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这金秋宜人时光,我们怀着极其敬重与喜悦的心情迎来了杨福愉院士的八十华诞.值此庆贺寿辰之际,我们回顾杨福愉先生五十年来的科研活动,探讨他的学术思想,了解他的研究成果,这不仅是对杨福愉先生寿辰的最好庆贺,也是从事生物膜研究的同事、同仁们对生物膜研究领域中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切磋的一个良好机会,特别是对进一步激励有志于生物膜研究的年轻一代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这金秋宜人时光,我们怀着极其敬重与喜悦的心情迎来了杨福愉院士的80华诞。值此庆贺寿辰之际,我们非常高兴地在这里回顾杨福愉先生50年来的科研活动,探讨他的学术思想,了解他的研究成果,这不仅是对杨福愉先生寿辰的最好庆贺,也是从事生物膜研究的同事、同仁们对生物膜研究领域中共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深入开展学术交流的一个良好机会,特别是对进一步激励有志于生物膜研究的年轻一代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这金秋宜人时光,我们怀着极其敬重与喜悦的心情迎来了杨福愉院士的八十华诞.值此庆贺寿辰之际,我们回顾杨福愉先生五十年来的科研活动,探讨他的学术思想,了解他的研究成果,这不仅是对杨福愉先生寿辰的最好庆贺,也是从事生物膜研究的同事、同仁们对生物膜研究领域中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切磋的一个良好机会,特别是对进一步激励有志于生物膜研究的年轻一代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6年10月30日,在这金秋重阳之日,迎来了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杨福愉院士八十华诞.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生物膜研究前沿学术研讨会暨庆贺杨福愉院士八十华诞座谈会在北京怀柔举行.  相似文献   

5.
杨福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家,是我国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为中国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教育和科研辛勤耕耘了半个多世纪。今年10月30日他将迎来自己的80岁生日。作为晚辈和他长期担任主编的《生物物理学报》的后任,我们衷心祝愿他生日愉快,健康长寿。[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杨福愉教授与我国的生物膜研究黄有国(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匡廷云(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杨福愉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家。生于1927年10月,浙江镇海人。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他长期从事于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19...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物化学家杨福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5日20时4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杨福愉先生原籍浙江宁波镇海,1927年10月30日出生于上海市,1946年毕业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1960年在前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系获哲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是中国生物膜领域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杨福愉先生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后,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生物学研究所,在贝时璋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的言行垂范下获得科学启蒙;1956~1960年留苏期间,获得了系统的科研训练;回国后在生物物理研究所带领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研究小组,研究电离辐射对线粒体氧化磷 酸化功能的影响,从此确立了为之奋斗一生的“生物膜结构与功能”这一重要研究方向。   杨福愉先生长期围绕膜脂-膜蛋白相互作用及其调控机理开展系统、深入的原创性研究。提出镁离子通过改变膜脂流动性影响ATP酶的结构与活性模型,为膜脂物理状态影响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提供清晰的实例;在此基础上开展跨膜钙离子浓度梯度调节膜蛋白的构象与活性的研究,揭示膜脂物理状态调控钙ATP酶及G蛋白偶联跨膜信号转导通路的新机制;发现胰凝乳蛋白酶不只是消化酶,还介导溶酶体-线粒体细胞凋亡新途径。同时,杨福愉先生非常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曾在核爆炸现场承担放射生物学科研任务,总结出的慢性放射病早期诊断生化指标为核安全打下基础;用“匀浆互补法”预测农作物杂交优势,为促进农业增产提供科学依据;开展克山病病因的研究,提出“克山病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的观点等。在研究中,杨福愉先生善于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从不同层次开展研究,研究成果彰显开拓性、富于原创性。杨福愉先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出版《生物膜》等专著2部,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获得广泛承认,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何梁何利奖等重要奖项。   杨福愉先生重视学术团体、学术会议、学术期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曾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生物物理学报》主编等职,积极推动1981年首届全国膜生物学讨论会举办,并担任首届会议大会主席。   杨福愉先生重视青年人才培养。作为2013年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贝时璋杰出贡献奖得主,杨福愉先生于2018年向贝时璋奖捐款30万元,用于表彰后续贝时璋青年奖获奖者,表达了老一辈科学家对生物物理学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先贤虽去,风范永存。杨福愉先生的家国情怀与学术精神将永远指引我们奋斗!   杨福愉先生千古! (感谢黄有国研究员为此文撰写提供历史线索和整理、凝练素材。)  相似文献   

