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发酵是生物体对有机物的一种分解过程,是人类接触较早的化学生物反应之一。随着化学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发酵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涉及生物工业、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染菌是发酵过程中出现的严重问题,染菌率不断升高会导致生产成本不断增加,降低企业的生产水平,还会给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威胁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本文主要从加强染菌的管理和监督、染菌的有效处理和严格控制发酵操作环节三个方面,研究发酵过程中防染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环糊精生产厂家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β-cyclodextrin glycosyltransferase,β-CGTase)发酵过程中频繁染菌,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发酵异常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株不产酶的杂菌H03S。研究杂菌发酵过程中的菌体密度、pH值、酶活等指标,发现杂菌生长速度明显低于正常菌,发酵液pH值下降速度也慢于正常菌。结合厂家实际生产情况分析:若发酵过程规范操作,则正常菌会优先形成生长优势,抑制杂菌生长;如果发酵罐实消后放置时间过长或者突发停电导致发酵终止后重新启动,杂菌会形成优势菌群,降低发酵液pH值,不利于正常菌的增殖。16S rDNA鉴定杂菌序列与正常菌不同,应归属于Bacillus cohnii strain PGRS7。因此,发酵前应预先采用16S rDNA分析鉴定菌种,排除杂菌,避免发酵中断和延迟,防止发酵染菌。  相似文献   

3.
文哲 《生物学杂志》2004,21(5):36-37
探讨从多抗霉素染菌罐批中分离抗杂菌高产菌株的方法。经分离选育出抗杂菌高产株211^#、221^#两株。通过20吨级发酵罐实践表明:211^#、221^#菌株在正常罐批的发酵单位比对照分别提高12%和33%,在染茵罐批的发酵单位比对照分别提高14%和29%。  相似文献   

4.
金标银染免疫渗滤法检测土拉弗朗西斯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金标银染免疫渗滤法检测土拉弗朗西斯菌(土拉菌)的方法,评价其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及其应用。方法:以小鼠抗土拉菌脂多糖单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包被硝酸纤维素膜、兔抗土拉菌多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标记胶体金,通过金标银染技术放大检测信号,建立金标银染免疫渗滤法检测土拉弗朗西斯菌体系;评价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以经荧光定量PCR定量的土拉弗朗西斯菌为检测对象,比较金标银染免疫渗滤法和免疫层析法。结果:金标银染免疫渗滤法检测土拉弗朗西斯菌的最小检出量为1.0×103 CFU/mL,灵敏度高于免疫层析法;检测大肠杆菌、炭疽芽孢杆菌、布鲁菌和鼠疫耶尔森菌的结果均为阴性;密封保存的检测卡80 d内重复性良好,100 d后反应强度略有降低。结论:金标银染免疫渗滤法检测土拉弗朗西斯菌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且方便快捷,不需要仪器设备,可作为快速检测土拉弗朗西斯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影响α-淀粉酶发酵活力的因素很多,诸如染菌、配料比、温度、通风量、罐压力、pH及发酵搅拌等,其中染菌影响最为严重。这些因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整个发酵就会发生改变,引起活力高低波动。  相似文献   

6.
合理的选择配比赖氨酸发酵液中基质的种类和浓度,及时准确的控制溶氧浓度、PH值、温度、泡沫的高度、中间桶放料及时的进行流加补料以及染菌的控制,对赖氨酸生产菌的生长和产物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庞泉沟自然保护区4种不同群落类型林地和灌丛下的优势禾草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禾草内生真菌感染率,研究内生真菌感染的禾草种群与原生生境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影响紫羊茅、中亚薹草和野燕麦染菌率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水分含量和碳氮比,且土壤C、N、S以及土壤水分含量与紫羊茅的内生真菌染菌率成正相关,土壤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与紫羊茅的感染率显著正相关,但中亚薹草与紫羊茅的结果相反。丝盖伞科是华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优势真菌,但不同染菌植被群落类型下的优势细菌微生物群落组成不同。总体看来,4种森林群落类型下禾草内生真菌染菌率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不同,且受到的生态因子影响大小也有差异,内生真菌感染导致各植被群落类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差异,其优势土壤真菌和土壤细菌组成不同,这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原生生境下不同感染率的禾草种群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各异生态学功能。  相似文献   

8.
模糊集理论的问世为我们进行生化过程的模型化工作开辟了可喜的前景。本文就故障诊断问题,以模糊集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化方法。同时,运用这种方法,针队一个工业抗生素生产过程中的染菌故障问题,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诊断模型。理论分析和现场调试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还可作为类似故障诊断问题模型化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因工程菌发酵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工程菌发酵主要目标是获取高产外源基因表达蛋白。介绍并分析了基因工程菌发酵过程中表达系统、培养基、温度、pH值、溶解氧和诱导条件等因素对发酵的影响;论述了工程菌高密度培养所需的培养方式,并总结了基因工程菌发酵领域近年来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0.
非发酵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抗菌药物的使用及该菌在医院环境中广泛存在,使其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由于其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加上抗生素压力,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率快速上升,尤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酶烯类的耐药率上升至50%以上,部分细菌出现对常用消毒剂耐药的现象。非发酵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宿主因素是影响其感染预后的重要因素。针对非发酵菌感染的治疗,碳青酶烯类仍是可选择的药物,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和舒巴坦及含舒巴坦制剂可根据不同细菌及药敏试验作为选择。如何控制非发酵菌感染无疑是对临床医师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灵芪菌质多糖固态发酵条件.优化后发酵条件为:采用药性固体发酵培养基,初始pH6.5,接种量10.16ml/100g,发酵温度30.65℃,相对湿度59.54%,发酵周期28d.利用此优化条件进行灵芪菌质多糖发酵,灵芪菌质多糖含量可达9.12±0.09mg/g,较优化前8.06±0.07 ...  相似文献   

