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IDS疫苗在灵长类动物模型中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IDS病是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严重病毒病。发展一个安全、高效的疫苗将是最终控制HIV蔓延的方法。目前对AIDS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病毒灭活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多肽疫苗、减毒活疫苗、活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等。在检验新型AIDS疫苗策略方面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能较好地反映HIV感染人体过程 ,有很重要的价值。现在主要有三种非人灵长类模型 :HIV 1感染的大猩猩、HIV 2感染的恒河猴 ;SIV感染的恒河猴及SHIV感染的恒河猴。本文就AIDS疫苗在灵长类动物模型中的最新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程序性T细胞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发AID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致病机制,认为HIV感染机体后可能诱导CD4^+和CD8^+T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从而导致AIDS产生,并依此机制探讨有关抗HIV感染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大部分研究者猜测,AIDS的主要病毒形式HIV1由黑猩猩传给人类。但一直缺乏直接证据支持这一理论。因为科学家曾经从黑猩猩体内分离到的一个病毒与感染人类的HIV相似性很小,而在有些黑猩猩居住地没有发现AIDS感染病人。这些现象曾使研究者怀疑黑...  相似文献   

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包膜糖蛋白gp41核心结构的药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包膜糖蛋白gp41在病毒膜和靶细胞膜的融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叙述了C多肽抑制剂研究成果、HIVgp41核心结构的特征及作用于gp41核心结构的抗HIV药物研究的最新发展。可望在不久的将来,研制出针对HIVgp41核心结构的新的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和预防HIV-1感染和AIDS。  相似文献   

5.
精液中的AIDS病毒有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感染细胞内的病毒和与细胞无关的游离病毒。由于精浆内游离AIDS病毒可在无精液细胞感染下单独出现,其体内来源不明。精液中AIDS病毒是否在血清学阳性后出现,目前尚不能肯定,血清学阴性个体精液未必没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相似文献   

6.
魏莘  王岱 《病毒学报》1998,14(4):370-373
艾滋病(AIDS)主要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的免疫系统造成的。许多流行病学研究已证明,疱疹病毒与HIV的共感染可以导致对HIV-1启动子的激活,并加速细胞的病理性反应〔1〕,从而加大个体对HIV感染的敏感和加快疾病的进程。人疱...  相似文献   

7.
宝福凯 《生命科学》1994,6(5):20-24
艾滋病发病机理研究中的十大热点问题宝福凯(昆明医学院基础部650031)艾滋病是获得性兔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音译,为HIV感染的晚期表现。弄清AIDS发病机理的关键在于阐明AIDS发病前HIV的感染过程和HIV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自首次报道AID...  相似文献   

8.
对HIV进入靶细胞必需的辅因子fusin蛋白的发现、特性和功能等作了介绍。阐述了HIV进入和感染靶细胞的分子机制、HIV致病机理等有关内容的新观点以及发展AIDS治疗和HIV疫苗研制等的新途径、新方法。说明了fusin发现的重要影响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香豆素类化合物--抗HIV天然药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目前主要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均属核苷酸类药物,以HIV病毒的逆转录酶作为靶点。这些药物虽然对HIV病毒反转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选择性较差,对人体细胞的毒性大,有严重的副作用[7]...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通报》2012,(2):20-20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实验性猿类免疫缺陷病毒疫苗,可大幅降低恒河猴感染猿类艾滋病病毒的风险。这一研究成果为开发人类艾滋病疫苗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显示,与注射安慰剂疫苗的恒河猴相比,注射实验性疫苗的恒河猴感染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的风险低80%。反复接触病毒后,大部分注射疫苗的恒河猴最终感染猿类免疫缺陷病毒,即猿类艾滋病病毒,但血液中病毒  相似文献   

11.
HIVNef的结构与功能李风庆黄仕和(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430060)关键词Nef豆蔻酰基化CD4下向调节Nef是Alan等在1985年从AIDS病人体内发现的,鉴定为HIV-1的一种蛋白产物。以后在HIV-2及SIV中也陆续发现其存在。...  相似文献   

