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张士灌区土壤中镉形态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涛  吴燕玉  孔庆新  谭方 《生态学报》1985,5(4):300-306
本文研究了张士灌区土壤中镉的形态。交换态占78%,可给态占18%,不溶态和碱溶态只占3—4%。在田间酸性土壤中,Cl~-是无机配位体的主要成分。镉主要与Cl~-络合而形成[CdCl]~-和CdCl_2。土壤中加入石灰和钙、镁、磷肥、HCO_3~-增多,镉与之生成Cd(HCO_3)_2沉淀。在长期淹水状况下,S~-增多,镉与S~-产生CdS沉淀,难以被水稻吸收。  相似文献   

2.
污水污泥土地投放重金属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污水污泥土地投放中重金属的环境效应研究方面的进展,重点就污水污泥土地投放中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及昆虫生长的影响、重金属向地下水中的迁移情况、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生物活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污水污泥土地投放后重金属的长期变化及土壤修复剂对重金属毒性的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蔡卓平  段舜山 《生态科学》2008,27(6):499-505
在我国,水源污染问题异常突出,特别是水体重金属污染情况非常严重,因此,如何有效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成为了摆在科技工作者面前十分紧迫的任务。利用微藻生物吸附来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是一种经济、简便、有效可行的方法,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论文介绍了我国近年水体污染的状况及水体重金属污染特点;综述了水体重金属污染对水体植物、水体动物以及人类潜在的危害;比较了几种常见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分析了微藻吸附水体重金属的优点,并阐述了微藻对重金属生物吸附的机理及影响生物吸附过程的外在因素;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处理重金属Pb,Cd污水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引言 人工湿地系统是70年代提出,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的一种污水处理新技术,具有投资少,处理效果好,运转费用低和能耗少等优点,已用于污水处理,我们对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对氮、磷、BOD、COD和重金属Pb、Cd等均有良  相似文献   

5.
沈阳张士灌区重金属污染再评价及镉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评价了沈阳张士灌区土壤及稻田的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镉污染仍很严重,样品糙米含镉量为0.435~0.855mg.kg-1,均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该浓度与20年前相比有上升的趋势,增加了335%~755%.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的pH值与糙米含镉量呈显著负相关,生物有效态镉与糙米含镉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下降使土壤酸化,导致土壤中的镉更多地转变为生物有效态镉,占总量的22.8%~52.0%,易被作物吸收,导致水稻含镉量超标.重金属污染物随着地表径流、地下水及飘尘等移动方式发生迁移转化,使污染范围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6.
凤眼莲等水生植物对灌溉重金属污水净化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污染物是生物治理工业污水的途径之一。目前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本试验旨在探索高等水生植物对沈阳西部及南部灌溉重金属污水的吸收能力,并用凤眼莲对单一重金属镉、铅和砷的净化功能与生态效应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凤眼莲、芦苇、蒲草、杏菜、黑藻等高等水生植物对含砷、汞、镉污水的监测作用和净化能力以及温度、pH值等因子对植物的影响。初步认为凤眼莲是含砷污水的监测植物,同时又是含砷、汞,镉污水的净化植物。芦苇,蒲草是抗污能力较强的植物,并能吸收积累污水中的砷、汞、镉。水生植物对砷、汞、镉的忍耐力大小是因其植物生活型不同而异,一般为挺水植物>飘浮、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积累量为沉水植物>飘浮、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积累受温度和pH值等生态因子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几种红树植物模拟湿地系统对污水中重金属的净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中建立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秋茄(Kandelia candel)、无瓣海桑+木榄(S.apetala+ B.gymnorrhiza)、无瓣海桑+秋茄(S.apetala+ K.candel)、无瓣海桑+桐花树(S.apetala+ A.corniculatum)等7 种模拟湿地系统, 用正常浓度污水(SW)、5 倍浓度污水(FW)和10 倍浓度污水(TW)3 种人工配制的生活污水分别对7 种模拟湿地系统进行污灌6 个月。结果发现: 7 种人工模拟湿地生态系统对污水中重金属的净化率与红树植物种类以及污水中重金属浓度有关。当灌正常浓度污水时, 7 种人工模拟湿地生态系统对Pb 和Mn 的总净化率以无瓣海桑+秋茄最大, 对Cu 的总净化率以桐花树最大, 对Zn 和 Cd 的总净化率以无瓣海桑+桐花树最大。当灌5 倍浓度污水时, 7 种人工模拟湿地生态系统对Pb 总净化率以无瓣海桑+桐花树最大, 对Cu 和Cd总净化率以无瓣海桑+秋茄最大, 对Zn 和Mn 总净化率以无瓣海桑+木榄最大。当灌10 倍浓度污水时, 7 种人工模拟湿地生态系统对Pb、Mn 的总净化率以无瓣海桑+秋茄最大, 对Cu 的总净化率以秋茄最大, 对Zn 的总净化率以无瓣海桑+木榄最大, 对Cd 总净化率以无瓣海桑最大。重金属有95%以上是积累在土壤中, 表明土壤子系统是人工模拟湿地系统净化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察了用伊利石吸附-生物法处理重金属污水时,伊利石吸附条件中添加量、转速、pH以及吸附时间对吸附率的影响。确定了伊利石吸附条件为:伊利石添加量0.45g·100mL-1、pH9、转速230r/min、吸附时间3h。在此条件下采用伊利石吸附-生物法处理重金属污水,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提高了处理污水的效果,而且缩短了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沈抚灌区长期污水灌溉造成的石油污染状况的调查,从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角度评价了含油污水灌溉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污染物在灌区干渠和支渠中的积累和分布趋势大体上是上游地区较严重,下游地区较轻.干渠上游污染最严重的样点总石油烃(TPH)含量高达5 213.37 mg·kg-1. 在目前污染程度下,含油污水灌溉刺激了土壤中好氧异养细菌(AHB)和真菌的生长,土壤中总石油烃(TPH)含量与AHB和真菌数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8(P<0.001)和0.772(P<0.05).土壤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中TPH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4 (P<0.001),0.957 (P<0.001)和 0.886 (P<0.001).而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中TPH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14(P<0.05),可作为石油污染的敏感生化指标.各样点土壤的底物诱导呼吸(substrate?induced respiration/SIR)率与土壤中TPH含量、细菌数量及土壤脱氢酶活性密切相关,统计表明,相关系数分别为0.916 (P<0.001) 、0.770 (P<0.001) 和0.903 (P<0.001).  相似文献   

