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相同pH值不同浓度的Na2SeO3和不同pH值相同浓度的Na2SeO3的Hoagland—Snyer溶液,培养天然鱼腥草一段时间。观察鱼腥草的生长情况,测定其体内总的硒量和无机硒含量。得出:鱼腥草在pH5 5、Na2SeO3浓度为20mg·L-1时,植株不仅茎、叶生长好,而且体内总的硒量较多,为322mg·kg-1。无机硒量较少,仅有59 4mg·kg-1。从而有机硒含量为262 6mg·kg-1,硒在体内的转化率达81%。表明pH5 5、Na2SeO3浓度为20mg·L-1,是溶液培养富硒鱼腥草的适宜环境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 5 0 mg· L- 1真菌诱导子 (F5) ,5 0 mg· L- 1水杨酸 (SA) ,5 0 mg· L- 1F5+5 0 mg· L- 1SA3种处理 ,对红豆杉悬浮细胞膜脂过氧化和紫杉醇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F5和 SA单独处理红豆杉细胞均引起细胞膜脂过氧化。SA+F5联合处理可以减轻 F5单独处理细胞所引起的膜脂过氧化程度 ,SA+F5联合处理与真菌诱导子处理相比 ,较大地提高了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得到较多的生物量。3种处理方法均可提高红豆杉细胞紫杉醇产量 ,特别以 F5+SA处理得到产量最高 ,达到 1 1 .5 mg· L- 1,分别为 F5,SA和对照组的 1 .5倍、2 .0倍和7.5倍。结果显示 :在真菌诱导子诱导与水杨酸的联合作用下提高紫杉醇产量 ,可能与水杨酸减轻真菌诱导子所引起的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石场废弃地的早期植被与土壤种子库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调查了广州市白云山地区一个弃置 2 a的大型采石场的排土场、采石坑以及原用作破碎加工石料和成品贮运的平台等的土壤种子库和自然植被。这些废弃地的基质毫无结构 ,质地亦极端 ,排土场 60 %的颗粒直径小于 1 mm,碎石平台则主要由散落的碎石、石粉组成 ,粒径大于 5 mm占 5 0 %以上。3种类型废弃地的养分元素含量都很低 ,水溶性氮和磷含量分别为 0 .74~ 1 .43mg· kg- 1和 0 .0 32~ 0 .0 5 3mg· kg- 1。 3种废弃地在植被自然发生的程度及土壤种子库种子含量上也差异很大。排土场表面极不稳定 ,大大小小水蚀沟分布其上 ,水蚀和水土流失严重 ,基本上没有植物定居 ,土壤种子库接近零 (所有样品只检测到两种植物各 1株幼苗 ,换算成种子库的大小约当 33粒· m- 2 ) ;采石坑废弃地的自然植被较好 ,发展成以湿生植物为主的郁闭草地 ,边坡较为干旱而以禾草类为主 ,盖度亦达 1 0 0 % ,水环境的多样性促进了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计有 1 3科 30属 31种植物 ,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含量为 1 93± 46粒·m- 2 ,有 6个种 ;碎石贮运平台废弃地由于经车辆的反复辗压 ,表面异常坚实 ,废弃后早期只有在周边较疏松处及偶然出现的裂缝中有植物生长 ,总植被盖度小于 1 0 % ,种类也较少 ,只有 4科 9属 9种 ,然而其土壤种子库却是最  相似文献   

4.
秋茄幼苗叶片单宁、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对Cd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覃光球  严重玲  韦莉莉 《生态学报》2006,26(10):3366-3371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土壤盆栽技术研究了红树植物秋茄的幼苗在不同浓度的Cd(0~50mg·kg-1)胁迫下叶片单宁、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变化。研究表明:秋茄幼苗叶片中的单宁、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随着Cd胁迫浓度的增加出现不同程度先升后降的趋势,这表明秋茄幼苗对低浓度的Cd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但在高浓度的Cd胁迫下则受到伤害;单宁、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分别在土壤Cd处理浓度为30mg·kg-1、20mg·kg-1、40mg·kg-1时达到最高,相应地,单宁、可溶性糖和脯氨酸浓度最高分别达到66·2mg·g-1、105·0mg·g-1和12·22mg·g-1;Cd胁迫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极显著,因此可以作为秋茄对Cd污染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43,自引:9,他引:43  
测定了草甸棕壤条件下 ,Cu、Zn、Pb、Cd单一 /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急性致死及亚致死效应 .结果表明 ,Cu、Pb浓度与蚯蚓死亡率显著相关 (α=0 .0 5 ,RCu=0 .86 ,RPb=0 .87) ,Cu浓度与生长抑制率显著相关 (α=0 .0 5 ,RCu=0 .84) ,其他供试重金属浓度与蚯蚓死亡率和生长抑制率相关性不显著 .蚯蚓个体对重金属毒性的耐受程度差别较大 .其毒性阈值 (引起个体蚯蚓死亡浓度 )分别为 :Cu 30 0mg·kg-1,Zn 130 0mg·kg-1,Pb 170 0mg·kg-1,Cd 30 0mg·kg-1.LC50 分别为 :Cu 40 0~ 45 0mg·kg-1,Zn15 0 0~ 190 0mg·kg-1,Pb2 35 0~ 2 40 0mg·kg-1,Cd 90 0mg·kg-1.在Cu、Zn、Pb、Cd单一污染引起 >10 %蚯蚓死亡的浓度下 ,复合污染导致 10 0 %蚯蚓死亡 ,表明复合污染极强的协同效应 .  相似文献   