12.
HIV—1复制抑制剂的新靶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市场上的多种治疗AIDS的药物都是病毒逆转录酶和蛋白水解酶的特异性抑制剂 ,但是发现有 2 0 %以上的病人不能在短期内承受这些药物的治疗 ,而且长期使用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对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 ,现已发现HIV 1的耐药变种已经出现并正以很快的速度传播。另外 ,这些药物不能直接清除感染HIV 1病人体内的病毒。所以现在需要发现新型的治疗AIDS病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长期使用 ,能补充或者部分代替已有的药物 ,而这就需要先找到HIV 1复制抑制剂的新靶标。HIV 1病毒的生活周期是这样的 :病毒被膜和细胞表…  相似文献   

13.
姜世勃 《微生物与感染》1995,18(2):13-15,29
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药物目前已发现数百种,分别作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不同阶段,有些已获准进入临床使用。本文仅将其中主要的几类药物,如HIV逆转录酶(RT)抑制剂、HIV蛋白酶抑制剂、阻止HIV与靶细胞结合的药物、作用于HIV糖蛋白的药物以及中草药等及对HIV的基因治疗和联合用药方法等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直接从SIV感染的猴艾滋病(SAIDS)模型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DNA中扩增出767bp的SIV核心蛋白P27基因片段。扩增产物经EcoRI及SalI双酶切后,克隆入相同酶切的表达质粒pBV220中,获得含SIV核心蛋白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pBVSG,并进行DNA序列分析。用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a经筛选、增殖及42℃温度诱导,SDS-PAGE表明外源基因表达蛋白含量占菌体总蛋白14.5%,Western-blot证实表达产物能被SIVP27单克隆抗体及SAIDS模型猴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识别。  相似文献   

15.
中国首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A亚型毒株的鉴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中国首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A亚型毒株的鉴定苏玲邢辉羊海涛1罗小光2邵一鸣(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艾滋病参比实验室,北京100050)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亚型,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序列分...  相似文献   

16.
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简称AIDS)主要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研究的最新进展揭示了膜糖蛋白gp120与其受体和中和抗体复合物晶体结...  相似文献   

17.
HIV感染与硒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硒在艾滋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具有渐进性硒衰竭的症状,而病毒及T细胞有可能具有编码硒蛋白的功能,其中一种病毒编码的硒蛋白可能对HIV的表达起抑制作用。在体外,硒对HIV 1的复制具有调节作用,为硒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潜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发现 ,有一个基因所产生的一个小蛋白能阻断感染细胞中的HIV ,而该基因在人类基因组中是无用的 ,实为假基因 .该假基因是与AIDS作战斗的一个新武器 .除此以外 ,其引起人们推测为何HIV感染能杀伤人 ,而不会杀伤非人类的灵长类 .数年前研究者发现 ,恒河猴有一个基因编码一个新的微生物杀伤蛋白 .最近研究者指出 ,人有一个与上述恒河猴基因紧密相关的基因 ,该基因在骨髓中有活性 .而人类的这个基因含有一个突变 ,该突变阻止细胞完整地制造出它所编码的蛋白质 .研究者推断了该假基因不发生突变时所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他…  相似文献   

19.
脂质体——一种理想的抗HIV药物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质体——一种理想的抗HIV药物载体戎隆富秦德安(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上海200062)关键词脂质体抗HIV药物针对AIDS的致病病毒HIV(Ⅰ型和Ⅱ型)复制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已研制出多类抗HIV药物,如:阻断HIV与靶细胞(CD+4T细胞、神经胶质...  相似文献   

20.
从一名国内感染的艾滋病人采血,分离其外周血单核细胞(PMCs)。首先与正常的PMCs共培养,4周后检测其HIV-1p24抗原(ELISA)达到峰值。用此时的细胞及其上清分别感染Jurkat-tat、CEM、MT4细胞,可很快地在这三株细胞中检测到HIV生长,HIV在Jurkat-tat细胞中生长情况最好,同时用病人血清直接感染Jurkat-tat和MT4细胞,4周后检测其细胞上清HIV-1p24抗原(ELISA法)为阳性,但OD值很低(约为PMC共培养组的一半)。用病人的少量全血与正常PMCs共培养,得到的结果与分离病人PMCs法相近。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免疫酶法(IEA)、蛋白印迹法及HIV-1POl基因和Env基因特异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PCR)等证实为HIV-1病毒。分离的HIV在Jurkat-tat细胞中连续传代,细胞被感染后2-3天即出现以大量融合细胞为主的细胞病变,感染后7-10天细胞几乎全部死亡。病毒在连续传代过程中的生长特征及致细胞病变特征不变。此病毒命名为CA-2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