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caspase-9在胃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08例胃间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胃壁正常组织中caspase-9 m 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卡方检验判断caspase-9表达变化与胃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Caspase-9 m RNA在胃间质瘤组织的表达较正常胃壁组织低,且无论是m RNA还是蛋白水平,caspase-9表达变化与胃间质瘤的核分裂象均密切相关,caspase-9表达下调的患者核分裂象高的可能性更大。结论 Caspase-9在胃间质瘤中低表达,且表达下调的肿瘤的核分裂象更高,提示可能与胃间质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胃肠间质细胞瘤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问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2例胃肠间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12例中,6例胃间质瘤,6例小肠问质瘤。主要症状为不规则腹痛、腹块、消化道出血。经胃镜、钡餐、CT检查发现。12例均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诊断。9例随访,无复发,死亡。结论:胃肠问质细胞瘤大多为恶性或低度恶性,治疗以手术切除,术后严密随访。胃肠间质细胞瘤是指一类独立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间质干细胞并呈非定向分化的间叶肿瘤。过去受病理诊断技术的限制,这类肿瘤多被诊断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及神经纤维瘤。近年来随着病理诊断技术的进步,这类肿瘤被统一命名为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CLSTs)。我科自1995年至今收治胃肠道问质瘤1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肉瘤(Langerhans cell sarcoma,LCS)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LCS的认识及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报道两例LCS,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肿瘤大体及组织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及患者预后,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镜检,两例瘤细胞均呈弥漫排列,瘤细胞体积大,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沟易查见,可见核仁,异型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其中一例肿瘤间质内尚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两例CD1α、S-100蛋白、CD68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40%-50%。患者临床预后差。结论朗格罕斯细胞肉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比3种乳腺根治术标本的取材方式和固定时间,摸索制备高质量乳腺根治术标本切片的最佳固定方法。方法 随机收集上午、下午接收乳腺根治术标本50例,上午每例标本各取一块肿物、腺体组织和淋巴结组织,固定9 h后放入脱水机;下午每例肿物、腺体和淋巴结各取2块,1块固定4 h后放入脱水机,另1块固定28 h后放入脱水机。各组织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E-cadherin酶标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Her-2荧光原位杂交染色。比较3种固定方法的制片质量,探讨乳腺根治术标本最佳固定方法。结果 固定4 h即开始脱水的肿物和腺体组织的切片不完整发生率显著高于固定9 h和28 h;固定4h和9h的淋巴结切片不完整发生率高于固定28 h;固定4 h、9 h、28 h肿物、腺体HE染色质量无明显差异,但固定9 h与28 h的肿物、腺体E-Cadherin酶标法免疫组织化学正常率高于固定4 h,固定28h淋巴结染色质量高于固定4 h与9 h;固定4 h肿物Her-2荧光原位杂交成功率低于固定9 h与28 h。结论 乳腺根治术标本的肿物与腺体固定9 h后即可放入脱水机,淋巴结则需延长固定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对1例胃血管球瘤进行组织学表现、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及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特点:肿瘤细胞围绕薄壁血管呈实性排列,大小一致,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红染或透亮,界限清楚。免疫组化特点:肿瘤细胞表达SMA(++)、Vimentin(+++)。结论:胃血管球瘤是胃一种少见的肿瘤,易误诊为胃肠间质瘤、平滑肌瘤及类癌,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形态学观察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MMTV-Wnt-1转基因小鼠作为高发乳腺癌动物模型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MMTV Wnt 1转基因小鼠的乳腺癌发病情况及病理学变化规律。