶斯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 桂林似逗与平江似逗是单系种; 似逗与扁嘴似逗是多系种, 前者包括五个谱系A至E, 后者包括两个谱系A与B。POFAD距离分析和Structurama分析的结果表明似逗和扁嘴似逗的每个谱系是独立遗传种群, BP & P分析结果强烈支持它们是不同种。*Beast物种树结果揭示: 扁嘴似逗谱系B位于似逗属鱼类的基部位置; 似逗谱系A与B是姊妹群关系, 似逗谱系C是扁嘴似逗谱系A的姊妹群, 它们一起与桂林似逗形成姊妹群关系; 似逗谱系D与E是姊妹群关系, 它们一起是平江似逗的姊妹群。结合形态证据, 对我国似逗属鱼类分类厘定如下: 限定严格意义似逗包括似逗谱系A+B; 恢复长吻似逗(Pseudogobio longirostris Mori, 1934)给予似逗谱系C分类名; 似逗谱系D与E是隐存种, 桂林似逗与平江似逗是有效种。  相似文献   

12.
陆昭岑  陈海玲  覃营  刘演 《广西植物》2023,43(12):2203-2212
薹草属(Carex L.)是广西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大属,目前记录的物种达100种,然而广西薹草属植物资源仍然不清楚,缺乏系统的调查与研究。该文基于馆藏薹草属植物标本鉴定,文献收集整理和野外调查等基础上,对广西薹草属植物的前期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对广西薹草属植物物种编目简况进行了概述;另外,广西薹草属植物特有性高,通过对16个模式标本采自广西的类群进行系统梳理,考证其模式产地准确性,补充分布信息,确定目前广西特有薹草属植物共8种;报道了广西薹草属植物8个新记录种,即禾状薹草(C.alopecuroides D. Don)、仲氏薹草(C.chungii Z. P. Wang)、糙毛囊薹草(C.hirtiutriculata L. K. Dai)、秆叶薹草(C.insignis Boott)、云雾薹草(C.nubigena D. Don)、仙台薹草(C.sendaica Franch.)、伴生薹草(C.sociata Boott)、横果薹草(C.transversa Boott),提供其形态特征集要与凭证标本照片,并对广西薹草属植物的多样性、特有性、地理分布以及资源潜在利用价值等进行了讨论,该...  相似文献   

13.
猪毛菜属(Salsola)是新疆干旱区分布最为丰富的被子植物属之一,是盐碱和荒漠区的先锋种和建群种,对西北干旱区植被恢复与建设具有巨大生态价值。基于新疆自然分布的33种猪毛菜属物种共741个分布数据,整合利用点格局法和物种分布模型法构建了物种丰富度(SR)、加权特有性指数(WE)和校正加权特有性指数(CWE)的分布格局。选取环境能量、水分可获得性、气候季节性、生境异质性、土壤条件和历史气候变化共6类19种生态因子,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探究了环境异质性对猪毛菜属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基于现实点位模型和物种分布模型构建的物种丰富度具有一致性,均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破碎化分布趋势,但物种分布模型的结果在空间上比点格局法更连续,物种丰富度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准噶尔西部山地、天山西端和天山南脉南缘;(2)加权特有性指数和校正加权特有性指数的分布格局与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具有一定差异,其最大值集中分布于准噶尔盆地南缘、伊犁河谷和塔里木盆地西南缘;(3)GWR模型结果表明,海拔变幅、土壤酸碱度和最干月降水量是制约新疆分布的猪毛菜属丰富度和特有性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探究生物多样性在类群和空间不均一性的形成机制对于认识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鬼臼亚科属于小檗科,包含10属约89种,属间物种数量差异巨大。本研究利用比较系统发育学的研究方法,重建了鬼臼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分化时间和多样化历史,并探讨了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净多样化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鬼臼亚科起源于92.75Myr,净多样化速率在约23Myr开始明显提升,最显著的净多样化速率转变发生在21Myr附近的淫羊藿属(Epimedium)分支上。基于性状的演化速率分析显示,具有蜜距和分布在东亚亚热带的类群具有较高的净多样化速率,但淫羊藿属特定的距长对其物种的净多样化速率没有影响;果实类型、假种皮和气生茎的有无对类群间净多样化速率无影响。本研究表明功能性状的演化和中新世以来东亚地区季风气候的加强导致了鬼臼亚科内部多样性的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总结了广义马铃苣苔属(Oreocharis)的地理分布范围和花部特征,利用核基因ITS1、ITS2和叶绿体基因trnL-trnF重建广义马铃苣苔属主要物种的分子系统关系,并结合花部特征和地理分布特点分析花部特征的适应性与演化规率.结果显示:广义马铃苣苔属可分为两个支系,一个支系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黄色花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