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狭长孢灵芝Ganoderma boninense是最重要的木生真菌之一,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油棕榈树的严重病原菌。本研究以分离自马来西亚雪兰莪州而榄的油棕榈种植园中,生长于油棕榈活树基部狭长孢灵芝子实体的3株菌株为材料,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估。在液体培养的第2、4、6、8、10和12天分别取菌丝体和发酵液,测定菌丝体生物量及发酵上清液中粗多糖、多酚、黄酮和抗坏血酸的含量,并对发酵上清液的相关抗氧化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3个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均表明狭长孢灵芝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但不同菌株在某些次级代谢产物含量和抗氧化指标上表现出强弱程度及出现时间的差异。狭长孢灵芝的多糖和多酚含量以及铁离子还原能力均优于另外两个重要的药用木生真菌,即灵芝Ganoderma lingzhi和栎生桑黄Sanghuangporus quercicola。本研究表明狭长孢灵芝具有开展人工栽培和进行更多药用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菌物学报》2017,(1):98-111
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是一种珍稀的药用真菌,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主要以菌丝体生物量、多酚含量、黄酮含量、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抑制羟自由基能力(Restraining ability to hydroxyl free radicals,RAHFR)、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为测定指标,对桑黄液体培养过程中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菌丝体生物量在2–10d内增长迅速,第10天达到最大值,在此过程中AA含量和T-AOC也出现了峰值,且多酚含量、黄酮含量和FRAP均呈上升趋势,说明菌株的抗氧化活性与其自身的生长状况、次级代谢产物分泌及还原能力等密切相关。此外,该菌株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也较强,于第12天、第10天、第2天和第14天分别达到73.06U/m L、46.78%、86.47%和94.16%,显示了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较高的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也说明桑黄在氧化胁迫下可启动自身的抗氧化系统以阻断自由基链反应。研究结果为更好地研究、开发和利用药用真菌桑黄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离体培养生产次级代谢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茎共培养生产高水平茛菪胺颠茄(Atrapabelladonna)和Duboisiaspp.产生的茛菪烷生物碱阿托品、天仙子胺和茛菪胺具有广谱的药理学效应。全世界茛菪烷销售量估计比阿托品和天仙子胶总和的10倍还高。在植物中,天仙子胺主要由根产生,然后被转运到植物的气生部分,在那里由6-羟化酶催化转变为茛菪胺。发根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rhizogenes)-转化的毛根培养物可产生能与完整植株产量相比的天仙子胺,但仅有非常少量的A茛菪胺。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Monash大学,A…  相似文献   

4.
韩俊杰  宝丽  刘宏伟 《菌物学报》2015,34(5):900-913
药用真菌作为我国传统中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能够产生丰富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神经保护、抗肿瘤、降血脂等诸多药效。然而,目前对大部分药用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和生物学研究较少。本课题组主要以抗肿瘤、抗炎、抗菌以及抗病毒等生物活性为指导,选择重要药用真菌进行化学研究,构建我国特色药用真菌代谢产物库。文章主要介绍近4年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李鸿宇  霍春红  李倩  王晗  王际辉  王亮 《菌物学报》2021,40(6):1498-1510
虫草素是药用真菌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癌、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生理活性.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参与丝状真菌的次级代谢调控,然而在蛹虫草虫草素代谢中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蛹虫草深层液体发酵体系为研究对象,添加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调节细胞氧化还原状态,考察其对虫草...  相似文献   