8.
点滴体会     
杨福愉院士是一位资深的生物化学家。他在生物膜的基础研究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工作,成绩卓著;他还联系农医实际,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多学科交叉发展生物学方面,也有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殷宏章先生是我国植物生理学界的老前辈,已渡过半个世纪以上的科研和教学生涯。对他的卓著科研成就、深邃的学术造诣,广阔的研究思路以及科学事业上勤奋、严谨和开拓的精神,大家都抱有深切的敬慕之情。为庆贺殷先生的八十寿辰,现特约请他的一些同事和学生,就殷先生毕生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分别撰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于 2 0 0 2年 1 0月 2 2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青年公寓隆重举行了“张树政院士八十寿辰庆典”活动。科技部徐冠华部长、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康乐局长等送来了贺信 ,邹承鲁、杨福愉、王志珍、李季伦、张广学、周同惠、田波、郑儒永等院士以及许许多多的张树政院士的同事、朋友、学生等近 2 0 0人出席了庆典活动。张树政院士是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在近 50年的科研工作中 ,为推动我国酶科学的发展和糖生物学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首先建立了国内等电聚焦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新技术 ;首次发现了多…  相似文献   

11.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于 2 0 0 2年 10月 2 2日上午在中科院青年公寓隆重举行了”张树政院士八十寿辰庆典”活动。科技部徐冠华部长、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中科院生物局康乐局长等送来了贺信 ,邹承鲁、杨福愉、王志珍、李季伦、张广学、周同惠、田波、郑儒永院士以及许许多多的张树政院士的同事、朋友、学生等近 2 0 0人出席了庆典活动。张树政院士是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在近 5 0年科研工作中 ,为推动我国酶科学的发展和糖生物学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首先建立了国内等电聚焦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新技术 ;首次发现了多种糖基酶的作用和…  相似文献   

12.
《生命科学》2004,16(5):1-2
2004年11月16日是我国著名的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池志强研究员八十寿辰。《生命科学》编辑部全体成员愿与支持和关心本刊的广大读者、作者、审稿者一起,表达我们对池先生无比爱戴和崇敬的心情,向他致以最真挚的生日祝贺。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委员会(NSERC)之间的学术交流协议,由加拿大方面具体安排,以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基金重大项目“膜脂—膜蛋白相互作用及其在农业和医学上的应用”研究内容为主题,组成了以项目负责人杨福愉研究员为组长的四人中国生物膜研究考察组,于1989年5月28日至6月27日在加拿大作了学术考察访问。考察访问的目的在于了解加拿大生物膜领域内有关研究的水平及现状,促进  相似文献   

14.
在邹先生八十寿辰来临之际 ,作为先生的学生衷心祝愿老人家健康长寿 !二十几年前我有幸从师于邹承鲁教授 ,专攻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毕业后回清华大学工作。先生严谨治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邹先生 1 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 ,清华大学是先生的母校 ,他对清华感情深厚 ,十分关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的建立与发展 ,并长期担任我系的顾问与兼职教授 ,曾多次来清华作学术报告 ,亲自指导相关研究工作 ,为清华生物系教师的培养与成长做出了贡献。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的迅速成长凝聚着先生的心血与期望。邹…  相似文献   

