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永  何顺志 《广西植物》2015,35(4):476-486
采用制作叶脉标本和透明叶标本的方法,对贵州产28种2变种小檗属植物叶脉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小檗属植物的脉序类型有5种:半达缘羽状脉、花环状半达缘羽状脉、简单弓形羽状脉、花环状弓形羽状脉和混合型。叶脉分支一般有五级:1一级脉构架均为羽状脉,粗度有很粗、粗、中等粗细和纤细四种类型,分支方式包括单轴分支和合轴分支;2粗二级脉构架中有分支达缘或分支均不达缘,与中脉夹角变化各异,内二级脉存在或缺失,细二级脉半达缘、真曲行或简单弓形,间二级脉类型复杂多变但频度种间有差异;3三级脉贯串型、结网型或分支型;4四、五级脉网状或自由分支且常混合在一起。脉间区从发育差到良好,小脉从不分支到不均等分支等各种类型均有,叶缘末级脉缺失、不完整、钉状和环状。大部分种类叶缘具齿,每1cm齿数目和齿内腺点的特性等特征在不同种类间有区别,具有鉴定价值,但齿其它特征复杂多变或种间区别较小,同时齿内脉性状也不稳定。此外,齿的有无会对脉序类型产生影响。小檗属植物叶脉类型存在种间差异,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叶脉类型的变化和复杂程度显示了该属植物的进化特点;叶齿的有无和齿特征具有分类学和系统学意义。基于叶脉特征的研究结果并结合重要的外部形态学特征编制了贵州小檗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研究结果可为小檗属植物分类寻找新的依据并探讨其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青冈属 (壳斗科) 叶结构及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结构对壳斗科(Fagaceae)现存植物和化石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水青冈属5种植物叶结构特征进行细致的研究,结果发现水青冈属植物叶脉有羽状弓形脉、羽状半达缘脉两种类型;三级脉有波状对生贯穿、互生贯穿及混合贯穿三种类型;小脉缺失、简单无分支或一次分支;脉间区发育良好,网眼有三边形、四边形和五边形三种类型,排列规则;具齿种类叶齿由齿主脉和齿侧脉构成,齿侧脉环状。研究结果表明水青冈属二级脉与更高级脉序形成的结构稳定且存在种间差异,具重要分类学价值。基于水青冈属叶结构特征观察结果,本次研究编制了水青冈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参照已有研究结果并结合重要外部形态学特征,编制了壳斗科相关类群分属检索表。  相似文献   

3.
叶结构对壳斗科(Fagaeeae)现存植物和化石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水青冈属5种植物叶结构特征进行细致的研究,结果发现水青冈属植物叶脉有羽状弓形脉、羽状半达缘脉两种类型;三级脉有波状对生贯穿、互生贯穿及混合贯穿三种类型:小脉缺失、简单无分支或一次分支:脉间区发育良好,网眼有三边形、四边形和五边形三种类型,排列规则;具齿种类叶齿由齿主脉和齿侧脉构成,齿侧脉环状。研究结果表明水青冈属二级脉与更高级脉序形成的结构稳定且存在种问差异.具重要分类学价值。基于水青冈属叶结构特征观察结果,本次研究编制了水青冈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参照已有研究结果并结合重要外部形态学特征,编制了壳斗科相关类群分属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中国花椒属(广义)叶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国产花椒属32种4变种叶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花椒属叶脉均属于羽状脉弓形脉序类型;叶齿具全缘、具齿或钝齿3种类型;二级叶脉有分支或不分支;三级叶脉有分支、网状和及顶3种类型;多数种类叶齿无腺点,仅4种叶齿有腺点。叶结构研究结果支持花椒亚属和崖椒亚属的亚属等级,它们共同组成广义的花椒属,并支持花椒属为芸香科中比较原始类群的观点;但不支持Engler将花椒亚属和崖椒亚属独立成属的分类处理。基于重要外部形态学特征和叶结构特征,重新对花椒属下两个亚属的检索表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叶脉序特征在花楸属(Sorbus)植物分类上的意义.方法:以25种花楸属植物的腊叶标本为材料,通过制作叶脉序标本及对叶脉序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5种广义花楸属植物的一级脉均为羽状脉;二级脉为达缘脉或半达缘脉,粗二级脉间距分为规则、不规则、向基部渐减3种类型,细二级脉有或无,间二级脉无,或每个二级脉区间通常...  相似文献   

