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鼎湖山森林鸟类群落的集团结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周放 《生态学报》1987,7(2):176-184
本文应用生态学中正在发展的集团理论,分析了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繁殖季节鸟类群落的组成。该鸟类群落由28种鸟组成。根据鸟类的取食方法、取食基层和取食高度取定的取食行为格局,使用了聚类分析法和主分量分析法把这鸟类群落划分为8个不同的取食集团。由于集团内成员的取食行为格局十分相似,把群落划分为集团后,更有利于研究群落内种间的相互作用,也便于了解群落内资源分割的情况。文中讨论了划分鸟类集团的依据,并就集团理论及其应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生态群落物种共存的进化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概述了目前对生态群落的物种共存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动、植物群落物种共存机制的研究进展。植物群落的物种共存主要介绍与环境、种子再迁移、生态位分化、竞争平衡理论、种库假设、再生生态位等有关的几种假设、生态学上相似种的共存及“原”群落概念等。动物群落的物种共存机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叙述:(1)异质环境中的资源分割,主要指动物斑状滋养的不同利用;(2)避免竞争排斥的行为机制,如边缘效应、聚群效应、扩散行为、相互作用和干扰;(3)特化者和泛化者的共存,包括:竞争是物种向多功能进化的作用力、最佳觅食理论与生态学特化及特化概念的发展。最后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3S技术及其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资源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及时、准确、动态地获取资源现状及其变化信息对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3S技术即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概念、特点及其研究进展,探讨了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及景观异质性研究、空间格局分析与模拟的应用;并对3S技术在群落生态学、植被调查、生物多样性研究、植被制图以及其它生态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演替研究在常绿阔叶林抚育和恢复上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动态过程为例,比较研究了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主要树种白栎(Quercus fabr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石栎(Lithocarpus glaber)、木荷(Schima superba)和栲树(C.fargesii)的群落生态学特征、种群生态学特征和生理生态学特性。阐明了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间的相互更替过程;探讨了主要优势种群的植株结构及其更新能力的演变规律;揭示了演替系列群落主要优势种相互更替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物种多度格局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物种多度格局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是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研究的起点。物种多度格局研究主要在两个水平上进行:1)初期研究主要集中于群落水平,希望在不同群落之间发现一个共同的整体格局来描述群落的组织结构。常用模型包括几何级数、对数级数、对数正态和断棍模型,不同模型代表了不同的生态学过程。2)目前转向重视物种水平,并以物种多度的区域分布规律及其生态学机制研究为主。物种分布区多度关系有正相关、无相关和负相关3种形式。局部多度高的物种一般趋于广布,而局部多度低的物种趋于受限分布。物种多度区域分布的生态位模型预测为单峰型,还经常会出现“热点地区”;而异质种群模型预测为双峰型。物种多度的区域分布主要由环境资源特性、物种生态位和扩散过程等因素决定。3)物种多度格局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变异类似,代表了这些生态学过程的时间异质性。4)物种多度格局的尺度变化经常表现出自相似性,但该规律并非一直存在,因为生物多样性由不同尺度上的不同生态学过程决定。5)多度(稀有度)是物种保护的基本依据,而群落多度模型能够指示生态学和干扰过程变化对群落结构的影响。物种多度格局的模型手段仍需改进,机制研究尚不系统,应用研究亟待扩展,对于物种多度格局的深入理解将为揭示生物多样性分布机制和有效保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广东亚热带森林群落的生态优势度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彭少麟 《生态学报》1987,7(1):36-42
本文应用simpson优势度指标,测定广东亚热带14个森林群落的生态优势度。对测定结果深入分析,说明了生态优势度指标在森林群落分析上有较大的意义,可以衡量不同的群落类型,作为群落分类的辅助指标;能反映群落生境变化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说明森林群落演替过程群落结构的变化;广东亚热带森林在自然状况下向气候顶极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生态优势度指标逐渐下降。 本文还进一步探讨生态优势度的生态学涵义。说明生态优势度指标的群落生态学意义,指出与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在概念上的联系与差别,以及三者在应用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鸟类群落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崔鹏  邓文洪 《动物学杂志》2007,42(4):149-158
鸟类群落的研究一直是鸟类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群落的组成结构、集团结构、生态位与种间关系、动态与演替、群落与栖息地关系以及城市化对鸟类群落影响。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动态与演替以及群落与栖息地关系的研究是过去20年间的研究热点,但有关城市化对鸟类群落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以期促进我国鸟类群落生态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英国全球生态学研究简介彭少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50)全球生态学(globalecology)是继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水平,以更为宏观的尺度来研究人类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生态学分支学科。由于人类过度活动的影响—化石燃料的...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研究热点—植物分子生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生态学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科学。而随着其它自然学科向生态学的渗透,以及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产生和迅猛进步,从而涌现出许多新兴的交叉领域,其中特别是应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在解决生态学的有关问题过程中,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植物分子生态学就应运而生了。 一、分子生态学的概念 目前对于这个新研究领域的概念讨论甚多,至今尚无一个普遍认可和明确的概念。例如,侯泽(Hoelzel)和德夫(Dover)认为:分子生态学是用DNA和蛋白质的特征,研究物种的分化、演化及种群生物学等生态学…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中段植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李军玲  张金屯 《植物研究》2006,26(2):156-162
运用TWINSPAN把样方分为8个群落类型,用Levins、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etraitis生态位特定重叠指数公式测定群落中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分析各种群生态位的生态学意义。在总群落中,披针苔草和草地早熟禾的生态位宽度最大,说明它们对群落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强,对资源的利用能力也最强;在不同的群落里(群落Ⅰ到群落Ⅷ),相同种群生态位宽度有极大差别,草地早熟禾在群落Ⅱ中,B1为 2.753,B2为 15.561,在群落Ⅷ中,B1为0,B2为1;总群落中,各种群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大于其在其他群落里的生态位宽度。两个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越大,说明它们占据越相似的资源空间,珠芽蓼和火绒草的生态位重叠值高达0.892(群落Ⅰ中),说明它们利用资源的相似性程度很高;在总群落中,各种群之间生态位重叠值都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