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发酵法生产富铁姬松茸菌丝体进行了产业化研究.结果表明,姬松茸的耐铁能力和富铁能力都很强,在铁浓度为0.1~1.5g/L的液体培养基上,菌丝均能生长,当铁浓度超过1.5g/L 时,菌丝生长受到一定影响;采用液体深层培养,最佳的铁源为FeSO4·7H2O ,最佳铁添加量为0.4~0.5g/L.此时,姬松茸菌丝体的生物量得率和富铁率达到最高,同时,菌丝体含铁量和多糖含量也较高.另外,扩大到10t罐进行工业化生产,富铁姬松茸干菌粉得率达到2.82%,菌丝体含铁量可达14.77mg/g.姬松茸菌丝体产品产量高,质量稳定, 已推向市场,提供给一些企业,初步实现了产业化.  相似文献   

2.
选择乙酸根、糠醛、5-羟甲基糠醛、苯酚、香草酸和丁香醛等6种典型木质纤维素酸解副产物,考察它们对D-乳酸生产菌Sporolactobacillus sp.Y2-8生长及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酚类物质抑制作用最强烈,0.25 g/L丁香醛已经完全抑制了菌体的生长和D-乳酸的发酵;苯酚和香草酸在低浓度(≤1.0 g/L)时抑制作用较小,但质量浓度达到3 g/L时对D-乳酸产量的抑制率分别为99%和70%;3 g/L糠醛和5-羟甲基糠醛对产物的抑制率分别为60%与20%,抑制作用小于酚类;乙酸根的影响最小,10 g/L的乙酸钠对菌体的生长和发酵几乎无抑制作用;当抑制物混合时,存在着相互促进作用,抑制作用更强烈。  相似文献   

3.
对姬松茸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工艺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应用Minitab15软件设计Plackett—Burman筛选实验,筛选出蔗糖及酵母膏质量浓度、培养温度、微量元素配比4个显著性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对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工艺条件:蔗糖质量浓度45g/L,酵母膏质量浓度3g/L,KH2PO4质量浓度2.5g/L,MgSO4质量浓度1.25g/L,培养温度27℃,培养时间7d,多糖产量可达4.64g/L。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罗勒多糖对马铃薯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以L-酪氨酸为底物,从马铃薯中提取酪氨酸酶,以维生素C为对照,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罗勒多糖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罗勒多糖在较低浓度时,其抑制作用要小于维生素C,浓度为7 g/L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与维生素C相当,之后,随浓度增加,维生素C的抑制作用下降,而罗勒多糖抑制作用继续升高,当罗勒多糖浓度为7.5 g/L时抑制率达到82.6%,远远高于同浓度的维生素C;当罗勒多糖浓度为8 g/L时,抑制作用下降,抑制率为47.8%.因此可以考虑将其作为新的植物源美白成份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制剂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凋亡与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含有不同浓度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制剂(0、1.25、2.5、5、10、20g/L)的培养液对人牙周膜细胞进行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指数;透射电镜下观察HPDLC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在1.25、2.5 g/L的浓度下对HPDLC的凋亡率和超微结构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5、10 g/L的浓度组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小且超微结构显示细胞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增多,细胞突起增多;而在高浓度药物20 g/L的作用下,凋亡率有所增加,细胞发生退变,溶酶体增多。结论:5、10 g/L的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制剂对体外培养的HPDLC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高浓度药物20g/L则对HPDLC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富硒姬松茸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 ,对姬松茸 (Agaricusblazei)富硒培养条件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富硒姬松茸液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 30 g/L ,葡萄糖 2 0g/L ,硫酸铵 2 g/L ,酵母膏 3g/L ,KH2 PO4 2 g/L ,MgSO4 ·7H2 O 1 g/L ,维生素B11 0 0mg/L ;采用 1mg/L亚硒酸钠驯化菌种 ,2 5 0mL三角瓶装量 80mL ,p  相似文献   

7.