6.
中国木犀属植物叶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中国木犀属植物4组19种叶脉形态。主要分析木犀属植物叶片脉序走向,脉序为环结曲行或半直行羽状脉。二级脉急转曲行或半直行,叶脉分支一般为4级,少数5级。盲脉1~2次分支,少数3次或不分支。仅柊树叶缘末级脉汇合成边脉.部分叶缘具齿,叶缘齿性状不稳定,因其内主脉不同而在本属种间表现出一个连续的变异过程。圆锥花序组与李榄属和木犀榄属从叶片脉序特征方面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四个组的叶脉形态在演化上关系上与花粉形态表现相一致。编写了叶片脉序特征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7.
柃属植物叶宏观结构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柃属植物属下等级的系统演化路线及一些种的具体分类学地位,采用脉络法对国产柃属植物34种1变种进行了叶宏观结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柃属植物脉序类型皆为环节曲行羽状脉,一级脉表现为较高的一致性,二级脉与一级脉的夹角为锐角或近直角,二级间脉为简单型或复合型,三级脉多为结网型,叶缘末级脉序结环或不完全,网眼的形状和大小不规则,发育不完全或不完善;这些特征存在种间差异,可用于类群的比较和鉴别。研究同时采用UPGMA法对所选16个叶宏观结构性状进行聚类分析,根据系统树的5个分支,讨论了柃属植物叶的基本演化路线。研究证明叶宏观结构特征对本属植物分类及系统演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产木兰科含笑亚族植物的叶结构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含笑亚族Micheliinae植物属间关系以及含笑属Michella属下等级的划分和一些种的分类学地位,利用放大镜和体视镜对国产含笑亚族植物3属共28个分类群的叶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含笑属、合果木属Paramichelia和观光木属Tsoongiodendron植物的脉序类型、一级脉、二级脉及其间脉和三级脉等特征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三属间无明显的划分界限;但是,盲脉及其分支、网眼的发育和大小、叶缘末级脉等叶结构特征存在种间差异。在含笑属中,树状盲脉首次被观察到。用UPGMA对所研究28个分类群、木兰属Magnolia两个亚属各2种和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的叶结构特征和形态学特征共46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合果木Pbaillonii和观光木T.odorum与含笑属的种聚为一支,因此,支持将合果木属和观光木属归并入含笑属;(2)这些特征为含笑属内组的划分提供了分类学意义;(3)基于叶结构特征、形态学特征、地理分布、聚类分析,对含笑属内一些种类的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无患子科植物的叶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产狭义无患子科25属27种植物的叶脉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报道。结果表明:叶脉均属于羽状脉类型,其中多数为曲行羽状脉,部分为直行羽状脉;叶缘有全缘、具齿和深裂3种类型;二级叶脉具有分支和不分支两种类型;大部分种类具二级间脉,少数不具间脉或间脉不明显;多数种类的三级脉为结网型和贯串型并存;网眼的发育有完善和不完善2种类型;盲脉有简单、具分支和无盲脉3种类型。叶脉形态研究结果支持文冠果亚科以及广义鳞花木属概念,观察发现龙眼属、荔枝属与韶子属从脉序特征方面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编写了国产无患子科叶片脉序特征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国产润楠属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5种国产润楠属(Machilus Nees)植物的叶表皮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中31种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润楠属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气孔复合体均为平列型且仅分布在下表皮;上下表皮细胞的垂周壁式样有5种类型:平直、圆滑、浅波、波状、平直-弓形;下表皮毛被有(稀疏、密集或非常密集)或无;上表皮平周壁纹饰类型有:点状、平滑、条纹(或波浪条纹);下表皮内面平周壁纹饰类型有:不规则、平滑、粗糙网状、微毛状、颗粒状、鳞片状.这些特征在本属种间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可作为区分种类的辅助特征和种间亲缘关系,因而对润楠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和亲缘关系的确定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滇中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主要优势及常见种叶形态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滇中亚热带半湿润常绿阔叶林82个主要优势种和常见种进行叶结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主要组成树种虽亲缘关系相互较远,但在相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叶结构却表现出了相似和相同的特点。主要为:群落中以单叶为主,边缘具齿较全缘为多,缺长渐尖叶,有毛叶和无毛叶所占的比例近于相等;叶脉主要为环结曲行羽状脉,大部分二级脉结环,被三、四级脉环所包围,夹角为锐角且变异多近一致;三级脉多为结网型;网眼发育完善较不完善为多,盲脉多分枝;大部分无包藏脉。并且讨论了其中一些特征如毛被,网眼,包藏脉和边缘脉等可能的生态学意义。该类森林群落主要树种的叶形态结构特征除了是物种自身系统进化的原因外,还是植物长期适应滇中高原偏干旱的季风气候的表现,是生态适应在叶形态结构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The taxonomy of the genus Bursera has been traditionally supported by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such as fruit form, bark and leaves. Nonetheless, leaf architecture, another important source of phylogenetic information, has not been well studied in this group. For this purpose, venation patterns of 30 species of the genus Bursera in Mexico were studied. Clarified leaves allowed finding four types of venation patterns: brochidodromous and eucamptodromous in complex B. simaruba (section Bursera); a cladodromous pattern in fragilis, microphylla and fagaroides groups (herein informally called group Quaxiotea (section Bursera), and semicraspedodromous in section Bullockia species. Only bipinnated species of section Bullockia showed a brochidodromous venation pattern. Furthermore, section Bullockia and complex Simaruba presented reticulate tertiary veins, whereas the group of Quaxiotea species presented a ramified pattern in the tertiary veins and tracheoblasts.  相似文献   

13.
Leaf venation of 27 species representing 25 genera of Sapindaceae (sstr.) of China was investiga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innate venation pattern in most species is either camptodromous, or craspedodromous. Three types of leaf blade margin were observed, ie., entire, toothed and partite. The secondary veins are branched or unbranched. Most species have intersecondary veins. The tertiary veins of most species are reticulate and percurrent. The areoles are regular or irregular. Veinlets are simple, branched or absent. The delimitations of Xanthoceroideae and Lepisanthes sensu lato are supported by leaf venation characters. The close relationships among Dimocarpus, Litchi and Nephelium are supported by the evidence from leaf venation. A key to the species of Sapinaceae based on leaf venation character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4.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伞形科山芹属(Ostericum Hoffm.)9种2变种(21居群)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山芹属植物叶片上表皮表面均较平滑,细胞轮廓清晰或不清晰,若细胞轮廓可见则为多边形与不规则形;初级蜡质纹饰为较密集的粗(细)条状,部分种类具有单层或双层脊状二级纹饰或有颗粒状或分枝状附属结构;下表皮亦有类似蜡质条状纹饰,均匀分布或集中在气孔周围或凹凸部位,气孔器形状多为椭圆形(偶见梭形),内外拱盖表面粗糙或光滑。上述研究表明,山芹属叶片微形态特征具有良好的种内稳定性和种间多样性,尤其是初级纹饰的宽度及排列密度、二级纹饰以及气孔器形状等特征,可为山芹属植物种间和种下的近缘类群亲缘关系与分类修订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