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药物成瘾者戒断后的持久复吸是治疗药物成瘾的难点.成瘾者出现持续复吸的重要原因是由于成瘾记忆的长期存在.成瘾物质的长期反复使用导致前额叶-边缘多巴胺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性改变,这种改变是成瘾记忆形成的神经基础.本文从学习记忆的角度来理解成瘾形成,介绍了成瘾记忆的初始形成阶段、习惯化阶段和成瘾行为维持阶段及其相应的神经基础.回顾了近年来成瘾记忆的临床干预方法,包括消退干预方法、增强消退干预的多情境干预方法,以及直接干预消除成瘾记忆的记忆再巩固干预方法,并总结了虚拟现实、神经调控技术在成瘾记忆干预中的应用.对记忆再巩固干预方法与虚拟现实、神经调控技术相结合干预成瘾记忆进行展望,为药物成瘾的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小脑在调控平衡、协调和姿势等运动功能以及认知和情绪等非运动功能方面均发挥关键作用。小脑发育障碍和病理性环路出现在多种运动障碍疾病以及伴有运动技能学习障碍的神经发育性疾病中。本文综述了运动技能学习的定义、特征和可能涉及的脑区,总结了参与调控运动技能学习的小脑环路特征,以及小脑发育异常与运动技能学习障碍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苯丙胺类兴奋剂是全世界第二大滥用程度的药物,甲基苯丙胺作为苯胺类兴奋剂中的主要药物,是中国滥用的“头号毒品”。而现有的研究对甲基苯丙胺成瘾机制尚不清晰,且临床上对药物成瘾的治疗依然存在无药可医的局面。因此,发现新的成瘾机制和治疗策略尤为迫切。甲基苯丙胺成瘾与额前叶皮质(mPFC)、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和伏隔核(NAc)中的多巴胺(DA)、谷氨酸(Glu)、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清素(SNRIS)等神经递质的异常释放有关。研究表明,这些神经递质受到表观遗传机制中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泛素化和非编码RNA等调节,某些基因的表达在甲基苯丙胺的诱导过程中增强或被抑制,导致甲基苯丙胺依赖性产生。本文将针对表观遗传学对甲基苯丙胺成瘾机制的影响进行着重论述,以期推进临床开发甲基苯丙胺戒断药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是一种非常常见且严重的精神疾病,探索抑郁症的核心分子机制,寻找更有效、更关键、更直接的抗抑郁症药物靶点,成为现今抑郁症研究的新热点。现综述归纳总结抑郁症神经环路中的关键核心脑区外侧僵核的神经环路及在情绪调控中的生理功能,重点阐述其在抑郁症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雌激素通过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学机制对中枢神经系统施加影响.生理学方面包括:雌激素在杏仁核、海马和前额叶等这些与情绪认知相关的重要脑区内影响神经递质的产生和效能;雌激素可以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改变情绪性行为;雌激素受体的基因转录也可以调节情绪性行为的变化.雌激素也通过神经心理学的因素影响情绪加工:雌激素可以提高情绪编码技能,提升表情识别的准确性;雌激素能够影响情绪的唤醒,改变个体情绪体验的强度.未来的研究要融合心理、神经和内分泌等各种因素,以解决女性情绪障碍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6.
身体活动不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公共卫生问题。深入理解运动的奖赏效应及其可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将为改善身体活动不足提供科学有效的干预靶点。本文指出运动是一种典型的自然奖赏行为。大脑奖赏相关的腹侧背盖区-伏隔核的多巴胺能神经环路、前额叶皮质-伏隔核的谷氨酸能神经投射、红核-腹侧背盖区的谷氨酸能神经投射是调控运动奖赏效应的关键神经环路机制。此外,多巴胺、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和内源性阿片肽等多种神经分子参与了运动奖赏效应的调控。然而,大脑奖赏系统的过度激活将会导致运动成瘾。  相似文献   