11.
杨居荣  车宇瑚  刘坚 《生态学报》1985,5(4):307-314
现场调查及试验表明,调查区土壤对Hg,Cd,Cu等金属有较强的滞留能力。重金属的迁移能力较低,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水平扩散范围也较小。而易呈阴离子态As的迁移能力相对较强。 在一定条件下,土壤对重金属的蓄积量有一极限值,这一数值受灌溉水浓度、灌溉量、土壤理化性质所制约。试验表明,不同理化性质的土壤对重金属的滞留量不同。 调查区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的含量、土壤pH值、有机质、阳离子代换量、物理性粘粒含量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其间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根据其关系式可对本区土壤污染及对植物的危害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在环境中的残留、累积常常引起一些环境问题Schroeder,1965;Lewis,1969;Nandi,1969;Tsuchiya,1969;Friberg,1974。在植物土壤系统中,由于重金属被土壤强烈吸附和固定,很容易在土壤中残留累积,引起生长的植物吸收过多的重金属而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威胁(Friberg,1974;Lagerwerff,1972;Lisk,1972;Page,1973;Page,  相似文献   

13.
A number of pot experiments were made on various crops, to study the effect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lants of treating the soil with cobalt, copper or nickel sulphates, or with the cupric or ferric salts of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EDTA).
The tops of copper sulphate-treated plants usually contained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copper, manganese, calcium and magnesium and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potassium and phosphorus, than those of control plants.
The most marked effect of cobalt on oat was to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Ca+Mg in the tops; nickel had a profound effect on the composition of barley tops.
Total iron concentration was reduced in oat by cobalt and copper, and in barley by copper and nickel application. Symptoms of iron deficiency appeared only in the oat plants, their incidence being correlated with the reduction in iron concentration in the tops.
The ferric salt of EDTA tende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ron deficiency symptoms produced in oat by copper sulphate, but also gave rise to distinct toxic effects. Plants given the cupric salt of EDTA contained unusually large amounts of iron.  相似文献   

