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近交系NJS小鼠的主动脉形态学特征,了解该品系主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情况。对主动脉作光镜和电镜观察,并通过图像分析仪分析主动脉内膜的粥样硬化病变面积。该品系8~10月龄小鼠均见阳性病灶,阳性区域主要分布在动脉弓起始部,胸主动脉各分布的升口处,病变区域多数呈点状,少量呈线状分布。显微镜下内膜层内可观察到少数泡沫细胞聚集,电镜下可见内膜泡沫细胞有较多的细胞突起,胞浆丰富,浆内内质网及溶酶体丰富,脂滴大小不一,核形态不规则,浆内有明确肌丝或致密斑。图像分析计算其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占主动脉面积的比例为2.046±0.253%。2~3月龄小鼠中均未见明显病变。近义系NJS小鼠8月龄后主动脉能发生脂纹期病变,该品系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基于功能基因组信息、网络拓扑结构信息整合分析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和蛋白质互作数据挖掘动脉粥样硬化(AS)风险疾病基因,为从基因组层面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新的视角.经过差异表达分析,支持向量机(SVM)的机器学习方法双重筛选,可以鉴别出可信度水平较高的风险疾病基因,对于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基因在网络中的拓扑性质,建立基因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联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得到了巨噬细胞样本中59个风险疾病基因,泡沫细胞中61个风险疾病基因.这些风险基因与已知疾病基因共享大部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相关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并应用到对其他复杂疾病致病机理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李春干  代华兵 《生态学报》2015,35(6):1713-1726
为深入阐明区域红树林空间演变机理,需对红树林斑块数量和面积在不同因子驱动下通过不同途径发生的变化量进行准确计量。提出了在GIS平台支持下的通过空间叠置分析方法进行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量计量的两种方法——精确计量法和整体计量法。首先将前后两期通过遥感图像提取的红树林斑块分布图、遥感图像进行叠合,采用视觉信息叠合方法,将全部斑块划分为众多具有相同主要驱动因子和变化途径的分析单元;若前后期遥感图像能够精确配准,采用精确计量法计量:通过线与多边形叠置方法,用前期斑块的线状图对后斑块的面状图、后期斑块的线状图对前斑块的面状图分别进行切割,每个分析单元得到多个亚斑块,逐一确定每个亚斑块的驱动因子、变化途径,据此统计每个分析单元中斑块数量和面积在不同因子驱动下通过不同途径发生的变化量;若前后期遥感图像难以精确配准,采用整体计量法计量:对于每个分析单元,根据斑块恢复的难易程度、面积和斑块数量变化量的大小,确定其主要驱动因子和主要变化途径,该分析单元前、后期斑块数量和面积之差即为其在监测期间由该因子驱动通过该途径发生的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量。尽管整体计量法对红树林空间演变机制分析的结果与精确计量法存在一定差异,但也属于定量分析范畴,都能深刻阐明红树林空间演变机制,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区域红树林斑块数量和面积在监测期内增加、减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研制对研究其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防治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研究颇多.本文从模型动物的选择、造模方法及模型的评价指标方面对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建立具有中医瘀毒证候特色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及客观规范的评价体系是现代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研发及药效机制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瘀毒证的动物模型构建及评价进行了多方面的总结和归纳,同时分析了当前模型构建及评价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建立规范化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已有的动物模型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破裂的可控性及量化研究方面均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为了建立类似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斑块模型,体外研究斑块稳定性,应用传统的高脂高胆固醇膳食诱导建立了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从血脂水平和斑块病理形态学特征方面加以了证实.该模型中斑块与人类成熟斑块的高度相似性使其成为研究斑块稳定性和斑块破裂的较好模型.从量化比较这一出发点着手,建立了一个体外可控可量化诱导斑块破裂模型,方法简单易行,是一个较好的量化研究斑块破裂和破裂相关因素间关系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7.
