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夏甜菜丛根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宁夏甜菜上的一种病毒病的病株叶丛主要表现为黄化、焦桔和叶脉黄化坏死。从其分离的病毒粒子呈杆状,宽约20nm,长度为65—110nm、270—300nm和390—420nm,能侵染甜菜、菠菜、昆诺阿藜、苋色藜、番杏,与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综上所述,认为该病害是由BNYVV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麦冬是一种广为使用的中药材,烂薯病是麦冬的严重病害。我们于1973年首次在麦冬烂薯中分离观察到一种杆状病毒粒子,并对其病毒形态、感染试验、媒介昆虫等进行了研究。本文报道麦冬烂薯病病毒病因的研究结果。材料和方法1.病毒的分离及粗提:分离及粗提病毒的材料,系采自广西麦冬病区北流麦冬病株的叶、根、薯。对照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我国浙江、江苏、四川等省发生的小麦土传病毒病,由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传播,只感染小麦,感病植株幼叶表现为退绿到黄化的条斑,老叶表现为花叶和坏死。我们提纯各地分离物研究表明,病毒粒子呈线状,直径13~14nm,长度为200~1800nm,其中350~850nm的比例较高。病毒外壳由二种分子量分别约为30kd和27kd的结构蛋白组成。病毒粒子周围能均匀地“修饰”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抗血清和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抗血清,反应均很强烈。鉴于上述特性,认为本病害是由小麦棱条斑花叶病毒(WSSMV)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是一种严格由蚜虫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的病毒,是黄化病毒属(Luteovirus)成员,可侵染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引起卷叶、黄化、矮缩、僵化及块茎网状坏死等症状,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是一种世界范围的马铃薯主要病毒病害。因此,有效防治此病害具有重要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5.
1978年秋我们对保定的小麦绿矮和大麦绿矮病株,经超薄切片和抽提后用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均系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传播的玉米粗缩病毒(MRDV)所致。在玻璃温室内用灰飞虱传播玉米粗缩病的实验中,还观察到经接种的大麦产生了绿矮和黄化复合症病株。这类病株主要特征是:植株矮化、叶片浓绿肥厚,并有僵直感,有时叶缘缺刻或心叶扭曲,接着心叶渐渐转为黄色,表现出明显的黄化症状。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纯化玉米粗缩病毒的方法及病毒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粗缩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结构比较复杂。病毒粒子极不稳定,在分离纯化过程中,外层蛋白衣壳易脱落,成为亚病毒颗粒,纯化的病毒粒子在冰箱中存放2~3天,也会变成亚病毒颗粒,所以迄今为止,所有玉米粗缩病毒的研究或纯化均用感病植株的根部作材料,以达到减少膜结构等杂质影响,简化提纯步骤的目的。但病株根部收获量少,而且病毒含量不高。我们采用四氯化碳,葡聚糖凝胶2B柱分离以及25~50%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等技术成功地从感病小麦的叶片中分离提纯了玉米粗缩病毒。电镜观察结果证明,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后出现的两条病毒带,上带含有大量直径为60~66nm的亚病毒粒子的空壳,下带含有大量的完整病毒粒子及亚病毒粒子,完整病毒粒子的大小在未暴露A突起的情况下直径约85nm,带有A突起的为75nm,亚病毒粒子带有不完整的B突起,直径约60nm,这些数字均比国外报道的玉米粗缩病毒略大。我们还发现一些直径为45nm左右的亚病毒粒子空壳,从而进一步证明我们以前的工作,认为玉米粗缩病毒可能存在三层甚至四层蛋白外壳。  相似文献   

7.
