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构树可培养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霞  余亚茹  黄宝康 《菌物学报》2020,39(12):2399-2408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为桑科重要的资源植物。为调查逆境构树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我们对铅锌矿区构树根、茎、叶和果实各部位进行内生真菌分离鉴定,从中分离得到187株内生真菌,根据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20属,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50.27%)、镰孢属Fusarium(11.76%)为优势属。不同培养基的内生真菌分离率结果表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分离出的菌株数最多,占总数的73.96%;构树不同部位的菌株分离数目显示,叶中分离出的菌株较多,占38.02%。在属的分类水平上,根、茎、叶、果实不同部位的真菌数量也存在明显差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提示不同样地的构树内生真菌的多样性也存在差异。Chao1指数和ACE指数也提示构树内生真菌丰富度与样地和组织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丹霞地貌区崖顶植物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DSE)多样性、群落组成以及生态分布规律。本文以江西龙虎山崖顶常见植物刺柏、马尾松、青冈栎、檵木、乌饭树、鸭跖草、苦槠、辣木树和香附子9种植物的根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的组织分离方法分离DSE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数据研究丹霞地貌区崖顶常见植物DSE真菌多样性。结果表明:从9种植物根部990个组织块中,共分离纯化出404株菌株,经鉴定隶属于45个分类单元。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拟内孢霉属Endomycopsis、曲霉属Aspergillus、头囊霉属Ascocybe为优势属群,属种组成在不同植物中存在差异,且内生真菌属的数目与植物优势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9种植物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总分离率在0.51%-13.33%之间;各植物DSE Shannon指数在0.0743-1.0400之间,与植物优势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差异明显;Simpson指数较高(均值>0.7)且Pielou指数较低(均值<0.4)表明DSE真菌在不同植物分布不均匀;相似性指数普遍不高,在0.071-0.467之间。本研究初步揭示了丹霞地貌区崖顶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的分布及多样性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内生真菌在丹霞地貌等特殊生境的生态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罗鑫  于存 《菌物学报》2021,40(3):531-546
为探究贵州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内生真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本研究在不同季节,采用组织分离法对30年生健康马尾松的根、茎、叶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进行菌株鉴定,并分析其多样性。结果表明:从1 328块马尾松组织块中分离得到1 099株内生真菌,其总定殖率为93.98%,总分离率为82.76%。其中,明确分类地位的1 084株归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毛霉菌门Mucoromycota 3个门,包括了10个纲21个目37个科55个属69个种。木霉属Trichoderma(IR=10.84%,IF=13.10%)、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IR=9.55%,IF=11.57%)、镰刀菌属Fusarium(IR=8.58%,IF=10.38%)、链格孢属Alternaria(IR=7.07%,IF=8.56%)、青霉属Penicillium(IR=5.50%,IF=6.65%)为优势属。多样性与相似性分析表明,不同季节中秋季(H’=3.02,D=0.94)分离得到的马尾松内生真菌最为丰富,其次为夏季(H’=2.64,D=0.91),而冬季与夏季(Cs冬-夏=0.43)最为相似;根部(H’=2.96,D=0.93)的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次为茎(H’=2.69,D=0.91),最后为叶(H’=2.37,D=0.88),茎与根(Cs茎-根=0.45)所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相似性最高,其次为叶和茎(Cs叶-茎=0.33),最后为叶和根(Cs叶-根=0.25)。