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型烟粉虱对寄主转换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福才  李传明  顾爱祥  王萍  任佳 《生态学报》2011,31(21):6505-6512
将B型烟粉虱分别从嗜性较强的番茄上转移到嗜性相对较弱的国抗22棉花、泗棉3号棉花和辣椒上, 以及从嗜性较弱的辣椒上转移到嗜性相对较强的番茄、国抗22棉花和泗棉3号棉花上, 观察寄主转移后的F1代、F2代、F3代烟粉虱产卵效应和寄主适应度的变化;将F4代烟粉虱再转移到原寄主, 观察烟粉虱产卵效应和寄主适应度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 烟粉虱在不同嗜性寄主上的产卵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不同嗜性的寄主之间转移, 烟粉虱的寄主适应度变化趋势不同, 从嗜性较强的寄主转移到嗜好性相对较弱的寄主上, 烟粉虱的寄主适应度迅速下降;从嗜性较弱的寄主向嗜性较强的寄主转移后, 烟粉虱的适应度则会迅速提高。烟粉虱对新寄主的适应速度与其对原寄主和新寄主之间的嗜性差异程度有关, 但一般经过1-2个世代后, 产卵效应会逐渐恢复到烟粉虱在该寄主上的正常水平。从过渡寄主转移到原寄主, 烟粉虱的寄主适应度变化符合一般的寄主转移规律, 但嗜性相对较强的过渡寄主可以刺激烟粉虱提高寄主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郑彩玲  刘向东  翟保平 《生态学报》2007,27(5):1879-1886
采用寄主转接建立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以及两寄主型棉蚜是否可通过中间桥梁寄主实现寄主互换的问题。结果表明,两寄主型棉蚜直接互换寄主后,其存活和繁殖力显著下降,表现为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的净增殖率比在原寄主上分别下降980倍和12倍,平均世代寿命缩短5~12d。两寄主型棉蚜均能利用木槿植物,并且适应性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两寄主型棉蚜均不能在车前草和大叶黄杨上存活和繁殖后代。西葫芦作物对棉蚜在木槿、棉花和黄瓜寄主上的相互转移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寄主作用。冬寄主木槿上棉蚜可通过甜瓜或西葫芦转移到黄瓜寄主上,棉花和黄瓜上棉蚜也可通西葫芦作物分别转移到黄瓜和棉花作物上,从而形成棉蚜在不同寄主植物间的相互转移通道,造成为害和病毒病的扩张。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寄主多样性和寄主功能性状对桑寄生植物的寄主专一性的影响,调查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桑寄生和寄主植物种类。结果表明,桑寄生植物共有2科5属6种1变种,感染隶属于58科190属286种寄主植物1 323株。桑寄生在不同生境的寄生强度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单一种植园的寄生强度最高,而在森林的分布最少。不同种类桑寄生的寄主范围存在较大差异,专一性程度(H′)为1.92~7.05,多度较高的植物更容易被感染。冗余分析表明,寄主植物的胸径、树皮含水量和树皮粗糙度对不同桑寄生的寄主利用差异有显著影响,而木质密度和树皮pH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不同种类桑寄生在热带植物群落的寄主专一性程度有较大差异,对寄主植物特定功能性状的偏好能解释部分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综述从植物-微生物互作出发,对决定植物非寄主抗性的遗传基因和信号传导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植物非寄主抗性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5.
