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石阡十字铺组的树形笔石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黔北遵义至石阡一带的十字铺组,为一套泥灰岩,含笔石及介壳化石,属典型的混合相沉积.过去未见树形笔石类笔石的报道.1983年秋,笔者之一(钟公佩)在石阡西北部十字铺组中部泥质灰岩中,发现了底栖型树形笔石类笔石,其层位大致相当于该组的 Glyptograptus teretiusculus-Calamenesun tingi 带的下部.树形笔石类笔石主要有 Dictyonema, Dendrograptus, Airograptus, Acanthograptus, Nephe-  相似文献   

2.
1975年仲夏,中南矿冶学院普查专业师生在新化县锡矿山进行生产教学实习,于锡矿山北矿陶塘镇西部一带下石炭统孟公坳组刘家塘段的泥灰岩中,获得一批保存完美的腕足动物化石,其中有一组石燕族标本,性质较为特殊,经笔者研究认为代表一个新属,定名为鳍石燕(新属)Finospirifer gen. nov.。锡矿山地区的刘家塘段按岩性可分上、中、下三部份。下部为灰黑色中厚层灰岩、泥灰岩夹页岩和粉砂岩,局部夹燧石条带,含珊瑚等化石,厚约96米;中部为灰黑色中厚层至厚层隐晶质灰岩夹中厚层泥灰岩、薄层钙质页岩和砂岩,  相似文献   

3.
记述的腕足动物化石标本采自青海格尔木市乌丽附近的开心岭煤矿(妈乌丽煤矿)乌丽群的下部,经研究认为,该化石群的腕足动物属种组合及生物相特征,可与华南苏皖南部、川东华蓥山的龙潭组,黔西的宣威组下部,以及藏东昌都一带的妥坝组等腕足化石群对比,属于华南晚二叠世早期(吴家坪期)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的产的常见类群。讨论和纠正了英方关于该化石群的部分属种鉴定名称、时代结论,以及中国学者过去引证乌丽群化石资料与地层名称方面的错误,并就二叠纪质作用和地质历史的强烈影响,探讨了Waagenites与Tethyo-chonetes的地质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4.
季强 《古生物学报》1988,(5):607-614
广西鹿寨龙江一带的晚泥盆世地层,根据岩性自上而下可分为五指山组、蜡烛台组和富和组。五指山组为一套灰色、灰白色中至厚层扁豆状灰岩,总厚约100余米。蜡烛台组为一套深褐色至灰黑色薄层硅质岩,层面可见竹节石,总厚约40m,与上覆五指山组和下伏富和组均为整合接触。富和组原称富和段,系翁金桃等(1986)所建,为一套深灰色薄层灰岩与灰黑色薄层硅质岩互层的地层,标准剖面位于桂林杨堤。本文首次将富和组引用于该区,以代表蜡烛台组与东岗岭组之间的这套薄层灰岩与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那叫组系广西一个地方性的地层名称,指的是横县六景、邕宁长塘一带东岗岭组与郁江组之间,一套厚400米左右的白云岩。由于长期未获可靠的化石依据,许多研究者各据上、下地层所含的不同门类化石,或推测其为中泥盆世(王钰等,1974);或推测为早、中泥盆世(侯鸿  相似文献   

6.
五泉砾岩产出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36年杨钟健、卞美年在皋兰、永登一带作地质调查时,将这一带红色土之上、黄土以下的一套砾岩层,以位于兰州皋兰山北麓的五泉山为名,称为五泉山系.半世纪来迭经研究,查清该岩层广布于包括兰州在内的陇中盆地河谷地带,亦名五泉砾石层、五泉砾岩组、五泉山组等,一般认为其时代为早更新世,"相当于黄河中游的  相似文献   

7.
鄂西、黔南下奥陶统大湾组中的笔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1956年笔者和钱义元、朱兆玲、陈楚震、张守信等同志随同张文堂先生在湖北西部宜昌,秭归一带调查时,在大湾组(狭义的大湾组)下部采得一些下奥陶统的笔石。1957年笔者和葛梅钰等同志随同王钰、穆恩之二先生又到湖北西部宜昌、秭归一带调查,除在大湾组下部又获得许多笔石外,并在大湾组上部获得下奥陶统上部的笔石,1959年笔者和李蔚秾、张树森等同志在贵州南部都匀、麻江一带调查时,亦发现和大湾组相同的地层,  相似文献   

