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参毛状根培养过程中对活性氧清除能力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化学发光法 ,考察了人参 (PanaxginsengC .A .Mey)毛状根培养过程中对 3种重要活性氧ROS(O2÷、OH·、H2 O2 )清除能力的动态变化 ,发现在毛状根生长对数期时对 3种ROS都有很强的清除能力 ,而在生长停滞期较低 ,符合人参毛状根生长的S型曲线 ,印证了人参毛状根的生长和衰老过程。 相似文献
2.
光果甘草与乌拉尔甘草清除活性氧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与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 Fisch.)中总黄酮和总皂甙对3种重要活性氧(O2^-、OH和H2O2)的清除能力,其中光果甘草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超过乌拉尔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对3种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强于皂甙类化合物。因此,若以清除活性氧为应用目标,应尽量使用光果甘草。 相似文献
3.
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为甘草属(Glycyrrhiza L.)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药用甘草的原植物之一[1].甘草属植物所含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血栓、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增加白细胞、抗动脉硬化、抗心律失常和抑制HIV等作用[2-5];光果甘草中的黄酮类成分光甘草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及抗菌作用,应用前景广阔[6].目前关于光果甘草总黄酮含量已有一些报道[7-8],但有关生长年限对栽培光果甘草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却很少报道[9-10],尤其是对不同栽培龄期光果甘草在不同采集时间各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缺乏较全面的研究,致使光果甘草药材生产缺乏有力的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4.
光果甘草营养器官结构及其总黄酮的组织化学定位和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和植物化学方法,对光果甘草各营养器官的结构、总黄酮的组织化学定位和含量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光果甘草叶为异面叶,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表皮具腺毛,叶肉中具胶囊细胞,主脉发达;茎由表皮(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其髓中具有粘液细胞;根由周皮、次生维管组织组成,周皮具厚木栓层,次生维管组织中次生木质部和纤维发达.(2)黄酮类物质在叶中分布在表皮、腺毛、胶囊细胞、厚角组织和韧皮部和木质部中的薄壁细胞中;茎中分布在周皮、韧皮部和粘液细胞中;在根中则分布在周皮中.(3)不同营养器官中黄酮类物质含量存在差异:叶>根茎>主根>茎.(4)温度的下降促使黄酮类物质从地上合成器官向地下储藏器官的转运.建议每年可在果熟期和枯萎期之间采挖药材,地上部分收割也作药用,综合利用光果甘草资源. 相似文献
5.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不同营养器官、不同季节中总黄酮含量的消长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以探索光果甘草中总黄酮含量的消长规律,为生产中确定合理的采收期及其采收部位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不同营养器官中,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总黄酮含量的高低顺序为:上部叶>中部叶>毛状根>水平根茎>侧根>主根、垂直根茎、上部茎>中部茎、下部茎;4~11月,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总黄酮含量波动较大,6、9、10月含量较高。综合分析表明:叶和毛状根是总黄酮含量最高的部位,二年生栽培光果甘草最佳采收期为早秋;建议对叶采收入药,综合利用光果甘草资源。 相似文献
6.
甘草毛状根培养系统的建立及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利用发根农杆菌转化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外植体获得毛状根,经PCR法检测,表明已转化成功。应用均匀设计法与比较法,建立了适合甘草毛状根的培养系统。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甘草毛状根含半胱亚磺酸,不含胱氨酸,商品甘草却含胱氨酸而不含半胱亚磺酸;甘草毛状根能合成多种黄酮成分,其中甘草查尔酮A的含量高达干生的0.18%。 相似文献
7.