方法 观察MMTV Wnt 1转基因小鼠肿瘤发生情况 ,并采用原位移植将瘤组织置于裸鼠皮下 ,通过组织病理学切片来观察MMTV Wnt 1阳性转基因小鼠和移植鼠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MMTV Wnt 1转基因小鼠最早从 7周龄开始出现乳腺瘤 ,发瘤鼠剖检可见脾、肝有不同程度的肿大 ,其他器官无明显病变 ;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发瘤鼠各脏器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但未出现肿瘤转移。将瘤组织移植裸鼠后 ,肿瘤可在裸鼠皮下生长 ,移植肿瘤病理学形态与原发瘤一致 ,未出现转移。结论 实验结果验证MMTV Wnt 1转基因小鼠可稳定自发乳腺肿瘤 ,可作为研究乳腺癌的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垂体瘤免疫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及其与垂体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5例垂体瘤病理组织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巨噬细胞、T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的特异性标记蛋白CD68、CD4、CD8和MPO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和影像学数据分析,分析生长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和无功能腺瘤的侵袭性与免疫细胞浸润数量的相关性。结果:在15例生长激素腺瘤,10例泌乳素腺瘤和10例无功能性腺瘤患者中,侵袭性垂体瘤中有更多的巨噬细胞浸润(P分别为0.014,0.032和0.032)。侵袭性促生长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和无功能性腺瘤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均明显多于非侵袭性促生长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和无功能性腺瘤(P0.05)。结论:在垂体腺瘤中,巨噬细胞是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主体。巨噬细胞浸润可能促进垂体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反映肿瘤组织的生长活性和宿主的免疫防御反应,提出一种新的胃癌病理-生物学分型,方法 用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形态计量方法对具有5-8年随访资料的147例进展期胃癌作了研究,并用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对与预后有关的变量(包括存活时间,淋巴结转移,肿瘤侵袭深度,分化程度,免疫活性细胞反应,嗜酸粒细胞反应,肥大细胞反应,瘤细胞核大小,CEA标记,核分裂指数,瘤细胞密度指数,肿瘤大小,年龄和性别)做了回归分析。结果 根据肿瘤间质的反应方式和肿瘤组织生长活性,可把胃癌分为两型,即限制型和促进型;每型又以核的大小分作大核亚型和小核亚型,多个临床病理参数(存活时间,淋巴结转移,侵袭深度,免疫活性细胞反应,嗜酸粒细胞反应,肥大细胞反应,瘤细胞核大小,CEA标记,核分裂指数,瘤细胞密度指数)在两型之间差异存在显性和极限性。结论 新的胃癌病理-生物学分型揭示了肿瘤组织的生长活性和宿主的免疫防御反应在肿瘤生长和肿瘤侵袭方面的作用,在反映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胸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LELC患儿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例发生于6岁男童,1例发生于10岁女童,以发热、胸痛就诊。大体检查肿物结节状,有包膜,切面实性灰褐色,质软。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呈巢状、条索状排列,肿瘤细胞合体样,细胞核大,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像易见,间质大量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标记显示CK、CK5/6、CK7、CK8/18阳性,OCT-4、SALL-4、GCP3、AFP阴性,淋巴造血细胞标记阴性。EB病毒原位分子杂交检查示EBV阳性。结论:LELC是儿童少见的肿瘤,根据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容易诊断,诊断需与生殖细胞肿瘤及淋巴瘤鉴别,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人体胰腺癌细胞株,建立小鼠胰腺癌细胞株(pGHAM-1)移植性胰腺癌模型,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将pGHAM-1细胞培养后配成1×107/ml,取0.2mL接种于小鼠皮下。于接种后20、30、40天观察肿瘤的生长、转移及腹水量。接种40天后处死动物,解剖取出移植瘤,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再进行HE染色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转移相关蛋白(nm23-H1)的表达。结果:分别于20、30、40天测量肿瘤体积为84.1±21.9 mm3,413.7±208.4 mm3,2187.3±1882.8 mm3,后者与10 d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呈条索状或小梁状排列,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罕见。