本文初步研究了松茸多糖TMSP-5亚组分Ⅱ的美白作用机理。采用酪氨酸酶抑制实验、细胞水平黑色素测定实验来综合评价TMSP-5亚组分Ⅱ的美白功效;选定MITF、POMC和TYR三个靶基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时定量PCR实验,进一步阐明TMSP-5亚组分Ⅱ的美白作用靶点。结果显示,TMSP-5亚组分Ⅱ对酪氨酸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25μg/m L时酪氨酸酶抑制率为56.5%;不同浓度(3、30、300μg/m L)的TMSP-5亚组分Ⅱ样品能成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B16细胞内黑色素水平,当浓度为300μg/m L时,TMSP-5亚组分Ⅱ样品能够减少黑色素的含量,且优于熊果苷;TMSP-5亚组分Ⅱ对MITF、POMC、TYR的表达水平均起下调作用,从而影响了黑素的形成。结果表明,TMSP-5亚组分Ⅱ样品具有一定的美白功效。TMSP-5亚组分Ⅱ样品对酪氨酸酶生成的重要基因和主要影响因子的基因水平的表达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减少酪氨酸酶的量。  相似文献   

8.
浒苔干粉末提取物对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的克生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秀荣  高嵩  侯俊妮  李鸿妹  石晓勇 《生态学报》2013,33(23):7417-7429
研究不同溶剂的浒苔干粉末组织提取液对两种赤潮藻—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克生效应。结果表明, 浒苔提取物中确实含有可以影响赤潮藻类生长的克生物质,克生作用具有较明显的浓度效应,添加浓度低时可能会表现为一定的促进生长的作用,添加浓度较高时表现为抑制作用,添加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即“低促高抑”的特点,这与浒苔提取物对其他微藻的作用相似。其中,蒸馏水提取物对这两种赤潮藻的克生作用小于有机溶剂提取物,有机溶剂中,甲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这两种赤潮藻的克生效果最好,正己烷相对较差。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以初步推断最有效的克生物质应为具有相对较高的极性的有机物。两种赤潮藻对克生物质的敏感程度不同。东海原甲藻对克生物质的敏感性高于中肋骨条藻。蒸馏水、甲醇、乙酸乙酯、正己烷的浒苔干粉末提取物影响东海原甲藻生长的致死作用阈值浓度分别为5.00 g/L、0.50 g/L、0.50 g/L、0.63 g/L(相当于浒苔新鲜藻体浓度为22.00 g-wet/L、2.20 g-wet/L、2.20 g-wet/L、2.75 g-wet/L);影响中肋骨条藻生长的致死作用阈值浓度则分别为20.00 g/L、1.25 g/L、1.25 g/L、2.50 g/L(相当于新鲜藻体浓度为88.00 g-wet/L、5.50 g-wet/L、5.50 g-wet/L、11.00 g-wet/L)。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制剂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凋亡与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含有不同浓度复方奥硝唑一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制剂(0、1.25、2.5、5、10、20g/L)的培养液对人牙周膜细胞进行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指数;透射电镜下观察HPDLC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在1.25、2.5gm的浓度下对HPDLC的凋亡率和超微结构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5、10g/L的浓度组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小且超微结构显示细胞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增多,细胞突起增多;而在高浓度药物20g/L的作用下,凋亡率有所增加,细胞发生退变,溶酶体增多。结论:5、10g/L的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制荆对体外培养的HPDLC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高浓度药物20g/L则对HPDLC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松茸菌丝生长最佳葡萄糖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量葡萄糖下松茸的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2 5 g/L时生长速度和生长势为最佳 ;30g/L时开始出现生长速度下降、生长势减弱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1.