15.
生物膜研究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前沿方向之一,本文对文革结束以后生物膜研究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下称生物物理所)的兴起与发展进行了系统回顾.文革结束后,中国科学院领导了解到国外生物膜研究迅速发展的情况,迅即派遣以生物物理所杨福愉为组长,包括生物化学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等六人的代表团前往联邦德国进行考察.考察结束后院领导根据多学科交叉对生物膜研究的重要作用,组织了生物物理所、植物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医科大学等单位联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膜脂-膜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医学和农业上的应用",并获得立项.与此同时,院领导建议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生化学会和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共同组织生物膜学术讨论会.首次会议于1979年3月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以后每3年召开1次,从未中断,有力地促进了生物膜研究的交流与发展.2003年举行的第200届香山会议专门组织讨论21世纪生物膜研究在中国的布局,进一步推动了生物膜研究的发展.本文还重点阐述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生物膜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a.金属离子通过膜脂-膜蛋白相互作用调控生物膜能量转换、物质运输及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b.提出"克山病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的重要观点;c.发现溶酶体内含有为量甚微、一般认为是消化酶的胰凝乳蛋白酶,并阐明了它通过溶酶体膜外泄后参与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d.确定了通过调控线粒体动态变化而干预肿瘤细胞迁移侵袭的新靶标.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常文瑞与植物研究所匡廷云等在《自然》(Nature)发表了《菠菜中主要捕光色素复合体2.72魡分辨率的晶体结构分析》的研究论文,2005年饶子和与徐建兴等在《细胞》(Cell)发表了《猪心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Ⅱ的晶体结构》的研究论文,充分标志着我国生物膜研究已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2004年,徐涛研究员因其在囊泡转运方面的丰厚学术积淀,作为首席科学家组织一批生物膜专家承担了国内首个生物膜973项目,这标志着国内生物膜研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6.
谈家桢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也是中国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自从谈先生1930年进入燕京大学师从李汝祺教授研究遗传学以来,他始终活跃在遗传学研究及教学的最前沿,并致力于促进中国遗传学与世界的交流,为中国乃至世界遗传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年恰逢谈先生的百岁华诞,《生命世界》特别邀请全国政协委员、《谈家桢与遗传学》一书的作者赵功民先生为本刊撰文,以示对这位杰出科学家百岁寿辰的祝贺。  相似文献   

17.
《生理学报》2001,53(1)
王志均先生 1910年 8月 3日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凤居乡东寨村。 192 6年 ,他在本村小学毕业后升入美国教会在山西兴办的铭贤中学 ;1932年考取清华大学生物系 ,并于 1936年获理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 ,他到北平协和医学院进修生理学。 1939年 ,抗战爆发后 ,王志均先生离开北平 ,赴西南抗日后方 ,先后在昆明和贵阳几个新办的医学院建立生理实验室 ,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从事医学教育工作。194 6年抗战胜利后 ,王志均先生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留学 ,师从著名消化生理学家A .C .Ivy (艾维 )教授 ,从事胰腺分泌的研究。他的“移植胰脏狗的小肠释放…  相似文献   

18.
《化石》2009,(1):F0003-F0003
俨然回首,杨钟健先生已经离开我们30年了。在这期间我国的古生物研究在杨钟健先生等前辈的工作基础上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拜读先生留下的著作,追忆先生的生平事迹,我们后人深感钦佩。作为杰出的古生物学家、教育家,杨钟健先生在我国的古生物研究、人才培养和科学普及等方面作出了杰出的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杰出的遗传学家谈家桢先生走完了百年的光辉历程,他的毕生事业和高尚品格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学报》2005,45(2):180-180
3月12日中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季伦先生八十寿辰庆祝会在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学苑餐厅三层隆重举行。庆祝会由中国农大生物学院微生物系主办,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发来了贺辞。农大的校领导、生物学院的领导、李先生的亲朋好友、学长、同事以及专程从外地赶来的学生弟子和各届来宾共200余人出席了庆祝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