由于猴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组织发生学与人类相同,在当前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消退中,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在已发表的14组有关猴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的报告(刘超然,1980)中,除Maruffo与Portman(1968)选用了松鼠猴(Squirrel monkey)、Armstrong等(1974)及Malinow等(1978)选用了Cynomolgus猴外,其他各组均在猕猴上进行。然而,有关猕猴血脂正常值的研究,国内外均只见某些单项报告、未见较全面的多项血脂正常值的报告。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DM)并发的动脉粥样硬化(AS)由于具有斑块不稳定、供血区缺血严重及治疗后再狭窄率高等特点成为导致2型DM患者死亡及截肢最常见病因。对2型DM血管并发症制定并实施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对降低此类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有重要意义。而2型DM背景下严重的血管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则为研究并进一步实施2型DM血管并发症治疗方案提供了实验基础。本文首先对2型DM并发的严重的血管病变发生机制进行探讨,进一步对现阶段国内外建立此类血管病变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瘢痕实现无损诊断的研究进展迅速,其对瘢痕图像纹理特征的量化分析得到了很好的诊断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纹理描述方法,这些方法的提出也促进了纹理研究的发展。本文在对灰度共生矩阵(GLCM)、局部三值模式(LTP)等统计纹理分析方法进行介绍的情况下,在瘢痕图像上利用梯度迭代回归树算法给出了不同方法的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方法的回归模型。这些模型的性能体现在对不同年龄瘢痕的预测能力,其中局部差异局部二值模式(LD-LBP)和局部方向三值模式(LOTP)得到的模型预测能力最好,说明它们是目前对瘢痕图像纹理描述比较准确的方法之一,同时表明统计纹理分析方法适合用于瘢痕图像的纹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GVF Snake模型算法收敛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及对初始轮廓位置敏感等缺点,提出一种动态方向梯度矢量流模型(DDGVF),使其更适合医学图像的分割。方法:利用主动轮廓模型的提取和跟踪特定区域内目标轮廓的方法,将其应用于医学图像如CT、MRI和超声图像的处理,以获取特定器官及组织的轮廓。结果:动态方向梯度矢量流场(DDGVF)能够较好地提取出脑肿瘤图像。结论:利用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分割提取出脑肿瘤图像的肿瘤病变区域,为进一步对其纹理和形状等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段亚平 《生命的化学》2001,21(6):516-517
1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LDL)的发现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泡沫细胞病变与巨噬细胞的脂化胆固醇积累相关 ,在巨噬细胞极少发现LDL受体 ,特别是遗传性LDL受体缺乏的同形合子患者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其动物模型中 ,极早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以后用抗氧化药能阻止高LDL血症的实验兔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用特异性的氧化LDL的单克隆抗体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从高脂血症的患者及动物模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检出氧化LDL。LDL的氧化变性的实际部位在活体内 ,特别是在血管壁内发生 ,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病因未明且与年龄相关的不可逆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认知和记忆功能丧失为主。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效用的探索已成为现代脑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其复杂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学变化对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提出了重大挑战。本文就常用实验动物种类的特点、多种动物模型的甄选和模型构建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评述。AD常用动物模型可分为自然动物模型、物理干预模型、化学干预模型、基因干预动物模型,以及其他类型。本文对这些模型构建方法、病理变化情况和适用实验类型进行总结和评述,希望能为研究者选用和建立实验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AS)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有关AS 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合适的动物模型是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和 药物研发的关键环节。在众多动物模型中豚鼠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对象存在众多优势,主要体现在血浆脂蛋白的构成比例、 胆固醇的转运形式、肝脏中胆固醇的存在形式与比例、对外源性胆固醇的敏感性、胆固醇与脂蛋白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活性变化 等方面。本综述基于脂代谢特点,对比分析这几个方面内容来阐述豚鼠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32):6201-6203
动脉粥样硬化和易损斑块破裂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最高的死亡率,超过传染病和癌症导致的死亡率的总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由一层很薄的”纤维帽”和导致血栓形成的脂质核心构成。光热波成像是基于对被目标发色团(本文中指脂肪沉积)吸收的光信号强度进行周期调制,从而实现对目标发色团释放的热(红外)信号的调制。这里,我们利用光热波成像来检测来自兔子动脉硬化模型的粥样硬化斑块中脂肪沉积的三维分布。波长为1210纳米的激光被用来靶向检测脂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在0.1到5赫兹连续扫频的激光的激发下发出光热波,光热波传播到样品表面形成红外辐射温度并被红外相机以25.6帧/秒的速度接收并录制20秒。红外相机上的每一个像素(总共256~256像素)在进行时域傅里叶变换以后得到强度和相位的频域光热波图像。某一特定频率的强度和相位光热波图像对应着脂肪沉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样品中的横向和纵向分布。对强度和相位光热波图像的分析指出:光热波成像能够用来检测脂肪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三维分布,并且脂肪的分布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状特征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5.