采用玉米秸秆水解糖和玉米浆发酵生产丁二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玉米秸秆水解糖为碳源,不同氮源条件下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SF-9的丁二酸发酵产酸能力。结果表明玉米浆可以替代酵母膏作为丁二酸发酵的廉价氮源。厌氧摇瓶丁二酸发酵单因素试验,得到在初糖浓度50 g/L时,玉米浆的较佳用量为20 g/L。在5 L搅拌罐上,考察了不同初始玉米秸秆水解糖浓度对A.succinogenes SF-9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初始秸秆糖浓度对琥珀酸放线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采用补料分批发酵,发酵60 h丁二酸的产量达到42.7g/L,丁二酸产率82.7%,生产强度0.81 g/(L·h)。丁二酸的产量和生产强度较分批发酵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纤维素酸水解产生的4种副产物乙酸、甲酸、糠醛、5-羟甲基糠醛及发酵产物乙醇对Kluyveromyces marxianus 1727共发酵葡萄糖和木糖的影响。结果表明:5.0 g/L乙酸和1.0 g/L甲酸对葡萄糖和木糖共发酵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 g/L糠醛和5-羟甲基糠醛基本不影响K.marxianus 1727发酵葡萄糖,且能够被K.marxianus1727转化为毒性相对较低的物质。由于5-羟甲基糠醛的转化速率慢,对K.marxianus 1727发酵木糖的抑制程度大于糠醛。乙醇对K.marxianus 1727发酵木糖具有抑制作用,当乙醇质量浓度大于20 g/L时,生物量及木糖利用率约是对照的44%和70%。  相似文献   

13.
以5个赤霉病抗性水平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小麦成熟胚脱分化与再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分化率在品种间、毒素浓度间、毒素浓度×品种间差异极显著.低浓度(5 g/L)禾谷镰刀菌粗毒素能够促进抗性较强品种的出愈速度,高浓度禾谷镰刀菌粗毒素(10 g/L和15 g/L)对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出愈速度起到抑制作用,随着浓度提高,抑制作用增强.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分化率随着禾谷镰刀菌粗毒素浓度升高而下降,品种的抗性越差下降幅度越大.10 g/L毒素浓度,5个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的SOD活性均比对照(0 g/L)增加;20 g/L毒素浓度,5个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的SOD活性均有所下降,抗性品种苏麦3号和郑9023的SOD活性仍高于对照,其它3个感性品种低于对照,SOD活性与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水平存在一定关系.研究结果为小麦赤霉病抗性育种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实验结果表明:(1)大黄素对线粒体NADH氧化酶和琥珀酸氧化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并呈双曲线型,50%抑制浓度分别为2.5μg/ml和11.5μg/ml。而其它四种蒽醌衍生物如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对这两种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药物浓度为60μg/ml,抑制率均低于20%。(2)拮抗实验表明:核黄素、牛血清蛋白(BSA)能拮抗大黄素对线粒体NADH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核黄素(3.3×10~(-4)mol/L)和BSA(1.6mg/ml)对大黄素抑制NADH氧化酶的恢复率分别为50.3%和44.6%,且恢复率随拮抗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甘露糖对大麦品种不同外植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麦栽培品种的茎尖、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甘露糖浓度对这些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甘露糖浓度为20 g/L时,茎尖的叶片伸长和生根受到明显抑制;甘露糖浓度为10 g/L或15 g/L时,成熟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降低50%,甘露糖浓度为20 g/L或25 g/L时,成熟胚愈伤诱导和生长完全受到抑制,因此在以大麦茎尖和成熟胚为外植体的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M I)/甘露糖筛选中,可分别以20 g/L、25 g/L甘露糖作筛选压。另外,在培养早期阶段筛选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6.
以真姬菇菌种为材料,采用液体摇瓶培养进行最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并探讨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和甘油的富硒效果。结果表明:真姬菇菌种最优液体发酵培养基为:马铃薯20%,麦麸滤液3%,可溶性淀粉3%,酵母粉0.15%,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2%,最大生物量可达13.2 g/L;亚硒酸钠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可促进菌丝富硒,当其浓度为40μg/mL时,菌丝体的硒含量最大,达1.75μg/g,总体硒富集含量可达5.8μg/L发酵液;甘油对亚硒酸钠的总富硒含量有促进作用,当甘油浓度为50μg/mL时,菌丝总体硒富集含量最大,可达26.7μg/L发酵液。  相似文献   

17.