罗汉果疱叶丛枝病的病原及其在某些寄主上的症状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国光  周广泉   《广西植物》1984,(3):257-260+274
葫芦科的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Swingle)Jeffrey)感染一种系统性的黄化型病害。 通过两次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在病茎和病叶脉的韧皮组织中的薄壁细胞和伴胞中,发现有类菌质体(MLO),同时在重复的电镜观察中,在上述组织的薄壁细胞内,还发现风轮状的病毒(Virus)内含体。在健株的上述组织中。没有发现MLO和风轮状内含体。 在用三种不同接种方法(媒介昆虫、叶擦和汁液重创摩擦)进行的生物学测定的结果表明:罗汉果疱叶丛枝病有广泛的寄生范围,其症状特点:在常用的鉴定病毒的常规寄主上,最终均呈现黄化症状,没有系统性或局部性的斑点反应。其中在葫芦科的某些植物上的症状,基本上与罗汉果的症状相近似:初期明脉或脉间褪绿,继之出现疱状斑驳叶,叶片扭卷畸形,后期黄化。在茄科的供试植物上,症状特点:初期多为脉间褪绿,随之株形矮化,叶片变小。豆科上的症状:既有明脉,也有脉间褪绿,叶片呈现细长扭曲,变小并丛生。十字花科的症状特点是褪绿斑驳叶,株形矮化,叶片变小。  相似文献   

8.
危害禾本科植物的霜霉病菌主要有霜霉科中指梗霉属(Sclerospora)和指疫霉属(Sclerophthora)。本文介绍的禾谷类作物霜霉病是指由指疫霉属中指疫霉[S.macrospora(Sacc.)Thirum et al.]引起的水稻、小麦、大麦和玉米等主要禾谷类作物霜霉病(又称黄化萎缩病)。这种病害在国内发生历史久远,分布亦广。由于这种病害是系统侵染的,病株多不结实,发病率就是损  相似文献   

9.
一个引起长豇豆黄花叶的病毒分离物生物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长豇豆(Vigna sesquiqedalis)上发生的病毒病害日渐严重,已成为长豇豆生产上的一大威胁。表现的症状主要有花叶、黄化、脉带、矮化、畸形及丛枝等。1985年我们已经报道,在山东省长豇豆上分离到黑眼豇豆花叶病毒,继此之后,我们在山东省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单双三价抗病毒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铃薯Y病毒(PVY)、X病毒(PVX)和卷叶病毒(PLRV)引起的病害是造成我国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我国的马铃薯生产。PVY和PVX或PVY和PLRV混合侵染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各病毒单独侵染。国外科学家通过在马铃薯植株体内表达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来减缓病毒病害的发生已取得相当的成功。 我们从河北省坝上地区农科所试验田中采集PLRV感病材料Burbank及87-1,参照文献提取病毒RNA并以其为模板,反转录合成cDNA。根据PLRV澳大利亚分离物已发表的序列,设计并  相似文献   

11.
番茄曲叶病及其血清学和PCR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曾报道的番茄病毒病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引起的花叶病。柯冲等(1964)在大陆首次报道烟粉虱(Bemisia tabaci)传播的番茄病毒病——番茄黄顶病,此病在50~60年代曾在广州市郊流行,造成大面积减产。Green等(1984)报道台湾发生番茄黄曲叶病,此病与日本的番茄黄矮病(Tomato yellow dwarf)相似,并且与烟草曲叶病毒(TLCV)有血清学关系。印度、委内瑞拉等国也曾报道发生由烟粉虱传播的番茄曲叶病和番茄黄曲叶病。1991和1992年秋,在广西南宁市郊发现一种症状表现为植株矮缩,叶片向上向内卷曲,叶背面产生耳状或杯状增生物,对光看有时可见叶脉呈墨绿色,不结果或少结果的番茄病害。1992年秋广西农业科学院的番茄试验地发病率高达6.8%,对当地秋番茄生产构成了威胁。