李春干  刘素青  范航清  代华兵 《生态学报》2012,32(14):4329-4342
现有红树林空间动态分析多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其面积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着重于面积变化的定量分析和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对其变化的发生途径缺乏深入分析,也不研究其斑块数量的变化动态。由于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红树林由成百上千甚至更多空间上相互分离的斑块组成,各斑块边界和面积变化动态构成了区域红树林整体的空间分布变化动态,因此,只有深入摸清各个斑块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才能对区域红树林整体变化情况作出全面、详细和准确的分析评估。提出了基于斑块的红树林空间演变机理分析方法,首先通过两期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提取红树林空间分布信息,在GIS支持下采用叠置分析方法,根据前、后两期各个斑块的空间位置、形状和面积变化情况以及图像表征,逐一分析确定每个斑块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即变化原因,包括自然过程、围垦、养殖塘和盐田建设、工程建设和人工造林5种)和变化途径(即变化类型,包括稳定、扩张、萎缩、碎化、消失和新增6种),在此基础上构建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变化途径状态矩阵,通过总驱动量、总驱动率、净驱动量、净驱动率、趋势驱动率、总流量、总流率、净流量、净流率、趋势净流率和作用力等系列指标定量地评估红树林斑块数量和面积的变化动态。该方法不但能够定量地表达了各个驱动因子对红树林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的影响程度,而且能够准确地阐明了红树林斑块数量和面积发生变化的途径,并且还能够准确地反映了每个驱动因子通过何种途径影响斑块数量和面积的变化,实现了红树林空间动态变化分析的定位化、定量化和精确化。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是因脂质堆积在血管壁上并受到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疾病基因的辨识可以增进对该疾病机理的了解,并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指导性作用。虽然在风险疾病基因的辨识方面已经提出了很多计算方法,但仍存在着推论准确性和计算效率方面的问题。一种命名为基于熵聚类和双重筛选(Entropy-based clustering and double screening,ECDS)的新方法被用来辨识该疾病的风险疾病基因。该方法将功能基因组信息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拓扑结构信息进行整合,运用于基于熵聚类的方法中,之后,使用双重筛选策略(即支持向量机和相似性得分)进行风险疾病基因挖掘。运用该方法,从巨噬细胞样本和泡沫细胞样本中分别辨识出79个和113个风险疾病基因。该结果表明ECDS在辨识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疾病基因方面非常有效。此外,该方法也很易于扩展应用到其它复杂疾病的风险基因辨识中。  相似文献   

17.
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差异表达分析能够帮助寻找与疾病相关的重要蛋白和生物标志物。目前广泛应用的差异表达分析方法大多是在单蛋白水平进行的,但是很多复杂疾病或者表型是由一些关键模块或通路上多个蛋白的微弱变化累加所致。本研究中,我们比较评估了5种基于模块的差异表达统计学方法,这些方法相比单蛋白差异表达分析方法,应该能够找到更多跟癌症相关的功能模块。通过模拟数据集的评估结果表明,基于Mean的方法在不同的模拟数据集中都展现了较好的统计效力,L2Norm、GM和FM 3种方法的统计效力基本相同,而WKS的统计效力较差。此外,我们将5种方法应用到结直肠癌患者样本蛋白质表达谱数据分析中。结果显示,单蛋白水平差异分析方法和基于模块的统计分析方法都找到了跟端粒酶相关的功能模块,而基于5种方法综合排名的结果找到了更多与癌症密切关联的途径,包括p53调节的内源性细胞凋亡的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分子影像学通过使用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影像对比的分子探针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的特定分子进行分子成像.该方法会极大地提高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性的检测水平和增强对该病变特征,尤其对斑块的组成成份的识别能力.斑块的组成成份和斑块的破裂、斑块的易损性以及斑块破裂后导致的结果密切相关.因此了解斑块组成成份的在体无创性检测将对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治疗和判断预后产生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肺炎衣原体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衣原体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基于:(1)血清流行病学的研究;(2)病变组织的检测和观察;(3)动物模型的建立;(4)抗生素的治疗。动物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充分弄清致病机制,确定病因和致病原,认识各种致病因素的附加或协同作用,制定新的治疗方案以及疫苗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癌症基因表达数据的分析,预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驱动基因集。方法: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神经网络,提出一种用于预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驱动基因的系统生物学模型。首先对实验样本的原始表达谱数据进行预清洗,过滤掉无信息或表达不符合实验要求的表达数据,并对肿瘤表达谱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对基因进行划分,相似突变率的基因将被划分到同一块中;最后通过学习神经网络,构建癌症相关基因的调控网络,得出驱动基因的预测集。结果:本研究应用上述模型,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驱动基因进行预测。已发表的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我们预测出的大部分驱动基因在GBM中起重要作用。结论:我们提出一种对GBM表达谱数据分析的新方法,能够高精度地预测出该疾病的驱动基因,该模型同样能够较好地用于分析其它疾病的表达谱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