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西秦岭是开展华南板块志留/泥盆系界线层序研究的一个重要地区.该区普通沟剖面中的志留/泥盆系过渡带包括羊路沟组上部和下普通沟组下部,产丰富的鱼类微体化石,包括花鳞鱼类、棘鱼类、软骨鱼类及盾皮鱼类.这些化石构成两个完全不同的鱼类微体化石组合:羊路沟组合和下普通沟组合.通过与波罗的海等地区鱼类微体化石带的对比,羊路沟和下普通沟组合的地质时代分别为志留纪普里道利世晚期和早泥盆世洛霍考夫期早期.西秦岭地区志留/泥盆系过渡带中的鱼类微体化石及其组合序列的研究,为该区志留/泥盆系界线的精确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古鱼类学证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生物学会湘粤桂联合组于1984年9月15—20日在湖南慈利召开第二届学术年会。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除三省的地层古生物工作者60人外,尚有北京、江西、湖北的特邀代表3人。湘粤桂联合组组长区元任教授主持了讨论会。慈利地处湖南北部,这里发育着良好的陆相泥盆系和较为完整的碳酸盐相的二叠系。本届讨论会主要讨论的议题是这二个系的地层、古生物,会议收到的28篇论文,也大都是讨论和介绍这二个纪的地层和古生物。因此,本届讨论会带有专题性。会上,江西代表介绍了江西泥盆纪植物群;广东代表介绍了广东陆相泥盆系和有关的植物群;广西代表探讨了广西中、上泥盆统的划分;湖南代表介绍了大庸张家界志留、泥盆系和慈利索溪峪二叠系中的筵类、腕足类、珊瑚、牙形刺、介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古生代巴特敖包剖面的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巴特敖包剖面(即巴特敖包—仲阿木乌苏剖面)是内蒙古巴特敖包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剖面,也是巴特敖包群的典型剖面。以往依据底栖大化石的研究,将其全部归入“上志留统”。依据牙形刺的研究,可以证实,巴特敖包剖面内部有不少断层,巴特敖包剖面的地层是由志留系—泥盆系—志留系—泥盆系地层交错而成,并非是一个连续的剖面,也不能全部归入“上志留统”。巴特敖包群应当解体,不再使用。巴特敖包剖面仍需详细研究,有可能发现志留系—泥盆系连续的界线层剖面。  相似文献   

4.
<正> 古脊椎动物学会和江苏古生物学会于1992年8月16—23日在大连联合召开了古脊椎动物与相关学科的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近百名,其中54名与古脊椎动物学科有关。代表们主要来自科研、高校及文博等系统。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进行学术交流;二是古脊椎动物分会的换届选举。此外,代表们还参观了拥有丰富标本的大连  相似文献   

5.
<正> 第四届国际"早期脊椎动物研究及与其有关的进化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0月12日至26日在我国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筹备并主持.出席会议的代表共43人,其中国外代表23人,分别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英国、法国、挪威、苏联.会议共收到学术论  相似文献   

6.
第二届国际泥盆系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8月17—20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市(Calgary)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140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盛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1.古地磁、古气候和古生物地理的全球性再造; 2.构造运动和盆地的演化,板块间的相互作用,热力学模式,不整合和沉积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动物学会召开的脊椎动物(鸟、兽)学术讨论会;于1980年10月8日—13日在大连棒棰岛宾馆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的74个单位的124名代表和列席代表。代表大多为从事鸟类学研究和兽类学研究的中年科学工作者和一些著名科学家。全国科  相似文献   

8.
7月8—18日,中国动物学会在北京举行了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出席代表160余人,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一百多个单位,连同列席代表共300余人。大会的开幕式与中国昆虫学会20周年学术讨论会联合举行,中国动物学会秉志理事长致开幕词,全国科协竺可桢副主席向大会致贺词,并作了当前科学工作大好形势的讲话。大会征集论文近千篇,共分无脊椎动物区系分类、脊椎动物区系分类、形态学、生态学、寄生虫学和实验动  相似文献   

9.
湘西早志留世溶溪组无颌类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本文记述了在湖南西部早志留世 Llandovery 期溶溪组发现的多鳃鱼目—新科——大庸鱼科 (Dayongaspidae fam. nov), 其标本代表了中国迄今为止地质时代最早的海生早期脊椎动物化石,并进而论证了中国的盔甲鱼类发生在近岸浅海地区,而不是大陆淡水盆地,其时代为前早志留世.扬子区是这类无颌类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云南西部丽江、大理、保山、施甸以及绿春一带,均有海相早泥盆世早期(Lochkoviajl)地层出露,并含有竹节石:Paranowakia;笔石:Meomonograptus,Monograptus 等。这些化石是目前国际上用以划分、对比海相志留—泥盆纪地层界线的主要依据。二滇西早泥盆世早期地层  相似文献   