8.
1976年7月前,湖北省郧西县神雾岭白龙洞附近群众在洞口拾得大量化石。经鉴定,其中有两颗猿人牙齿化石:一颗是右上第二前臼齿,一颗是左下第一前臼齿,保存十分完整,可能属于同一个中年猿人的。白龙洞由石炭纪泥灰岩溶蚀而成,洞底高出当地河水面40米。洞中发现的动物化石,有的和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的材料采自新疆—西藏公路沿线的萨利吉勒干南库勒以的龙巴其保大坂一带。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上三叠统、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中侏罗统—下白垩统,它们组成一背斜构造,是喀喇昆仑山的主体。本区上三叠统未见底,其上与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呈整合接触,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其岩性为生物碎屑灰岩、泥灰岩夹鲕状灰岩。这套地层目前尚未命名,其实测剖面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bunb.),杜鹃花科,越桔属。别名:羊尘饭,十月乌,珍珠花,乌饭子。常绿灌木,多分枝,叶互生,革质。浆果球形,熟时紫黑色,味甜,可食。我国南北各地都有分布,以江苏、浙江、福建为多。江淮一带,每于寒食节采树叶煮成乌饭,故名。  相似文献   

11.
1963年秋,笔者等于新疆博乐塔拉蒙族自治州温泉县大库斯台地方采到一批哺乳动物化石。化石地点他于准噶尔-阿拉套m2南麓,是由新疆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贺碧欽等同志首先发现的。化石地点附近的新生代地层可分为四层,自下而上为:1.灰绿色砂岩、细砾岩及土红色砂质泥岩;2.绿灰色泥灰岩及棕红色砂质泥岩;泥灰岩中含碎骨化石;3.桔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的层孔虫材料系1980年采自内蒙古喜桂图旗乌奴尔附近和鄂温克族旗红花尔基头道桥一带的早泥盆世地层中,其中较多的层孔虫标本,由于受重结晶的影响致使骨骼组织遭受到一定的破坏,保存不好。本文仅描述了7属12种,其中有4新种,2比较种和2未定种。层孔虫化石主要产于下泥盆统乌奴尔组。 现根据黑龙江第二区调队的工作将本区的泥盆系划分如下:  相似文献   

13.
淮南生物群的组合面貌及其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符俊辉 《古生物学报》1989,28(5):642-652
一、前言 1962年,郑文武等在研究安徽淮南地区震旦系和早寒武世地层时,首次在刘老碑组薄层泥灰岩、页岩段内发现直径为0.5—5.2mm的,具有碳质薄膜的圆形、椭圆形、长圆形和鞋底形等多种形态的可疑化石,同时也找到了蠕虫动物和带藻化石。由于这些化石具有独特的组合特征,又主要产于刘老碑组,所以,1978年郑文武曾用“刘老碑生物群”一名来加以概括。但是,当时因缺少必要的资料文献,对上述生物群未作深入的研究。1975年邢裕盛将其中圆形  相似文献   

14.
云南节甲鱼目的一新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采自云南盘溪地区泥盆系一打得组底部泥灰岩中的一节甲鱼化石。根据头甲和躯甲骨片的形态特征,盘溪的标本同 Dinichthys 属和 Pholidost(?)us 属虽有相似之处,但在一些主要特征方面又有重大不同,因此为之建立了一新属、新种,代表短胸亚目的一新科。从比较解剖角度看,该新科同 Dinichthyidae 科和 Pholidosteidae 科可能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考虑到化石标本的特征和与之共生的鱼化石,一打得组底部的泥灰岩可能属于中泥盆世晚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15.
滇东属于奥陶纪扬子地层区西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描述该地区奥陶系8个层位的三叶虫,共计10科17属18种(其中包括1个新属种,即Daketia spinata gen.and sp.nov.),初步建立区内的三叶虫动物群地层序列,据此可靠确定有关地层的时代,包括:汤池组(特马豆克晚期—弗洛最早期)、红石崖组(弗洛早期—达瑞威尔最早期)、下巧家组(大坪期—达瑞威尔中期)、上巧家组(达瑞威尔晚期—桑比早期)。典型的红石崖组发育于滇东南部的昆明和宜良一带,其上部为含二叶石砂岩,假整合于泥盆纪石英砂岩之下,但是这部分层段在武定-寻甸一线以北地区并未见及,却沉积了一套砂岩、页岩、泥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即下巧家组);按区内地层发育的时空分布来判断,Zhou等(2011)提出的下巧家组和红石崖组上部应系同期异相沉积的观点得到证实。各地层单元的三叶虫动物群分异度低且均为扬子陆块浅水区的常见地方性分子(包括原来记录于越南北部的Vietnamia douvillei(Mansuy)),指示浅内陆棚环境。  相似文献   