重寄生属植物及其寄主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雪  丁雨龙 《广西植物》2005,25(2):117-120
通过对重寄生属植物及其寄主的地理分布状况的讨论,对重寄生属植物可能的起源时间、地点与迁 移进行了分析。重寄生属植物主要寄生在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上,重寄生属植物的分布区与其寄主 的基本一致,均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中国南部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重寄生属植物可能起源于第三纪之前某 一时期的华南热带地区,随后向周边地区扩散。在第三纪,重寄生属植物的祖先偶然寄生在桑寄生科某些寄 生植物祖先上,经过几千万年的协同进化,形成了今天比较稳定的寄生与寄主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综述从植物 微生物互作出发 ,对决定植物非寄主抗性的遗传基础和信号传导途径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利用植物非寄主抗性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多寄主型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寄主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小艺  杨忠岐 《生态学报》2010,30(6):1615-1627
寄生性天敌昆虫对不同寄主资源的适应能力是其存活和繁殖的必要条件,它们的寄主选择行为则是其重要的适应结果。多寄主型寄生性天敌昆虫虽然对某种特定寄主资源的利用效率可能不如单寄主型寄生蜂,但却有利于拓展更宽的寄主范围,因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更容易在自然界维持其种群的生存。统计结果也表明多寄主型天敌的生物防治效果往往比专食性天敌更高。有时生物防治成功的关键可能并不在于所利用的天敌种类的不同,而在于天敌的不同生物型或地理宗。总结了多寄主型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寄主适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寄生性天敌昆虫不仅因地理隔离产生种群分化,也可能因寄生不同的寄主产生种群内的分化,从而更加适应寄主的生活特性和栖境条件。寄主种类、寄主发育阶段、寄主大小、寄主营养、寄主免疫反应、寄主逃避反应、其它天敌的竞争、寄主共生或共栖生物的存在、寄主植物、天敌自身的学习能力及其共生微生物等多种因素对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寄主适应性可产生影响。展望了多寄主型寄生性天敌昆虫对新寄主资源的拓展利用能力和适应性在生产上的可能应用前景和途径,以期为明确天敌与寄主间的互作关系,人工驯化寄生性天敌昆虫增强对靶标害虫的控制作用,合理利用天敌提高生物防治效率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李国清  慕莉莉 《生态学报》2006,26(4):1261-1269
综述拟寄生蜂搜索产卵过程中对寄主竞争的最新研究进展.这类竞争具有四种方式,即标记寄主、杀卵和杀幼、守护寄主和捕食寄主.(1)标记寄主常涉及寄主标记信息素,这是由雌蜂在产卵前、产卵时或产卵后分泌的化学物质.寄主标记信息素常介导拟寄生蜂对已寄生和健康寄主的辨别、减少过寄生和多寄生、减轻种内和种间竞争压力.(2)雌蜂遇到已寄生寄主时,很多种类杀死前一雌蜂遗留的卵和幼虫,再产下自己的卵.雌蜂使用三种方法杀卵和杀幼,即产卵器穿刺、取食和使用有毒物质.通过杀卵和杀幼,产卵雌蜂清除了前一雌蜂遗留的后代,主动改善了寄主品质,从而有利于自身后代的生存.(3)守护寄主在肿腿蜂科、缘腹细蜂科、金小蜂科、缨小蜂科和茧蜂科中均有报道,守护者驱逐入侵者以保护后代及健康寄主.(4)捕食寄主不仅减少了健康寄主数量,且直接导致已寄生寄主中拟寄生蜂卵和幼虫的死亡.雌蜂一般在体内成熟卵量较少时捕食寄主.讨论了研究拟寄生蜂搜索产卵过程中竞争寄主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烟粉虱体内几种抗性酶对寄主转换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烟粉虱分别从嗜性较强的番茄植株上转移到嗜性相对较弱的国抗22(GK22)棉花、泗棉3号(S3)棉花和辣椒植株上,以及从嗜性较弱的辣椒植株上转移到嗜性相对较强的番茄、GK22棉花和S3棉花植株上,观察寄主转移后F1代、F2代和F3代烟粉虱体内α-NA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再将F4代烟粉虱转移到原寄主,同样观察这3种抗性酶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嗜性的寄主上烟粉虱体内3种酶活性的强弱与烟粉虱对这种寄主的嗜性相关,在嗜性较强的寄主上,3种酶的活性相对较低。烟粉虱从嗜性较强的寄主转移到嗜性相对较弱的寄主后,成虫体内α-NA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显著上升,从嗜性较弱的寄主转移到嗜性较强的寄主后,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下降。在寄主转移过程中,烟粉虱体内的α-NA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一般在F2代基本稳定,而多功能氧化酶在F1代就能迅速稳定。烟粉虱从过渡寄主再转移到原寄主的过程中,其3种酶的变化规律与上述寄主基本一致。结果提示,在烟粉虱寄主转换过程中,多功能氧化酶具有快速响应特性和较强的稳定性,而α-NA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变化与烟粉虱对寄主的适应度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棉蚜对寄主的选择及寄主专化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采用叶片选择法,生命表及EPG技术研究了棉蚜对寄主植物的选择和专化性,结果表明,棉花上生长的棉蚜对棉花,西葫芦和西瓜叶片均具有强选择性,而对黄瓜和南瓜选择性弱,西瓜,南瓜和黄瓜上生长的棉蚜对其原寄主选择性强,而对棉花选择性弱,棉花上的棉蚜转接到黄瓜和南瓜上,其存活率和繁殖力极低,棉蚜的取食行为在黄瓜和马铃薯,黄瓜和棉花之间存在明显的寄主专化型,黄瓜与棉花上的棉蚜相互转接均难成功,而黄瓜和马铃薯上的棉蚜转移具有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1.