免疫组织结果显示VEGF和nm23-H1蛋白在肿瘤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结论:异位裸鼠人胰腺癌移植瘤模型易复制,时间短,成功率高,为胰腺癌体内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盒锌指结合蛋白1(zinc finger E-box-binding homeobox 1,ZEB1)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ZEB1在97例不同危险度的胃肠间质瘤中的表达,卡方检验分析ZEB1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联。结果 ZEB1的表达与GIST细胞核分裂像及危险度正相关;ZEB1高表达患者术后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远低于ZEB1低表达者。结论在GIST当中,ZEB1可能具有促进肿瘤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囊腺瘤(S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2013~2014年本科室诊断的2例SM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 2例SMC既往有上腹部隐痛不适或腰痛等病史,均行CT检查示胰腺占位。肿瘤为单发、境界清楚的圆形肿物,大体呈微囊、海绵状,壁薄,囊内含清亮、稀薄液体;镜下见囊壁由含糖原的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构成,核小,居中,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免疫表型:瘤细胞CK7、CK19、vimentin、MUC1、inhibin-α、EMA阳性,特殊染色PAS阳性,NSE、Cg A、CD10、CD34等阴性。术后随访4~19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SMC是发生于胰腺外分泌部的一种罕见肿瘤,多数位于胰体、尾部,常见于老年女性患者,大部分患者实验室检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均正常。经病理常规和免疫组化检测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顺铂诱导大鼠肾损伤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变化以及卡维地洛对大鼠肾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给药后3~6d处死,取肾组织,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PAS反应,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卡维地洛组较顺铂肾脏损伤模型组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变化明显减轻。结论卡维地洛预防性灌胃给与能明显减轻大鼠顺铂所致的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对比研究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s)的CT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理学的关系,评估CT在SFT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5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回顾分析CT表现以及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变化。结果:15例中6例发生于胸腔内(3例发生于肺,3例位于壁层胸膜);此外鼻腔2例,上颌窦、腹腔、咽旁、腮腺、肾脏、眼眶、髂窝各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及其引起的压迫症状,CT扫描显示肿块边界清楚,增强扫描早期呈明显均质性强化。病理学改变显示瘤细胞呈梭形细胞为主,具有细胞密集区与细胞疏松区特征,间质可见瘢痕样的胶原和鹿角样厚壁血管,瘤细胞排列方式多样,免疫组化染色CD34阳性(91.67%), CD99(88.88%),Bcl-2(87.5%)和Vim(100%)。结论:SFT因有完整的包膜,故多为境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肿瘤,如境界不清多提示侵袭性生长。因病理学上肿瘤细胞分布以及有无变性坏死而呈现不同的密度特征,因富血管表现而在增强CT扫描时有较为明显的强化;最终诊断需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中的CD133的表达及其与GIST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2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组织中的CD133、CD117、CD34、DOG-1、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33、CD117、CD34 、DOG-1、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6%(91/122)、98.4%(120/122)、86.9%(106/122)、95.1%(116/122)、47.5%(58/122).CD133的表达水平与胃肠间质瘤危险度分组高低、核分裂像数目、肿瘤部位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CD133的表达水平与DOG-1的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CD117、CD34、KI-67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CD133蛋白的表达可能与GIST的恶性行为与预后有关,与CD117、CD34和DOG-1联合检测对于判断GIST的病理性质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转基因LSL-KrasG12D/+LSL-Trp53R172H/+Pdx1-Cre(KPC)小鼠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为研究胰腺癌的发展机制和治疗策略提供稳定、可靠的药物临床前研究动物模型。