16.
湖北宜昌早志留世笔石酸解标本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旭 《古生物学报》1986,(3):229-238
一、前言笔石的酸解标本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笔石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因为笔石的构造、发育型式,进而到分类位置和演化关系中的许多关键问题,均有待于酸解标本的研究。1984年5月,朱兆玲、林尧坤、胡兆殉、耿良玉、章森桂、杨胜秋与笔者在湖北宜昌进行奥陶-志留系界线专题研究时,于宜昌王家湾北奇草坝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的灰黑色页岩中,发现了两个硅质泥灰岩结核,结核的表面即含有笔石,其层位大致为Demirastrites convolutus带。笔者将这两个含笔石的硅质泥灰岩结核,用不同浓度的氢氟酸进行化学处理,获得了少量孤立的笔石标本,但是由于笔石标本碳化过  相似文献   

17.
滇东属于奥陶纪扬子地层区西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描述该地区奥陶系8个层位的三叶虫,共计10科17属18种(其中包括1个新属种,即Daketia spinata gen.and sp.nov.),初步建立区内的三叶虫动物群地层序列,据此可靠确定有关地层的时代,包括:汤池组(特马豆克晚期—弗洛最早期)、红石崖组(弗洛早期—达瑞威尔最早期)、下巧家组(大坪期—达瑞威尔中期)、上巧家组(达瑞威尔晚期—桑比早期)。典型的红石崖组发育于滇东南部的昆明和宜良一带,其上部为含二叶石砂岩,假整合于泥盆纪石英砂岩之下,但是这部分层段在武定-寻甸一线以北地区并未见及,却沉积了一套砂岩、页岩、泥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即下巧家组);按区内地层发育的时空分布来判断,Zhou等(2011)提出的下巧家组和红石崖组上部应系同期异相沉积的观点得到证实。各地层单元的三叶虫动物群分异度低且均为扬子陆块浅水区的常见地方性分子(包括原来记录于越南北部的Vietnamia douvillei(Mansuy)),指示浅内陆棚环境。  相似文献   

18.
1982年夏,钱义元、方一亭、夏广胜、张俊明和笔者观察安徽南部奥陶、志留纪地层剖面时,在宁国胡乐新岭上奥陶统新岭组和石台丁香及泾县北贡上奥陶统五峰组采得的一些笔石,和1974年穆恩之等在宁国上荆山村新岭组采得的Diceratograptus cf.mirus Mu,现在此一起予以报道。同时,本文介绍了上奥陶统围笔石的分布及其在地层对比中的作用,讨论了围笔石属的定义;又根据重新厘定的定义,对该属所包括的种进行了系统整理。  相似文献   

19.
1962年4-7月和1963年5-6月间,结合指导学生野外实习,在吉林省土们岭一左家一带,对灰喜鹊(Cyanopica cyana stegmanni)的生活习性和繁殖(主要是营巢)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之后,又在1963年秋、冬二季和1964年春季和夏季进行了补充观察。所得结果,不仅使学生具体地了解了当地的有益鸟类,并为保护益鸟提供了一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一早在五十年代后期,在上海地区开展普查找矿过程中,先后在一些钻孔内见有泥灰岩、含泥质与砂质灰岩以及黑色页岩、碳质页岩之类的地层。因当时未进行详细工作,仅根据钻孔内地层岩性与邻区对比,粗略地划分为:中—上寒武统,下寒武统荷塘组两部分,并一直为后人所引用。八十年代初期,由于重视野外钻孔岩芯的观察和区域地层对比工作,初步建立起本区寒武系层序,尤其是近期笔者在宝山县大场一带岩溶勘察孔中,首次发现了 Redlich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