7.
恐惧作为个体应对内外界危险因素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的一部分,在生物体的生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过度的恐惧不仅对个体生存无益,反而易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等精神疾病,严重影响个体生活质量.临床上通常采用基于行为学研究结果的暴露疗法对恐惧相关疾病进行治疗,然而在患者处于治疗环境之外的时候,上述症状经常会复发.因此,解析恐惧记忆相关神经环路内信息处理的神经机制,对于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寻求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大量研究表明与恐惧记忆消退相关的脑区主要涉及杏仁核、内侧前额叶和海马.在恐惧消退的过程中,这3个脑区表现出特定的神经振荡模式,而且这些活动也具有同步性,构成了恐惧记忆成功消退的神经基础.未来可利用基于神经神经振荡的无创性脑刺激手段干预恐惧记忆消退的神经环路,以促进恐惧记忆的消退并避免复发,为恐惧相关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毒品成瘾与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李涛  樊栓良  党永辉  陈腾  阎春霞 《遗传》2008,30(7):809-814
毒品成瘾是由滥用毒品外在因素与遗传易感性等内在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一种慢性脑疾病; 毒品成瘾的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毒品成瘾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鉴别和分离毒品导致脑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 采用高通量的基因表达谱技术研究毒品成瘾者在不同状态下脑基因表达全貌, 对深入认识毒品成瘾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毒品成瘾的遗传机制及高通量脑组织基因组表达技术——SAGE和微阵列(Microarry)在毒品成瘾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皮层-基底神经节环路功能性连接异常是PD运动障碍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运动疗法防治PD的神经可塑性机制可能与该环路的结构与功能重塑有关。本文拟以皮层-基底神经节环路为切入点,分别从皮层-基底神经节环路功能性连接与运动调控、皮层-基底神经节环路功能性连接异常与PD、皮层-基底神经节环路功能性连接重塑与PD运动防治三方面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高、易复发、自杀率高的精神障碍疾病,容易导致认知功能损伤等问题. 光疗以无创、副作用小、疗效快等优势受到广泛的关注,为调节抑郁症生物节律和睡眠障碍等症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光信号通过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投射到抑郁脑区参与非视觉成像功能,激活神经细胞活动,分泌神经递质使神经通路产生生理性改变,对生物机体的昼夜节律、情绪、睡眠产生调控作用,达到改善抑郁行为的目的. 光的波长、剂量和最佳作用模式与治疗效果息息相关,但目前光疗的最佳应用模式仍存在争议. 为了全面促进光疗在生命科学领域以及临床上的应用,仍需进行大量的临床与模型动物光学参数研究. 本文从光疗路径、不同光谱作用机制、光学参数、作用疗效、存在问题及展望进行综述,促进光疗调控抑郁症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机械敏感离子通道(mechanosensitive channels,MSCs)是一类分布于各种细胞膜上可将细胞受到的机械刺激转化为电信号或化学信号的特殊膜蛋白。由于机械敏感通道所具有的特性,使其成为超声调控的重要潜在靶点。超声由于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聚焦效果,并且理论上可实现无创条件下的全脑范围定位,具有用于进行物理性神经调制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离子通道被鉴定出具有机械敏感特性,但其中有明确报道可以被超声激活的依然数量较少。此外,现阶段超声激励下机械敏感通道的开放过程和机制仍未被阐明。本文着重介绍了大电导机械敏感通道、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退化蛋白/上皮钠通道、双孔钾通道和Piezo通道等机械敏感离子通道在超声神经调制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为未来超声神经调制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Tying complex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to precisely defined neural circuits is a major goal of systems and behavioural neuroscience. This is critical for understanding adaptive behaviour, and also how neural systems are altered in states of psychopathology, such as addiction. Efforts to relate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relevant to addiction to activity within defined neural circuits have been complicated by neural heterogeneity. Recent advances in technology allow for manipulation and mapping of genetically and anatomically defined neurons, which when used in concert with sophisticated behavioural models,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great insight into neural circuit bases of behaviour. Here we discuss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for understanding reward and addiction, with a focus on midbrain dopamine and cortico-striato-pallidal circuits.  相似文献   