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寄主选择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周福才  黄振  王勇  李传明  祝树德 《生态学报》2008,28(8):3825-3831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实验室嗅觉测定、笼内和培养皿内自由扩散观察,对烟粉虱的寄主选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间,烟粉虱对不同的寄主植物存在明显的寄主选择性,其中对茄子、花椰菜、黄瓜等植物具有较强的嗜性,而对蕹菜、芹菜、苋菜等植物的嗜性较差;烟粉虱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也有明显的选择性.烟粉虱对寄主植物颜色有明显的选择性,选择结果与烟粉虱对这些寄主的嗜性趋势基本一致.烟粉虱对单株寄主植物的嗅觉反应不敏感,但对植物叶片的乙醇抽提物有明显的嗅觉反应,并表现出较强的寄主选择性.在养虫笼内,烟粉虱从虫源皿向寄主植物自由扩散的过程中,在不同寄主植物和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上着落的成虫数量不同,并且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着落在寄主叶片上的虫量还会不断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棉蚜种群寄主转换的适应和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系统研究棉蚜在不同寄主植物间地其种群特征的影响。通过Weibull函数模拟,生命表分析和高氏距离分析比较得出,棉蚜从冬寄主向夏寄主转换移时,木槿与石榴、石榴与花椒间表现有明显分离。4种夏寄主间相互转换时也有一定组合间有显著差异,但当经若干代生长、繁殖后4 的种夏寄主上种群作比较时,其差异性均没有达到明显分离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拟寄生蜂的寄主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国清 《昆虫学报》2006,49(3):504-512
拟寄生蜂常借助寄主标记信息素 (host marking pheromone, HMP) 来辨别已寄生寄主和健康寄主,避免过寄生和多寄生,减少后代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寄主标记有外部标记、内部标记和“容器”及区域标记3种方式。HMP来源于拟寄生蜂的杜氏腺、毒腺、输卵管、卵巢、卵或咽侧体,由触角或产卵器感受。目前已鉴定出几种拟寄生蜂的HMP,多数为饱和与不饱和烃类的混合物,但卡氏盾痣细蜂Dendrocerus carpenteri的HMP是保幼激素。拟寄生蜂对寄主标记的反应受HMP持效期,拟寄生蜂内部状况如载卵量、年龄、经验和学习,及外部条件如拟寄生蜂和健康寄主种群密度以及寄主种类的影响。本文还讨论了HMP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红霖  王义琴  储成才  李平 《遗传》2008,30(8):977-982
非寄主抗性是植物对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最普遍的抗病形式, 由于它具有广谱持久的特性, 因此在农业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尽管近年来对植物抗病的分子机理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对植物非寄主抗性分子机制仍不十分了解。文章对目前研究的非寄主抗性产生分子机理、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系统、PEN1编码的SNARE蛋白参与非寄主抗性、非寄主抗性研究所面临的困难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植物为数十万种昆虫提供各种资源,如食物、交配、产卵和躲避天敌的场所。目前对昆虫检测植物寄主的研究主要关注昆虫嗅觉系统和植物寄主挥发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昆虫视觉系统发挥的作用关注较少。近年来,对昆虫视觉器官、光行为反应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昆虫具有优异的视觉能力,能够辨别植物寄主的颜色、大小和轮廓,应该将视觉纳入昆虫检测植物寄主的研究中。昆虫能够利用视觉信号准确检测寄主,远距离时,主要依靠植物寄主轮廓检测寄主,近距离时,寄主的大小、颜色和形状发挥重要作用。利用昆虫视觉识别寄主的专一性研制诱捕装置,可为害虫的监测和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寄生植物对寄主的选择性与寄主营养物质的含量、合成的次生物质和硬度有关.多寄主存在的条件下,有利于寄生植物的生长发育.通过改变寄主光合产物的流向和影响寄主叶片的气孔调节,寄生植物对寄主生理和形态产生显著的影响.寄生植物的存在使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组成多样性和动态发生改变.大量研究显示,寄生植物对寄主的选择和影响与植食性动物对取食植物的选择和影响有很多相似之处.气候变化对寄生植物与寄主关系影响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寄生植物对寄主选择和影响的研究对有害寄生植物的防除和有益寄生植物的利用有重要的价值,应该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17.