6.
灵芝Ganoderma lingzhi是一种重要的药用真菌,已被《中国药典》正式收录。本研究主要以菌丝体干重、多糖含量、多酚含量、黄酮含量、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2,2′-azino-bis(3- 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为测定指标,对灵芝液体培养过程中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菌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体现在液体培养过程中生长代谢旺盛,可分泌大量多糖、多酚、黄酮、AA等物质和SOD等酶类,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等的清除效果显著,且具有较强的铁离子还原能力和亚铁离子螯合作用,这也说明该菌的抗氧化活性与其自身的生长状况、次级代谢产物分泌及还原能力等密切相关。此外,一定的环境胁迫压力也可以激发该菌启动自身的抗氧化系统以保护机体免受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7.
桑黄是一类著名的药用真菌,多糖、黄酮、三萜是桑黄主要的活性成分,三者的药用价值受到了广泛关注。东亚木层孔菌Phellinus orientoasiaticus是生长于蔷薇科活立木上的大型真菌,其外观形态与桑黄高度形似,但其药用价值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东北地区研究广泛的鲍姆桑黄Sanghuangporusbaumii和忍冬桑黄S.lonicericola野生子实体为对比研究材料,以粗多糖、总黄酮、总三萜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为对比研究指标,探究东亚木层孔菌的药用价值。鲍姆桑黄粗多糖含量为4.64 mg/g、忍冬桑黄为2.94 mg/g、东亚木层孔菌为3.68 mg/g;鲍姆桑黄的总黄酮含量为65.53mg/g、忍冬桑黄为187.74mg/g、东亚木层孔菌为46.19mg/g;鲍姆桑黄总三萜含量为5.38 mg/g、忍冬桑黄为15.87mg/g、东亚木层孔菌为10.17mg/g。通过HPLC分析3种子实体黄酮成分,发现鲍姆桑黄总黄酮中可能含有芹菜素和槲皮素这2种成分;忍冬桑黄总黄酮中可能含有芹菜素、柚皮素这2种成分;东亚木层孔菌总黄酮中可能含有芹菜素和芦丁这2种成分。比较3种真菌子实体黄...  相似文献   

8.
蛹虫草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及生长动力学考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优化蛹虫草菌的液体培养条件 ,对液体培养菌丝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采用摇瓶培养的方法 ,以发酵得率为指标确定培养条件。结果表明 :优化培养基成分确定为蛋白胨 1.5 % ,葡萄糖 2 % ,KH2 PO4 0 .15 % ,Mg SO40 .0 5 %、VB1 5 m g/ L .2 ,4 - D 2 mg/ L .该培养基下发酵得率达 1.4~ 2 .2 g/ 10 0 m L ;考察了蛹虫草菌液体培养的外部条件 ,确定为 :装料系数为 30 % ,培养基 p H为 5 .5 ,接种量为 0 .0 3g,摇床振荡频率为 12 0 r· m in- 1 ;利用优化培养基得到了生长代谢曲线。在相同条件下 ,优化培养基比原来培养基的发酵得率提高了 4 .5 % ,研究初步得到蛹虫草菌液体培养条件和生长动力学 ,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侧耳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及其生物学活性进展进行了综述。化学研究表明侧耳属真菌中蕴含有萜类、甾体类、酚酸衍生物、聚炔等多种结构类型的天然产物,这些化合物所具有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细菌、抗线虫、抗炎和抗肿瘤等。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截短侧耳素类物质通过抑制肽酰转移酶活性而产生强抗菌作用;pleuroton B通过Bax/Bak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所升环流反应器培养小刺猴头菌过程中的菌体生物量、胞内外真菌多糖的积累规律,与同一菌株复元的子实体多糖的含量、组成分别进行分析对比,得到液体深层培养菌丝体多糖的含量为0.0918g/g,而子实体仅为0.0378g/g,发酵液为多糖含量达0.285g/l,它们的单糖构成比例均相同,即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20.2:5.2:1,但液体深层培养的菌丝体多糖与人工栽培的子实体多糖的电荷性能不同。  相似文献   

11.
忍冬木层孔菌是木层孔菌属的一种药用真菌,目前对它的研究少有报道。以液体培养为基础,研究忍冬木层孔菌培养过程中生物量、胞内外多酚含量的变化,以及胞内外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菌丝体生物量在培养168–216h时达到最大值(8.33g/L);胞内多酚和胞外多酚含量分别在216h和168h时达到最大值(15.60mg GAE/g和106.76mg GAE/L);液体培养胞内外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多酚含量正相关,多酚含量高时提取物对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 2,2-Diphenyl-1-(2,4,6-trinitrophenyl)hydrazyl]自由基的抑制率也高。  相似文献   