11.
西南地区志留纪彗星虫科三叶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主要论述以下几点:1)西南地区至今为止已发现的志留纪三叶虫大致有30多个属,80多个种。2)较集中产出于两个层位,一是下志留统的香树园组至雷家屯组或与其相当的层位。另一是中志留统的秀山组。前者以翼斜视虫Ptilillaenus 为代表,后者则是以王冠虫Coronocephalus 为主的三叶虫组合。3)这两个三叶虫动物群组合除个别属种外,多数为我国特有,和其共生的笔石、腕足类等有的可与国际对比。4)区别王冠虫属和似彗星虫属在本区及邻近地区志留纪地层对比有一定意义。前者仅见于中志留统的秀山组,后者在我国自晚奥陶世至晚志留世的地层中都有发现。5)滇东关底组的东方棘尾虫Acanthopyge orientalis Wu及玉龙寺组的Warburgella rugulosa (Alth) sinensis Wu 的发现为滇东志留泥盆系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三叶虫化石依据。6)系统描述彗星虫科的一些新属种。  相似文献   

12.
理卡兹,哈特和伯里(R. B. Rickards, J. E.Hutt & W.B. N. Berry, 1977)等,曾将早志留世末期至中志留世早期,源自螺旋奥氏笔石的弓笔石,分为三一四个谱系。第一个谱系是以笔石体始部环绕紧密为特征的。用最早的一个种,作为这个谱系的名称,称之为萨克马尔谱  相似文献   

13.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的、通过突变体分离早期胚胎发育基因的研究,揭示了无脊椎动物果蝇形态发生的分子机制,成为199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标志着发育生物学已经成为生物学的带头学科。该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果蝇具备发育生物学研究模型的特点,即可同时进行胚胎学和发育遗传学研究。在脊椎动物发育生物学研究方面,由于缺少适当的研究模型,有关早期胚胎发育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始终未获突破性进展。包括小鼠、鸡、爪蟾等在内的一些脊椎动物都只适用于胚胎学或者遗传学某一学科的研究,均不是理想的发育生物学研究模型。一种小型的鲤科鱼———斑马鱼,逐渐成为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最佳脊椎动物模型。它光周期产卵,卵大,胚胎在体外发育,胚胎发育速度快,早期胚胎完全透明,这些特点使它成为很好的脊椎动物胚胎学研究模型;同时,它个体小,产卵量大,产卵周期短,单倍体、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制作和突变体的获得均较容易,精子可以冷冻保存,所有这些特点又使斑马鱼非常适合于发育遗传学研究。本文将详细论述斑马鱼作为脊椎动物发育生物学研究模型的特点,以及作为模型动物正在进行的有关工作。  相似文献   

14.
湘西中泥盆世云台观组三叶虫遗迹群落的古生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湘西北志留、泥盆系富含遗迹化石,几经笔者研究,建立了遗迹化石序列和遗迹相带(王大任、张欣平,1986),并对各遗迹化石属种做了保存特征和形态特征的分类描述(张欣平、张纯臣、王大任,1986).本文作为上述研究的一部分,从遗迹群落角度,着重对造迹三叶虫的生活习性,做了遗迹古生态学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由加拿大石油地质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国际泥盆系学术讨论会(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Devonian System)于1987年8月17-20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市(Calgary, Canada)召开.1400名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盛会.会议的主题是泥盆纪古地理重建(Paleogeographic reconstructions).  相似文献   

16.
<正>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SVP)第72届年会于2012年10月17~20日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首府罗利(Raleigh)顺利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此次年会由北卡罗来纳州自然科学博物馆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共同主办。年会旨在推介北卡罗来纳州三叠纪的古生物资源。会议设3场专题讨论会:"系统发育和比较古生物学:新的定量方法研究脊椎动物的宏观进化","美国阿帕拉契亚地区白垩纪动物  相似文献   

17.
古脊椎动物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下的一个二级组织,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工作会议于1984年10月17日至24日在著名的"青岛龙"发现地—山东省莱阳县召开.成立这个学会是为了团结全国的古脊椎动物学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提高本学科的研究水平,推动我国古脊椎动物学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更方便地与国外有关单位进行对口联系.  相似文献   

18.
《宁夏脊椎动物志》王香亭教授主编,于1991年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志记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脊椎动物中鱼纲3目5科25属31种;两栖纲1目3科3属6种;爬行纲2目8科12属19种;鸟纲17目47科156属282种;哺乳纲6目19科51属73种。包括1新种,49个种和5个亚种的新记录,是迄今为止对宁夏自治区脊椎动物调查研究的系统的总结,就全国范围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志留纪鱼类微体化石的首次报道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王念忠  董致中 《古生物学报》1989,28(2):192-206,001,T002
一、前言滇东曲靖晚志留世地层发育良好,层序清楚,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化石以及牙形刺丰富,是研究我国志留系生物地层的一个重要地区。这套地层自下而上被命名为关底组、妙高组和玉龙寺组,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其海相地层为典型的壳相沉积,为一种近岸、浅水、富氧的沉积环境(丁文江、王日伦,1937;方润生、江能人等,1985)。本文记述的无颌类和鱼类化石就产自海相地层,它们与牙形刺和其他一些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于1984年4月2日—4月6日在浙江省绍兴市召开。参加会议的包括代表、列席代表、特邀代表及工作人员共250余人。4月3日起进行学术交流。共有80多篇论文分别在大会、分会进行了宣读。有关脊椎动物化石方面有下列文章:张弥曼:中国早期脊椎动物化石及古生物学理论研究现状;于小波:冲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