作者对病害症状、传播、血清学反应及PCR分析等方面与烟草曲叶病毒进行了比较研究,证实了该病的病原与烟草曲叶病毒有很高的同源性。现将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以前的文献报道我国大陆水稻黄矮病和台湾省的水稻暂黄病的病状、传毒介体和病毒形状均相似或相同,被认为是同一病害,但没有做过血清学反应的鉴定比较。本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双抗体夹心法(PAS-ELISA),对上述两病原的抗血清与黄矮病株提取液和带毒黑尾叶蝉研磨液进行了琼脂双扩散和酶联免疫反应的比较研究。黄矮病毒提取液与暂黄病毒抗血清的琼脂双扩散产生清晰的沉淀带,在ELISA试验中均为典型的阳性反应;黄矮病毒抗血清和暂黄病毒抗血清对生物测定虫的同一头黑尾叶蝉研磨液的测定结果,阳性虫附合率98%,病原田捕捉虫的符合率为100%。根据以上结果可以认为两种抗血清同源,即中国大陆水稻黄矮病与台湾省水稻暂黄病为同一病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棉花曲叶病是棉花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的病毒病害,在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家地区大面积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在中国广西南宁的棉花田间发现了棉花曲叶病害,在广西的黄秋葵中也发生了曲叶病,二者的病原均为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Multan Virus,CLCuMV),为了对这2个病害有更深的了解,本文对该双生病毒伴随的DNA小分子进行测序分析。【方法】分别从广西南宁地区感染CLCuMV的3棵棉花和3棵黄秋葵中提取总DNA,用CLCuMV DNAβ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将产物分离纯化并克隆测序,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从棉花曲叶病害中分离得到了1384 nt的新型重组DNA分子,以及从黄秋葵曲叶病害中分离得到了754 nt的新型缺失型DNA分子。研究结果表明1384 nt重组分子是由CLCuMV GX1的DNA-A和DNAβ重组而成。重组分子大部分来源于CLCuMV的DNA-A,包含基因间隔区,附近的部分AV2和AC1基因,以及反向互补的部分AC3基因。其余部分来源于伴随的DNAβ,包含A-rich区域。分析拼接片段的附近序列,发现接头部分含有2-3个共同碱基,推测为重组作用发生的位点。与以前报道的在实验室中产生的CLCuMV重组分子进行比较显示,DNA-A的基因间隔区和DNAβ的A-rich区在重组过程中非常保守。另外,754 nt的重组小分子是由CLCuMV Okra1 DNAβ缺失突变产生,缺失了大部分的编码C1蛋白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以及小部分的A-rich区。【结论】本研究在自然条件下分离到了来源于CLCuMV和卫星DNAβ的重组分子,以及DNAβ缺陷型分子。这2种重组小分子以前未见报道,这也是在中国发现的棉花曲叶病毒中首次发现重组分子。这种基因组变异现象在棉花曲叶病毒的进化和寄主适应过程中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甘薯病毒是一种常年发生的系统性病害。由于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一旦感染了病毒,其体内的病毒会不断积累,使病情逐年加重,最终导致甘薯品种种性退化,产量和品质同步下降,大面积生产上,常年一般团甘薯病毒病减产叨叽以上。甘薯病毒种类复杂,已报道的有10多种,我国主要有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潜隐病毒。病株表现为花叶、皱缩、黄化,老叶出现紫红色羽状斑驳或环斑,块根表皮粗糙,皮色变浅,出现龟裂。由于甘薯病毒种类多,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且与细胞质共存于细胞中,不同于一般真菌或细菌引起的病害,目前尚无法采用杀菌剂抗生素等药…  相似文献   

15.