12.
青霉属(Penicillium)真菌属于腐生类真菌,是自然界中一类重要的分解者。其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这些结构新颖、功能特殊的次级代谢产物在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物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由聚酮类、生物碱、萜类、大环内酯等化学结构类型组成。本文综述了青霉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以及丰富的生物药用活性,该内容可为后续青霉属真菌新型天然药物的开发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e)内生真菌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石杉碱甲(Huperzina A)和石杉碱乙(Huperzine B)含量的方法,并以此方法检测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含量的积累。内生真菌发酵液经氯仿萃取、甲醇溶解、过滤后进行高效液相检测分析,选用Agilent Eclipse plus-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015 mol/L乙酸铵(p H 6.8)和甲醇溶液(70∶30)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308 nm,连续检测内生真菌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第6–15天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含量积累。结果表明,发酵提取液中的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可在25 min内进行很好的分离和分析,石杉碱甲在1.50-48.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5),石杉碱乙在0.25-7.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7),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6.83%、108.06%,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34%、3.60%。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结果准确,适用于内生真菌发酵液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含量检测。在发酵过程中,内生真菌发酵液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含量呈现先增后减,随后有所增加继而又减少的趋势。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含量分别在内生真菌发酵第14天、第8天达到最高,分别为12.417 0μg/mL、4.660 3μg/mL。该方法学的建立为内生真菌胶胞炭疽合成石杉碱甲与石杉碱乙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检测手段,从而有利于药物新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以液体培养为基础,研究不同光照和培养液初始pH条件下,忍冬纤孔菌培养过程中生物量、胞内外多酚含量,以及胞内外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24h光照轻微抑制菌丝体的生长,但能促进胞内外多酚的形成和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抑制;在初始培养液pH5.3条件下,菌丝体生物量最高,胞内外多酚含量和提取物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5.
从毛头鬼伞子实体中分离得到4个甾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麦角甾醇(1)、啤酒甾醇(2)、麦角甾醇葡萄糖甙(3)和tuberoside(4)。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毛头鬼伞中得到。通过体外细胞毒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4有较强的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狗肾细胞MDCK增殖的活性,其抑制增殖的IC50值分别为10.9μg/mL(18.4μmol/L)和5.8μg/mL(9.8μmol/L)。化合物3对MCF-7和MDCK的抑制作用则较弱,当其浓度为10.0μg/mL(17.9μmol/L)时,对MCF-7和MDCK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2.5%和7.5%。  相似文献   

16.
冯娜  吴娜  杨焱  张劲松  唐庆九  邵倩 《菌物学报》2015,34(1):124-130
鲍姆氏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麦角甾‐7,22‐二烯‐3β‐醇十五烷酸酯(1),星鱼甾醇(2),灵芝醇B(3),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4),灵芝酸DM(5)和Inoscavin A(6)。化合物1、2、3、4、5为首次从Phellinus baumii子实体中获得。对化合物进一步作了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2、4、5、6对肿瘤细胞K562的增殖有不用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IC50值分别为63.5、10.3、70.6、35.9和3.5μg/m L。化合物5对肿瘤细胞Hep G2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IC50值为50.3μg/m L。  相似文献   

17.
已有研究报道灵芝栽培生长的最适pH在中性偏酸环境,在碱性范围的生长及代谢情况鲜见报道。本研究主要探究广泛pH对灵芝液态发酵代谢物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摇瓶液态培养后分析代谢物中灵芝三萜、胞内外多糖、菌丝体蛋白及抗氧化活性等指标,系统比较灵芝菌丝体在pH值2-11的生长和代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灵芝菌丝体生长、合成灵芝三萜、胞内多糖、30E胞外多糖、菌丝体蛋白和菌丝体水解氨基酸的最适pH值分别为10、3、2、7、2和2。对应结果分别为17.13 g/L、33.86 mg/g、72.73 mg/g、7.86 g/L、71.42 mg/g和107.10 mg/g。比对照分别提高28.5%、77.3%、22.4%、96.5%、97.1%和70.8%。胞内多糖组分1和组分2最高分子量均在初始pH 4,分别为1.016×108 g/mol和9.280×104 g/mol,胞外多糖组分1最高分子量在初始pH 10,为4.946×106 g/mol;对菌丝体的总抗氧化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 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初始pH分别为3、7、9。本研究为液态发酵方式下灵芝生长及其代谢物定向调控发酵的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发现灵芝菌丝体中优质蛋白及抗氧化活性可在功能性食品和化妆品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Studies on the batch extraction of lactic acid using an emulsion liquid membrane system are reported. The membrane phase consists of the tertiary amine carrier Alamine 336 and the surfactant Span 80 dissolved in n-heptane/paraffin and aqueous solutions of sodium carbonate in the internal phase. The effects of internal phase reagent, extraction temperature, and initial external phase pH on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emulsion swelling are examined. A statistical factorial experiment on extraction from clarified lactic acid fermentation broth was carried out to obtain knowledge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xtraction system from a broth.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from the fermentation broth is found to be lower as compared to aqueous solutions of pure lactic acid. The effect of pH and the presence of other ionic species on selectivity are discussed. (c) 1993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