比较研究了广赤眼蜂雌蜂羽化后不同时间、有无产卵经历、有无交配经历等对其搜寻寄主和检验寄主所需的时间的影响.羽化后48~72小时的雌蜂所用的搜寻时间和检验卵的时间显著比羽化后0~48小时的雌蜂长;有产卵经历的雌蜂所用的搜寻时间和检验时间显著比没有产卵经历的雌蜂短;交配与否不影响雌蜂用于搜寻寄主和检验寄主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不同温度与寄主条件下桃蚜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寄主、温度对桃蚜生物学特性影响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寄主对桃蚜生命表的影响.结果表明,桃蚜生长发育最适温度均为28℃,致死温度为33℃.寄主对桃蚜最适内禀增长力(r'm)有显著影响,不同寄主间2组合的蚜虫最适温度分别为20.66和26.44℃,同一寄主间为24.43和28.99℃;随着温度的升高,种群加倍时间呈负指数曲线下降.改换寄主后的蚜虫对低温条件更敏感.  相似文献   

19.
黄斌  侯有明 《昆虫学报》2014,57(4):460-465
【目的】多寄主对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行为具干扰效应。为探究在田间相似寄主混作是否能引起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在寄主上的选择困难,减少在寄主上的产卵量,从而实现保护寄主植物的目标。【方法】本研究利用小菜蛾喜好性高的两种寄主(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和芥菜B. juncea Coss)为试验对象,通过寄主植物单作、混作及不同配比与间隔种植等田间试验设计,研究了多寄主对小菜蛾寄主选择行为的干扰效应。【结果】在2年的田间试验中,两寄主混作处理上的虫量均低于单一寄主种植;2012年田间种群生命表数据显示,两种寄主田间混作处理上的小菜蛾种群趋势指数(I =4.797)低于单一寄主种植,菜心与芥菜单一种植处理上的I值分别为6.549与6.858;当菜心与芥菜这两种小菜蛾喜好性相近寄主同时存在时,对小菜蛾的干扰程度与两寄主的搭配比例有关,随着菜心所占比重的增大,田间虫量呈现先减后增的抛物线变化趋势;但两寄主间距在2 m内时,不同种植间隔对小菜蛾虫量变化无差异(F3,8=0.204,P>0.05)。【结论】结果表明,在田间多寄主种植中,除了可利用陷阱作物来防控小菜蛾外,在相邻两畦地间以适当比例同时种植两种小菜蛾喜好性相近的寄主,利用两种寄主植物对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行为产生的干扰效应,也能有效影响田间小菜蛾的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20.
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陈华才  程家安 《生态学报》2005,25(2):346-350
综述了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的研究进展。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是指由昆虫产生的用来标记寄主上有同种个体存在的化学物质。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的主要生态学功能是调节昆虫的产卵行为,通过阻止自身或同种其它个体对已标记寄主的产卵选择,或减少产卵量来减少后代之间对寄主资源的竞争。寄主标记信息素也会给释放着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信息盗用和盗寄生现象等。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也调节昆虫近缘种之间对共同寄主资源的竞争。近缘种昆虫对相互寄主标记信息素识别能力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昆虫对同一寄主资源竞争能力的强弱。寄主标记信息素产生和贮存的部位一般与外分泌腺、消化系统或生殖系统相联系,杜氏腺、毒腺、前胸腺、腹腺、下唇腺、后产卵管、卵巢、中肠和后肠等是产生或贮存寄主标记信息素的常见部位。产生的寄主标记信息素一般在成虫产卵时由产卵器、口器或排泄口释放到寄主体内或体表。卵寄生蜂的寄主标记信息素一般标记在寄主的体表,雌成蜂用触角检测;其它寄生蜂的寄主标记信息素常产在寄主体内,用产卵器检测;植食性昆虫的寄主标记信息素只产在寄主表面,用触角或产卵器检测。昆虫的产卵器、口器、触角或跗节上着生有感受寄主标记信息素的化感器,可以检测到标记在寄主体内或体表的寄主标记信息素。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的完全定性涉及活性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合成以及行为测定等,已有几种昆虫的寄主标记信息素成分得到了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