6.
沉水植物分布格局对湖泊水环境N、P因子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利用实地调查数据模拟保安湖沉水植物分布及水环境生态因子场。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 ,分别空间选取四种优势沉水植物 (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L .,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L .,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maackianusA .Benn .,及苦草VallisneriaspiralisL .)的分布水域及无沉水植物分布水域的局部生态因子场。根据得到的局部因子场特征 ,比较分析不同水生植物分布格局对水环境中N、P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四种沉水植物的分布对水环境中N、P因子均有显著影响 ,但效果和强度有所差异。四种植物各自分布水域内的N、P因子的平均浓度分别为 ,总氮 (TN) :穗状狐尾藻 (0 .774mg·L- 1 ) >苦草 (0 .71 4mg·L- 1 ) >金鱼藻 (0 .70 1mg·L- 1 ) >微齿眼子菜(0 .695mg·L- 1 ) ;总磷 (TP)平均含量 :穗状狐尾藻 (0 .1 2 3mg·L- 1 ) >微齿眼子菜 (0 .1 1 8mg·L- 1 ) >金鱼藻 (0 .1 0 7mg·L- 1 ) >苦草 (0 .0 79mg·L- 1 )。结果同时表明金鱼藻、微齿眼子菜和苦草对水中TN含量无显著影响 ,而穗状狐尾藻则明显可以提高水中TN水平。四种沉水植物均能有效吸收水中的P ,从而降低水中的TP含量。综合比较发现 ,穗状狐尾藻分布可以加重水体的营养程度  相似文献   

7.
蒙花忍冬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金银花 蒙花 品系的茎段为外植体 ,于 MS和 B5附加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 ,探讨愈伤组织形成和丛生芽诱导及生根培养的条件 .诱导愈伤组织和丛生芽的培养基为 B5+BA2 .0 m g· L- 1 +KT0 .2~ 0 .5 mg· L- 1+IAA 0 .5~ 1 .0 mg· L- 1 +L H 1 0 0 0 m g· L- 1 ,继代增殖培养的培养基为 B5+BA 2 .0 m g· L- 1 +KT 0 .5 m g·L- 1 +IAA1 .0 m g· L- 1 +L H1 0 0 0 m g· L- 1和 B5+BA2 .0 mg· L- 1 +KT0 .36 m g· L- 1 +IAA1 .0 mg· L- 1+CH 1 0 0 0 m g· L- 1 +1 / 2 MS :大量元素 ,生根培养基为 1 / 2 MS +IBA 0 .2 mg· L- 1 +L H 1 0 0 0 mg·L- 1 .结果表明 L H和 CH在金银花愈伤组织和丛生芽诱导方面具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湖南主要类型稻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培养试验 ,应用Silva和Bremner方法 ,研究了湖南省主要类型稻田土壤的固定态铵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该省主要类型稻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为 141~ 35 3mg·kg-1,平均为 2 72± 6 7mg·kg-1,占土壤全N的 11.2 % ,高于湖南省以北各地区土壤和本地区地带性土壤———红壤的固定态铵含量 .其含量的顺序为河沙泥 >紫泥田 >潮沙泥 >黄泥田 >红黄泥 .在土壤剖面中 ,固定态铵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变化有 4种情况 :在 1m深度范围内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随深度增加而减少 ;随深度增加而无明显变化 ;土壤剖面中某一土层固定态铵含量明显增加或减少 .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占土壤全N百分比随深度增加而恒增大 .土壤对NH+ 4的固定作用在 30℃下最强 ,高于 2 0℃和 40℃ ;长期淹水有利于潮沙泥、紫泥田和河沙泥对NH+ 4的固定作用 ,但干湿交替有利于黄泥田对NH+ 4的固定作用 .相关分析表明 ,土壤固定态铵含量仅与 <0 .0 1mm粘粒含量呈P0 .0 5水平的显著正相关 ,与有机质、全N、有机N和 <0 .0 0 1mm粘粒含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南丹参离体快速繁殖与多倍体诱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S附加 6 BA 2 .0mg·L-1和IAA 0 .2mg·L-1的培养基上诱导南丹参丛生芽的频率最高 (达 10 0 % ) ,每一丛生芽数达 2 0~ 30个 ,移栽成活率 90 %。MS附加 6 BA 2 .0mg·L-1和 2 ,4 D 0 .2mg·L-1培养基上 ,叶缘及叶柄上长出绿芽或浅褐色愈伤组织 ,经多次继代仍具有分化植株能力。多倍体诱导以秋水仙碱 15mg·L-1处理愈伤组织和预培养 1周 ,处理时间 1周的叶片诱导效果较好 ,加倍率可达 33.33% ,且多数为整株加倍。加倍植株叶片较肥厚宽大、皱折增多、色深、根粗壮 ,气孔比二倍体明显增大 ,染色体数为 2 8~ 32条不等 ,其中可见部分为同源四倍体  相似文献   