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究马尾松内生真菌物种组成、影响因素以及内生真菌功能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红豆杉Taxus chinensis内生真菌的种类及分布特点,通过采样,分离,培养与鉴定,对安徽黄山红豆杉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及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共分离出14属107株内生真菌,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交链孢属Alternaria和拟青霉属Paecilomyces为优势种群.同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具有组织专一性,以根和皮中分布较多,分别是分离菌株总数的37.38%和26.17%.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量天尺(火龙果)品种根部内生真菌菌群组成及多样性,采集GHL-1、GHL-2、GHL-3、ML-1和DL 5个量天尺品种健康根部样品,进行内生真菌分离,采用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归类。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菌株117株,总体分离率为25.71%,分别隶属于13个属,其中TrichodermaFusariumChaetomiumPhoma为量天尺内生真菌的优势种群,分别占总菌株数的24.79%、35.04%、10.26%和10.26%;不同量天尺品种内生真菌的结构和组成存在一定差异,GHL-2、GHL-3和DL 3个品种中分离频率最高的内生真菌类群为Fusarium,GHL-1和ML-1分离频率最高的类群为Trichoderma;多样性分析结果反映出不同量天尺品种内生真菌菌群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水平存在差异,其中GHL-2的3项指数均为最高。表明品种差异对内生真菌的组成和多样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云南、浙江、内蒙古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浙江和内蒙古的30属禾本科植物分离到1 821株内生真菌,根据IT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和ITS预测真菌的阈值,将这些菌株鉴定为3门10纲34目216属,其中子囊菌门5纲26目192属,担子菌门3纲6目21属,毛霉门2纲2目3属。粪壳菌纲和座囊菌纲为主要优势纲,相对频率分别为54.8%和30.9%;座囊菌纲的格孢腔菌目和粪壳菌纲的肉座菌目、巨座壳目、小丛壳目、炭角菌目是主要优势目,相对频率分别为26.7%、12.6%、12.1%、11.3%和9.9%。主要优势纲和主要优势目在不同纬度地区的分布有明显差异。在鉴定的216个属级分类单元中,7个已知属ColletotrichumAlternariaFusariumDiaporthePenicilliumArthriniumTrichoderma和1个分类地位未定的属Pleosporales incertae sedis type 12的相对频率大于2%,除了这个分类地位未定的属以外,7个已知属都是广泛分布的真菌;云南、浙江和内蒙古的内生真菌组成和多样性差异明显,二地或三地共有的属仅58个,且云南禾本科植物的内生真菌多样性程度最高,内蒙古禾本科植物的内生真菌多样性程度最低;根部和地上部组织的内生真菌组成和多样性差异明显,两者共有的属仅53个,地上部组织的内生真菌多样性高于根部组织。因此,进一步深入调查不同区域,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的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将丰富我们对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白及是地生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常见的中草药之一。白及根是白及植株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场所,开展其根部内生真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对了解云南原生境白及与根部内生真菌间的共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和ITS rDNA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3个采样点的白及根部分离到可培养内生真菌32株,包括9个目、13个科、16个属。其中木霉属Trichoderma、镰刀菌属Fusari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物种数的21.88%、18.75%、9.38%;中碳垫菌属Nemania、丛赤壳属Nectria、炭角菌属Xylaria、紫霉属Purpureocillium、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黑孢子菌属NigrosporaBiscogniauxia、腐质霉属Humicola、脉孢菌属Neurospora、拟茎点霉属Phomopsis、植物腐霉Phytopythium、毛霉属Mucor、伞状霉属Umbelopsis为常见内生真菌类群。