12.
构建由4株PGPR菌株组成的混菌发酵体系并进行辣椒接种,为微生物复合菌剂的研制及开发奠定基础.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及响应面法,优化4株菌混菌发酵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盆栽实验评价复合菌液对辣椒的促生效应.混菌发酵体系的最适碳氮源及比例为蔗糖:酵母浸出物(5:1),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29.7℃、pH 7.05、接种量3....  相似文献   

13.
工业发酵中常用一些消沫剂消除发酵中产生的泡沫 ,防止逃液和染菌 ,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转。常用的消沫剂有植物油脂、动物油脂和一些化学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应用何种消沫剂 ,应视生产的菌种生理特性和地域情况而定[1 ] 。在使用以豆饼粉、蛋白胨、玉米粉等为主要原料进行发酵生  相似文献   

14.
以多糖、多肽和亮菌甲素含量以及多糖分子量分布分析为指标.对液体发酵生产的亮菌菌粉和固体发酵生产的亮菌糖浆进行质量比较.亮菌菌粉中多糖,多肽含量分别为5.86%和4.62%.亮菌菌粉和亮菌糖浆中多糖/多肽的含量比值分别为1.27和1.29.亮菌糖浆主要由小分子量多糖组成,菌粉中亮茵甲素较多.液体发酵所得的亮菌茵粉是一种有潜力的制剂新原料.  相似文献   

15.
以多糖、多肽和亮菌甲素含量以及多糖分子量分布分析为指标,对液体发酵生产的亮菌菌粉和固体发酵生产的亮菌糖浆进行质量比较。亮菌菌粉中多糖,多肽含量分别为5.86%和4.62%。亮菌菌粉和亮菌糖浆中多糖/多肽的含量比值分别为1.27和1.29。亮菌糖浆主要由小分子量多糖组成,菌粉中亮菌甲素较多。液体发酵所得的亮菌菌粉是一种有潜力的制剂新原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革兰染色和刚果红负染两种不同的染色方法对同一龈下菌斑样本进行分类计数,比较两种分类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应用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方法:随机抽样采集40例牙周病患者的80个位点龈下菌斑,同一标本进行生理盐水涂片革兰染色和刚果红负染.光学显微镜油镜(15×100)镜检共计数200个细菌,包括5种不同形状细菌.采用SPSS 10.01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染色分类方法计数统计结果为螺旋体、弯曲菌、梭形菌3种菌数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球菌、杆菌2种菌数值经统计P<0.01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刚果红负染简便易行,但龈下菌斑球菌、杆菌进行百分计数时,不适宜用刚果红负染法,应根据实验目的选择恰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钾细菌的诱变选育和发酵工艺探索 ,来提高发酵菌量和芽孢量 ,确保钾细菌肥的质量的研究。试验选用钾细菌P1为出发菌株 ,经紫外线、硫酸二乙酯交替处理 ,筛选出一株产菌量和芽孢量较高的突变株PE -R。用该菌株进行了发酵各因素的试验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 :接种量 2 0 %、淀粉浓度 1.2 %、氮源浓度 0 .3%、发酵初始pH7.0 - 7.2、发酵后期温度 37℃、发酵后期风量 1:1.2。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该工艺进行工业化生产 ,发酵菌量从 2 0× 10 10 个 /ml增加到 4 5× 10 10 个 /ml,芽孢生成量从 4 5 %增加到 95 % ,发酵时间从 2 4h缩短到 15h ,制成菌肥 1年后检测活菌保留率仍在 93 6 %。  相似文献   

18.
正交设计优化裂褶菌发酵全液多糖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进行了裂褶菌发酵全液中裂褶菌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多糖提取的因素依次是料水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三个因素的最佳组合是A4B2C3,即料水比为1∶3,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4 h。在此条件下,发酵全液中多糖的最大得率达到3.65 g/L。  相似文献   

19.
多波长扫描法测定混合菌浓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强  陈惠晴  曹竹安   《微生物学通报》1997,24(6):376-378,375
对2一酮基一L一古龙酸发酵过程中,混合菌中各菌量的分别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吸光度法测定菌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14个波长下的吸光度值进行拟合计算,分别求取混合菌量的分析方法——多波长扫描法,并据此成功地测定了本体系发酵过程中大、小菌及芽抱的浓度,平均相对偏差小于4%。  相似文献   

20.
培养过程对基因工程菌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志伟  郭勇  张晨   《微生物学通报》2001,28(2):86-89
重组质粒不稳定性是基因工程菌生产中的主要问题,从培养过程的角度综述了选择压力、操作方式、培养基组成、溶氧、培养温度、pH等因素对质粒稳定性的影响,为基因工程菌的发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