方法 将KPC转基因小鼠的自发胰腺癌的组织块进行C57BL/6J小鼠胰腺原位移植,利用超声进行肿瘤监测,对原发肿瘤和传代肿瘤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价模型的肿瘤病理学特征。结果 KPC小鼠的自发肿瘤能够在C57BL/6J小鼠的胰腺上稳定生长,肿瘤增殖指标Ki67、基质纤维化标志物α-SMA、免疫细胞标志物CD45和CD206均稳定表达,该模型能够稳定地保留原发胰腺癌病理学特征,并发生与临床胰腺癌患者相似的广泛转移。结论 成功建立转基因小鼠源性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该模型能够模拟出胰腺癌的基质环境和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均一性,可以作为研究胰腺癌进展和治疗策略的有效药物临床前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乳腺X线摄影癌周透亮带影像学特征,分析其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10月期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196例,筛选出术前进行过乳腺X线摄影检查并且图像上癌周出现透亮带征象的患者共47例51个病灶,测量肿块直径、癌周透亮带宽度等,与病理大体标本切面和镜下切片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双乳病灶多分布于外上象限(19/51),临床触诊病灶大小平均值约35.45±1.25 mm。乳腺X摄影观察病灶均为肿块样,影像测量病灶大小平均值约20.49±1.18 mm,与临床触诊大小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2.85,P<0.01);肿块周围可观察到宽窄不均透亮带,平均宽度约15.07±0.86 mm,乳腺癌癌周透亮带宽度与肿块大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r=0.188,P=0.186)。病理大体标本观察病灶周围包绕一圈连续的黄色脂肪组织;HE染色镜下切片观察瘤灶周围为一圈成熟脂肪细胞,局部被瘤灶边缘增生的致密结缔组织为主的毛刺分割,脂肪组织中散在分布炎性细胞,部分区域见灶状癌细胞团浸润。结论:乳腺X线摄影癌周透亮带病理基础为伴随瘤周间质反应的富含脂肪的组织层,此征象对乳腺癌的诊断、以及临床评估肿瘤浸润范围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将转IL-18基因的C6/IL-18细胞接种于SD大鼠颅内,以接种C6细胞为对照.致瘤21天后磁共振成像下测量肿瘤大小.然后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应用流式细胞(flow cytometer,FCM)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改变.以及记忆性T淋巴细胞抗原CD45RO表达.结果显示,C6/IL-18细胞成瘤体积为(49.3±11.5)mm3;亲代C6细胞成瘤体积为(232.6±22.3)mm3,二者差异明显.HE染色观察可见C6/IL-18细胞形成的肿瘤区内少见病理性核分裂相:瘤组织内肿瘤血管较亲代C6细胞明显减少.C6/IL-18肿瘤细胞核PCNA表达为 :对照组为 .FCM检测结果表明,C6/IL-18细胞形成的肿瘤S期和G2/M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程度明显增加:记忆型T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表明IL-18基因转染后可直接抑制C6细胞增殖.并可能通过分泌IL-18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应答反应、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降低C6胶质瘤细胞的体内致瘤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CL22在NOD-SCID小鼠体内致白血病的能力,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液移植瘤模型鼠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KCL22细胞2×107个,经尾静脉注射入NOD-SCID小鼠,对照组小鼠注射无菌PBS。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瑞氏染色监测血象和骨髓象变化,PCR检测骨髓细胞BCR-ABL基因转录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脾组织肿瘤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实验组小鼠于注射细胞后约4周开始出现反应力下降、精神萎靡、股骨肌肿大、后肢骨节出血点等体征,外周血白细胞从第5周逐渐增多,计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血涂片可见幼稚粒细胞,肝、脾、骨髓组织切片可见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细胞高表达BCR-ABL融合基因,未经治疗存活约70天,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 KCL22细胞可成功构建NODSCID小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移植瘤模型。  相似文献   

20.
肺平滑肌瘤病的命名及生物学行为评价仍存在争议.本文采用病理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报告1例病理诊断为肺原发性交界性平滑肌瘤病例,肺转移性平滑肌瘤多见于有子宫肌瘤切除病史的女性,而该患者子宫及双附件区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病理检查细胞异型轻,见个别多核巨细胞,无出血坏死,核分裂象2个/50HPF,Actin阳性,Vim 阳性,HHF35阳性,CD68阴性,CK阴性,故诊断为肺原发性交界性平滑肌瘤,并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