α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各采样点的白及根部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是昆明市水源保护区采样点(D=0.799,H’=1.698),保山市龙陵县采样点物种多样性最低(D=0.787,H’=1.580)。β多样性分析采样点之间的Jaccard(0.912-0.993)、Bray-Curtis(0.838-0.986)和UniFrac(加权0.618-0.631;不加权0.770-0.799)距离,结果表明3个采样点之间的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存在差异。3个采样点的不同地理环境和土壤类型给白及提供了不同的生境条件,是影响白及根部内生真菌物种丰度和群落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使用6种不同培养基对深圳大鹏湾6种珊瑚上的共附生真菌进行平板涂布法分离培养,结合ITS-rDNA基因序列特征和形态学特征进行鉴定来研究深圳大鹏湾海域珊瑚共附生真菌的多样性。共分离培养出457株真菌菌株,分属于7个属,分别为红酵母属Rhodotorula(180株)、曲霉属Aspergillus(170株)、木霉属Trichoderma(50株)、青霉属Penicillium(34株)、枝孢属Cladosporium(21株)、透孢黑团壳属Massarina(1株)和弯颈霉属Tolypocladium(1株),其中优势属为红酵母属Rhodotorula和曲霉属Aspergillus,占菌株分离总数的76.59%。单独鹿角珊瑚上分离到的共附生真菌数量和种类最多,为160株9种;在该种珊瑚上还分离出弯颈霉属Tolypocladium sp.,该属真菌此前从未在珊瑚共附生真菌的研究中分离出来。本研究还发现SDA培养基分离出的共附生真菌数量最多,CDA培养基的真菌数量最少,表明不同培养基分离的共附生真菌多样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小麦种子所携带真菌的种类和多样性,丰富小麦相关微生物的可利用资源,我们对来自俄罗斯、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加拿大以及中国的57份小麦种子样品进行内携真菌分离并对其中的21份种子利用高通量测序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获得564株真菌,经ITS序列分析结合形态观察鉴定为31属69种,其中菌株数量相对多度最高的5个属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51%)、核腔菌属Pyrenophora(6%)、附球菌属Epicoccum(6%)、镰刀菌属Fusarium(5%)和青霉菌属Penicillium(5%);同时有节菱孢属Arthrinium、烟管菌属Bjerkandera、毛壳属Chaetomium和小鬼伞属Coprinellus等17个属的真菌是首次从小麦种子内获得分离培养;此外还从小麦种子中分离得到多种潜在的重要植物病原菌,如互隔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等。根据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的多样性分析表明来自中国的样品仅与来自俄罗斯样本存在显著差异。高通量测序获得的小麦种子内携真菌的优势属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枝孢属Cladosporium和附球菌属Epicoccum,相对多度分别为23.95%、18.91%、13.32%;对小麦种子内携真菌OTU的营养类型进行注释后发现植物病原菌类型的相对多度占到71.36%。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小麦种子内携真菌的组成和多样性,结果显示小麦种子是多种种传病害病原菌的潜在载体,内携多种潜在的植物病原真菌,有可能在后续生产中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发生病害,本文为小麦种传病害的防治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刺槐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及其生态功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高通量测序方法对贵州贵阳花溪刺槐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共获得有效序列43 942条,聚类后共获得81个可操作单元(OTUs),分属4门13纲27目45科58属。其中,优势属为一分类地位未定属,其相对丰度为83.23%,次优势属为镰刀菌属 Fusarium(11.81%) 拟船壳属 Gloniopsis(1.38%)和螺旋聚孢霉属 Clonostachys(0.72%),相对丰度小于0.5%的属高达50个以上。Shannon-Wiener指数为0.6835,Simpson指数为0.7071。经FUNGuild软件平台解析显示,刺槐内生菌包含有如下生态功能群:植物病原菌、动物病原菌、内生真菌、真菌寄生菌、地衣真菌、粪生真菌、未定腐生菌和木腐菌等。  相似文献   

11.
