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环境昆虫学报》2014,(5):814-819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mAchR)是昆虫神经系统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神经递质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与配体结合后激活G蛋白并通过胞内第二信使产生生物学效应,参与昆虫多种神经生理功能,是农药开发的一个潜在靶标。昆虫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昆虫神经生理及行为调节机制等方面的认识,并为以此为靶标的新型杀虫剂研制提供新思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昆虫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研究概况,并对GenBank中已上传的昆虫mAchR序列进行了分子进化分析,最后对昆虫mAchR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昆虫的雌雄二型现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孟卿  杨定 《昆虫知识》2005,42(6):721-725
对发生雌雄二型现象的昆虫类群、生态因子及进化进行了概括总结;还特别介绍了长足虻科昆虫雌雄二型的相关方面;并简要讨论了雌雄二型与性选择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mAChRs)是昆虫神经系统中一类重要的G蛋白偶联受体.昆虫mAChRs可以分为A、B、C型三大类,它们通过偶联不同的G蛋白激活不同的第二信使,完成信号转导过程,从而发挥其功能.mAChRs参与调控昆虫多种生理反应和行为过程,如...  相似文献   

5.
翅多型现象是昆虫非遗传多型性的一种表现,包括不具飞行能力的短翅型或无翅型,以及可以进行长距离迁飞的长翅型或有翅型。翅多型现象常发生在可以携带病原并将其传播给植物宿主的媒介昆虫中,对植物病害的时空分布与暴发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翅型分化的遗传规律、诱导因素、分子机制和伴随翅型分化的其他生理表现4个方面,对植物病原主要传播媒介蚜虫和飞虱的翅型分化研究进行综述和梳理。昆虫翅型分化的诱导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和光周期等非生物因素以及虫口密度、宿主营养、病毒等生物因素;而其内在的分子机制大多是通过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IIS)通路、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H2-terminal kinase, JNK)信号通路、Wingless和嗅觉受体SaveOrco等调控。翅型分化的同时伴随着生理状态的变化,表现为短翅型具有更强的繁殖能力和长翅型含有更丰富的飞行肌结构成分。目前,昆虫翅型分化的研究尚不够完善,有许多需要解答的问题,如找到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通路中真正发挥功能的靶基因,JNK如何调控翅型分化以及虫媒病毒影响媒介昆虫翅型的分子机理。本综述可为控制虫...  相似文献   

