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范云六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985,5(4):67-68
对植物基因工程的要求,除外源DNA体外重组及重组DNA分子引入植物受体细胞,并使其正确表达外,受体细胞还应分化成植株,使外源基因遗传至植物的后代,使其获得外源基因的性状。 相似文献
2.
罗明典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986,6(2):39-40
水稻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基因工程引起科学工作者关注。一般对植物基因工程的要求,除外源DNA体外重组及重组DNA分子引入植物受体细胞,并使其正确表达外;受体细胞还应分化成植株,使外源基因遗传至植物的后代,使其获得外源基因的性状。 相似文献
3.
水稻原生质体再生小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的原生质体培养一直是引人注意的问题,多年来进展不大。近年来Fujimura等Coulibaly等Yamada等分别由水稻盾片和未成熟胚愈伤组织原生质体;胚芽鞘幼嫩愈伤组织的原生质体和水稻雄性不育系细胞游离原生质体得到再生植株。我们用水稻(Oryzasativa)农虎6号种子胚诱导愈伤组织制备原生质体,也培养得到再生小植株,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频水稻原生质体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过去的几年中水稻(Oryza sativa L.)的原生质体培养取得了较大进展。我们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大面积推广的优良粳稻品种的原生质体进行了高频植株再生的实验,并对两种不同的培养方法——琼脂糖包埋法和看护培养法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水稻原生质体再生成熟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原生质体培养一直是人们注意的问题,近年来这方面工作开始有了可喜的进展。本文简要报道用水稻种子成熟胚诱发的愈伤组织所制备的原生质体,经离体培养得到再生成熟植株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李向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990,10(5):35-38
“重要作物原生质体再生”为国家七五攻关专题“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及细胞融合技术”的部分工作。我院遗传所、上海植生所与植物所的四个实验室分别承担了其中的工作,经过四年研究已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现将研究工作的进展及前景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7.
9.
以在MSB培养基(MS无机盐,B 5有机成份附加2mg/L 2.4-D)中继代一年的87-l籼型花粉愈伤组织和由籼型水稻株系81-3在改良的RY一2培养基中继代半年的悬浮培养物游离原生质体,分别在RY 2和KPR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或琼脂糖包埋培养,并在琼脂糖包埋培养时饲喂以粳型广亲和材料02428的悬浮培养细胞或除去}王胞的调渗悬浮液。原生质体植板率达8.7%-12.5%。将3—4周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转移到台o.5mg/L 2.4-D的N6固体培养基上增殖,待愈伤组织长到直径达2—3mm大小时,分别或串换使用三种不同激素水平的分化培养基,最终由籼型株系81-3的原生质体再生了植株,而87-1籼型花粉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只再生了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0.
三年以来在人民日报、科技报、参考消息上都先后有报道水稻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成植株的消息。记得有关这方面的新闻就至少有三则,为生物学界所注目。因为水稻原生质体培养一直是一个难题。美籍印人佛州大学教授Vasil是禾本科原生质体培养的专家,也未能达到 相似文献
11.
水稻原生质体培养方面的工作很多。大多数实验是用已分化的细胞可以诱导第一次分裂,甚至小细胞团和形成愈伤组织。但是,迄今为止未见水稻原生质表1 a.愈伤组织年龄对于原生质体得率的影响。b.原生质体的发育。c.三次实验的再生率。体培养,再生成植株的成功报告。用水稻栽培品种“Moroberekan”灭菌后接种在经修改的 MS 固体培养基上,2,4-D(2 mg/l), 相似文献
12.
13.
14.
芥菜型A菜(Brassica juncea)原生质体再
生植株尚无报道。我们以该种的栽培品种“黄
辣芥”为材料,将其种子灭菌后播种在培养基
上,得到无菌苗,切取无菌苗子叶,去除下表皮,
经含有0.5多纤维素酶(Onozuka R-10),0.2%离
析酶(R-10)及0.55M 甘露醇的酶液处理20小
时,得到原生质体,在Nitsch液体培养基中原
生质体持续分裂,生成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5.
16.
17.
水稻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由粳稻77-170品系及籼稻品种IR-50的细胞悬浮培养物游离的原生质体,用琼脂糖包埋于RY-2培养基中,发生了持续分裂。前者植板率达2.5%以上,二者最后都再生出植株。对游离和培养方法做了如下改进:1)采用两步法,即先用果胶酶,再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混合酶进行游离,可避免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获得高质量的原生质体;2)悬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ABA有利于原生质体的存活和分裂;3)琼脂糖包埋培养可大大提高植板率;4)用较高渗透压的培养基培养原生质体再生的细胞团及愈伤组织,可提高植株再生频率。由于这两个品种(系)的培养物都已继代一年半之久,再生植株均为白化苗。这是迄今第一个由籼稻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1987年我们首次通过栽培大豆(Glycine max)的原生质体培养得到再生植株,最近又相继从栽培大豆的6个品种的原生质体分别获得再生植株,移栽于土中后均能正常开花结实。至于大豆野生种中的G.canescens和G.clandestina的原生质体培养已有再生植株或形成芽的报道。但在野生大豆G.soja的原生质体培养中仅见胚状结构的形成,迄今未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9.
党参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参下胚轴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在附加1.2mg/L2,4-D,0.2mg/L NAA,0.2mg/L BAP和0.1mg/L ZT的MS,C81V,DPD及KM8p培养基中进行液体体层培养。在KM8p中获得了最高的分裂频率。葡萄糖作渗透剂优于甘露醇,两结合使用效果更好。在合适的条件下,原生质体培养3天出现第1次分裂,4周内形成大细胞团,培养6周后形成0.5-1.0mm大小的小愈伤组织。在附加2%蔗糖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