10.
铜尾矿区土壤与凤丹植株重金属富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安徽铜陵铜尾矿区凤丹种植地的土壤和凤丹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库区种植地极端贫瘠,有机质含量仅1.1~3.4g·kg^-1,而土壤Cu、Cd、Pb、Zn含量皆高于对照土壤,其中Cu含量达587.43~1176.44mg·kg^-1,Cd含量达3.08~5.16mg·kg^-1,约达国家土壤二级标准的10倍,凤丹各部位的Cu、CA和Pb含量均超过了药用植物的限量标准,尤其是根皮部位Cu含量达31.50~64.00mg·kg^-1,Cd含量达0.98~1.45mg·kg^-1,超出标准1.6~3.6倍,表明种植地和凤丹都受到严重污染.凤丹不同部位中的Zn、Cd、Pb和Cu分别以茎、叶、叶和根皮中的含量最高.凤丹对Cd、Zn的富集比Cu和Pb高,但在根皮中的富集系数均较小。  相似文献   

11.
长期施磷对黄壤旱地磷库变化及地表径流中磷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对贵州黄壤旱地进行采样以及盆栽试验,探索黄壤旱地磷库的变化及其对地表径流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磷后黄壤旱地无机磷占全磷的比例逐渐增高,Al-P、Fc-P和Ca-P积累的顺序为Fe-P>Al-P>Ca-P。长期施磷后黄壤旱地的有效磷和藻类可利用的总磷也不断积累,高磷(Olsen-P>25mg·kg^-1)旱地藻类可利用的总磷与Al-P、Fe-P和Ca-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9、0.903和0.650,Fc-P对藻类可利用磷量的影响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在模拟雨强为63.2mm·h^-1下,降雨30min后,低磷黄壤旱地(Olsen-P为4.62-15.9mg·kg^-1)径流中磷酸根磷含量仅为2.81-4.17μg·L^-1,生物有效性磷含量为0.723-0.876mg·L^-1;高磷黄壤旱地(Olsen-P)为29.4-59.2mg·kg^-1)径流中磷酸根磷含量达到0.026-0.714mg·L^-1,生物有效性磷含量增加到0.996-1.281mg·L^-1;高磷黄壤旱地地表径流磷量能加速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红壤茶树根层土壤基础呼吸作用和酶活性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对不同树龄茶树根层土壤的呼吸作用(包括代谢熵qCO2)和土壤酶(脲酶、转化酶和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进行了研究、不同树龄茶树根层土壤日基础呼吸作用强度(36.23—58.52mg·kg^-1·d^-1)和日代谢墒(0.30一0.68)都以40和90年茶树较为接近,分别显著大于和小于10年树龄茶树根层土壤;服酶活性(41.48—47、72mg·kg^-1·d^-1)则三者间差异不大,虽然随树龄增长而下降;转化酶活性(189.29—363.40mg·kg^-1·d^-1)也随树龄增长而下降,并且10年茶树根层土壤显著大于40和90年树龄茶树;而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444.22—828.32mg·kg^-1·d^-1)相反,随树龄增长而增强.结果表明,土壤基础呼吸作用、代谢熵和3种土壤酶活性都与茶树树龄、土壤pH、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土壤可活性酚总量、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调查福建省28个蔬菜品种及其土壤铬含量,研究铬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的转移规律。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全铬含量平均值为53.61 mg·kg-1,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铬的限量(pH<6.5,农田旱地 <150 mg·kg-1)。供试土壤有效铬含量平均值为0.92 mg·kg-1。蔬菜可食部分铬含量0.001~0.321 mg·kg-1,调查区蔬菜样品铬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萝卜、空心菜铬含量与土壤全铬呈显著正相关。采样区大部分蔬菜铬含量与土壤有效铬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利用DPS统计软件,将蔬菜对土壤全铬和有效铬的转移能力分为高、中、低三等进行分析。根据土壤-蔬菜高、中、低转移规律可指导蔬菜的区域规划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模拟酸雨和铝(Al)对茶叶主要化学品质与Al积累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采用3个酸度水平(pH 3.0、4.0、5.0)和4种Al浓度水平(0、10、20、30 mg L-1),用溶液培养法研究茶叶的主要化学指标和Al含量的异同.结果表明,在模拟酸雨下,茶叶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随酸度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氨基酸、儿茶素和...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污染土壤毒性的发光菌法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明亮发光杆菌T3(Photobacterium Phosthoreum)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毒性进行诊断,确定了实验室中采用人为定量投加污染物的情况下,土壤的最佳平衡时间为24h,最佳浸提时间为2h,最佳浸提剂为0.1mol  相似文献   