甘草毛状根体内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甘草毛状根是用Ri质粒转化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细胞后获得的人工培养根器官,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体外SOD样活力,证明甘草毛状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小鼠体内实验结果表明,预先口服甘草毛状根水煎剂可使由CCl4所致的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的升高以及肝内丙二醛含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也能使CCl4所致的小鼠肝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降低显著提高,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甘草毛状根可减轻CCl4所致的肝脏坏死,是值得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的人工新资源。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光果甘草中光甘草定、甘草酸两种重要活性成分的同时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及适宜水平范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提取条件为:用含0.6%氨水的60%乙醇溶液作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20(w:v),在75℃条件下提取2 h。最佳提取条件下光甘草定的得率为0.238%±0.002%,甘草酸的得率为5.08%±0.03%。该工艺操作简单,投入一批原料,即可同时提取其中的光甘草定和甘草酸,为实现甘草资源高附加值的综合加工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植物激素对人参毛状根生长和皂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就植物激素IAA、IBA、NAA、2,4-D对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毛状根生长及皂甙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生长素在适宜的浓度下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人参毛状根的生长以及皂甙的积累,同时能影响单体皂甙的分布。NAA和IBA能显著促进毛状根的生长,其中0.500mg/L IBA能显著促进毛状根生长和总皂甙的积累。细胞分裂素6-BA在较低浓度时虽然对生长无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皂甙积累有利,同时显著促进单体皂甙Rb1的积累,增大Rb1在总甙中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新疆胀果甘草总黄酮(general flavonoids,GFs)对宫颈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自制备胀果甘草GFs,通过离子阱喷雾式质谱技术分析,建立GFs组分的指纹图谱;并且对SiHa宫颈癌细胞进行GFs药物干预,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鉴定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率。获得了新疆胀果甘草GFs组分的特征性指纹图谱,提取物中GFs含量可达35.40%;发现在0~500μg/mL GFs浓度范围内,GFs药物干预引起细胞活力梯度性下降,其MTT法检出的最低值为12%;在0~1000μg/mL GFs浓度范围内,GFs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呈现梯度性上升趋势,其流式细胞仪检出的最高值为78%。结果表明新疆胀果甘草GFs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能够抑制宫颈癌细胞生长与活力,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12.
Tsuboi H Hossain K Akhand AA Takeda K Du J Rifa'i M Dai Y Hayakawa A Suzuki H Nakashima I 《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2004,93(1):162-172
Paeoniflorin (PF), isolated from paeony root, has been used as a herbal medicine for more than 1,200 years in China, Korea, and Japan for its anti-allergic, 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oregulatory effects.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PF induces apoptosis in both murine T-lineage cells and human T-cell leukemia Jurkat cells. This apoptosis was mediated through the reduction of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activation of caspase, and fragmentation of DNA. Interestingly, PF induced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a reducing agent, dithiothreitol (DTT), and a ROS scavenger, N-acetyl cysteine (NAC), successfully attenuated the PF-induced apoptosis. Additionally, PF induce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three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MAP) family kinases,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c-Jun amino-terminal kinase (JNK), and p38 MAP kinase. Curcumin, an anti-oxidant and JNK inhibitor, inhibited PF-induced apoptosis, suggesting the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curcumin-sensitive JNK or other redox-sensitive elements in PF-induced apoptosis. These results partially explain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PF-containing paeony root as a herbal medicine. 相似文献
13.
JNK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以及活性氧在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NK是一个受外界应激因素调控的信号分子,调节包括凋亡在内的一系列细胞内的反应,但目前越来越多的报道证实了JNK信号途径具有促凋亡和抗凋亡的双重功能,这种双重功能受到细胞类型、刺激物的种类、剂量和持续时间以及胞内其他信号途径的影响。活性氧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界应激因素也部分参与了JNK信号途径的激活,对细胞的生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主要总结JNK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及活性氧在这一途径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野生型拟南芥(WT)及其生长素和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aux1-7、axr1-3、etr1-1和etr1-3)为实验材料,采用固体培养法研究了高浓度硝酸铵对根毛发育的影响,以揭示其调控根毛发育的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外源硝酸铵浓度的逐渐增加,拟南芥根毛伸长受阻,产生大量的分叉根毛。(2)高浓度硝酸铵条件下,外源活性氧或活性氧产生抑制剂二苯基氯化碘(DPI)的添加能抑制高浓度硝酸铵诱导的分叉根毛产生。(3)高浓度硝酸铵条件下,外源生长素或乙烯合成前体物质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处理能恢复根毛的正常生长,解除高浓度硝酸铵诱导根毛分叉现象。(4)高浓度硝酸铵条件下,外源生长素处理乙烯不敏感型突变体或ACC处理生长素不敏感型突变体均能抑制突变体分叉根毛的形成。研究表明,活性氧、生长素和乙烯都参与了高浓度硝酸铵对根毛发育的过程调控;在硝酸铵诱导的根毛分叉中生长素和乙烯存在相互作用,在缺乏生长素信号通路时,乙烯能够发挥补充作用抑制分叉根毛的产生;在缺乏乙烯信号通路时,生长素也可以弥补缺失乙烯的作用抑制根毛的分叉,但是需要更高浓度的生长素才能充分抑制分叉根毛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氧化还原与细胞凋亡的关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与细胞凋亡相互关联的机理仍然存在很大争议。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促进了氧自由基(ROS)的产生和凋亡诱导因子的激活,致使细胞凋亡的同时又加剧了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通过激活细胞凋亡信号激酶(ASK-1)、氧化还原转录因子NF-κB、AP-1及Caspase激活,揭示了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伴随细胞凋亡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