14.
15.
记忆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是累积经验、促进个体生存的重要功能。然而,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物质滥用障碍具有某种非适应性记忆过强的特征,不利于个体生存。因此,以病理性改变的记忆为靶点,通过削弱或更新非适应性记忆,可以达到缓解症状甚至治愈的目的。记忆并非是对经验的刻板记录,而是对经验不断更新整合的过程,因此记忆有被干预的可能。记忆的再次激活可能会诱发记忆消退和再巩固,这为记忆相关精神疾病的干预提供了思路和启发。非侵入性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NIBS)技术作为一种时间、空间分辨率较高的无创神经调控技术,近年来开始被结合运用到记忆干预研究中。不同刺激参数的NIBS (如频率、极性,以及受刺激区域的初始神经激活状态)应用于特定大脑皮质区域,可以调节神经可塑性,增强或降低靶点脑区的兴奋性,从而削弱或增强行为表现,实现记忆消退增强或在再巩固时间窗内干预记忆。本文首先介绍了记忆相关的脑功能基础研究与局部脑区干预方案的理论联系,继而回顾了近年来NIBS与记忆干预相结合应用于创伤或物质滥用相关障碍的临床干预研究,为精神疾病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启发。  相似文献   

16.
According to the Darwinian perspective, facial expressions of emotions evolved to quickly communicate emotional states and would serve adaptive functions that promote social interactions. Embodied cognition theories suggest that we understand others' emotions by reproducing the perceived expression in our own facial musculature (facial mimicry) and the mere observation of a facial expression can evoke the corresponding emotion in the perceivers. Consequently, the inability to form facial expressions would affect the experience of emotional understanding. In this review, we aimed at providing account on the link between the lack of emotion production and the mechanisms of emotion processing. We address this issue by taking into account Moebius syndrome, a rare neurological disorder that primarily affects the muscles controlling facial expressions. Individuals with Moebius syndrome are born with facial paralysis and inability to form facial expressions. This makes them the ideal population to study whether facial mimicry is necessary for emotion understanding. Here, we discuss behavioral ambiguous/mixed results on emotion recognition deficits in Moebius syndrome suggesting the need to investigate further aspects of emotional processing such as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associated with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during developmental age.  相似文献   

17.
雷特综合征(Rett syndrome)属于神经发育障碍类疾病,主要由X性染色体上mecp2基因突变所致,患者多数为女孩。临床症状于出生后6~18个月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头部发育缓慢,已获得的语言及手部目的性运动技能消退,智力障碍,呼吸功能障碍及自闭倾向等。多巴胺系统的功能包括运动调节、奖赏学习、情感、内分泌调控以及药物成瘾等多个方面。由于多巴胺系统在运动和精神方面与雷特综合征部分临床症状存在表面相关性,早期有学者根据临床特征提出雷特综合征患者可能存在多巴胺系统功能障碍,但两者之间是否具有实质性的内在联系以及mecp2基因是否会通过影响多巴胺系统导致相关临床症状是目前雷特综合征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将针对雷特综合征与多巴胺系统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Sensory experience regulates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wiring of neuronal circuits, during development and throughout adulthood. Here, we review current knowledge of how experience affects structural plasticity of pyramidal neurons in the sensory cortices. We discuss the pros and cons of existing labeling approaches, as well as what structural parameters are most plastic. We further discuss how recent advances in sparse labeling of specific neuronal subtypes, as well as development of techniques that allow fast, high resolution imaging in large fields, would enable future studies to address currently unanswered questions in the field of structural plasticity.  相似文献   

19.
成瘾是对成瘾物质的强迫性、持续性需求并缺乏控制能力的行为,它会导致大脑中枢奖赏回路的改变。下丘脑是调控自然奖赏的重要脑区,它能特异性地表达一种被称为食欲素(orexins/hypocretins)的神经肽。食欲素通过作用于食欲素受体调控睡眠、觉醒状态,同时,食欲素受体在药物成瘾和奖赏相关的行为中也有重要作用,投射到不同脑区的食欲素对不同药物导致的成瘾调节作用也不同,调控食欲素信号系统,将可能成为治疗成瘾的重要方法。本文重点总结了食欲素信号系统在不同药物成瘾过程中的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