16.
环境氟迁移与茶叶氟富集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选择3种类型茶场进行大气氟污染与茶叶氟富集的现场监测与研究,对苏南茶区11个茶场的土壤总氟、水溶性氟和茶叶氟富集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茶叶氟富集量与来自砖瓦窑厂的大气氟污染浓度呈现高度的正相关,与土壤含氟量不呈现相关;茶树是高富集氟的植物,富集能力远高于一般植物,氟富集量可达每千克数十至数百毫克。茶叶的氟富集与氟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采用小鼠氨水致咳法研究枇杷花茶水提物镇咳效果,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研究其抗炎效果,并从枇杷花茶的还原能力及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分析枇杷花茶水提物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枇杷花茶的水提物高剂量组(3000 mg·kg-1)、低剂量组(700 mg·kg-1)均有镇咳抗炎效果,水提物的浓度越高,效果越好。各浓度枇杷花茶水提物均表现出一定的还原能力,对于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都有一定的清除效果。其中,20 mg·mL-1水提物还原效果最好(吸光值0.903),超过0.2 mg·mL-1抗坏血酸(吸光值0.814);10 mg·mL-1的水提物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为47.32%;20 mg·mL-1水提物对于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非常明显,清除率为91.62%。枇杷花茶水提物镇咳、抗炎、抗氧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土壤镉污染对苎麻的生长毒害效应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通过微区定位试验 ,研究了土壤添加Cd对苎麻的生长毒害效应 .结果表明 ,高浓度Cd能够显著影响苎麻叶片中叶绿素总量及其组成 ,降低苎麻的光合生产力 .当土壤Cd浓度达到 14mg·kg-1时 ,苎麻地上部分生物产量降低 2 0 % ;Cd浓度达到 10 0mg·kg-1时 ,产量只有对照的一半 .影响苎麻经济产量的主导因子是有效分蘖数 .Cd对苎麻纤维品质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因此 ,将苎麻作为Cd污染区的替代作物栽植时 ,必须采取综合的土壤处理和培管技术 ,在降低土壤Cd的生物毒性的同时 ,提高苎麻对污染环境的耐受性 ,以实现较高的产量水平 .  相似文献   

19.
太湖地区土壤环境中SAS的分布和降解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集了江苏省吴县市不同利用、不同乡镇和环境影响类型下的土壤样品 ,采用比色法分析其SAS含量 ,并以LAS为标物研究了SAS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行为 .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环境中SAS达 2~ 10mg·kg-1,并在土壤全剖面检测到 .土壤环境中SAS含量与土壤性质及其环境影响特点有关 .LAS在供试土壤环境中的降解符合土壤有机质分解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其半衰期为 10~ 16d ,因土壤种类而异 ,说明SAS作为特殊的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滞留性及其可能的环境危害 .  相似文献   

20.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after inhaled ozone in dogs may occur as a result of thromboxane release in the airway. In this study, two thromboxane receptor antagonists, L-655,240 and L-670,596, were used in doses that inhibit the response to an inhaled thromboxane mimetic, U-46619, to determine further the role of thromboxane in ozone-induced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Dogs were studied on 2 days separated by 1 wk. On each day, the dogs inhaled ozone (3 ppm) for 30 min. On one randomly assigned day, 10 dogs received an infusion of L-655,240 (5 mg.kg-1.h-1) and 5 dogs received an infusion of L-670,596 (1 mg.kg-1.h-1); on the other day dogs received a control infusion. Airway responses to doubling doses of acetylcholine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inhalation of ozone and were expressed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acetylcholine giving a rise in resistance of 5 cmH2O.l-1.s from baseline (acetylcholine provocation concentr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after ozone was not inhibited by the thromboxane antagonists. The mean log difference in the acetylcholine provocative concentration before and after ozone on the L-655,240 treatment day was 0.62 +/- 0.12 (SE) and on the control day was 0.71 +/- 0.12 (P = 0.48); on the L-670,596 treatment day the mean log difference was 0.68 +/- 0.15 (SE) and on the control day it was 0.75 +/- 0.19 (P = 0.45). These results do not support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romboxane in causing ozone-induced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