14.
15.
沈阳张士灌区镉污染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本文揭示了污染物镉从污染源——污染水体——张士灌区农田生态系统——人体的生态循环规律;各种环境因素、灌溉条件、栽培作物等对镉的行为的影响及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为镉污染的治理从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植物对重金属耐性的分子生态机理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适应重金属元素胁迫的机制包括阻止和控制重金属的吸收、体内螯合解毒、体内区室化分隔以及代谢平衡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深入应用,控制这些过程的分子生态机理逐渐被揭示出来。菌根、根系分泌物以及细胞膜是控制重金属进入植物根系细胞的主要生理单元。外生菌根能显著提高寄主植物的重金属耐性,根系分泌物通过改变根际pH、改变金属物质的氧化还原状态和形成络合物等机理减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目前,控制菌根和根系分泌物重金属抗性的分子生态机理还不清楚。但细胞膜跨膜转运器已得到深入研究,相关金属离子转运器被鉴定和分离,一些控制基因如铁锌控制运转相关蛋白(ZIP)类、自然抵抗相关巨噬细胞蛋白(Nramp)类、P1B-type ATPase类基因已被发现和克隆。金属硫蛋白(MTs)、植物螯合素(PCs)、有机酸及氨基酸等是植物体内主要的螯合物质,它们通过螯合作用固定金属离子,降低其生物毒性或改变其移动性。与MTs合成相关的MT-like基因已经被克隆,PCs合成必需的植物螯合素合酶(PCS), 即γ-Glu-Cys二肽转肽酶(γ-ECS) 的编码基因已经被克隆,控制麦根酸合成的氨基酸尼克烟酰胺(NA)在重金属耐性中的作用和分子机理也被揭示出来。ATP 结合转运器(ABC)和阳离子扩散促进器(CDF) 是植物体内两种主要膜转运器,通过它们和其它跨膜方式,重金属被分隔贮藏于液泡内。控制这些蛋白转运器合成的基因也已经被克隆,在植物中的表达证实其与重金属的体内运输和平衡有关。热休克蛋白(HSP)等蛋白类物质的产生是一种重要的体内平衡机制,其分子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重金属耐性植物在这些环节产生了相关响应基因或功能蛋白质,分子克隆和转基因技术又使它们在污染治理上得到了初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从引入的土壤种子所萌发,并成功地铅锌尾矿上定居的4个优势种植物,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双穗雀稗(P.disichum)、黄花稔(Sida rhombifolia)和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对理金属的吸收及其在体内的再分配。植物组织中铜(Cu)和锌(Zn)的浓度,除了雀稗和双穗雀稗根中的锌浓度分别为344.2mg.kg^-1和331.9mg.kg^-1显得较高外,其作仍属植物体内正常水平范围(Zn:27-150mg.kg^-1,Cu:5-30mg.kg^-1)。草本植物雀稗、双穗稗和黄花稔对有毒重金属元素铅(Pb)的吸收表现出不同的模式,Pb在地上部与地下部分的浓度比以雀稗最低(为0.209),表明雀稗所吸收的Pb大部分被滞留在根部,使之较少影响到地上部茎叶的光合作用功能及生长,从而使植物对重金属Pb环境更具耐性。相反,双穗雀稗和黄花稔则较高(分别为0.509和0.653),显示所吸收的Pb较多地被转移到便于收获移走的地上部分,因而具有较大的植物修复潜力(Phytoremediation potential)。木本植物银合欢,所吸收的重金属Pb总量的80%以上是积累在根、茎的皮和木质部及枝条部分,只有15%左右分布在叶片中。这表明随着生长,有越来越多的Pb被吸收和积累在更新周期较长的器官中,只有很小的比例会随着落叶而归还到环境中去,因此,在利用植物重复金属污染土壤的实践中,这是一个特别值得利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多元统计分析在森林土壤肥力类型分辨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24  
多元统计分析在森林土壤肥力类型分辨中的应用刘创民,李昌哲(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史敏华,梁海英(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太原,030012)(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MULTIVARIATESTATISTICALA...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和生态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水域环境受重金属的污染亦愈演愈烈,水生动物的生存受到严峻的挑战。在水环境中,各种重金属元素不但在水生动物的皮肤、肌肉、鳃和其他内脏器官中富集,而且在其赖以生息繁衍、绵延种群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