6.
薛宪词  于黎 《遗传》2017,39(9):798-809
非遗传多型性是指同一基因型或同一基因组通过外界环境诱导可产生两种或者多种不连续表型的现象。该现象在昆虫中已有报道,如变态、季节性非遗传多型、社会性昆虫的等级制等。昆虫通过非遗传多型性做出应答,通过表型改变来适应环境并利用周围环境物质以达到躲避天敌从而进行生存繁衍的目的。因此,非遗传多型性是昆虫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几十年来,非遗传多型性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从最初对现象的描述,到诱导该现象产生的可能因素的实验验证,至目前大数据时代下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基因敲除和RNA干扰等技术揭示其分子机制。本文对近年来非遗传多型性在昆虫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昆虫翅型分化的表型可塑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艺  杨忠岐  魏可  唐艳龙 《生态学报》2015,35(12):3988-3999
翅多型现象在昆虫中广泛存在,是昆虫在飞行扩散和繁殖能力之间权衡的一种策略,对种群的环境适应性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植食性昆虫中研究较多,有关寄生蜂的翅型分化鲜见报道。综述了昆虫翅型分化的表型可塑性机制。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均对昆虫翅的发育产生影响,基因型对翅型的决定具有显著作用,外界环境条件,包括温度、光周期、食物质量、自身密度、外源激素等因素对昆虫翅的发育也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从而产生翅的非遗传多型性现象。此外,天敌的寄生或捕食作用可能会诱导某些昆虫的翅型产生隔代表型变化。对昆虫产生翅多型现象的生态学意义及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寄生性昆虫翅型分化机制在生物防治上的可能应用途径。功能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的进一步发展可望为彻底揭示昆虫翅型分化机制提供新的机遇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昆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倩  刘小侠  张青文 《昆虫知识》2010,47(5):834-840
质型多角体病毒(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CPV)隶属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质型多角体病毒属Cypovirus,通常基因组由10个节段双链RNA构成。RNA分子量为3~27u。根据病毒基因组dsRNA片段在聚丙烯酰胺或琼脂糖凝胶中电泳图谱的差异,目前CPV已被分为19个电泳型。不同于呼肠孤病毒科其它成员,CPV为单层衣壳,而不是常见的双层衣壳结构,衣壳蛋白主要由衣壳蛋白、大突起蛋白及塔式突起蛋白组成。大部分质型多角体病毒引起昆虫慢性疾病,造成寄主死亡或适应性降低。随着RNA病毒基因序列测定技术的成熟,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序列测定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目前GenBank核苷酸序列数据库中已经公布了家蚕Bombyx mori CPV电泳型1两个株系(H株和I株)、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CPV电泳型1、舞毒蛾CPV电泳型14及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 CPV电泳型全基因组序列,为该病毒的进化与起源的研究提供更多的遗传信息。本文从结构功能、侵染特点、基因组特点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综述了昆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崔建新  彩万志 《昆虫知识》2007,44(1):138-142
鞘翅型蝽类昆虫前翅发达,与甲虫的前翅相似。类群涉及鞭蝽型、蝎蝽型、细蝽型、臭虫型、蝽型中的栉蝽科、裂蝽科、小潜蝽科、固蝽科、蚤蝽科、涯蝽科、网蝽科、盲蝽科、长蝽科、缘蝽科共10个科。它们的生境多样,包括水底小石块下面、水生植物上、海岸潮间区石隙中、蚂蚁巢穴中、沙漠灌木植物上、土中、沙砾中、枯枝落叶层和苔藓上,这些生境的共同点是其对前翅的保护功能的选择压力明显大于对前翅飞行功能的选择压力。此类昆虫的前翅特化的类型分为两类,一类膜区完全退化或极度退化,由革区和爪区(愈合或不愈合)构成鞘质前翅的主体;另一类膜区发达,占鞘质前翅的主体;大部分前翅鞘质化的蝽类属于第一种类型;仅个别长蝽科的昆虫属于第二类,如巨膜长蝽Jakowleffiasetulosa(Jakowleff)。  相似文献   

10.
昆虫翅多型现象的控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翅多型现象是指相同性别的昆虫,在翅长等方面具有二种或更多种不同类型的个体。例如,重要的水稻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 luens)具长翅型、短翅型两种类型;而世界性的害虫蚜虫类,则出现有翅型和无翅型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12.
体色多型普遍存在于各昆虫类群,体色多型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体现,而且多样的着色模式对于昆虫本身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研究体色多型对探讨昆虫遗传多态性、适应机制及生物进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昆虫体色多型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探讨昆虫多态性、适应机制及生物进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昆虫     
五大连池老黑山和火烧山两座新期火山被计划为猎奇目标。进入老黑山脚下,对山下零星的植物与地面进行仔细搜索没有找到什么新奇的昆虫。裸露的熔岩上几只直翅目蝗虫蹦蹦跳跳地活动着.大致能看到它们的落点却又不见踪影。仔细寻找,原来它们有很好的保护色.周身深灰黑色.与熔岩石极其相似真的让人很难想象.它们是通过什么样  相似文献   

14.
阳性昆虫与阴性昆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学者根据植物对光照的不同要求,把它们分为喜阳植物与喜阴植物,又称阳性植物与阴性植物,前者要求明亮的光照,后者要求阴荫的光照。这个特性分类,在生产实践中证明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这里所要提出讨论的是:昆虫是否有类似的现象?它们是否亦有阳性和阴性之分? 朱弘复等(1961)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小麦害虫的发生动态”一文内所记的某些观察事实,给我以这个启发。他们发现,植株的密度和三种麦蚜的分布有显著关系:在普通麦田内,植株较稀,一般只有麦长管蚜(Macrosiphon  相似文献   