贵州马比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州省马比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通过采集贵阳修文、遵义播州、铜仁万山3个县区的不同季节的健康马比木植物不同组织部位样本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分析分离菌ITS rDNA序列,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对3个地区的不同季节马比木植物不同组织部位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归类,并进行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从1 444个马比木组织块中分离出1 037株内生真菌,分别隶属于30个属,其中间壳座属Diaporthe为优势属,分离率与分离频率分别为40.24%与57.58%;夏季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最高,4个季节的相似度在0.40-0.71之间,贵阳的相似性指数最高,三地的相似性指数在0.42-0.55之间,果实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各个组织部位的相似性指数在0.00-0.54之间。表面植株生长环境及部位对内生真菌的组成和多样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盆距兰Gastrochilus、隔距兰Cleisostoma、毛兰Eria、贝母兰Coelogyne和万代兰Vanda的根、茎、叶分离得到172株非菌根内生真菌,根据ITS1-5.8S-ITS2 rDNA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盘菌亚门的4纲11目29属,其中炭角菌目、肉座菌目和格孢腔菌目真菌的相对频率最高;XylariaFusariumPhoma为主要优势属,相对频率分别为23.3%、14.5%和10.5%,它们的组织专化性不同,其中Xylaria在根、茎和叶均有分布,而FusariumPhoma都分离自根部。不同组织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和种类组成差异明显,根、茎和叶的内生真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4083、1.0312和0.6557,表明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显著高于茎、叶内生真菌多样性,其中根的主要优势内生真菌类群有FusariumXylariaPhoma,茎的主要优势内生真菌类群有XylariaPestalotiopsisColletotrichum,叶的主要优势内生真菌类群有ColletotrichumPallidocercosporaPantosporaPhyllosticta。从附生兰种类来看,盆距兰、隔距兰、毛兰、贝母兰和万代兰内生真菌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2689、2.2635、2.0115、1.9197、1.7139,表明盆距兰和隔距兰内生真菌多样性高于毛兰、贝母兰和万代兰。  相似文献   

13.
探究西藏不同地区昆诺阿藜种子内生真菌的物种组成、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丰富昆诺阿藜种子相关微生物的可利用资源,对于微生物资源利用和昆诺阿藜病害的生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西藏不同海拔3个地区(日喀则、拉萨和林芝)的昆诺阿藜种子,利用传统分离方式进行了真菌的培养。从46份昆诺阿藜种子中共分离出947株真菌,经ITS序列分析结合形态观察鉴定为1门9目12科26属77种。所有的真菌都归类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菌株数量相对丰度最高的3个属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40.2%)、镰刀菌属Fusarium (17.4%)和茎点霉属Phoma (13.9%)。按照多样性指数,日喀则地区的昆诺阿藜内生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明显高于拉萨和林芝两个地区。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广东省罗定市20年生和1年生肉桂的叶、枝、根和皮等不同器官共分离得到90株内生真菌,通过菌落特征、显微观察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2门3纲10目14科22属,其中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黑孢霉属Nigrospora和间座壳属Diaporthe为优势属;肉桂内生真菌的分布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偏好...  相似文献   

15.
杜鹊  李敏  陶欣  李彪  朱晓琴  黄德枚  陈双林  闫淑珍 《菌物学报》2021,40(10):2641-2652
柳杉是中国特有树种,对于广泛分布于森林生态系统的黏菌而言,单纯的柳杉林是一种特殊的生境。为探索柳杉林中黏菌的物种多样性,本研究在武陵山区东北部的湖北省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柳杉林样地中采集柳杉树皮和凋落物,在120个培养湿室中,发生黏菌的湿室68个,占56.67%。从两种基物上获得黏菌6目7科12属24种,优势种为混淆筛菌Cribraria confusa,相对丰度达到19.01%。柳杉林凋落物上发生的黏菌种类和数量高于柳杉树皮,凋落物和柳杉树皮上发生的黏菌共有种为4种,种群间的Sørensen相似性系数为Cs=0.333。在不同季节间,黏菌物种的群落组成与多样性也表现出差异,春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ʹ=0.2987±0.1564,夏季Hʹ=0.1105±0.0949,秋季Hʹ=0.1968±0.0589,冬季Hʹ=0.2726±0.0875。黏菌物种数量发生最多的是春季和冬季,均有15种,仅在春季发生的黏菌物种为粗壮发菌Comatricha suksdorfii、鲜黄绒泡菌Physarum luteolum、暗红团网菌Arcyria denudata和极小无丝菌Licea minima,仅在冬季发生的黏菌物种为钙丝绒泡菌Physarum decipiens、小筛菌Cribraria microcarpa和暗褐无丝菌Licea belmontiana。典型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es,CCA)表明,影响柳杉林中黏菌物种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基物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