溶藻细菌胞外活性物质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分离到的溶藻细菌L7胞外活性物质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效应和致毒机理,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L7胞外活性物质冻干粉(L7-LPEAC)处理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测定藻细胞的光合作用效率(EPR)以及蛋白质、叶绿素a和丙二醛(MDA)的含量。L7-LPEAC溶液浓度较低(0.80 g/L和1.25 g/L)时促进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 其96 h、120 h的EC50分别为5.75 g/L和2.55 g/L。当L7-LPEAC溶液浓度≥2.00 g/L时, 叶绿素a和蛋白质含量变化同步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处理72 h后, L7-LPEAC溶液浓度分别为2.00 g/L, 3.13 g/L, 4.90 g/L的浓度组中, 藻细胞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浓度组7.67 g/L和12.00 g/L则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 处理120 h后, 各浓度组藻细胞叶绿素a含量的相对抑制率均大于60%。使用L7-LPEAC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时, 选择适当的投加浓度, 既能杀灭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目标藻类, 又能避免对其他藻类产生抑制作用, 可以较好地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土槿乙酸(pseudolaric acid B,PAB)对体外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甲基四氮盐(XTT)法检测不同浓度PAB和AMB(两性霉素B)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血清芽管试验检测不同浓度PAB对芽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PAB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SMIC50(抑制生物膜50%的药物浓度)为256~512μg/m L;1024和512μg/m L PAB对早期2 h生物膜的抑制率分别为(99.5±0.28)%和(97.1±0.38)%;512μg/m L PAB对早期(2 h)、中期(8 h)及成熟期(24 h)生物膜的抑制率分别为(97.1±0.38)%、(90.4±0.32)%和(80.1±0.67)%;不同浓度PAB的血清芽管试验显示,64μg/m L PAB可以完全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出芽生长,16μg/m L PAB可以抑制83.5%的白假丝酵母菌出芽生长。结论 PAB对体外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有抑制作用,对白假丝酵母菌的出芽生长过程抑制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在水和土壤不同环境介质中对翅碱蓬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分别采用水培和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1、50、100、500和1000μg/L)蒽和3-甲基菲两种多环芳烃胁迫下翅碱蓬种子的发芽率。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培养方式下,蒽(c≥100μg/L)和3-甲基菲(c≥50μg/L)在高浓度时对翅碱蓬种子萌发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且抑制作用具有典型的剂量-效应关系。蒽浓度为1000μg/L胁迫7d后两种培养方式对翅碱蓬发芽率的影响为水培条件土培条件,3-甲基菲浓度为1000μg/L胁迫7d后两种培养方式对翅碱蓬发芽率的影响为土培条件水培条件。研究表明,较高浓度的多环芳烃对翅碱蓬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种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对翅碱蓬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20.
底物种类和浓度对污泥重金属生物淋滤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污泥为材料,研究单质硫(浓度分别为5、10、20 g/L)、FeSO4?7H2O (浓度分别为10、20 g/L)和硫代硫酸钠(浓度分别为10、20 g/L)三种底物的不同浓度对污泥中Zn、Cu、Pb、Cd、Cr和Ni六种重金属生物淋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质硫的致酸性最好,第4天pH值就达到2.0左右,Zn、Cu、Pb、Cr和Ni的滤出量最大(原污泥Cd未检出),并以底物投放浓度在10~20 g/L为佳。FeSO4?7H2O的致酸性和重金属滤出量较单质硫弱。硫代硫酸钠在浓度10 g/L时,致酸性和重金属的滤出量介于单质硫和FeSO4?7H2O之间,但浓度20 g/L时滤液呈碱性,重金属难于滤出甚至不滤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