15.
匡先钜  戈峰  薛芳森 《昆虫学报》2015,58(3):351-360
体型是昆虫基本的形态特性,它会影响到昆虫几乎所有的生理和生活史特性。同种昆虫不同地理种群在体型上常表现出明显的渐变,导致这些渐变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寄主植物、种群密度等,并且多种环境因素也会对昆虫种群内个体体型产生影响。雌雄个体的体型存在差异,称性体型二型性。性体型二型性也显示了地理差异。这些差异形成的途径已经得到详细的分析,其形成机制导致多个假说的提出,这些假说又在多种昆虫中得到验证。本文从同一种昆虫不同种群间、同一种群内、雌雄虫个体间3个水平,对种内昆虫体型变异的方式,影响昆虫种群间体型变异和种群内昆虫体型的变异的环境因素,以及昆虫性体型二型性及其地理变异的现象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计算了复眼锥形晶体柱端面凸球对输入数值孔径的作用,讨论了昆虫重叠型复眼的非相干综合成象特性.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性昆虫级型和行为分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  刘倩  黄晓磊 《生物多样性》2021,29(4):507-4231
社会性的出现是生物演化过程中的重要革新, 理解社会性的演化和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社会性昆虫的个体间有着明显的级型分化和劳动分工, 这有利于它们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理解社会性昆虫如何产生不同的形态、行为和生活史特性, 一直是进化和发育生物学的重要目标。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更新及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 已经有众多关于社会性昆虫级型和行为分化机制的研究报道。本文通过整理社会性昆虫研究的已有成果, 从环境因素、生理调控和分子机制等方面对社会性昆虫级型和行为分化机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根据现有证据, 社会性昆虫所生活的生物环境(食物营养、信息素、表皮碳氢化合物)和非生物环境(温度、气候等)均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社会性昆虫级型和行为的分化; 保幼激素、蜕皮激素、类胰岛素及生物胺等内分泌激素和神经激素对社会性昆虫的级型和行为分化也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此外, 遗传因素、新基因等DNA序列或基因组结构上的变化以及表观遗传修饰、基因的差异表达等基因调控机制均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社会性昆虫的行为分化。本文建议加强昆虫纲其他社会性类群如半翅目蚜虫和缨翅目蓟马等的社会性行为及其演化机制的研究, 以加深对社会性昆虫起源及其行为演化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生物如何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其中,昆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翅多型现象以适应复杂的环境,由此通过调控翅型的转换,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做出响应,从而优化资源分配以平衡迁移或繁殖的需求,但目前对其分子调控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文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作者自己的研究,系统地综述了昆虫体内参与翅型转换调控的多种途径的研究进展,包括胰岛素信号通路、蜕皮激素信号通路、保幼激素信号通路、JNK信号通路、生物胺信号通路和病毒基因水平转移,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对于进一步阐明昆虫翅多型的分子机制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开发以翅型调控为主要内容的害虫综合治理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昆虫翅型分化的调控及翅多型性的进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道弘 《昆虫知识》2009,46(1):11-16
翅多型现象普遍存在于各昆虫类群,一些学者就昆虫翅多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根据昆虫翅型的分化,可划分为长翅型和短翅型,长翅型具飞行能力,而短翅型不能飞行。一些昆虫种类,如蚜虫,出现无翅个体,被称为无翅型。除飞行能力外,长翅型和短翅型在行为、生理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文章主要就环境因素对翅型分化的影响、翅多型的内分泌控制机理、翅多型的遗传机制及其进化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应用昆虫雷达检测昆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述了国际昆虫雷达发展的概况,报道公主岭昆虫雷达的应用。列出高塔、气球吊挂昆虫和地面释放昆虫的测试结果,并总结经验提出了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