入侵我国的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及其为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曲叶病是世界棉花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毒病害,已在巴基斯坦、印度、苏丹、埃及和南非等国棉花产区广泛流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已克隆了与该病害相关的植物病毒8种,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LCuMV)即是其中之一,这些病毒均属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CLCuMV是引起巴基斯坦、印度棉花曲叶病大流行的主要病原之一。该病毒由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也可以嫁接传播,但不能通过机械摩擦接种传播和种子带毒传播;其基因组仅含有DNA-A组分,并伴随卫星β分子。自2006年首次在我国广东朱槿上检测与鉴定到该病毒以来,目前已在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多个地理区域发现该病毒引起的病害,受侵染寄主植物包括朱槿、黄秋葵、棉花和垂花悬铃花;同时,已入侵我国的CLCuMV及其卫星β分子的各地理区域和不同寄主来源的分离物DNA序列相似性均大于99%,遗传较稳定。基于文献报道及作者近年的研究,本文对棉花曲叶病的分布、病原、CLCuMV特性、已入侵我国的CLCuMV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同时对入侵我国的CLCuMV来源及其威胁我国棉花生产的风险进行了讨论。CLCuMV"对我国棉花等作物的威胁日益加剧,本研究可为该病毒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程晔  陈炯 《Virologica Sinica》2001,16(2):170-174
从杭州地区呈现玉米矮花叶典型症状的玉米病组织中提纯得到大量线状病毒粒子,大多数长度为750nm。病组织中含有大量风轮状内含体和板状集结体,病毒外壳蛋白为33.6kD。病毒RNA1 3'端序列(1.8kb)与甘蔗茶花经叶病毒(SCMV)同源性最高,达71.5%-99.1%,与高梁花叶病毒(SrMV)同源性次之,为67.8%-68.5%,与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同泊性最低,仅为38.4%-48.4%,从而初步认为此病害由SCMV引起。根据已发表的SCMV外壳蛋白氨基酸序列作亲缘性分析,表明SCMV可分为美国、南非、澳大利亚、德国和中国三大类。  相似文献   

17.
枣树矮化病是我国枣树苗繁育中新发现的重要病害,其症状表现为节间短缩,枝叶密挤,呈丛状。病树比相同条件下的正常树约矮二分之一。其病因未见有研究报道。我们对病株叶组织抽提液,用电子显微镜没有观察到病毒颗粒和类菌原体。从病树和正常枣树叶的细胞核抽提液中,用正反和垂直双向凝胶电泳方法分析细胞核RNA,结果发现,病株叶细胞核RNA中含有环状低分子量的RNA。这是我国首次在矮化枣树叶细胞核中分离到的环状小分子RNA。这一发现将对枣树矮化病的病因研究提供一个有用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在广西临桂罗汉果花叶畸形病株上获得了一个线状病毒分离物LGL-1,寄主范围、蚜传能力测定、病毒粒子形态和细胞病理特征研究表明,它是马铃薯Y病毒科成员.采用马铃薯Y病毒科特异性简并引物做PCR扩增,并测定了分离物LGL-1的基因组3′-末端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它是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系统进化树分析揭示,世界范围内的ZYMV分离物主要可分为3大群体,分离物LGL-1为中国特有群体Group Ⅲ成员.原核表达制备了分离物LGL-1的外壳蛋白抗血清,明确了ZYMV是引起广西罗汉果病害的主要病毒,并且比较了原核表达法和提纯病毒法制备的抗血清,在病样的间接ELISA法检测中结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Multan virus,CLCu Mu V)是引起世界范围内棉花曲叶病流行的主要病原之一,目前已入侵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地区。该病害由烟粉虱传播,随着烟粉虱扩散范围增加、危害不断加重,棉花曲叶病对我国棉花生产的潜在危害也日益增加。加强该病毒传播介体携带病毒的快速、特异性检测技术研发,对该病害的有效检疫与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LCu Mu V)的基因序列设计出LAMP检测4条特异性引物,建立LAMP扩增体系并优化扩增条件,扩增试验证明引物组合的特异性高,LAMP检测所需时间短,仅29 min即可定性检测CLCu Mu V扩增产物;该方法较普通PCR的扩增灵敏度高,可用于检测1头烟粉虱体内是否携带CLCu Mu V,简便易行,只通过颜色变绿或浊度变浑浊即可定性判断。建立的LAMP检测技术可被用于苗木上烟粉虱携带CLCu Mu V的早期检测,为介体昆虫带毒的检疫监测提供一种快速、准确和易操作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中华绒螯蟹二株呼肠孤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中华绒螯蟹病害的过程中,分离到两株呼肠孤病毒(分别命名为EsRV816和Es RV905).EsRV816从江苏某养殖场分离,EsRV905从武汉某养殖场分离.EsR V816和EsRV905 的病毒粒子为球状对称结构,大小分别为65nm和55nm.病毒粒子基因组分别为10和12个 节段的双链RNA.根据它们的宿主范围、基因组节段数及电泳型,这两种病毒很可能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的两个新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